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 iAd 廣告平台為什麼至今仍然不溫不火?


蘋果的iAd平台確實現在面臨了一些問題。

現在的狀態可以用一個詞語tepid(不問不火)。

說道詳細的數據,下面的數據是這幾天IDG統計出來的。

去年年末的蘋果iAd平台在移動廣告的市場份額是19%,但是今年這個數字就掉到了15%. Google的份額是24%,是今年的最新數據。比google低不能說這個成績不好,Apple依然是在這個行業排名是前三的。看看微軟的從10%掉到6%和yahoo的從12%掉到8%,有沒有覺得其實15%也不差?今年最新數據的排列是:

1. Google 24%

2. Millennial 17%

3. Apple 15%

4. Jumptap 10%

5. Yahoo 8%

6. Microsoft 6%

7. others(其他) 20%

(2012年整個市場總額,6億3千萬美金) *蘋果是9千5百萬。

講到這裡,不得不說Apple和Google去年的收購。Apple在09年底花了2.7億美金收購了Quattro Wireless,然後同google競購移動廣告行業大佬--Admob的時候失敗,最終Google是花了7.5億美金成功收購。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那就是Google,Microsoft,Yahoo等在移動廣告行業的來源。他們把手機等移動設備通過搜索引擎(Google, Bing)而展示的廣告的收入也算入了這個裡面,還有其他智能手機平台的,比如android。但是Apple的iAd只是在iOS機器上面通過嵌入的方式,所以取得15%的成績很不錯。

雖然現在華爾街有一些說法是iAd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會敗北。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分析公司說不會。我個人認為,在未來幾年,iOS還會是移動終端裡面的一個大頭。想想iPad在平板電腦裡面的市場份額,目前任何其他的操作系統還是不發抗衡的。還有一點是,iOS用戶往往比android等用戶要捨得花錢。所以iAd還是會繼續存活下去。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iAd最初的創立的理由是為了給廣大開發者提供收入,可以讓他們有收入的開發出一些優秀的免費軟體,或者是低價軟體。 所以iAd目前還不會進入其他的操作系統,畢竟apple沒有想過要在這個方面打敗google,因為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只要iOS的開發者繼續有收入,他們就很滿意了。

Google一直是在網路廣告行業都是老大,他們有很多年的經驗,而且他們從廣告商那裡接單是不管成分,不管是什麼的。(就相當於有很多廣告是沒有質量,或者是說那些想投廣告的人有些可能是很低俗的廣告)。但是蘋果的廣告平台iAd就是很嚴格的,下面會提到。

目前蘋果iAd的問題在於,想在iAd投放廣告的門檻很高。這也是當年喬布斯不想把iAd弄成很低俗的廣告投放地方。 喬布斯希望這個平台出來的廣告很都是很優雅,用戶看到不會反感。所以現在在iAd投放廣告的基本上都是銀行,汽車廠商等大公司。 以前apple的iAd的門檻是$500,000USD。 也就是說,你想在iAd上面投放廣告,你最少要話50萬美金。這樣促使很多想投放廣告,但是沒有太多的budget的公司都望而卻步,他們就會選擇比較簡單入門的Google。

不過今年蘋果內部已經給他們的廣告分銷商通知,說入門的門檻改為$400,000美金。 然後內部也已經在討論想把這個門檻降低到$300,000.

如果蘋果真的把門檻調低到30萬美金,這樣Google的壓力會很大。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連廣告都有用戶體驗這樣的說法的。如果你們看到Google投放的移動廣告,你真的會覺得很不爽。很多時候,廣告的主題都不跟你現在看的東西的主題match。很多時候一些劣質的廣告靠騙取點擊量來收益的。

Apple的iAd一直都是做高端的廣告,也許高端這個詞不準確。可以這樣說,蘋果的iAd比較能夠貼近用戶,基本上都給用戶投放精準的廣告。而且iAd的廣告做工都很精美,有些還很有樂趣。所以Apple和Google對他們自己的廣告平台的定位不一樣。

呵呵,好像說了好多。 應該能回答到大家關心的問題吧!


如果說iAD不溫不火,應該從幾個維度來考慮:

市場份額:iAD僅以iOS平台作為陣地就達到了15%的份額,可見iAD模式還是成功的。

廣告製作費:有很多人提到iAD廣告需要定製化,額外產生的製作成本較高,這個並不是主要原因。廣告製作費永遠不會是廣告行業的大頭。

准入門檻:這個是iAD模式的暫時門檻,iAD講究用戶體驗,蘋果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廣告可以不一樣,設置一個門檻是正常的。在40w的門檻之上,已經隔絕了非品牌廣告主的投放;而品牌廣告主的預算暫時都是實驗性質,與一位日本電通負責移動廣告的高層溝通,目前在日本最大的移動廣告投放也不過2-3百萬人民幣。所以iAD的繼續增長,一方面iAD准入門檻必然會繼續降低到合理範圍,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發展,品牌廣告主的預算也將增加。

廣告體驗:做過移動廣告投放的人都會知道,android平台conversion rate低於iOS。這裡是為什麼?一個主要原因是用戶在點擊iOS廣告後所得到的反饋通常好於android。比如更高質量的app。iAD的作用也類似,如果你堅持自己的體驗由於別人,相信在廣告的互動意願,廣告記憶度上,iAD都會強於admob為代表的banner廣告。


我沒有數據,不能簡單的相信他火了,或者不火。

不過,假設它真不火,我的看法(這些依據是我了解到的事實不是假設)是:

1、一些好的應用很賺錢,不喜歡任何廣告,錢掙得少,且不直接。

2、一些好的應用認為任何廣告都損害用戶體驗。

看了Rick lim的答案,我只能說,我覺得太火了,哈哈

從只有iOS看,從50萬門檻算,從很多應用都是收費賺錢看,那麼Google的成績完全是不及格的,除非把iAd徹底邊緣化,否則Google這次雖然份額大,但是廣告是Google的命脈。而別說iAd了,連app都不是蘋果的主要收入來源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回到廣告本質,看看廣告主親睞什麼樣的廣告。iAd的本質是iOS上的廣告平台,廣告主選擇廣告平台,主要考慮幾個因素:

1,覆蓋,即廣告平台是否有足夠強大的聚合能力,可以覆蓋到更廣泛的媒體,這一點上iAd先天劣勢,只向iOS開放。對於快消,3C等傳統大型廣告主來講,iAd覆蓋的用戶不具備多樣性,在短期內iAd應該也不會向第三方平台開放

2,精準,這一點完全拼技術了,Google,甚至包括Yahoo在內,都是靠廣告起家,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判定互聯網廣告是否足夠精準,主要依據參數是CTR,目前沒有看到iAd的CTR超過Admob或者Inmobi。

3,數據跟蹤和優化,互聯網廣告從來都不是一次定型的,需要長期的跟蹤和優化,而這一點更是iAd的劣勢。Google剛剛更改了隱私條款,將來不同產品的用戶資料庫將可以打通進行廣告跟蹤。例如,你用Google賬戶登錄了Youtube,看了一場歐洲杯,然後你相同帳號的Android手機就有可能收到Admob球賽門票的廣告。Google的產品布局及互聯網流量、用戶的聚合能力,Apple都無法撼動,畢竟兩家公司的DNA不一樣。

當然,Apple和Google目前的競爭還沒有到白熱化的程度,畢竟Apple對iOS有底層的控制能力,之前Apple也曾發出禁令,屏蔽Admob的廣告,不過開發者反應強烈,不了了之。目前Admob對iOS生態系統的貢獻還是很大,對於Apple來說,利大於弊。將來進展如何,就真不好說了。


第三方廣告平台已經起來了,不管從大的功能到廣告填充率上都讓人滿意。

國外的Mopub,作為移動廣告聚合和管理平台,他們內置了很多優秀的第三方平台,當然還有自主廣告功能,這使iAD在任何一方面都失去了優勢。

國內如芒果和果合也在做類似的事情,這是一塊大蛋糕,市場才剛起,iAD只是個藥引子。


iad面向品牌廣告,註定不會太火,不管是50W還是30W美元,都是個不便宜的門檻,再下調也低不了多少,不是廣大普通廣告主可以投放的。

負責投放iad的應該是代理品牌推廣的4A廣告公司吧,所以4A和背後的品牌是不是接受這種廣告形式,才是iad是不是能賣得更多的決定原因,現在不少一線品牌(奧迪、BMW、萬豪等等)挺喜歡這種形式,收入應該不差。

另外,展示iad也有要求,不是哪個應用開發者都能嵌,所以就很難在廣大普通應用里看到,也是不火的表現之一。

還有,看過iad廣告作品的人都應該有點意識,做這麼個集視頻、動畫、360度旋轉、互動菜單、小遊戲、地圖定位、壁紙下載、全景照片等等的minisite,沒有專門的團隊,沒有半個月的製作時間估計搞不好吧,4A的製作費怎麼也得以萬計吧,也不可能像admob那樣瞬間製作出一系列的廣告。

其實不火未必不好,以現在iad僅覆蓋iOS單平台的部分高端應用而言,能保證盈利,拿到市場份額前三,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


我覺得製作費用高倒是其次, 如果消費者真的喜歡這種廣告方式並且效果好,再高的費用廣告主都願意掏。最關鍵的問題應該是廣告展示很不流暢,由於iAd的廣告製作得都很精美,動畫、視頻、甚至遊戲,所以廣告本身體積很大,而網速又不夠給力(中國網速就更不給力),又加上手機這種碎片化的應用場景,沒人願意等一兩分鐘來看一個精美的廣告的。


蘋果的定位不同,而且蘋果的直接購買的產值遠遠高於google


推薦閱讀:

移動廣告的形式有哪些?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單純的 App 能成就一個大事業嗎?
為什麼泰國廣告能達到世界頂級的水準,而大陸的廣告卻只能望洋興嘆?
視頻移動業務有些什麼具體的業務形態?是如何盈利的?會有通過視頻本身推廣運營商的業務分成嗎?
cpa廣告和cpc廣告和cps廣告怎麼區分?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廣告 | 互聯網廣告 | 移動互聯網廣告 | i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