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見面都是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們的生活出了什麼問題?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見面都是問你:在哪上班啊?做什麼工作啊?一個月掙多少錢啊? 出去買個菜都能被人問,我掙多少錢關你P事啊,收入是不是隱私啊?你怎麼不問問我銀行密碼是多少啊?除了錢能不能關心點別的啊?這就是生活的樣子嗎?到底是誰出了問題?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至少不為錢活。我們的生活出了什麼問題?


現代社會有三粒毒藥:消費主義、性自由和成功學。

  消費主義以品牌為噱頭,以時尚為藥效,將人捲入無休止的購買與淘汰的惡性循環中,戀物成癮;

  性自由以人性為噱頭,以性愛為藥效,不斷釋放曖昧與激情的煙幕彈,縱慾成癮;

  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於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年輕人投身其中,投機成癮。


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吧。這是中國人的特色吧。

高考完了填志願都會問——

「哎呀,你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啊,填的哪兒啊?」

「啊?500多啊?N大啊?嘿嘿,我家孩子600多,X大呢!」

「啊?700多,B大啊?哎,你小心點,孩子這麼用功學習,到大學會吃虧的,不能只知道學習。」

——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別人都比不上的,就算別人這方面好,也要見縫插針地數落別人的另一方面,不然面子掛不住。

同樣工作了,都會開始問——你一個月多少錢?

高了——他會心裡猜忌——就憑你?走後門吧?阿諛奉承老闆吧?——但嘴上還說——真牛逼。——就好像別人很指望得到誇獎似的。

低了——他會暗自高興——就知道你就這點出息。——但嘴上會說——沒關係。——就好像別人很需要他安慰似的。

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攀比不是獲得快樂的途徑。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過得好不好,不是別人看的,自己心知肚明。你笑得開不開心,別人看在眼裡,猜在心裡。不管你變現得好不好,都會有人說東說西,還不如表現自我,開心的時候就開心,難過的時候就難過。不需要用那點標準來衡量自己生活的滿意度。

一定要有錢,才能好好地生活。

但一定不能用錢來衡量快樂。

你要學會賺錢。

但更要學會在生活中找尋快樂,找尋衡量自己的標準。

下次再有人這麼問你,你也別當回事,別忘心裡去,就說「還湊活,夠過日子」,這樣既搪塞了他們,免得他們說東說西,他們也會知道下次不會再問你了,因為問不出他們想要八卦的內容。我都這麼回答的。


如果讓一個村子道德敗壞,給幾個人一筆橫財。

如果讓一個國家瘋狂,給一部分人一筆橫財。


因為他們想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可是找不出其他的好辦法,所以他們就關心你的口袋


我們從小學習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簡稱唯物,因為在金錢面前,不用辯證。所以這個問題沒什麼奇怪,但現實是明明人都解決了溫飽問題,生理需求中的性需求想要滿足是無可厚非的。但我了解大部分人見面第一句話是,你去哪兒玩了呀。好像沒人問過掙多少錢?除非你在被相親中?


這才是中國夢的實質吧


我想這大概是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吧,因為再往前,人們見面問的一般是"吃了嗎?"更早的時候一般問「別來無恙?」。只有那個時代,工作工資都不是隱私,就算不說,別人一眼就能把這些看出來。

被問煩的時候我曾經想過,如果不問個人信息,跟別人說話還有沒有別的話題可以順利開始一段對話?

在書店我當然可以學賈寶玉:「最近讀了什麼書?」然而那人可能最近並沒有讀,有冷場的危險。

如果是熟人,我會問「昨天的電影好看嗎?」,「感冒好些了嗎?」,然而絕大多數人和我並沒這麼熟。

見到不熟的人,我也會盡量說些「今天好冷啊」,「好可愛的狗狗」,「好漂亮的包包」「好新鮮的蔬菜」之類的話題,然並卵。

最經常出現的情況是,遇到想要搭話的人不熟,然而偏偏天氣不冷不熱也沒下雨,附近也沒有寵物,那人沒拎著菜身上也沒有惹眼的物件,近期又沒發生什麼大事。說什麼好呢?

要是在古代,見農民就談收成,見商販就談生意,見知識分子就談經總不會錯,可是現在不行了,職業已經不能通過外貌判斷了。

問家人?他可能沒有或者關係不好,還可能戳到傷心處。

問學歷?這好像更隱私。

問健康?容易被當成賣假藥的。

問愛好?感覺不錯,但我並沒有本事能一眼看出他喜歡什麼,就算看出來我也很可能不懂。

思來想去,還是問工作保險,對方一定有話說,自己也好接話。如果說有且工資低,可以切換至罵變態上司模式,工資高,可以切換至罵政府剝削模式,沒有工作,「唉現在就業真難,我給你介紹一個怎麼樣?」

我想問題主,既然不想別人問工作,那你希望他們問什麼?換作你先開口又會先說什麼呢?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花心思刻意避開隱私話題的。更何況這樣問的人心裡多半沒把工作當隱私,也不指望聽到實話,很可能一轉頭就忘了,然後下次見面又問。有次一天內我被同一個人問了三次工作我會亂說?

我們是看重錢,自從貨幣出現,古今中外有幾個人不愛錢的?關乎生存我們敢不看重?提錢不一定是只看重錢,當沒話可說又必須說的時候,也就只能說些跟你一定有關的問題了。

不想透露的話說籠統些或者編個謊就行了。識趣的人都會轉移話題,遇上不識趣的頂一句無可奉告。多多賺錢逃離這個圈子才是王道。實在賺不夠,出門就牽條狗吧,或者穿好看些,這樣就沒人注意你的工作了。


中國國民性歷來如此

便如打麻將一般,看緊上家,防死下家,只要你過得沒我好

這是一群總是活在別人眼睛裡的人,缺乏自我,缺乏對個體尊重,價值觀單一且麻木不仁


推薦閱讀:

拜年送禮都送什麼啊?
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會聊天的人?怎樣把握聊天的節奏?
最美好,最有希望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怎樣回擊老是喜歡中傷你的人?
如何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

TAG:生活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