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企圖恢復精英教育的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

http://transcoder.baidu.com/from=1011004a/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1%2Cta%40iphone_2_5.1_3_537/baiduid=FB9A633A0BE2D9F1C508144AF0772F6F/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9864010837624533076order=3fm=alop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title=特蕾莎梅宣布英國將實施精英教育恢復重點學校


國家用「編製」為誘餌,收羅素質還過得去的老師,建立公立重點中學,嚴格紀律、把升學壓力壓給這一類中學,然後這類中學的招生基本靠分數說話。同時國家限制私立中學的發展,確保每個省、地級市、縣級市最好的中學是公立的。這才是最有利於平民子弟的教育體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的那一套是相對接近這一類的(尤其是在所謂學區房興起之前)。

————————————————————————(分界線下是轉載)

風好大我聽不見

英國的私立學校紀律管理非常嚴格也是在英國的人都懂的。基本上不服管一兩次就是關禁閉,多了就是開除,不可能有學生在課堂上這樣鬧事。」

「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十分有限,很多高中課程的問題老師自己都答不出。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對於考上好大學也沒有什麼欲求」

「在很多英國(公立)高中,十幾年沒有任何人申請(對,是申請,不是錄取)牛津劍橋是很正常的現象」

決定一個學生能否上好的高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背景。

如何評價 BBC 今年播出的紀錄片《Chinese School》? - 教育

————————————————————————————————

英首相特蕾莎·梅擬恢復精英教育 遭國內批評

「英國教育標準局督學主任邁克爾·威爾肖預言,貧窮兒童在政府的新計劃中無法獲益。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必須確保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學校取得好成績。如果英國只能確保前15%到20%的學生獲得優質教育,那將是一種失敗。」


「教師工會領導人凱文·考特尼批評政府的新建議是轉移視線和倒退。他說,教育資源和教師短缺才是真正問題。 」


「反對黨工黨也表示,這項計劃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影子教育大臣雷納表示,政府應該關注面向所有人的學校,而不是針對少數人的學校。」

我懷疑這些反對者是權貴階層派來愚民的。我建議英國人可以看看前殖民地新加坡的模式,我覺得那個模式(精英教育+分流)對窮人家的小孩可能更有利。


本人的知乎專欄正好說話此話題,鏈接:梅姨向英國教育界投下重磅炸彈,將成為自50年代以來英國最重要的教育變革! - 留學漫遊指南 - 知乎專欄

在梅姨上台之後,大家都在擔心她會拿留學生開刀,但是一系列拉攏留學生的舉措讓大家看到英國留學的春天即將到來。萬萬沒想到,梅姨對本國教育下手了。她這一出手,就在英國教育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因為她打算重新開設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同時希望讓所有學校通過能力測試選拔學生。

消息一傳出,就引起了英國政府和民間的多重震蕩:

「英國工黨領袖傑瑞米·柯柏恩發誓要廢除梅姨有關文法學校的計劃!」

「教育部長賈斯汀·格林寧和部分保守黨議員強烈反對重新開設文法學校!」

「教育界專家紛紛對重設文法學校表態,反對者佔大多數!」

更不用說在英國民間引起了爭議,英國著名兒童文學獎克利斯·瑞德用這樣一幅畫形容如果重新開設文法學校,英國將回到「五十年代」。

究竟,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到底是什麼學校?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爭議呢?下面我來給大家好好扒一下英國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的前世今生。

通俗來說,英國文法學校就是英國高中里的重點高中。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英國的中學教育制度。大家都知道,英國的高中主要分成兩類:分別是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英國私立高中裡面,最有名的莫過於英國八大公學,譬如伊頓公學,哈頓公學等,這些不是什麼英國王室和上層貴族等背景,就不想要去了。其他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普遍要比公立學校好一些,但是缺點也有啊,那就是一個字:貴。不僅學費貴,學校各種活動的費用也貴。所以,但凡不差錢的家庭都會選擇送孩子去私立中學就讀

那麼,你可以選擇公立學校。英國的公立學校大部分由政府出資,一般都是免費或者費用極低,但是相對來說教育質量就沒有私校那麼好了。只要年齡夠了,按照學區來自己選擇學校自由上。

大家也都知道,教育也要靠砸錢的嘛。那如果家庭條件一般無力承擔私校費用但又想接受好的教育,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就能夠滿足你的需要。簡而言之,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就是英國公立中學的重點中學,政府出錢辦的學校,不僅不收費,而且教育質量也是不輸給優秀的私立學校。文法學校與普通中學的唯一區別在於,申請入讀時需要經過嚴苛的考試。入學考試在學生11歲時進行,即11-plus考試。未能參加考試或落選者將按其所在學區就近入讀普通中學。

看到這裡,我發現其實英國的公立學校和咱國內的中學差不多嘛。如果你想要進入好的中學,你不僅需要在升學考試中考出高分,而且你必須要在該學校所處的區域,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學區房如此火熱。

但問題來了,全英3000多所中學中,只有163所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數量實在是太少了,因此梅姨提議要開設更多的文法學校。

嗯,看到這裡你肯定會有疑問:這樣看來梅姨要求開設更多的文法學校無可厚非,並沒有什麼問題啊。文法學校給很多條件一般上不起私校的家庭孩子一個享受精英教育的機會,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爭議和反對呢?尤其是工黨領袖的反對呢?

那就看看工黨曾經對文法學校做了什麼:

大概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時候英國還有1400多所文法學校。英國教育界有不成文的潛規則:有錢人家的孩子就去私立學校,學習好的學生考到文法學校;學習差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只能去普通中學了

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啊,還蠻符合時下的價值觀念和優勝劣汰的社會規則:教育資源分配本來就不是很平均,有錢當然要去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如果沒錢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

但是英國當時掌權的工黨坐不住了。就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英國工黨及宣揚平等主義的教育家們反對設立文法學校,認為其加劇了階級分化和中產階級的特權。因為當時他們發現,文法學校裡面的學生都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而普通高中都是來自工人階級和窮人家庭。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集體,你就會無形中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在咱們的中學時代,那個時候還有尖子班(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貌似很多地方嚴格禁止開設尖子班)。尖子班集聚了所有的精英學生,無形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記得,當時尖子班的所有同學裡除了一個同學其他所有人都考上了重點大學。而普通班級考上重點大學的人數是無法和尖子班相提並論的。

因此,工黨認為不能好學生只和好學生一起學習,差生和差生學,這樣中層和下層階級的教育差距會進一步加大,這不利於社會的公平啊。

於是在1965年,英國政府宣布通過建立新的綜合學校,逐步取代原有的文法學校。到了1998年,英國前工黨領導人、時任首相布萊爾宣布禁止開辦新的文法學校。目前,英國有3000多所普通中學,但文法學校只保留了163所。

中途70年代末的時候,保守黨上台後想為文法學校「平反」,但是卻遭致全國人民的反對於是作罷。不過,鐵腕血統的梅姨上台後,作風更強硬的她這次堅決要求重新開設文法學校。

梅姨認為,文法學校的存在能夠促進社會公平,讓來自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同時,她也想扭轉大家對公立和私立中學的既定印象:私立中學教育質量高但貴,公立中學教學一般但便宜。在這一點上,回到了當初公立和私立中學的初衷上面,當年文法學校設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沒錢的好學生能上好學校嘛。還有就是,梅姨希望通過選拔學生的能力才挑選出最精英的人才,早日實現英國精英社會。

因此,為什麼如此受到工黨的反對,原因可想而知了:你一上台就拿我們的政策開刀,赤裸裸的挑釁,我們才不會就此罷休!

而教育界的大部分人士認為這並不能改善教育差距,反而會增大社會不公平。窮人家的孩子和工薪階層家的孩子差距將會更加拉大。

前教育部秘書認為,文法學校培養了英國最精英的一批學生中的20%,然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這並不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我們社會靠的並不僅僅就是這20%的精英學生。

倫敦一所免費學校的校長認為,就算在文法學校的全盛期,教育導致的社會階層的差距還是存在,所以梅姨想通過文法學校的重新開設來縮小差距值得懷疑。

英國教育數據調查機構的負責人表示,重新開設文法學校會讓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徹底喪失機會。不僅僅是通過11-plus考試需要大量的培訓,而且很多學生在11歲時並沒有顯示很好的學習能力。如果就此剝奪了更好的教育機會,他們將成為文法學校教育體系下的犧牲品。

而來自民間的聲音也是嘴炮不斷:

支持者的理由無非是這給了很多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一個進入社會精英階層的機會,一個和富人階層的孩子公平競爭的機會,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和均衡。

而反對者認為窮人家的孩子還是沒有能力參加培訓通過文法學校的考試,還是無法進入文法學校就讀,社會階層的差距不僅僅不會縮小,而會進一步擴大。同時,11-plus考試難度太大,準備過程對孩子而言很辛苦。

But,與一邊倒的英國媒體反對文法教育相比,在英國的大部分華人都一邊倒的支持文法學校。不難理解,華人家庭素來重視教育,而中國一直實行的是這種重點中學教育,擅長考試的華人孩子當然不會擔心11-plus考試。比起寬鬆的公立學校,華人家長更希望孩子能夠進入注重學習成績,競爭激烈的文法學校。

那麼,最後讓很多英國人作為反對理由的11-plus考試,一起感受一下:

先來看看數學題吧,第一題還蠻簡單的,9除以1/3等於27.

第二題讓11歲的小朋友來做就有點困難,尤其是數學天殘的英國小朋友!

接下來看看言語推理的題目:

Are U kidding me?這是讓腐國小朋友推測摩斯密碼嗎?

最後來圍觀下非言語推理的題目:

這種按圖形找規律,難道不是我們天朝選拔公務員的行測考試中必考題目嗎?讓腐國小朋友做,也實在是太為難他們了!

當然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什麼拼寫題,閱讀理解題,感覺真的和公務員考試有得一拼了!怪不得會讓很多英國家庭反對呢,這種題目不需要額外補習和培訓,怎麼可能答得上來!


在倫敦的同學,兩個女兒都在文法學校。當年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一早搬到現在的區。這個區自七十年代以來一直由綠黨執政,偏保守,在工黨大力推行取消文法中學時,保留了區內所有的文法學校,並且男校女校都有。文法學校固然是公開招考,但對於所在區居民還是優先錄取的。

對於公立學校的學生,覺得考文法學校是件遙遠的事,學校也不鼓勵,全由家長引導。她女兒所在的兩個年級,分別有六個和七個孩子考上,都是她女兒的朋友,所謂人以群分,加上有正面引導。除了這兩年,其他年份,全校大概也就一半個孩子能考上。

她女兒班裡的學生分布是這樣的:30個孩子,5名白人,3名華人,剩下全部是印巴裔移民的子女。印巴裔家庭對教育的重視,據她說是遠超過華人的。孩子們衣服小了,鞋子破了沒關係,25磅一節的私教課是從小上的。當然,我同學家基因好,沒上過私教,她帶著在家刷題就考上了。

文法學校已經成為移民家庭進入精英階層的便利途徑,價廉物美。他們是區里最早的華人之一,現在據說只要有房子出售,新住戶八成都是華人。

這個時候重開文法學校,私以為大概是主體民族打算鼓勵自己的中下階層奮進點,不要把機會都留給新移民。

不過對於自古以來都是由島外民族主宰的英國,應該沒那麼不接受新移民的進取吧。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想要理解一件事,可以考慮往過去看,追溯這件事的源頭,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或者也可以看向未來,考慮這件事發生之後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恢復精英教育這種事情後果非常明顯,在英國人口沒有爆發性增長的情況下,增加精英教育會培養出更多精英。以前英國有100個精英,以後會有200個。精英教育把本來的100個卡車司機變成了社會精英。

但是,這些卡車司機肯定不能繼續再開卡車。那麼他們該做什麼?

精英需要做精英的工作,現有的英國在不作出任何改變的情況下不可能無緣無故多出這麼多位置來給這些人,那麼就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競爭,擠掉一半人。

第二,擴張,創造更多機會。

第一種情況,現今在位的100個精英一定會竭盡全力阻止第一種情況發生,誰能保證自己不是被擠掉的那部分人?同時這種競爭很容易引發英國本土局勢動蕩。

第二種情況,已知的擴張有三種形式:領土擴張,人口擴張,技術擴張。

現在這個世界除了南極洲好像已經沒有可以擴張的地方了?

難道英國人想去南極挖煤嗎?

現在這個世界除了南極洲真的已經沒有可以擴張的地方了。

除了南極還能去哪?

現在這個世界除了南極洲暫時已經沒有可以擴張的地方了。

雖然相信開拓外太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必然,但是現有的科技水平似乎還不足以支持人類這樣做。

--------------

無論如何,現在英國主動開放普通人成長為精英的渠道,想必英國也應該有後續計劃來幫助這些新培養出來的人才獲得他們理所應得的位置。


教育是最值的投資

也是回報最大的投資


學習好的學生有無自行富集的權利?有無幫助後勁的義務?


對教育平均化的反動吧

英國政府的動議是建設一批grammar school,其實就是國內的公立重點中學,入學需要在11歲的統一考試里成績優異,同時動議里也說要給貧困階層一定指標,就是國內所謂指標生。

這個動議不是某乎里流行的考試公平論嗎?沒有條子生沒有關係生,大家分數定勝負。所以不要噴,比咱們做的好。

當然,英帝有錢有勢的孩子直接去了私立學校。

說到教育不公平,小學入門的時候,分三六九等,確實不公平,機會不均等。進中學的時候,應該因材施教,聰明好學的孩子有權利受到好的教育,如果國家財力充沛的話,公立也可以的。

至於中等收入以上家庭的孩子成績等方面平均值高,這是合情合理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多嘛,不是有錢沒錢的事,每天晚上多花時間陪孩子看書,孩子沒有渣的道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人比起滿分作文來更喜歡看零分作文?
四級是怎麼算分數的?
什麼是魯迅式對偶句?
請教一下參加過工商銀行考試的前輩,有沒有什麼相關的習題推薦的?
通宵複習是什麼體驗?

TAG:英國 | 教育 | 考試 | 學校 | 精英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