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編輯」轉職到「產品經理」需要注意些什麼?


網路編輯做產品設計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翻舊帖貼出,寫得比較粗暴,下次再華麗地優美,見諒了...

1、推薦看看王堅的《結網》,對產品的商業意識有很好的啟蒙作用。在大公司里做產品,雖然有時候不用考慮盈利模式,但總會被問及成本與收益如何?《結網》在這方面能給一些啟發,或許能啟發閱讀者一個思考的方法。

2、產品設計對媒體而言,常見的有首頁改版、最終頁優化、新欄目/頻道設計、大型項目整案、互動產品設計以及時不時的特別策劃。對可預見的大型報道,應提前數個月做準備,並收集項目背景資料、以往產品資料、競品資料(即競爭對手資料),這些是基本要求。但一般人都只能做到在搜索引擎上找資料,更高階的做法還有買書、到圖書館找資料、進付費論文資料庫找、向前輩和專業人士討教、跟朋友或較好的同事進行頭腦風暴、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小規模調查等等。對於完成任務式的準備,用搜索引擎就足夠了。如果想做特別出彩的,後面說的方法其實會有加分,雖然有時候也是一無所獲、甚至會被認為沒必要(這個知道就OK了,視具體情況綜合運用)。

3、產品設計最重要的一點即是面向用戶。我們的專業術語叫CE,即用戶參與設計。還有如用戶體驗,UE,還有UED(用戶體驗設計),然後衍生出一些縮略詞,PM(項目經理)、PDM(產品經理)。這幫人習慣用Gtalk,習慣流程圖,喜歡用VISO、Mindmanager等業內工具來體現專業度。PPT一般也用Apple的素材、矢量圖,要不就是最新版的PowerPoint 2010,設計後再轉PPT2003版本。在提案時,有產品原型(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經過美術設計後,叫效果圖,製作(也叫切圖/重構)後,則是半成品。技術/程序員完成後,則進入測試階段,然後OK後就是成品了。專業的測試會設置測試工程師,用Firefox、Safari、Opera,然後在不同顯示器解析度、不同系統下進行兼容性測試……大致的行業情況如上。

4、看一些廣告類的書籍對產品設計有幫助。當然UI、心理學這種輔助科目也OK。這類書籍的作用在於糾正編輯的偏見和精英心態。編輯有一個通病,信息接收得多了,敏銳度提升,很容易發現特別多傻B的網友,接著往往會忘記一個事情,就是網友其實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編輯比較接受向上去服務開化的網友,因為這個有挑戰。但有時候的產品屬於要向下去服務未開化的網友。廣告、心理學在這方面有幫助,如追求參與數量的互動,可能是越傻越好。打個比方說,反日、愛國的互動參與度都不錯,但違背你的價值觀,你做不做?

5、代碼方面,排錯是需要掌握的一個技能,其實也很簡單,一段一段分拆代碼,找出錯誤。對編輯而言,Table套Table基本都會,然後一點點CSS知識,如margin:0 3px; font-size、color、border:1px #333333 solid;以及一點點循環、判斷知識。有這些應該差不多了,再難的需跟程序員請教。跟程序員打交道則大概了解他們要做什麼就ok了,如對某個欄位進行賦值,給用戶的ID進行編號,如User=001,Page=003等。知道寫入和返回,知道伺服器負荷(有些大型互動需準備好較多伺服器,一般需提前申請,由運維同事調配,不然上線後掛機再補漏洞是很周折和需要漫長等待時間的事情);

6、和美術打交道,一般編輯都把美術叫美工。有設計師情節的美術是很討厭美工這個稱呼的,等於直接把人家叫工人了,叫設計師很OK,只是有時候感覺比較彆扭。這裡就叫美術吧。美術同事一般都是1對多工作,什麼要求來就按什麼要求做。如要喜慶,他就來給你個大紅色,要悲傷,就給你來個大黑色。一般這種設計沒有錯,但也難出彩。為什麼美術會這麼做,因為美術老是遇到傻逼的編輯。剛入行的美術有時候有點創意,但都被傻逼編輯給折磨沒了,因為傻逼編輯要討論,要多人審稿,再加上真正精彩絕倫的創意一般也少,在萌芽階段一般都被斃掉了。這樣的情況幾次後,美術是1對多工作,反覆改稿,加班一般都能加死他,所以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美術會選擇一種安全的模式去設計,就是沒有錯的設計,這種他的工作完成度基本能保證。如果你想做出彩,則編輯需向前一步,直接做一些美術需要做的事情,如幫美術找素材,提供1-3個創意給美術,具體到你需要什麼樣的風格,有沒有模仿的網站,有沒有類似的設計稿……你做得越細、越多,有可能效果會越接近你想要的東西。但前提是……你的審美本身要OK,如果低於美術同事的審美,或者低於編輯平均水平的審美,可能你做得越多會越杯具……不過沒關係,反正都是慢慢練。這方面可以學攝影,或多看《新視線》、《視覺》、Newwebpick等雜誌。或者,考慮和美術的同事交朋友,他們會給你很多啟發。

7、編輯在產品設計的強項在於,文案,對,一定是文案。我們是做文字工作的,情懷和文筆上,肯定要比別人強才行。

8、在Idea方面,如果10個Idea能被採納一個,已算是很高的通過率。因為眾口難調,往往討論的結果就是一個很平庸的Idea。很多時候是上層給了Idea了,我們做執行者,如果做好執行反而是更重要的加分選項。

9、在創意方面,就是Idea如何產生?其實是需要無時不刻去思考,很煩人,最後會成為一種習慣。就如接一個項目下來之後,你腦子裡有一兩個想法,查閱了3、4篇資料後,又有一兩個想法,再看5-10個相關頁面等,可能會推翻之前的兩三個想法,然後變得沒有想法。媽的,我想到的,都已經有人想過了。然後在屬於在街上碰到一個廣告牌就又冒出一個想法,睡覺醒來時又冒出一個想法,莫名的激動與興奮,然後在討論會上又被批得體無完膚……沒事,還有機會。一般都有一個一般的、沒有錯誤的想法最後會被確定下來,然後在執行時,如文案、美術設計、程序上進行微創新,0.1+0.2+0.1+0.1……之後,你會發現一般的創意,最終的效果竟有可能是2。一般的創意的好處在於:安全。特別的創意的壞處在於:好則一夜成名,不好則無人響應、死得很慘。你的資源是否足夠讓你玩票?

10、技能方面,多看一些案例,我發給你。

我覺得產品設計沒有什麼難的,很多書啊、方法論啊為了體現專業度,都會構築門檻,但他們不一定能作出特別好的東西來。在業內做幾年的話,外包資源、人脈,有時候可能是成就產品設計的原因。


樓上都講得空了。 我說點實際流程:內容編輯=》活動策劃=》欄目策劃=》頻道策劃=》網站前端策劃=》網站整體策劃= 以及寫寫各種計劃書。。比如年度活動策劃什麼的開始

作為一個編輯,在初期經常關注用戶體驗,功能體驗並收集意見和梳理想法並盡量爭取機會付諸實施,慢慢就能夠轉型了。


正好不久前有篇博客是寫這個的,直接轉了:網路編輯向pm的轉型

~~~~~~~~~~~~~~~~~~~~~~~~~~~~~~~~~~~~~~~

上周五的網編訓練營後的一些思考整理,其實早在好友黃牛鞭前段時間討論類似話題就想寫一些東西,因為之前好友小楠也曾掙扎過類似的問題,無奈人懶、筆爛一直沒有動手……正好這期訓練營上又有人問了同樣的問題,就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

網編訓練營120期Bianews官方:119期:與知乎創始人黃繼新編輯互聯網(嘉賓:黃繼新)

~~~~~~~~分界線:以下為我的思考~~~~~~~~~~~~~~~

最近又看了很多類似的帖子,其實我覺得這有一些浮躁的東西在裡面,就像當初說網路編輯是十大黃金職業一樣,產品經理再次被互聯網捧到了浪頭,但產品經理真的就是黃金職業么,至少我覺得不是,它只是能讓你的想法更好的服務大眾,從大層面而言,還是一個服務行業,這和餐館的小二沒有區別,只是創造的價值可能更多一些而已,而很多人在涉及為何想轉產品時多是薪水高、比編輯活輕,這種思路我覺得就是一種輕浮!

首先,產品人員應該有一種意識,沒有服務用戶的思考是做不好任何一款產品的……

其次,我覺得應該放棄一種「轉行」的想法,為了轉行而轉行的跨度比較大,更多的應該是去嘗試而轉行,這個說起來可能比較亂,舉個自己的經歷做例子:

我在07年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是做社區的運營,一個人的運營,所以更多的工作其實是社區的編輯,這個工作說起來其實很累人,那我在想,怎麼辦能讓我的馬甲發的帖子有人閱讀呢,因為我沒時間去傳遞這部分信息,所以我找技術要求能把論壇每天更新的帖子的自動生成一個列表並發送到最近一周沒登錄的用戶的註冊郵箱中,做完這個,交流多了,帖子的數量也慢慢就上來了;

那這之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被郵件勾引來的人回了某個帖子,或者發了一個自己的小道消息後又走了,留不住人,這在今天看是所有社區都面臨的問題,但當時很頭疼,於是又想什麼方法能讓網友看了某個帖子後能同時閱覽相關的帖子呢,於是又找技術要求帖子中某些字是可以點擊的,而這些點擊後浮出的是和該關鍵字相匹配的帖子列表,這之後,粘度稍微有了點提高又;

做完這些,基本上有人發帖子,有人回帖子,基本上把自己解脫了,於是開始和人換鏈接,做seo,這時又發現不管我換了幾個pr≥6的鏈接我的收錄一直很低,pr也上不去,於是又找人請教,結果發現是因為我的太多帖子中的關鍵字都重複,被搜索引擎認為作弊,那為了收錄這個功能是必須要刪了,但這個功能又捨不得刪,怎麼辦,仔細琢磨後發現,帖子里關鍵詞的重合度高因為帖子1的關鍵詞列表裡面有帖子2.3.4,同樣2裡面也會有1.3.4,那如果沒有不就可以了,於是去找資訊的人商議,在他們的專題中添加論壇互動的內容,而以後1234的關鍵字只鏈接對應的專題,這就解決了問題,而且用戶參與資訊的閱讀後評論的更多了;

這期間大約有4個月左右的時間,社區的各項功能在逐漸完善,但確沒有所謂的產品人員的參與的。

後來08年我開始做項目,08年底09年初開始轉產品,沒有任何想必須要轉產品的就轉了,在整個過程中有兩個我是一直堅持的,一是我要讓我的用戶看到ta想看的帖子,二是怎麼讓我的用戶看ta想看的帖子!

回到訓練營,就像嘉賓對那位剛做了5個月編輯就想轉產品的美女說的一樣,沒有兩年的沉澱,那麼即便是中華網,跳槽的噱頭也小的可憐!所以如果為了薪水、活輕而跳槽的跳槽,我覺得還是要慎重一些,但並不是說不能轉,只是要轉的自然,不要為了轉而轉!

之前我和黃牛鞭曾經聊過類似的話題,我對她的建議是:

既然已經做了很多年的編輯,那麼不妨轉到內容的運營上去,因為你熟悉內容的重要性,那麼可以打造很多有特色的欄目,而這些欄目的打造過程中會涉及內容的調取及規則、頁面的擺設等等,這些都會和產品打交道,慢慢的過渡比跳躍的基礎要夯實!


這個問題@郭子威 已經在博客上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推薦閱讀《從編輯到PM》(歡迎大家在知乎關注他http://www.zhihu.com/people/cicada)

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2011117101018480/


內容編輯這個崗位我不熟,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看不到前途。所以給不了太專業的建議。

其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就像以前有人說人人都是設計師一樣,當然設計師還需要一些專業的基礎,但產品經理真的是可以天南地北的專業出身。

在我看來,任何人都可以轉做產品經理,只是良莠不齊而已。產品經理最大的特點或者說難點就是站得高,看得遠,心細膽大,有顆能夠承受一切壓力的心,學習能力快,有強硬的堅持也有和諧的協作。讓所有人可以膜拜,也可以親近,甚至是踐踏你。這些都是產品經理所需要具備的,我不想去限制他的專業,因為專業的重要性已經遠不及他的這些能力來的重要。產品經理的EQ比IQ更重要。

至於什麼崗位轉做產品經理更靠譜,我相信,只要是關注行業,關注用戶的,無論什麼崗位都可以轉。


內容編輯需要知道用戶喜歡看什麼,才能選好題材,編好吸引眼球的標題,從而獲得更多的點擊流量。同樣的,產品經理也需要知道用戶的使用習慣,分析用戶行為,投其所好,才能設計出用戶喜聞樂見的產品。從這一點上看,兩個崗位都需要換位思考,宗旨是一致的。因此,兩者可算是殊途同歸。

在實際操作的層面,有點區別:

內容編輯更加註重「第一眼效應」,一定要是標題黨,才能更快的抓住用戶。因此可能表面工作需要做得更好。

而產品經理則更加註重內功,複雜的操作流程和邏輯判斷都要盡量考慮好如何在後台完成(並且除了正常的流程,還要考慮各種不正常的流程和情況),讓用戶通過儘可能少的操作去達到其真實的目的。


不斷走出心中舒適的地方,不斷的探索新領域,橫跨多個行業的知識經驗,打破人際關係的冰塊隔閡


我就是從內容編輯慢慢轉型的。內容編輯在網站內部產品(如後台)中,屬於需求方,更適合轉型做後台產品。當然了,對內容的運營比較了解的話,也會了解網友(用戶)的需求,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樣的產品,也可以轉型做前台產品經理。當然了,產品經理不僅要了解需求,還要會整理和分析需求,可以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出一個合格的產品,然後,帶領自己的團隊開發出這個產品,並使它正常地運營起來,這樣才是一個稱職的產品經理。


看到這個問題,想了下,發現認識的人里內容編輯轉產品的居然占多數。嚴格算起來,我也是內容編輯轉產品的,轉得比較快就是了。

就我自身的經歷,我覺得產品有一點和內容編輯非常接近,就是對用戶特別敏感,能感受到用戶的感受,容易融入用戶之中,因為內容編輯每天接觸的研究的整理的編輯的信息即是用戶來平台上瀏覽的信息。

轉產品要注意的簡單說一下,一定要多接收新鮮的互聯網資訊,接觸關注同一類人(大牛們),加強對數據的整理分析能力,判斷力。再就是團隊合作以及與上級溝通中的說服力了,這個弱了會時常有挫敗感呢,呵呵。


首先要轉變關注點。

內容編輯可能更關注短期目標,產品經理更關注長期目標。

同時產品經理還有更關注技術領域的趨勢發展,新技術應用的時間點把握。

內容編輯是在已架構好的框架(如CMS)內關注內容本身對受眾帶來的體驗,而產品經理則需要去在更高視角,更廣闊的範圍內去關注用戶體驗。

臨時閃念,匆匆組織,希望對樓主有那麼一點點點點的幫助或啟發。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個好的實習生?
一個理工科專業本科應屆生,要進入紙媒成為調查記者實現新聞理想,該走怎樣的渠道?
我是一名市場營銷專業的3本學生,面臨求職,該如何選擇公司?職位?
30歲現在開始C語言的學習晚?尋求各位大咖指明方向,謝謝!?
如果不想學編程的話,還有什麼技能能讓我在 IT 界立足?

TAG:產品經理 | 職業發展 | 內容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