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戰史上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呢?

高中歷史課本上曾說,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從來沒有完全佔領過斯大林格勒。即便德國軍隊破城而入,城內廢墟間的巷戰依然讓納粹軍隊傷痕纍纍。為什麼抗戰史上卻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呢?


校長儘力了,你們別黑他。抗日論首功,還得中正他。一個個軍閥,純屬廢物渣。幹啥啥不行,全都去死吧。漢卿沒防守,搞出九一八。等待國聯救,誰知不管啦?兆銘你麻痹,曲線救國咋?劉峙是福將,偶爾犯犯傻。別提湯恩伯,他是個奇葩。還有唐生智,首都不要啦!都各自為政,要領袖幹啥?非我軍無能,敵方太狡猾!淞滬搞登陸,尖刀腹地插。拚死決戰吧,瞬間被擊垮。精兵幾十萬,一下都沒啦!戰場打不贏,總統無奈呀。先是花園口,然後燒長沙。人們莫驚訝,那不大捷嗎?珍珠港一戰,艾瑪天亮啦。乾爹宣戰了,日本X你媽!共軍不省油,敵後搞摩擦。哪像我國軍,只剛正面啊?緬甸遠征軍,揚眉吐氣啦!轉頭豫湘桂,打臉啪啪啪。最賢是內人,宋家一朵花。白宮先演講,募捐人人誇。理財智商高,銀行利息花。飛行員沒了,要飛機幹啥?

為啥沒巷戰?幾個城市啊!東北那幾個,早都丟沒啦。北平盧溝橋,「不屈不擴大」!上海全租界,四行才能打。南京唐生智,剛才說過啦。裝備比不過,你有啥辦法?城市沒工業,守住幹嘛啊?你看土八路,農村紮下家。閑時忙生產,戰時游擊打。哪像我國軍,跑得美如畫?

校長儘力了,誰黑誰眼瞎。八路忙建設,打仗全靠他。雖然輸得多,最後勝利啦!課本都誇他,你算個雞巴?中華民族魂,後世成佳話。安理會五國,有我大中華。你說他不行,你行你上啊!


兩年前的知乎還真好玩:-D

禮部如此用心良苦你們都沒看出來么?

為嘛會有巷戰?

因為國軍又丟城池了!

這要是出現在歷史課本上會是怎樣的一番違和感?

「南京保衛戰中,15萬中國軍隊與5萬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誓與「首都共存亡」,派督戰隊封鎖江面燒毀渡船,放言後退者死。激戰12日後,中華民國首都陷落,不願投降的國軍士兵與日軍發生了激烈的巷戰」

然後學生各種腦補

」淞滬要是不輸是不是就不用打南京保衛戰了?「

「15萬打5萬為什麼輸了?」

"唐生智為什麼自己跑了?"

「唐生智為什麼丟了首都還沒被委員長槍斃?」

「首都就守了12天?」

」巷戰能不能阻止南京大屠殺的發生?「

」民國第二次丟失首都的時候有沒有吸取經驗教訓?「

歷史老師

」下課!!!!「

這麼一本正經的高級黑這年頭真不太好找了


什麼叫「三次長沙會戰殲滅的日軍比所有游擊隊八年殲滅的敵軍都多」?

什麼叫「中共各種人海戰術,犧牲戰術。而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人數上並不比日軍多多少」?

自己不去翻翻書,就知道黑TG,難道這才是知乎的政治正確?

靠人海戰術犧牲戰術能打贏?你以為5000年前?5000年前都開始研究陣法了好嗎。

知道37年國軍有多少人不,武漢會戰國軍集中了120個師,110萬人,日軍九個師團25萬人,小學算術不過關?

為啥TG後來要猥瑣,還不是因為沒人,紅軍剛改編成八路的時候才幾萬人不去查查?能和國軍的幾百萬大軍比?

而且42年之後TG實力增強開始積極抗日了,國軍呢?滇緬後期確實是亮點,然後豫湘桂一戰又給。。。。。。

根據吳天微同學提供的資料。1944年1月15日,日本 《朝日新聞》報道:「《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共產黨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共產黨軍的作戰佔七成五

,交戰的二百萬敵兵力中,半數以上都是共產黨軍,我方收容的十萬九千具敵遺屍中,共產黨軍約佔半數 ,而七萬四千的俘虜中,共產黨軍所佔的比率,則只有三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共產黨軍交戰意識的昂揚……」

你長沙會戰殲敵多你倒是守得住啊,你別放火燒城,文夕大火死了多少人不去查查?

的確,排名前2的兩個答案,擺事實擺論據,回答了題主的問題,這很好,但是,非得黑一黑TG才過癮?有沒有想過為啥教科書不講各種各樣的戰役?教科書連平型關都是一筆帶過好嗎?都什麼年頭了還地雷戰地道戰,早就不講了,不知道?是上課時候沒好好聽還是乾脆選擇性失明?

直接上圖,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怎麼沒提,這不提了台兒庄,這不明明白白寫著巷戰二字?

另外,TG也沒有佔據城市啊,在農村打巷戰?

關於題主的問題,為啥很少提到巷戰。單純從教科書的話。嶽麓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抗戰部分就3頁,八年抗戰要講的東西多了去了,單獨抽出一頁來給你講講巷戰?怎麼不單獨抽出一頁來講講國軍是怎麼炸花園口的?呢還用不用上課了,一個學期光去研究國軍和TG到底殲敵多少人?

提一提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因為它很重要,而偏偏斯大林格勒戰役又是以巷戰為主,就這麼簡單。

我就知道,肯定不少人點反對,不過我還是勸你們兩句,點反對之前先去查查資料看看書,千萬別無腦黑,侮辱自己侮辱別人。

@桂武磊,你別拉黑我啊,我還沒說完呢,你的來源呢?乾貨呢?統計數據了?拿不出來你別往上寫啊,真是敢捅詞啊。

最後,我就不關閉評論了,事實就是事實,有問題可以討論,你要願意來噴我也不怕,就這麼簡單。

我太天真了,竟然有人對我直接進行人身攻擊,所以只能修改評論方式了,奉勸有些人素質別這麼低。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可以討論,你直接罵人這是什麼情況?我本來不想關閉評論的,但是沒辦法,為了不鬧心,只能關閉了。-----------20140813


那個,各位似乎集體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中國當時缺少打巷戰的城市環境。

城區規模非常有限、城市民房普遍低矮、混凝土建築十分稀缺,這樣的城市最多只能打打城防戰,或者以城市周邊為戰場進行會戰,斯大林格勒那種反覆爭奪城區的戰鬥很難發生。

再者說,中國當時的工業化程度還很低,生產力基本在農業上,付出巨大代價來爭奪城市意義也不大。而蘇聯守住城市,則可以生產出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和工業產品,對戰爭形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兵種單一,火力單薄,說的中日雙方

在軍事理論上不僅不能算陸軍史上的經典戰例,還不能算陸軍史上的經典反例;

一再潰敗,說的我方

在政治歷史上把各種失敗戰例詳細描述是為了突出我軍將士英勇還是突出我軍將士頑強?

說不通

先說軍事方面:

寫進軍事理論書籍的經典戰例基本有兩種:

1.強強對話,如蘇德之間,比如經典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等

2.強弱對話,如德國入侵波蘭的閃電戰戰例

有把弱弱對話寫進書里大書特書的么

二戰時期的主流國家的陸軍有三個彩筆:義大利,日本和中國。

兩個理由:

兵種單一,造成戰術的單一,戰法的單一,軍事思想的單一。歐洲戰場雙方的指揮官有大量步兵,炮兵,裝甲兵,空降兵和航空兵等大規模成建制多兵種協調。而中國戰場幾乎都是步兵的作戰。

火力單薄,主要表現在坦克,裝甲摩步車輛和火炮。拿歐洲戰場上的一些廣為詬病的武器謝爾曼打火機,再拿中日雙方的比較重型坦克與之對比,裝備的數量就差多少個數量級了:

(95式,百式重型坦克,O-1等只停留在樣車階段,自行忽略)

謝爾曼放在中國戰場具有碾壓的實力,單挑隨意,而謝爾曼在歐洲戰場單挑是被虐的,依靠的狼群戰術。炮兵在中國戰場是輔助,因為稀缺,戰車是奢求,但是在歐洲戰場會有炮兵師,坦克集團軍級別的火力參戰,這些剛建立不久的編製給後人帶來了很多經典戰例。而且雙方都有這樣的開闊地形(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這兩點造成的直接後果是中國戰場的陸軍對抗是落伍軍隊之間的對抗,對之後的陸軍建設和發展沒有多少幫助。

再提巷戰的地位。為什麼美軍很重視歐文堡我們很重視朱日和,而且越來越變態現在都有戰術核武器的模擬了。

1.戰略縱深,有戰略縱深的國家必須力求避免巷戰,巷戰的守方已經很被動了,比如蘇聯和德國在二戰中都被逼到這個境地,有縱深的時候將領不應刻意去退守打巷戰,哪怕是上海!這是海空軍的責任。沒有戰略縱深的國家比如以色列更重視巷戰,或者像美軍這些年特別有需求的。

2.迫不得已需要打巷戰了,兵種可以單一了,火力依舊不能單薄!攻方應該重火力摧毀主要目標,再以重防護的坦克開道。守方也需要重火力的據點來對抗城內城外的重型火力,因此斯大林格勒就這樣成了一片廢墟,德國境內的大城市也被炸成一片廢墟。

而中國戰場呢,我真心不想去提了,這個有些城市的歷史可以作為反面教材了。

3.巷戰之前在幹什麼,充分利用附近甚至更遠的有利地形來阻擊,這也就是我一直痛恨我軍幾乎放棄大別山鄱陽湖一線(兩座省會城市安慶和南昌+有利地形)卻來死守武漢,結果可想而知。

再說政治歷史方面:

一大敗筆就是首都保衛戰,為什麼守衛別的城市的軍人能戰鬥到打散編製

第二個敗筆就是從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巷戰幾乎一直在輸,1944年了還在輸的稀里嘩啦的

屢敗屢戰真的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作為正面教材的

最後我十分肯定中國人民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向抗戰中的革命先烈致敬!

以上,通篇使用我軍,就是國民革命軍,當時的中國軍隊,無論黨派,軍閥,地域。


所以說,不是自己的專業,至少也要詳細調查一下,不要想當然的「因為某黨沒打過就不會寫進歷史書」。

《中國抗日戰爭史》這本書你們讀過么?為什麼說抗戰史上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

因為你們就根本沒好好讀過抗戰史的書啊。


台兒庄大捷在歷史書里,很多人自己不看還說xx

補充一點網上找來的課本節選:

「……在凇滬抗戰中,廣大愛國官兵前赴後繼,湧現出許多英勇事迹。營長姚子

青率全營官兵死守寶山縣城數晝夜,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旅長蔡丙炎率領5000將

士血戰羅店,帶頭衝鋒,不幸被日軍槍彈擊中,為國捐軀。團附謝晉元率450多人

,孤軍堅守四行倉庫4晝夜,掩護主力部隊順利轉移。……」

「……第二天,敵軍來犯,謝晉元指揮官兵以手榴彈、步槍和機槍痛擊日寇,斃

敵80多名。28日,敵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守軍一戰士將手榴彈捆在腰間,從六樓

窗口縱身跳入敵群,轟隆一聲,與敵數十人同歸於盡。四行孤軍苦戰4晝夜,打退

敵軍一次又一次進攻,到10月31日夜間,完成戰鬥任務,奉命撤出四行倉庫。他

們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全國人民中間廣為傳頌。……」

「……中國軍隊在上海浴血奮戰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國

主義企圖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和勇氣。……」

第四節 正面戰場初期的抗戰

5 關於南京保衛戰

「……在南京保衛戰中,扼守淳化鎮的第五十一師與敵軍血戰三日,陣地屢失屢

得。其中第五營官兵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據守東北郊楊坊上陣地的某部三營官兵

,與敵軍反覆混戰,除營長重傷獲救,其餘均以身殉國。防守雨花台、中華門的

第八十八師與日軍在大街小巷進行激烈的白刃格鬥。……」

6 關於台兒庄戰役(徐州會戰)

「……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中國軍隊將敵軍一路阻止在臨析,使

另一路敵軍孤軍深入。日軍猛攻台兒庄,庄內守軍憑藉斷牆慘壁英勇抵抗,拖住

日軍。4月初,中國軍隊發動全線反攻,日軍傷亡慘重,向北潰逃。台兒庄戰役殲

敵1.2萬人,是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1938年3月下旬,日軍第十師團磯谷廉介部的賴谷啟支隊向台兒庄發起進攻

,中國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迎頭痛擊。日軍猛攻3天,才沖入庄內。守軍利用宅院

牆基同敵人展開巷戰,反覆拉鋸。全庄大部分被日軍攻佔,中國守軍池峰師傷亡

慘重,但堅守南關一帶,至死不退。……」

「……《新華日報》戰地記者當時報道:『31日起,台兒庄戰爭進入了最危急最

激烈的階段,敵人佔領了庄內的五分之四。敵機20餘架,每天輪流轟炸,一天中

投彈120枚以上,重炮40門不息的攻擊,每天發彈千餘枚,差不多把整個台兒庄要

炸平了。』但中國將士堅持抵抗,為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贏得了寶貴的

時間。接著,中國軍隊裡應外合,打敗了日軍精銳磯谷師團。……」

7 關於武漢會戰

「……國民政府為了遲滯敵人的前進,下令開挖了鄭州以北花園口的黃河大堤,

黃河水向南泛濫,雖然起了暫時阻止敵人西進的作用,但給豫、皖、蘇三省人民

帶來極大的災難。……」

「……1938年下夏,侵華日軍調集35萬兵力,兵分五路合擊武漢。國民政府調集

百萬大軍,憑藉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的有利地形頑強抵抗,重創來犯的日

軍。10月下旬,武漢淪陷。武漢會戰歷時4個月,經過大小數百次戰鬥,打死打傷

日軍3萬多人。它是抗戰初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既然是巷戰,自然以城市攻防為主。以南京保衛戰為例,戰前宣傳誓死保衛,甚至破釜沉舟,燒掉所有大船以明志。結果日軍兵鋒還未到江寧,主將唐生智就棄城乘小艇逃跑,各大將領紛紛跑路,留下大批很想很想逃跑卻連船都找不到的苦逼,比較典型的有後來被罵為「飛將軍」的孫元良等。更離譜的是,這些人事後均未被嚴厲追責。還有一個長沙保衛戰也有很多類似的黑色笑話。


我想說的是,如今的某黨是很讓人失望,但這絕不是給歷史上的另一黨貼金的理由,就事論事,國軍高層爛了根子,根本無動力也無能力組織起像樣的城市攻防戰


1.當然有巷戰 基本上每次冠以某城市名的會戰都要在某個階段在這個城市打一下,就算沒有的,外圍戰鬥也多會涉及縣城的防禦。。縣城就不算巷戰么?

2.為什麼不知名呢 (1)題主讀書少。。不是噴,確實有知名戰例,連本朝也要宣傳的,你不知道怨誰。。(2)更多情況下,被忽視的戰例 a.非軍事宅的正常人誰會關心這些。。 b.一般來說,作為防禦作戰的一個階段,當戰鬥進展到巷戰階段時。。那特么基本上就意味著防禦崩壞我軍全滅了。。嘛嚴肅。。通常意味著防線被突破,情勢不利,以城市為核心的防禦戰則說明外圍和縱深都已失守,戰鬥在核心防禦地帶發生甚至核心防禦崩潰/未設置,散兵游勇在進行垂死掙扎。。進行到這個階段的抵抗往往挽回不了大局,而且損失慘重。。被包圍而進行巷戰的部隊即使打散建制能摸出來的也寥寥無幾 春秋筆法也好文過飾非也好。。這種事樹不了正面典型的話當年國府自己也不願多說的。。

3.為什麼蘇德戰場上巷戰知名戰例多?

首先。。知名的也不多吧。。一般人能列出兩格勒就不孬了。。中國戰區一般人起碼也該知道大場南京和台兒庄吧。。

其次 上面說過巷戰若僅作為消極防禦手段的話,大體上是個殺敵無論多少自損必定慘重的買賣 和玉碎衝鋒的區別也就是一下子死光還是被折磨很久才慢慢死掉 這樣絕望的作戰如果不是精銳或者哀兵,以國軍平均素質而言。。實在指望不上,況且建制多被打爛,比全殲好的有限。

蘇軍進行防禦巷戰在戰爭初期往往是部隊被突然合圍甚至孤懸敵占區,進行巷戰一方面是不得已的選擇,另一方面這種絕望的掙扎還有拖延與消耗德軍的意義。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巷戰實際是朱可夫防守反擊的一個步驟,城市本身並不具備特別重大的意義,巷戰作用是爭取時間,拖住和消耗六集,做好餃子餡,以便包餃子。巷戰是防禦的一環,而防禦是為了反擊——這也符合相持階段的力量對比變化。這樣的巷戰成就了一次決定性的大兵團會戰,憑什麼不出名呢?至於東普魯士戰役及布達佩斯戰役這類蘇軍反攻中的攻堅巷戰。。嘛 這支持了我之前說的,死守一點的消極防禦等於慢性玉碎,元首這種寸土不讓的作死方式德軍高級將領自己都厭惡。。

4.回到中國戰場 為什麼國軍的巷戰在你看來不知名或者評價偏低?其實在武漢會戰之前的戰略防禦階段,由於國軍採取防禦態勢,巷戰或者說守城戰並不罕見,城牆甚至還是一種有價值的屏障。但是很快我們就發現由於火力尤其是重火力差距懸殊,傳統的守城戰性價比並不高,依託城池這種人造地形並不如山地河網等地形更為有利,而持久戰所強調的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也是其來有自。此外國軍從抗戰中基本延襲了壕塹戰的靜態防禦思想,共軍批評為消極防禦也有其道理。雖然因當時國情國力和kmt凄慘的組織動員能力來講這種戰術也有其合理性,但考慮到委座麾下大小新舊軍閥積極自保的劣根性以及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普遍戰術素養。。要坐守孤城比起堅守防線需要的勇氣多了不是一星半點(順便吐槽一句,國軍里孤軍被圍之後能有好命被友軍救出來的。。得有多大的造化。。)。這也決定了守城巷戰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之後日軍開始接近攻擊頂點,戰線趨於穩定,理論上應該著手積蓄力量,同時進一步消耗對手,準備反攻。然而國府最被吐槽和怨念的地方就在於這個階段始終只存在於紙面上。。41年後沒有,44年後依然沒有。各戰區依然採取防禦態勢,而且居然有常德、長沙這樣的要害失守,巷戰依然是孤軍苦守援軍遲到。。放在整個盟軍陣營大反攻,軸心陣營多熬一天算一天的背景下,實在是沒法給什麼好評。。


台兒庄應該算是一個吧

我表弟的爺爺就是參加過台兒庄大戰的國軍士兵

當時他所在的國軍和日本人激戰,打得非常的壯烈,他所在的連隊人全拼完了,只剩下他,他都是用擔架抬下來的,現在他還有時候在夢裡面夢見他的那些逝去的戰友。

在我們小時候的印象,抗日戰爭的日軍會不會是跟地道戰地雷戰一樣,那我們全都錯了,據他講,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確實是很強,打槍比中國軍隊打得很快,而且打得很准,可謂是訓練有素,絕不是我們電影中那幅傻樣,知道抗戰真相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抗戰八年中國確實很不容易。


因為本問題牽扯歷史教材問題,斗膽轉一回答,各位看官不妨看看對岸的歷史教材書的描述

台灣的歷史書可信大嗎?我聽人說關於中共抗戰台灣的教科書隻字未提……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原答主@鄭澤霖 如有不妥,請私信我,會立即作出修正。

———————————————————————————————————

只發圖,不說話。


台兒庄就是典型的巷戰啊


雖然最近幾個正常的回答已經說得很好了,還是忍不住來說一下。

1. 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真是耍流氓啊。問問題的人和下面的幾個回答中學歷史是沒學好吧,不說別的,就說說謝晉元「八百壯士保衛四行倉庫」,歷史書上專門辟出來一個篇外閱讀來寫,沒看到?這可是經典的巷戰啊。

2. 專門拍一下排名還挺靠前的桂武磊的答案:

看看解放戰爭的結果說戰鬥力?三次長沙會戰殲滅的日軍比所有游擊隊八年殲滅的敵軍都多

長沙會戰的結果各方口徑不一。引用一下維基百科的數據,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方面的統計,死亡人數分別是約850人,1670人,1591人,國軍的統計分別是斃傷日軍3萬餘人,日軍戰死48000餘人負傷不詳,和33941人陣亡、23003人重傷。倆結果差得不知道哪裡去了,日軍和國軍都有虛報的習慣,就算取國軍吹nb的數據,3萬餘算4萬,不詳那個算3萬,加起來共擊斃擊傷日軍17萬餘人,這樣行吧?

游擊隊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中的統計是,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共作戰125165次,斃傷日軍52萬0463,我黨這事上向來不吹牛。裡面游擊隊打了多少不知道。雖然你寫了「敵軍」,但是這裡就算不包括偽軍吧。不知道通過以上數據,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據以上數據,你這個結論只在下面三個前提下成立:

國軍的統計沒有吹nb,我給國軍的統計沒有高估他們的能力,游擊隊的戰果不到總戰果的1/3

不管我信不信,反正你信了……

接下來夾雜點私貨:

3. 抗戰期間正面戰場的功績,在中學歷史和主流史學中,近年來一直是得到肯定的。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也不應該帶上黨派的偏見,正面戰場是出了一些丑,但因為這個否定其他將士的英勇奮戰,顯然不公;當然,拿這事來黑我黨消極抗戰,真是果粉中的豬隊友。

我建議以後在討論抗戰相關話題的時候,應該有這麼一個共識:抗戰是中國人的抗戰,是中華民族的抗戰,不是一黨一派的抗戰。在中國人民歷次抵禦外敵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的戰士,都可歌可泣,永垂不朽。

因為巷戰基本上都是國軍打的,抗戰史是共軍寫的

這種觀點,希望以後少點

4. 知乎上現在關於歷史話題討論的風氣很不好,上嘴皮下嘴皮一吧嗒就是一個觀點,就像桂武磊雖然說

獨到的見解可以有,但是這見解不建立在否定別人上,更不建立在無知上......

但他自己恰恰犯了這個錯誤。對歷史的見解不應該建立在無知上,也不應該追求見解獨到。歷史是一門學術,對待學術就應該用嚴謹的態度,要言之有據,不能信口妄言。

最後其實關於這方面的書和資料挺多的...謝謝

是啊,關於這方面的書和資料是挺多的,那就多看啊,兼收並蓄啊,真正抱著一個公正的態度去考查這些記述的可信性,綜合比較不同資料的口徑,我覺得不會得出你那種觀點的。


因為巷戰基本上都是國軍打的,抗戰史是共軍寫的

---------------------------------------

更新於0329 2:58

嗯...看到@莫隆宸的回答,忍不住還是想補充一下,我想說...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而且即使你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也沒什麼,但是你如果因此就說別人的觀點弱智,似乎就不恰當了。另外,獨到的見解可以有,但是這見解不建立在否定別人上,更不建立在無知上......更主要的是...你覺得我原本的回答是「先站隊」,這讓我不勝惶恐,還好現在不是文革,你不能因為我這一句話定我反革命,而且我就說一句話,不能被73條吧

說幾個最典型的抗戰時期的巷戰...(想知道詳情...就動動手找資料吧,不一一寫了)

淞滬會戰中的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

太原會戰中的太原保衛戰

常德會戰中的常德保衛戰(詳見 @袁本初的回答)

沂口會戰中的原平縣巷戰

台兒庄戰役中的台兒庄巷戰

南昌會戰中的南昌巷戰

豫中會戰中的許昌巷戰

長沙會戰中的長沙保衛戰

豫湘桂戰役中的桂林巷戰

......

民族教育後代?民族榮譽感?天天給你看地道戰游擊隊就是激發你的榮譽感?

看看解放戰爭的結果說戰鬥力?三次長沙會戰殲滅的日軍比所有游擊隊八年殲滅的敵軍都多

寫的我想發火......

最後其實關於這方面的書和資料挺多的...謝謝


台兒庄很著名

著名到悲壯的是常德

國民黨最強的兩個師中的一個基本上跟日本拼光

參考:八千虎賁的抗日絕唱 http://news.qq.com/a/20100826/000573.htm

————————————————————————————————

自己忍不住把那參考資料又讀了一遍,發現最後這個檔案很能說明問題

老兵檔案 吳榮凱

1939年 畢業於湖南私立翰文中學;

1941年9月 參加國民革命軍陸軍74軍軍醫處醫護培訓班;

1942年2月 74軍57師准尉司書,8月晉陞少尉書記,參加長沙三次會戰;

1943年3月 奉命調任57師169團上尉書記;

1943年11月-12月 參加常德保衛戰;

1944年8月 參加衡陽會戰;

1945年5月 參加湘西會戰;

1945年9月 調任169團部軍械主任,參加收復南京日軍繳械;

1946年2月 解甲還鄉;

1968年 被定為歷史反革命

1975年3月 平反。

——————————————————————————————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隨便說一說

1.LZ問為什麼絕少提到中國巷戰史,意思是為什麼國軍不打巷戰,但事實是國軍打了巷戰,還打了不少,只是教科書沒提,這就是回答

每回談這種問題時就有人說教科書只是簡單介紹云云,想深入了解自己去研究云云,這些事沒有編寫到教科書里的必要云云。拜託,我們在這又不是討論教科書該不該把巷戰史寫進去,而是討論中國到底打過巷戰沒有,而國軍打過,為什麼打過LZ不知道,中共教科書里沒寫,教科書以外也沒宣傳。

2.什麼叫失敗的結局,什麼叫勝利的結局。

常德巷戰實現了當時既定的方針,怎麼就算失敗了

平型關、百團大戰、後方游擊難道真的比常德會戰更有意義了

因為教科書容納內容有限,刪去常德會戰無可厚非,但這不代表教科書留下的部分比刪去的部分有意義。

中共編教材有中共的標準,沒問題,誰叫他有這個權力。但現在LZ的問題不是問中共歷史教科書的選材標準,如果是這種問題,我會直接點不感興趣。

3.國軍巷戰少因為戰鬥力差,不錯,常德拿最強的師去打也是死傷殆盡。

「看看解放戰爭,國共鬥爭的結果,就能大體知道答案了吧」,但這句話未免也太狗血了吧。共軍戰鬥力強怎麼不直接從延安平推過去把日本趕出華北?共軍為什麼打完平型關後馬上猥瑣起來了?

蘇聯為什麼打巷戰,因為其軍事實力不弱於德國,只不過被德國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斯大林格勒打巷戰因為它可以從斯大林格勒開始反攻。

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有什麼理由打長期持久性巷戰,中國沒有那個實力,也就沒有那個必要,所以打一下掩護撤退性質的巷戰就足夠了,難不成真能每一粒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LZ說的上甘嶺戰役,中共各種人海戰術,犧牲戰術。而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人數上並不比日軍多多少


我倒是覺得不提巷戰不是因為是國民黨打的,而是因為沒有一個巷戰最後成為了轉折點,都打輸了,有什麼好寫的。


長沙都被燒沒了,還好意思來說長沙保衛戰,真棒。


1,打仗跟打群架一樣,別光想著打,你得準備怎麼跑。打巷戰,對火力和機動能力以及後勤補給極差的中國部隊來說,是極為被動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每天運過河的彈藥量是極為驚人的。在無空中優勢和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選擇巷戰,一旦前線不支,馬上就會演變成大潰退。而部隊在巷戰中和敵人膠著,想撤都甩不開尾巴。而敵人這時候就會利用摩托化部隊包抄圍殲。

2,巷戰對士氣高昂的部隊來說也是非常殘酷的考驗,對士氣低落的部隊來說,那簡直就是災難。四平戰役的時候,很多東北聯軍的士兵在失敗後幾乎變成了潰逃,十幾萬人投降國軍。而陳明仁所部71軍也幾近崩潰。那種傷員抬不下來,屍體遍地,臭味熏天,一腳踩進別人胸腔的環境,一百個政治委員都不管用。國軍在初期台兒庄會戰的時候打了很艱苦的巷戰,日軍損失慘重,但是後期日本人也學乖了,除非要達成戰役包圍,否則絕不會貿然巷戰。

3,巷戰攻擊方死亡人數往往很多。常德保衛戰的時候日本人打過一次巷戰,死亡人數第一次超過中國軍隊。得到的和失去的不成比例,所以日本人也不想打巷戰。

4,從微觀上說,中國士兵的步槍比日軍差太多。雖然中正式比三八式,不相伯仲。但是中國的後勤能力差,中正式膛線都磨沒了還接著用的情況比比皆是。漢陽造早就停產20年了還在裝備部隊,你就知道步槍準確率有多差。而且中國士兵的手榴彈比日軍手雷差太多。三八式掛刺刀還比中正式長半尺。總之就是單兵武器差太多,也不適合打巷戰。

5,畢竟是在自己國土,在日軍力量極限以西的地區,能不打爛就別打爛,所以在城外野戰的戰役特別多。以長沙為界。


糾結了半天考慮是否回答,還是沒有忍住。

十分反感一提到抗戰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大叫什麼正面戰場啊~主力啊~,真是不明白面對武裝侵略者,面對著全民族國難當頭的生死存亡之際,還要區分什麼正面侵略亦或側面侵略?當時不可以,現在也不要!作為那場戰爭的戰勝國,我們應該緬懷所有為今日民族、國家獨立做出貢獻的人們,不要讓他們寒心!

樓主的問題

為什麼抗戰史上卻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呢?

眾所周知,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戰火遍及城市、鄉村,巷戰肯定是存在的,樓主覺得「絕少提到」很大原因可能是涉獵的資料不足所致,可以通過擴大資料範圍來尋找相關資料。另外,我覺得還跟對中國軍隊抗戰中巷戰的研究不足有關,而其中一定有值得發掘、研究之處,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為此努力。


我有點不明白,本來問的是《抗戰史上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呢?》大家回答的都是教科書問題,不曉得是不是有人修改過問題。以抗戰史來說我想應該已經有很多書描繪過巷戰的情況,問題不成立。如果是教科書問題就要分析一下了:

——————————————————————————————————————

2007版人教《歷史教科書必修版一》中抗日戰爭一節僅有4頁。

基本上的順序是:

日本天皇投降二戰結束

◆ 全民族抗戰

九一八事變東北殖民化、華北日趨殖民化……七七事變……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國民政府正面會戰……淞滬會戰失敗……平型關、台兒庄勝利未能阻止日軍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日本罪行

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731……思考:日軍喪失人性的原因

◆抗戰勝利

百團大戰……遠征軍……(馬本齋回民支隊)……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要旨:盧溝橋事變抗戰爆發……統一戰線……日本罪行……偉大勝利

說是4頁,其中歷史不過3頁。

————————————————————————————————————————

在如此緊湊的篇幅下,要想對任何戰役、歷史歷史進行較深入的展開都是不可能的。

別說巷戰,整個「九一八」到1933年「華北事變」的描述加在一起不過200字。雙十二事變等大量歷史內容都沒有地方寫。但這也不好說就是故意忽略抗戰史,內戰史也不過4頁嘛。

最莫名其妙的是內戰之後就蹦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俄國十月革命去了。

抗美援朝扔到在冷戰一節,寫的也極簡略,這倒更奇怪。


推薦閱讀:

二戰時期唯一偽軍數量超過入侵者的就是中國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二戰中德國虎式坦克與蘇軍,盟軍坦克能力對比?虎式真的可以以一當五嗎?
二戰海戰如果讓英國vs日本,美國vs德國,會是怎樣一種結局?
電影《至暗時刻》所描寫的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藝術加工的?

TAG:中國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