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歐洲的統治者,有的叫國王,有的叫皇帝?
英國國王為啥不叫皇帝呢?法國,奧地利,德國的統治者憑什麼就可以稱帝呢?有何標準?
king這個詞更多的與土地和人口統治掛鉤,或者說是一個領地統治者的稱號。而emperor這個稱號則更像是一種「共主」性質的稱號,這個稱號在古羅馬時期來源於元老院的「選舉」,是一個政治稱號,與領地並不掛鉤。
所以在一般來說,emperor是高於King的一種稱呼,在歐洲的政治沿革中,大多國家都是屬於」羅馬帝國」的,所以只有羅馬帝國的「共主」才能被稱為emperor,而其他地區的領主只能是被羅馬帝國皇帝冊封,只能稱為king,雖然這個冊封早就不存在了。
歷史上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帝國制下歐洲還能夠稱為皇帝的只有「神聖羅馬帝國」了,這個emperor的稱號是從羅馬帝國繼承來的。值得注意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選出來的,與他國的king多由世襲不同,這也可以算是emperor是共主而king是領主這個差別的一點佐證吧。
拿破崙稱帝,是因為他覺得他直接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榮耀,同時也想恢復「羅馬帝國」當年的幅員,再加上他本身沒有king的血統,只是一般的貴族,所以直接有教皇加冕稱帝更方便一些……
沙皇俄國,是在15世紀以後建立的,自稱繼承自「東羅馬帝國」,而沙皇的稱號更是來源於caesar。
奧斯曼帝國是中亞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不屬於羅馬帝國體系,而是伊斯蘭文明的統治範圍,後來他們滅了東羅馬帝國,帝位也算是從東羅馬帝國那裡奪得的吧。樓上幾位說的大致沒錯,在歐洲歷史上,只有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人才可以被稱之為皇帝。早起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般會被稱之為凱撒,奧古斯都。從理論上來講,羅馬皇帝的權利來自於元老院,來自於人民,而非世襲繼承。羅馬帝國分裂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的皇帝帝位空置,直到查理曼從教皇手中加冕,後在法蘭克,義大利,德意志,奧地利手中輾轉。後拜占庭繼承東羅馬衣缽堅持到15世紀後被滅,帝位被同為東正教的俄羅斯所繼承。理論上來講,同一時期西歐的皇帝只存在一個,但是這個守則在拿破崙手中被打破,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宣布解散神聖羅馬帝國,自稱法蘭西人的皇帝,自此以後,皇帝一詞不再是羅馬帝國所獨有。綜上所述,繼承古羅馬帝國的才叫做皇帝,而國王則專指世襲王國君主。
皇帝」(Empror)和「國王」(King)兩個詞,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國王」從一開始就指世襲專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將軍」「軍事統帥」的意思。因此,羅馬帝國的君主可以自稱「皇帝」,但絕不能自稱「國王」——因為從理論上,羅馬皇帝的權威來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權的首席元老、執政官、軍事統帥、護民官和大祭司,並不是「世襲專制君主」。 事實上,早期羅馬帝國很少使用「皇帝」一詞來稱呼君主,而一般稱之為「愷撒」或「奧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時期,「愷撒」又被用來稱呼皇帝的繼承人),直到現在,德語、俄語中的「皇帝」和「愷撒」還是一個詞根(「沙皇」就是「愷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執政之後,拉丁文的「皇帝」一詞才普及起來,成為羅馬君主比較常用的稱呼。 歐洲的第一個皇帝是羅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維(雖然當時「皇帝」的稱呼並不普及),理論上講,此後的歐洲各國的所有皇帝,繼承的都是屋大維傳下的羅馬皇冠,否則就是不合法。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從屋大維開始的帝國皇冠,後來究竟傳給了誰?有多少個家族、多少個帝國,曾經有幸擁有「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稱號? 從屋大維到戴克里先,雖然帝國的中心向東轉移,但羅馬在名義上還是帝國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後,實行「四帝共治」,帝國的四個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羅馬,這標誌著羅馬帝國開始喪失向心力、喪失統一的政治基礎。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狹義的羅馬帝國),象徵分裂的「雙頭鷹」從此成為帝國徽章。這樣,歐洲就有了兩個合法的皇帝系統。其中西羅馬帝國很快於公元5世紀滅亡,皇冠無人繼承;而東羅馬的皇帝系統則一直維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西歐經歷了一段「沒有皇冠的」時代。雖然法蘭克王國的勢力非常強大,也誕生了克洛維、丕平這樣的強大君主,但他們畢竟是「國王」,是繼承蠻族法統的地方君主,不是繼承羅馬法統的「歐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為「羅馬人皇帝」「奧古斯都」,這才結束了西歐300多年沒有皇帝的歷史。「羅馬人皇帝」可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它意味著查理是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羅馬帝國的權利和義務都轉移到了查理及其繼承人的身上,早已滅亡的西羅馬皇帝系統,現在由查理重新接續。 但是查理的帝國很快分裂,皇帝頭銜由查理的孫子、中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繼承。中法蘭克王國繼續分裂,帝國皇冠落到了義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喪失了它的神聖性。直到公元11世紀,出身東法蘭克(今天的德意志)貴族的奧托從羅馬教皇手中再次接過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從此直到19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直是名義上的歐洲共主,一切其他國家君主都沒有資格稱帝,在名義上都必須服從神聖羅馬帝國管轄。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等地區,但這個帝國是由許多封建領地構成的,很不穩定,皇帝根本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到了13世紀以後,皇帝不再世襲,而是由波希米亞(捷克)國王、科隆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勃蘭登堡邊地侯等「七大選侯」選舉產生。從16世紀開始,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漸把持了皇帝位置,「選舉」成為走過場。由於東羅馬帝國已經於1453年滅亡,因此歐洲只剩下一個合法的皇帝,那就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給了同為東正教的俄羅斯以可趁之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東正教教士的強烈建議下,決定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姿態出現,將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自稱「沙皇」(愷撒),到了彼得大帝時期又改為「皇帝」(但一般習慣上仍稱「沙皇」),這也是歐洲歷史上誕生的第四個帝國(前三個分別是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雖然在名字上與「羅馬」沒有什麼關係,但歷代沙皇都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並聲稱自己繼承的是東羅馬的東正教傳統,因此從法統上來說,沙皇的皇冠仍然是來自羅馬帝國。 從以上的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到,直到18世紀,「皇帝」這個稱號都是與羅馬帝國分不開的,只有羅馬帝國精神的繼承人,才有資格稱為「皇帝」。18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稱「皇帝」,因為法國王位與羅馬帝國並沒有什麼聯繫,而且西歐當時還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http://wenwen.soso.com/z/q178474225.htm
@滿統的答案大體上是對的,補充幾個細節,皇帝最早是用在羅馬帝國的皇帝上的,但是從誰先開始卻有點說不清,我們現在有時也會稱呼奧古斯都為皇帝,但是他本人應該從未接受過這個頭銜,不過奧古斯都之後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基本上都能稱皇帝了。羅馬帝國後來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帝國即拜占庭的最高統治者也是能夠稱為皇帝的,西面的情況則比較麻煩,因為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在理論上對於西歐和北非是有法理上的統治權的,只不過查士丁尼皇帝之後,再也管不到了罷了。法蘭克王國的崛起,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更替都是很複雜的歷史事件,簡而言之的話,就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在羅馬受教皇加冕,成為西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如是我聞的說法有點小問題,因為只有神聖羅馬帝國之後,皇帝才需要教皇加冕,在此之前皇帝是一個世俗頭銜,從法律上講,只有皇帝任命教職,而無教皇確認皇帝。而且也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可以被稱為皇帝。當然神聖羅馬帝國的地理範圍在歷史上是不太穩定的。這個傳統一直到拿破崙的時代才被打破。之後稱帝的標準是什麼我就不清楚了。所以英國從來就沒有皇帝,法國只有在拿破崙之後才有皇帝,最後補一句,我們通常在稱呼某些歷史人物的時候用的「大帝」和皇帝是不同的。大帝只是「the great」的中譯,比如亞歷山大大帝、居魯士大帝都不是皇帝、
我在另一個問題里答過一次,可以看一下帝國、王朝和王國有什麼區別?
king是家長,empror是村長。
西班牙就是號稱帝國的,哈布斯堡帝國,荷蘭殖民地似乎在歷史中也可以有帝國的意思,不過荷蘭沒有皇帝,英格蘭帝國也存在,英國控制法國的時代自己使用過帝國的稱號,百年戰爭中有這個時期的拜占庭是其他人加的稱號,拜占庭是東羅馬帝國,並決議消滅西歐的查理曼帝國,對其領土有主權要求,正是查理曼的敵人
我來寫個簡化版答案,不求甚解的可以來看:
歐洲得到皇帝稱號的繼承源頭分兩派,都源出羅馬,分別是羅馬&>東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羅馬&>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帝國其中俄國是娶了末代東羅馬皇帝的侄女繼承的。東羅馬內亂,女皇伊琳娜殺子自立時,教皇借口羅馬不可一日無皇帝,改立法蘭克的查理曼為羅馬皇帝。查理曼的皇位一直傳到神聖羅馬帝國,1806年被拿破崙滅。普魯士的威廉一世自稱德意志第二帝國,顯然認為自己是神羅的繼承人了。第三帝國同理。
除此之外,就只有拿破崙耍了一次流氓,只有他是和羅馬不沾邊的皇帝,侄子後來稱帝是繼承他名號。而英國君主純粹打擦邊球稱了一段時間皇帝稱號是大不列顛國王兼印度皇帝,皇帝封號是借莫卧兒帝國的名義繼承來的,根本不能說是英格蘭或者不列顛的皇帝。樓上諸位回答的都非常詳細了,我再補充一點。從維多利亞女王到喬治六世的五位大不列顛君主也有「女皇」(Empress)或者「皇帝」(Emperor)的稱號,但是法統不來自於羅馬帝國,而來自於印度的莫卧兒帝國。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英國殖民者征服印度以後,繼承了莫卧兒帝國的「巴迪莎」即「印度皇帝」的稱號。所以在這段時間內英國君主的正式稱號是「King/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Emperor/Empress of India」。這一稱號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1956年巴基斯坦國成立後才完全被放棄。
首先,我認為題主的問題應該再限定一下,「為什麼中世紀西歐天主教國家君主,有的叫皇帝,有的叫國王?」。
其次,我要駁斥下首贊的回答: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不是古羅馬帝統的繼承者。所謂羅馬帝統是什麼情況? - lzhalzx 的回答
先講皇帝頭銜。中世紀皇帝的頭銜來源於古羅馬,拉丁語 Imperator。在共和國時期是羅馬軍隊指揮官的一個榮譽頭銜,在帝國時期是羅馬君主的一個專用頭銜。值得注意的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君主有很多常用頭銜,比如 Augustus(奧古斯都),Caesar (凱撒),而 Imperator 只是其中之一。公元476年西羅馬覆滅後,西歐無人再使用 Imperator 頭銜。公元800年,法蘭克的查理曼復興了 Imperator 頭銜。他被教皇加冕為 Romanorum Imperator,即羅馬人的皇帝,羅馬人的 Imperator。法蘭克分裂後,公 元962年,教皇又把這個頭銜授予了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從此開創了神聖羅馬帝國。也從此,神聖羅馬帝國君主被授予皇帝頭銜成為了慣例。
然後再講國王頭銜。國王,英文 King。該詞來源於古日耳曼語,本義是「家族的首領」。在日耳曼人覆滅西羅馬後,King 成為了在羅馬土地上建立的日耳曼人政權的君主稱號。所以中世紀英法西班牙各國君主的稱號都是 King,查理曼在被授予 Imperator 頭銜前也是 King,奧托一世在被授予 Imperator 頭銜前也是King。在中世紀,King 被翻譯為拉丁語 Rex,而 Rex 是古羅馬王政時期君主的稱號。
講了這麼多,簡而言之,皇帝和國王就是中世紀時的兩個來源不同的君主頭銜罷了。那麼,為什麼在近代,皇帝顯得比國王要高階呢?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在中世紀是最強大的。他的君主身為 Imperator,統治著曾經多箇舊 King 的土地,比如波西米亞、德意志、義大利。在近代早期,神聖羅馬帝國日益地方分權,治下的領地近乎是主權國家。這些,都加深了皇帝的超然地位。不過,在現代,皇帝和國王具有同等地位,都認為是主權國家君主的頭銜。
樓上的大神們都答的差不多了。關於德國和奧地利 1806年以前的德意志皇帝一般是德意志境內的哪個大諸侯大領主。從十五世紀以後皇位就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1742~1745除外)。而哈布斯堡家族又是奧地利的諸侯 所以這種情況下奧地利的領主就是德意志皇帝
國王,一般地主。皇帝,大地主,並且教庭有人。
這就好像春秋五霸和周天子的關係,再強大的霸主也不能稱天子,不能稱王 。因為只有一個皇帝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漢字中對西方「皇帝」 一詞的翻譯來自拉丁語Imperator和Caesar,意思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元首。歐洲國家君主通常稱為「國王」或「女王」,只有東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延續,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 到了18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國家變為君主專制國,皇帝這個頭銜大多作為專制君主的頭銜使用。19世紀早期,當時歐洲的只有法國(拿破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國有「皇帝」。19世紀中期後,德國及英國國王相繼獲得「皇帝」稱號。 具體看這裡:皇帝
我在其他類似問題中有過回答,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去看看。為什麼德國君主稱皇帝而英法等國叫國王? - 悟空是妹子的回答 - 知乎
好像必須要得到羅馬教皇的認可和加冕的才能稱帝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世紀後期拉丁文逐漸衰落?
※法國人權宣言上兩邊的兩個人和中間的光芒是什麼意思?放在人權宣言上,有什麼故事嗎?
※歐美國家對一戰的主流評論是什麼?
※為什麼荷蘭的正式稱呼是尼德蘭(Netherlands),但一般稱其為荷蘭(holland)?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為什麼頒布《金璽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