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自己普通話挺標準的,但是周邊的人都說我有台灣腔?

廈門土生土長,從小因為父親客家人母親閩南人,所以家裡講普通話,父母也沒有教我方言的意思。從小上的學校都是比較重點的學校,同學之間也基本講普通話,電視廣播什麼的也都看普通話的。

所以,我自認為普通話挺標準的??

然而到了北方後,人人都說我台灣腔很重,我自己聽的話總感覺雖然有差別,但是不應該這麼大啊!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如何解決?


現在很多地區日常都在說普通話了,我們那邊也一樣,大家一直都認為自己說的是普通話。直到出省生活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普通話存在很多問題,別人一聽就差不多知道你來的大概方位。而且聽多了,你也能分辨出不同地區不同樣式的普通話。

這個我認為(個人觀點)主要是因為普通話與方言在發展過程中混雜在了一起,而當地的大家並沒有發現,其他地區的人一下就能區分出不同(可能並說不出哪裡不同)。比較明顯的比如兒化音的北京人,說話調越來越低的東北人,前後鼻音不分的西北人,平翹舌不分的西南人,部分三聲調向上拐的湖北湖南人,說話喜歡用「可」字的河南人(今天作業可難)等等。


東北人也以為他們說話沒有東北口音


東北人來試著回答一下。

雖然我普通話也不標準,不過口音相對於閩南人,與普通話的差距是小得多的暫且忽略不計。

題主說的是「腔」,我就暫且先不討論字音(比如平翹舌的問題,前後鼻音的問題)。

據我觀察,閩南人講普通話(也就是「台灣腔」)和母語者之間主要有以下兩個差別:

一,普通話多有「兒化音」,而台灣腔很少有。

二,普通話多有「輕聲」,而台灣腔很少有。

舉例來說,在催促朋友的時候,普通話會說:

「快點ㄦ!」 台灣腔可能會是「快一點啦!」,沒有兒化音。

還有一個常見的例子,「玩」這個字,作為單純詞出現時,在普通話里幾乎都是讀「玩ㄦ」(比如 出去玩ㄦ 玩ㄦ火 。雙音詞沒有兒化音,如 玩耍 玩弄),台灣腔沒有兒化音,這是一個很容易暴露台灣腔的點罒ω罒。

還有一些名詞有兒化音比如「事ㄦ」,一時想不出太多舉例,題主想具體了解我再補充。

另外台灣腔也不是沒有兒化音,比如「哥ㄦ們」

,普通話版會是「哥們ㄦ」。

再說輕聲。比如這句話「從小因為父親客家人母親閩南人」

普通話會說,「從小因為父[親]客家人母[親]閩南人」。 用方括弧括起來的字讀輕聲。這一點引申來說,普通話中句子里的詞常常前面的字相對更重,後面的字相對較輕。比如上一句中「客家人」「閩南人」,「客」和「閩南」會悄悄重一些,而台灣腔常常每個字並列重讀。仔細體會一下(?????)ゝ

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一些其它細節,比如「二」字,普通話雖然拼音是èr,但人們大多讀成「啊ㄦ」,這也是一個容易暴露自己台灣腔的點(σ???)σ

暫時想到這些,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_

手機打字沒排版請見諒。


不是會說普通話就是叫標準的。普通話是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音的語言。

因為國家太大,民族太多,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題主是自幼被教普通話,但是有閩南語的聽讀環境。

感覺說了廢話

其實普通話說得不標準無外乎字音不準,比如吃飯讀成ci 飯。還有就是說話的輕重格式不準。比如 標準。重音在准字上。如果重音錯位,就會有方言音出現。當然,也有前後鼻音,邊鼻音,jqx,zhi chi shi的問題。台灣腔和普通話除了上述差別最大的可能就是語調和吃字的問題。比如,普通話說:不要這樣子。台灣腔:婊醬子~並且北京話和北方方言會有兒化音,大量!而在其他地區平時說話中兒化音較少。

上課答,待我溫習一遍功課再來。


我也是廈門人

以前我也覺得自己的普通話很標準

後來來了上海,大家都說我有台灣腔

後來在上海呆了4年,美國呆了5年

現在回去聽自己小時候的錄音

真的有台灣腔!

說得難聽一點:

就像是你在廁所呆久了就不覺得臭了,但是下一個進去的人一定會覺得很臭的。


我也是一個在北方讀書的廈門人。但與題主相反,由於某種原因,我的普通話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標準的(曾經是學校播音員)。

廈門的普通話發音和北方有顯著區別。如果你在廈門的環境里,卻說出了十分標準的普通話,反倒是有點突兀的。事實上,我可以在標準普通話,廈門普通話,閩南語之間自由切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北方同學一般聽不出我是哪裡的,甚至有些人認為我是北方人。

就這樣直到有個同學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廈門人,他說廈門人不是這樣說話的呀,你咋沒有廈門口音。我說在北京么說標準普通話比較好。他說我覺得你說個廈門口音的普通話才好。這是家鄉的標誌,不同的口音沒有高低貴賤更沒有強制的要求。

普通話不論如何也只是一個為了溝通方便而被定義出來的語音標準,可以溝通就好,何必苦惱而去改變自己的口音呢?

PS.真正的嗲嗲的台灣腔,真的不是閩南語直接影響的結果。應該是閩南語和中華民國國語交叉影響的結果,廈門這裡沒看過台灣電視節目的中年人,講普通話是一點嗲都沒有的,都是很man的標準閩南版普通話。


不好意思,我見到的大部分人,在我給他們指出口音後,都很驚訝的說,不可能吧,都覺得自己普通話非常標準。

我在山西,這裡的人口音比較重。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完全標準的,把自己說的話錄下來,拿去和新聞聯播的播音員一起聽的話,會很明顯。


不請自來。而且有點跑題。

我是北方人,我們當地有自己的方言,只是家人並沒有說方言的習慣,上學也都是普通話環境。曾經我以為只有我聽不太懂去菜市場買菜時候攤主的對話,後來上大學有外地來的同學,去逛夜市吃個麻辣燙居然都需要我給她做翻譯,我才知道原來我是懂得聽方言的,然而依舊不會說;後來大學畢業前考普通話等級測試,從小隻說普通話的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到一級乙以下的成績,覺得這種考試根本就不需要準備隨隨便便就可以上的,身為北方人根本就是為播音員這種職業而生的嘛(當時真的是這麼幼稚的啦。。。),結果真的只考到了二級甲等╮(╯_╰)╭攤手(當然是不可能夠資格做播音員的咯),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我的吐字似乎有點問題。

怪不得大家聽我說話總是要跟我反覆確認,我都煩了(我本身說話聲音小也是一方面原因,不過這個屬於生理缺陷。。。)

怪不得我媽說我好像有吞音

怪不得只有跟我熟的好朋友才能準確把握我表達的意思,因為即使沒聽清、看口型也可以腦補(是在表示我自己有中國好閨蜜嘛。。。哈哈)

怪不得打電話的時候需要跟人家糾正我念的是4不是7,或者是7不是4,哎

怪不得普通話考試只得了二級甲等,而不是因為口頭表達能力不夠好、考試的時候打了幾個磕巴

我的問題是ji、qi、xi這幾個發音會含混不清

然而自己說話的時候並不能聽出來,可能只有別人能感受到,但並不會主動幫助糾正(平時也根本不需要吧)

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因為工作需要,需要自己錄音、然後剪輯,通過反覆聽自己的吐字,發現有些音必須要認真對待才可以糾正(某種程度上也不怎麼能糾正的過來,只能盡量減少影響)

現在我再也不敢輕易跟人家說我普通話好可以做播音員了

雖然與常見的方言、或者受方言影響出現的聲調、讀音、節奏、表達習慣之類問題不怎麼相關,只僅僅是吐字的問題。


北京人講普通話兒化音比較明顯,有些地方會發假聲吧

東北人講普通話聲調會有點奇怪,兒化音看個人,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江蘇人講普通話可以基本沒有兒化音,語速會快一點,偶爾會有「好的吧」「對的吧」「亂好的」這種方言表達習慣

他們的普通話都可以是非常標準的,但是聽上去區別很大啊


不知道題主是單純好奇,想要知道為什麼呢,還是想把口音改掉讓自己的普通話更加「標準」呢?

如果是前者,那麼就四個字:習焉不察。因為身邊的人說的普通話都是這樣,於是跟著學的你自然也就學成這樣了。

究其原因,須知在普通話成為通用語之前,閩南地區社會的語言是閩南語,人們聊天讀書做買賣,都是以閩南語為媒介的,可以說當時人們連思考用的都是閩南語。

後來由於統一國家的需要,開始推行普通話,而以北京方言為底子的普通話,作為一種和閩南語完全不能互通的語言,硬要插入閩南語的社會,勢必產生齟齬:人們用閩南語的思維學習普通話,並將這種學來的、帶著濃濃的閩南風味的語言付諸日常使用,久而久之,自然就在地域內形容了自己的口音。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人,自然會對這種口音習以為常。

如果題主想改掉自己的口音的話,我這邊恐怕不能提出很好的建議。只能說多多觀察,還有勤加練習吧,語音上、辭彙上(特別是用詞習慣!),多多觀察學習,自己逐漸摸索出一些規律,這些樓上都說很多了,我就不贅述了。(我本人普通話還算可以,起碼沒被人說口音很重)

末尾我想強調一點,沒有什麼「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作為通用語言,本身就應該具有能夠適應八方環境調整自身的柔韌性,因此沒有人有資格說自己的普通話是標準的,即使北京人也有自己的「京片子」(只是你作為一個外人聽不出來而已),也沒有人定義過什麼是「標準」的普通話。因此無需糾結於自身的口音問題,人家開完你笑就陪人家笑笑,平日盡量跟北方人學就是了,畢竟,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現代漢語「標準」啊。

忘說了,本人閩南人。


原來還想辦法說點普通話,現在完全放棄了,放開說。你要是聽不懂說兩遍,在聽不懂上英語


別說你是福建人。。。

我說話只要時間一長,

人家也能聽出我是天津人。


多謝邀請。

因為你是廈門人,閩南人。閩南是你的家鄉。

你咧講北京普通話有佮北方人/北京人無仝口音,彼是有閩南味,是足正常。

是有你家己故鄉的味的普通話。

因為,普通話是外來語言。以離你的家鄉萬里外的北京這個地方的話做底制定,

號名做「普通話」的這個語言,是外來語言,是別人的家鄉話。伊毋是你的母語,

毋是你的爸母的語言、毋是你的親情的語言;毋是你厝邊隔壁、你的故鄉的人的語言。

北京話/普通話,毋是你的家鄉的語言,毋是你的祖先的語言。

別個所在的普通話口音,

嘛毋是佮你做伙大漢的同學、朋友的普通話腔口。

你的普通話口音,

是因為你的爸母,你的親情,你的厝邊隔壁,你做伙大漢的同學、朋友,

你的家鄉的人,以及你和你的家鄉的人的祖先,咧使用的語言,

來佮北京話做底制定的普通話這個外來語言接觸了後,

兩個無仝語言接觸了後,一定會有的語言接觸的結果。

有佮北京人/北方人無仝腔口,是正常。

是兩個無仝的語言接觸(language contact)了後,

會致使產生的正常現象。

會曉講普通話的幾若億萬人當中有一大部分人,有怹家己的母語。

怹的母語毋是北京話,毋是普通話。怹家鄉有家己的語言,所致怹的普通話,嘛會有怹家鄉的味。

著愛提醒:---

普通話,是干焦欲做橋樑的語言,利便無仝語言的人來普遍相通的語言。

普通話,是橋樑爾爾,毋是目的地。

而且,我相信題主你的普通話已經有一個程度,我相信你咧表達你家己的時陣,

會曉聽普通話的人,我相信怹一定聽有,而且會當共你的意思聽甲真清、了解甲誠明。

毋免解決。因為,按呢才是你。你是閩南人。

你袂是北京人。你毋是普通人,你是閩南人。

毋免解決。

除了講,你欲做的工課,一定著愛足嚴格符合某種普通話口音(像講欲做普通話播音員)。

或者,你這馬的新環境內面的人,你欲交的新朋友,或者同事、甚至你的長官,毋是看你的個性、

修養、才情佮工作能力,毋是聽你講話的內容,煞是會共口音,怹的普通話腔口,當做重點,

利用口音佮語言行為,來欲予你感覺你比怹低一級,同齊,煞閣影響著佮遮的人交往,

甚至影響著你的工作待遇佮升遷;啊你閣欲佇彼個所在、彼間公司、抑是彼個單位踮落去。

徛佇人的砛簷跤,但一時感覺無其他的較好的所在通好去,若準講閣會干焦因為這,

你家己煞予你家己感覺你比怹低一級;若按呢,姑不而將,你就較苦仔去解決。

佇彼個環境,家己共你家己壓制落來,去學做別人,綴當地人講,佇足微妙嘛是足僫的腔口這點,

下時間、下性命落去鑽、去模仿,學講怹的口音,講怹口音的普通話。按呢,大概就會當解決。


題主你好,我也是胡建棱。

記得幼兒園老師教拼音的時候,我就很納悶:明明s和sh讀音一樣,an和ang一樣,為何要有兩個拼音呢?

之後經常在各種電視節目上看到別人說福建人有口音,這時候又想:明明我們說話和新聞聯播上面一模一樣,怎麼會有口音呢?

還有電腦打字的時候,各種找字找半天才發現是打錯拼音就不提了。

那時候不怎麼在意,直到有一次比我大五歲的姐姐去外地上大學後回來突然提到這件事,說大一夏天軍訓的時候有胡建同學說:好樂啊好樂啊。其他人覺得他神經病,後來才知道說的是:好熱啊。

建議我現在就開始改一改免得以後鬧出笑話。我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有口音的。

真正決定糾正是在高二,一個玩的比較好的舍友已經開始在改正自己的口音了,於是就一起默默的合作監督了。

過程就不提了,到高三畢業的時候,我自認為普通話已經比大部分福建人口音要更接近官方的了。至少會有意識的區分h和f、an和ang,s和sh了(大部分福建口音的問題點)。

我認為我可以脫離「帶口音」這個標籤了!

上大學後我才發現我還是太年輕了!

一開始由於還不熟悉,每次講話前都要在腦海里確認一遍到底怎麼讀,然後才張嘴說。導致交流不效率,被人認為口吃。即使這樣,要是遇到類似「灰化肥會揮發」的難句子,就算腦補了一遍讀音,實際讀出來還是會讀錯。

就這樣在出錯、改正、練習中渡過了一學年,回家後父母親戚同學說我口音明顯變了。

開學前我想,這次應該穩了吧?

然而我依舊太年輕了!

我發現即使拼音對了,但是發音依舊有區別。福建人習慣用嘴巴發音,但是又不張大嘴;而有的人習慣用喉嚨發音並且張大嘴。

比如「有」這個字,福建人發音接近「一無」,而有的人更接近「一yon」。

「會」這個字,福建人發音接近「胡一」,而有的人更接近「胡喂」。

於是這一年我又在糾正我的發音。

第三年發現了新問題:發音全都對了,一些詞語的說法也會暴露。

福建和台灣經常用「蛤?」來表示「一臉懵逼」

而其它地方人除非上知乎,否則基本用不到這個詞。

再比如某一次晚上出門,在等電梯的時候遇到同學,

他們問我:今晚有回來嗎?

我說:有回來啊。

然後他們覺得奇怪就討論了起來,大意就是,正常人會直接回答「有啊」或者「沒有」,而不是「有回來啊」或「沒有回來」。台灣腔好萌啊。

我TMD就一臉懵逼了這NM還能區分?滾NMB老子不玩了誰愛改誰改去!

說真的,一開始剛改正的時候,回去面對一些福建腔很重的朋友路人,會有一些優越感。

直到某次和在同一個城市上大學的高中同學聚會聊天,他說他舍友一直嘲笑他普通話,後來他怒了直接和舍友吵了一頓,說老子講話你聽的懂就行了,管那麼多幹嘛。

聽完後我才覺得自己愛怎麼講話就怎麼講話,開心就行。

從此以後我就不會刻意去糾正了,也不會因自己普通話比較標準而優越了。

但是!我也發現已經無法說出一口流利的福建普通話了!導致現在每次認識新的人都要掏出身份證證明我真的是福建人。

有了這個心態後,我漸漸發現,其實口音每個地方都有,比如把「四點四十分」說成「事點事十分」的東北哥們兒,「牛奶」和「流來」分不清的安徽兄弟,不管什麼都要帶「兒」的北京壯漢,還有每句話里都有「逼」和「屌」的南京室友,這些不都是口音嗎?真正的標準普通話,大部分只存在新聞聯播里。

所以我說題主,真的沒必要在意這些。你想改,那是好事。不想改,也不會比別人差。


有一句話:自腳不臭。

人們對自己的事情,通常都有極高的寬容度。


膩們哄。真的是卵講啦。我們胡建人哄,說普通發似最biu準的啦


我從小就認為自己普通話很標準,甚至和我媽一起嘲笑我爸把吃飯說成吃換。到初中畢業後一次同學聚會,我錄了個視頻,回放後才知道自己口音有多重

ps,我的腔調是標準的福州腔,但是在北方讀書時候大家都說我口音像台灣人


我也有這樣的經歷,不同的是不僅我覺得我的普通話說的標準,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嘿嘿……)

我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一直生活在三線城市,連省都沒出過,然而,大家一致認為我不是本地人。Why?因為我根本沒有廣東口音。

被問過:

1、妹妹你是雲南人么?

啊?我廣東人啊!為什麼覺得我是雲南人?

因為你像那裡的人(說我黑呢!不過當時我不知道!!),而且普通話說的也不像廣東人。

眾人一致點頭贊同,並表示說的很標準。只有我一臉茫然。

2、誒,你是不是雲南的?

為什麼?

因為你長得黑。

。。。。。還有呢?

你說話根本沒有廣東口音。

。。。。。

3、聽你口音,你是東北人吧?

沒有,我是廣東人。

是嗎??

。。。。。是。

4、妹子你是我們北方哪裡人?

。。。。。我是廣東人。

哦!?廣東人啊!普通話說的真好啊!很標準。

謝謝!以前有刻意練過。

哦!這樣啊!刻意練過。

。。。。。。嗯。

所以題主不用太擔心(我覺得),普通話好好練可以變的更好的。加油哈!


我也是廈門人,現在在山東讀書,也有類似的情況。 剛來大學的時候,周圍的同學都說我講話嗲嗲的,台灣腔。可是我自己不覺得。從小到高中,跟附近的同學交流都很正常,很多還覺得我大大咧咧,特別漢子。說話口氣語調之類的還挺陽剛的。自己也覺得自己特別爺們,,,,上了大學也沒有改變,反而周圍人說我嗲。。。。。

我覺得旁人之所以覺得你有台灣腔是因為他們大多數(這是重點)以往的生活中並未真的遇到台灣人,只是將影視作品中的台灣人的語音,語調之類與你比較,又剛好台灣和福建感覺很像,生活習慣文化都很像啊,結果你就90%以上符合他們想像中的台灣腔,然後她們就都說你有台灣腔。

這有什麼啊,有就有,是不是也不重要,自己活的精彩就夠了。


哇這個問題我一定要答!

太感同身受了。

雖然我是廣東的,但廣福差不多。

——————————

答主自身背景條件如下:

1.父母是北方人 只聽得懂粵語 不會說。

2.答主廣東出生長大 父母的緣故母語普通話,在家全程普通話。

3.一路重點學校,在學校70%普通話30%粵語,大環境是粵語,但我從小到大最好的幾個朋友都是跟答主類似家庭背景所以交流也是普通話。

以上 我覺得我普通話標準的沒道理

(我都幾乎不講粵語好嗎!)

但是三觀在答主來北京念書後顛覆了!

身邊幾乎所有人都說我說話嗲!

我有嚴重的廣普!我台灣腔!!

嗯......我18年堅定的信仰瞬間崩塌......

我怎麼可能有廣普我都不講粵語啊(掩面而泣)

瞬間懷疑以前我們學校舉辦的那些朗誦比賽在北方人看來都是些什麼方言大會......

Anyway

可能還是大環境塑造了我不知不覺的廣普

但我超級喜歡超級喜歡!!

又不是什麼不好 大家都覺得我說話好溫柔!!男孩子也誇喜歡聽我講話

就這麼自豪我才不要改呢哼!

你們想學還學不來(鬼臉)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錄音攝影這麼方便的今天,還無法保護傳統手藝和方言?
有什麼被遺忘的粵語辭彙?
從現在開始學習方言,把流通性較強的方言都學會可能嗎?
為什麼溫州有一部分人講閩南話?
字母「X」可以俗讀為「叉」,那麼字母「W」可以讀為什麼?

TAG:語言 | 方言 | 口音 | 普通話 | 閩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