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人去互聯網行業是否有什麼優勢,有哪些選擇?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四大之後,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互聯網挺熱的,這個題這麼冷,絕對是因為去了的同志們都埋頭掙(jia)錢(ban)呢,誰有空上知乎閑逛。

剛入職時四大的審計還是按照行業分組的,那會兒誤打誤撞進了TMT行業組,從電信行業干起,團購火的時候接團購客戶,在線教育的水也淌過,遊戲企業上市做過,傳統門戶網站上市後審計也帶過,多年的經驗直接決定了之後跳槽的方向,時下互聯網+都快成國策了,目前感覺大方向選擇上應該沒錯。

四大往外跳,大致有這麼幾個方向,投行,PE/VC,企業,創業(極其少見),這幾個領域裡,互聯網都是炙手可熱。投行我沒有發言權,PE/VC也只是面試過並無實際工作經驗和體會,勉強談一談企業吧。

重新定位一下問題,我能回答的是:四大審計人去互聯網企業是否有什麼優勢,有哪些選擇?

問題其實是遞進的:

第一層:四大審計往外跳有什麼優勢/劣勢?

第二層:四大審計去互聯網企業有什麼優勢/劣勢?

第三層:綜合了優劣勢後,還能怎麼做選擇,姑且理解為職業發展的選擇。

----------------------------------正文分割線---------------------------------------------------------------

回答第一層問題:四大往外跳的優勢/劣勢是什麼?

首先請大家醒一醒,現在已經不是20年前了,甚至不是五年前了,四大的光環已經沒有了,在四大跳inhouse的時候,級別低一點的(經理之前)可能感覺不是很明顯,中層感覺比較明顯,到了合伙人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感受,作為一個小中層的感受就是,你多出來的會計準則知識對於企業來說太多,你對於企業財務以及行業的理解又太少太淺顯,直接空降到一個差不多級別的,如果是小規模的公司尚能搞定,但如果是阿里巴巴這樣規模和業務量的,只能覺得力不從心。

我們把一個職場人的能力分為兩部分,軟性和硬性,軟性就是大家熟知的soft skill,硬性就是一切有明確標準來衡量的,比如你的業務水準,你的行業知識。

在軟性上,四大人優勢明顯,硬性方面,級別越高,如果在firm的時候沒有刻意訓練或者主動儲備,那劣勢相對越大。

我喜歡先說不好的部分。為什麼我們自我感覺這麼良好,企業並不覺得怎樣?

在四大的時候,我們更多專註於各種準則,去企業面對大部分財務人員時,優秀的四大er的溝通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理解能力,學習速度都是可以秒殺大部分財務人員的(對,我就是在說我自己)。作為經理,可能就能夠跟老闆坐在一起,和對方的CFO溝通重大事項,每個項目上每個級別的人不會太多,因此級別不夠高的時候事實上有很多接觸到看上去很高端的事情。一切一切,都足以讓我們覺得自己棒棒的。

事實上,企業是在精密運作的,每個環節,從前台到後台,作為審計只接觸過後台的財務,這在審計的時候沒什麼,但當你變成一個財務人員,甚至是一個財務leader的時候,我們缺乏視野,缺乏正確的角度。

所以從四大到inhouse之間,不管你去什麼行業,必然有一個轉變視角的過程。

在審計的時候,我們更多是在走馬觀花,忙得沒有時間沉澱不那麼重要的行業知識,當我們深入企業時,一個優秀企業里,對自己有要求有正確定位的財務人員,是應該對業務有深刻理解的。財務不應該僅僅是「賬房先生」。

那麼以前的缺失,如何快速補起來就成為一個現實難題。反正我現在挺痛苦的·······

好的部分是什麼?軟性部分。四大的人聰明,能抗壓,主動,溝通能力強,理解能力和執行力強,以結果為導向,對企業的整體運行有更高層次和更全面的理解與把握(比如說純財務人員不大理解內控的重要性,但審計出身不大可能會這樣),會計功底紮實,凡事喜歡找依據,邏輯性較強,幹什麼都比較速度等等~

人聰明,主動,只要靜心踏實,時間自然會讓人成長。

回答第二層問題:四大審計去互聯網企業有什麼優勢/劣勢?

先把互聯網金融刨除,那個是金融領域,不是互聯網領域。

說個玩笑話,互聯網企業的報表簡單。作為跟報表打交道的財務,聽到這個,是不是開心多了~~~

和傳統企業比起來,你一眼看過去,會發現主表的條目可能更少更簡單,你看報告附註,發現也簡單多了,收入可能數來數去就那幾種,廣告收入,傭金或者渠道收入,會員費收入等等,這些都側面反映出業務相對好理解。

所以,優勢就用上了,自學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即使你沒有做過互聯網企業,沒有關係,以美股上市公司報表為例,除了SBC,Mezzanine equity你可能多花點時間理解,其他科目不會比傳統行業困難的,比如你要我現在做個存貨倒軋表,那還是殺了我吧······

難點不在這些上面。上面的思路是從報表出發理解業務,這個不難,難在從業務出發最後預測落實到財務數字上,並在過程中發揮紀錄,預測,分析,以達到指導業務的作用。

沒有業務視野,根本無從下手。企業不比投資機構,說白了,從四大去投行也好,去PE/VC也好,只是中介跳中介,對財務數據只要看到報表這個層級就夠了,但是企業財務,看得更細,看的是業務和財務的聯繫,還要以一個支持部門的身份去影響掙錢的前台部門,在尷尬和模糊中前行。

所以你的劣勢是,如何把握行業的發展才能夠真的做到影響業務,糾正業務,助力業務。

特煩別人叫我表姐,不過這個名號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洗刷。

回答第三層問題:綜合了優劣勢後,還能怎麼做選擇?

做一個只會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來記賬的財務是沒有前途的。請自己默念一百遍。

財務並不只是一個記錄者,再念一百遍。

從職位功能劃分上來說,審計去企業,最大可能性就是財務部,或者內控內審部門,這些一會兒細說。還有些小概率事件,比如去投融資部門,或者直接去做業務分析,或者去投資者關係部門,還有些牛的同學,去做董秘了。

財務和內控內審這部分是這樣:

最好選的,就是去企業做財務報告,做內控內審,做財務核算。因為直接對口。但是要不就忙死,要不就無聊,要不就瑣碎,財務和內控一切的繁瑣都集中體現在這幾個部門。

還有一些同學會做FPA,就是財務預算和分析,這個對於級別高一些的有點難,因為我們的行業知識薄弱,企業經驗匱乏的劣勢被放大,熟悉報告和會計準則的優勢又過頭了,人家更願意找一個同等年限但是一直做預算和分析的。

其他部分,其實做業務真的挺有意思,投融資部門看企業,董秘IR這種必須是有天賦(哈哈,我是沒有)。

所以註定要走的人,早點打算。

結語:其實四大的同學勤奮踏實聰明奮進的居多,不浮躁就好,選擇有時候不是你隨心所欲可選擇的,看準行業,看好平台,踏實,懂得隨時調整,慢慢來,會好的。


木有優勢

互聯網企業更喜歡從同行挖財務,或者從華為、中興、IBM、聯想這些企業挖人。

國內一般比較好的互聯網公司財務社招都要求5年、8年、10年三個檔的工作經驗,四大跳槽也要按照這個基本法。HR過去比較喜歡四大出來的人,不過現在呵呵了。

隨便找幾個T家和A家放出的社招HC看看吧

T家:

很有意思,事業群需求主要集中在財管,要求集中在5年和8年兩個檔;財經線總部的需求集中在會計,要求基本在8年以上。不過二者有共同點,都看重對業務的熟悉度和分析能力,這一方面企業出來的同志是佔優的。

A家:

可以看到,A家要求與T家大同小異,涉及賬務處理的崗位四大人有優勢,涉及財務分析的崗位,企業出來的同志可以得到加分,他們更懂業務,或者說懂得更細。B家:就不說了,B家現在毫無道德,業務也每況愈下,15年憑藉攜程去哪合併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報表,但不是個跳槽的好去處。


公司打算新三板,需要一些互聯網業務題材,找的四大的一家給做的互聯網業務規劃,看了一下,就是一坨翔... 個人信息太多 匿了..


去當賬房先生?划不來的。

互聯網行在現在還處在工程師導向的階段,流程or制度導向才剛剛發芽,你們的財務導向就別想了。

CFO指導業務?呵呵,害人害己,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首席數據分析師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最後都是聯合創始人離開公司?
如何評價「搜狗明醫」?
怎麼賺互聯網公司的錢?
BAT三家未來10年的商業布局將會是什麼樣子?
台灣和韓國的互聯網產業相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TAG:互聯網 | P2P | 風險控制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