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英G5本科申北美top10的研究生的前景如何?

英本UCL or LSE16年入學,想早做研究生申請打算。本科方向是統計,經濟類。估計研究生是要申商了。想請問申北美頂尖學府的預期和狀況如何?還有,請問本科出英國做交換有意義嗎?


猶豫了一段時間還是準備重新提筆把這坑填了,雖然有點不對題目但是懶得在開一坑.原因就是我看了一個答主寧願去美國100開外而放棄墨大, 只因其錄取標準低,一個很傳統的刻板印象.

知乎的風向是美國TOP50碩士學術就業都遠優於如英澳,理由是絕大多數因為其錄取標準高,而我認為G5和澳洲G8都比US TOP 30 外有決定性優勢.

第一點,錄取標準是一個需求驅動的東西.

1)通常頂尖大學每年給中國留學生的配額都相對固定

2)每年平均變動幅度大概低於3%甚至更低詳情參各學校往年INTAKE,這是一個學校規模的一個正常擴張幅度

3)那麼這這裡我們假設供給是固定或者是相對於需求極度緩慢增長

如果我們把上圖價格看作錄取標準,那麼D1到D2你可以看一個快速的錄取標準通脹.簡單來說供不應求.這是一個大家覺得美國學校難申的內在原因之一.觀察一組數據:

注:此數據只囊括高等教育,並不包含語言課程,另外此處我給出了增長率因為兩國教育規模有差異

此處不難在美中國留學生註冊人數增長速度遠超在甚至在負增長澳中國留學生註冊人數,此處可以作為部分解釋美校錄取標準相對澳洲持續上升的原因,特別是中國申請者.

第二,除了需求增長的原因,我這裡討論另外一個因素,錄取過程.

這裡引一個模型:Thurow, L. (1975)

工作競爭模型(Job Competition Model):原理論是指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背景特點(Background Chars.)包括教育程度,年齡,性別,種族和個人特點. 這些特點反應公司把申請者培訓成正職人員的培訓成本.公司會按照其傾向來排列工作的所有申請者,通常擁有更高等級和工作經驗反應了相對低的培訓成本,所以會排在隊列的前面反之缺乏工作經驗和低教育水平會排在末尾.

僱傭標準(Hiring Standard)反應了:1)工作需求的人數 2)一種手段去減少申請者

有兩種情況僱傭標準會增加,第一當失業人數增加,工作需求增加公司會提高起僱傭標準.第二因為」好的工作增長速度「遠低於好的文憑增長速度,所以文憑通脹,導致公司要求更高的教育背景.

另外公司僱傭員工時會依賴於統計歧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舉個例子公司可能會更具起過往經驗覺得「985 211」畢業生比雙非學生通常具有較低的培訓成本.

回到正題,我們可以把申請學校看作申請工作代入這個模型. 學校也會相應將所有申請者從上到下排列. 學校通常需要材料:

1)GPA GRE 語言

2) 推薦信 自薦信 簡歷 面試

那麼第一類我認為是共性的,它們的特點是證明一個人學習的能力,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以有很多申請者同時擁有3.5 GPA 7 IELTS.

第二類是個性的,它們每一樣都不同,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有不同個性不同的經歷,不同推薦者對申請人看法.

錄取過程中錄取標準增加的原因:1)擁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指擁有第一類材料的人數增加(不但申請人數增加,而且擁有高GPA,來自好學校人數也增加)

2)第二類材料的多樣性,導致缺乏充分第二類材料的申請者必須用在基於1)上更好的第一類材料來替代,而且不是1:1因為第一類材料有效用遞減效應(law of diminishing). 當擁有好的第一類材料申請者人數相對第二類增加時,其總體效用對選擇者(Selector)會減少,從而增加第一材料質量帶來邊際效用為正數但會逐漸減少.

然而恰恰中國留學生申請,第二類材料往往不充分,需要用很高質量的第一類材料來滿足錄取的標準.

參2016年4月1日 Economist:How to get into Harvard...from Beijing

其中提到哈佛每年收到大量中國申請者,哈佛企圖尋找那些擁有獨一無二個性的申請者而不僅僅擁有好的成績而已. 可惜中國申請者大多數都受到同質化的教育背景,包括教育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自薦信都很難看出學生的特質.

我補充一點,很多推薦信都是申請者自己寫的加上不出彩的自薦信(其實這裡可以展開來談但是時間和篇幅有限),這導致了3)因為第二類材料不充分導致的第一類材料過度關注.簡單第二類材料太同質第一類如果沒有決定性優勢,很難進TOP UNI.所以大家一想到IVY就是3.5起甚至更高.

那麼AD錄取進程大致如下:

1)確認今年錄取大致數量,分類學生國籍

2)確認最低錄取要求GPA等第一類材料確認

3)確認第二類材料 a.錄取 b.對比不充份,放置到候選池

4)滿足充份第一類第二類人數不足,重新回到候選池

5)再次對比第一類材料,更高者獲得機會 a.錄取 b.面試獲取更多第二類信息,錄取

第三,回到現實,看看世界各校官方的錄取標準.

美國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UCLA

Columbia

JHU

英國

UCL

Oxford

LSE

澳洲

UMEL

UNSW

註:1)對於美校我沒在給出更多例子,相對與英澳有些學校並沒放出明確的錄取標準

2)澳洲75%對比各校錄取換算可粗略換算為英國二等一, 3.3-3.5 GPA.

總體上看不出,美校官方在成績方面有一個比G5 甚至G8高的標準. 相對於牛劍政帝乃至於UCL

硬標準,可以說是偏低的.但是美校包括MITHARVARD官方明確說明GPA只是只是因素之一,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第一美校錄取相對看重申請者的個性或者多樣性, 第二也可以反映學校擁有足夠多GPA優異的申請者,學校有能力在平均GPA極度優異的情況下仍然篩選具有極高質量第二材料的申請者. 這兩點都和我上面談到都申請者的需求有直接關係,而且第二點也可以證明GPA邊際效用遞減.

對於英國同級別學校的要求,我們可以考慮

1)學校更專註GPA,認為GPA所佔權數相對第二類材料更大(遞減相對慢)

2)學校因為某些原因,可以是文化歷史,希望一個更高的標準刷掉基本資質不夠的學生來減少申請人數(參上面的模型),可以反證第一點.

第一點很重要,假如申請者e.g 一個申請者3.8 GPA和不算充份的第二類材料,他或她可能申上牛劍因為成績權數大.但是申美校相對更可能被刷掉,因為GPA相比效用已經遞減非常厲害拿JHU 3.2來說.這個申請這第一輪肯定拿不到AD只能呆候選池,然後等待機會.

如果大多數優秀的TOP US中國申請者都落到上了面這個區間就造成了一個膨脹的惡性循環:

申請者人數(需求上升)—錄取標準上升(第一類)-第二類材料權數(重要性)上升—中國申請者不滿足第二類材料人數上升(本來質量就相對低和缺乏多樣)—候選池人數上升-錄取標準二次上升-高質量第一類材料申請者被拒絕人數上升-被拒者覺得申請難度和錄取標準增加-更高錄取標準吸引更多中國申請者 然後在循環

這個循環有一點類似Augmented Phillips Curve,如果把INLATION 看作錄取標準 UNEMPLOYMENT看作被拒的學生.

錄取標準會持續上升(指第一類),會像圖中從PC1-PC4但過程中U並不會有一個減少的過程,而且長期均衡線LRPC會持續向右側移動(同時有更多被拒學生和更高的錄取標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美校難申,申請基數大拒絕人數多錄取標準高,但其本質只是因為申請人數多和第二類材料相對不充分.

行文到這裡,已經可以說錄取標準並不能反映一個學校的水平,起碼不能直接說明,其核心驅動因素是需求. 因果關係應該是 申請人數多—申請標準高 僅可以從側面反映學校水平. 當然這裡有人又回問那驅動動需求的原因是什麼?這裡也可以展開很多來討論但是絕不單單只學校水平,例舉評論中

Cooper描述了水平不夠US TOP200 被UNSW錄取恰恰能作為一點來反證.

連TOP 200學校都能錄取膨脹到 UNSW等程度,我這裡假設沒人會認為UNSW水平會低於US 150 or Equivalent.能看學校水平對於某些申請者甚至不是需求驅動的決定性因素,我大膽猜測這裡可能包括歧視etc. 這裡不在過度分析.

我原文有提到RANKING AGRENCY, ie. QS, USNEWS, ARUW. 其實它們都很清楚錄取標註只是一個需求的遊戲(且有能力,信息完全度高相對於個體來說),沒有哪家排名機構會把錄取標準佔一個決定性的指標,頂多是只一,大多情況下遠低於50%甚至30%. (G8 G5 USNEWS 2015, 除了LSE,其他全前25,UMEL 40, USYD 51, UQ52 , 這還是在有強烈美校傾向下的.再者QS也沒太大差別)

恰恰學校也很清楚錄取標準是一個需求遊戲,如果是一個只關注錄取標準的排名,大多數TOP UNI也不會認可. 對於學校來說,它們學要錄取它們需要的學生,無論是哈佛不設GPA還是牛劍高GPA門檻都只是學校的招生戰略,這個戰略只是用來確保它們可以錄取到它們認為優秀的學生,而不是你我他認優秀的學生.

原因很簡單因為學校和申請者的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這裡是指學校對申請者總體信息的了解.

我前面在模型中有提到統計歧視,如上圖假設985學生為Group A,Non-985為Group B.

如果申請者Andy屬於985他或她會自動將自己劃分到 A 擁有低的平均僱傭成本,這裡可以代指高的申請優勢. 但學校在統計完所有申請者的信息,包括處理了第二類材料得出, 屬於Group B的申請者Beta比 Andy更有優勢所以錄取了Beta. 各大TOP UNI眼中 985雙非沒多大區別它們會區分這兩個是不同檔次,但是作用起碼比各位眼中要小很多. 在華語世界985代表頂尖,而在英語世界除了清北几几所能和G5那怕G8想提並論.

如果你和別的人申請了同一個項目,可能你對比後覺得你BG好,然後被拒了.實際原因就是學校看完所有申請者資料覺得那個人比你優秀,或者更適合學校錄取戰略,就這麼簡單.

在談一下澳洲的錄取標準,參上面分析,留學生增長速度特別是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在前幾年甚至負增長.我們就可以大致知道為什麼澳洲學校錄取標準低的原因,配額在哪裡錄不滿,只能降低標準.另一個原因是澳洲政府已經連續三年減少教育預算支出,本土需求不夠,學校對海外需求相對提高更多.

另一方面來說,從14年開始墨爾大985錄取分數一路從75—85到今年已經擇優錄取,側面反映了學校在國內知名度增加,和包括有不少申請開始變的理性(並不完全,這裡大膽猜測因為墨大不收高考,要求GMAT要求PS可以成為原因之一),更多人選擇八大(指14年後包括UNSW USYD錄取都做了調整),特別是墨大申請人數爆增,錄取標準就如上面提到的自然就膨脹了(而且15年10月申請16年7月的offer部分都沒放). 不難看到如果將來中國申請者理性看到美國錄取標準的不合理性,開始來澳洲尋求高等教育時.G8錄取標準水漲船高也是自然的事,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必經G8 前4也是TOP50常客,而且我相信很快大家就能看到. 這裡還要提一點,就是G8對本地學生的錄取標準可以說一點都不低. 75%保守估計已經是學校TOP 15%,更別說澳洲本土的本科Cutoff,關鍵詞需求.

Source:IE Home

註:1)此數據囊括ELICOS, Secondary,Primary all sectors. 所以與我上面高等教育註冊人數有差異.

2)澳洲留學比較特別,有部分群體並不尋求大學教育比如TAFE,ELICOS,出發可以為移民,有甚者國內有本科學位繼續讀本科因為加分

綜上,第一部分我想說的就是,錄取標準不能和學校學術劃等號,其反應的是學校建立在需求上的一個戰略

下面還會繼續討論,1)錄取標準不等於畢業水平. 2)學術就業比較 3)G5申TOP10 前景和難度(題目)4)如何選擇留學

————————————————————

QA

Q拿了TOP20 誰沒有一個牛劍

A:不一定,單從官方硬標準看

Q:UCL不是TOP UNI,因為錄取標準低

A:錄取標準和UNI無直接因果關係,且看不出UCL有明確低於US錄取標準,不要只參考中國申請者.

Q:G5怎麼來的

A: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校本身.長江學者學術水平不一定都高.

Q:朋友低標準被,名校錄了,水.

A:參統計歧視,你如果覺得比他或她高可以去試一試結果.

Q:有預科等於水

A:無直接因果關係,且預科也有考試

Q:兩年制度一定比一年碩強

A:不一定,Sub-Saharan Afica Nations生產十年不一定有天朝一年生產的多,學校綜合水平包括教學,硬體,學生等等差距太遠並非一年可以彌補.

Q:熱捧美帝

A:參澳洲會計移民,曾今很熱學大多數出來已經冷了

Q:頂尖學生去US UK AU?

A:沒有本質區別,人優秀的關鍵是人,看自己關注什麼,如學術,回國就業,移民,旅遊,地理位置,氣候,夢想 etc.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有空填坑,我把還沒重新修改和展開的部分原文觀點保留在下面

排名機構是具有一定參考性的,幾十年的ranking經驗和數據收集會比絕大多數知乎用戶對uni的信息掌握更完全,那怕是local的學生也未必會很詳細了解其學術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實力。

就單此一點qs arwu常年200 300開外,subject難進50的很多非top30更本沒有分說之力。

首先我承認top 30 us學校兩年制master質量是值得肯定.

那怕你周圍的人都進了yale 進了ic,也不代表其容易進。甚至你認識所有985 211都進了top uni不代表985 211大多數人能進,那只是龐大分母中的幾個甚至幾十個分子。記得top uni 通常只屬於top % people,不管你是985 211還是雙非還是三本。特別是要想清楚一點,top uni 放著一堆申請的985沒錄取而錄了一個三本是為什麼.

留學請理性,不要只逛知乎,貼吧和chasedream,多問問在哪裡留學的人看看資料,特別是是program 課程設置。再加上自己對自己內心需求做出的理性判斷,相信你自己會比絕大多數知乎用戶給你的意見更棒。

最起碼不會為你做出的決定後悔。如果你真的想參考知乎用戶的意見。

G5 &>八大前四&> US TOP 30 外 IN ANY WAY

G5&<= US TOP 10,
G5申請TOP 10 有優勢,前景很好,是我給你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Reference Other Source:

Thurow, L. (1975) Generating Inequality: Mechanism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U.S. Econom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Chapters 4 5.

UNSW:Master of Economics

Columbia:http://gsas.columbia.edu/content/academic-programs/economics-ma

UCLA:Research Requirements

HARVARD:Application Process

Australia data:International student data

US data:Project Atlas

OXFORD:Graduate courses A-Z listing

LSE:Entry requirements

JHU:http://carey.jhu.edu/admissions/requirements/

行文匆忙,不足之處和模糊之處請多指正,也歡迎各位來討論


看你自己的成績。如果成績很牛逼照樣。不過只要成績稍微不夠那麼一點點應該就沒啥戲了


我只想說我同學非 g5 英國本科, 非高分, 無GRE申請拿到了普林斯頓的碩士offer 。

補充一下 關於 g5 和 target school.

G5 老外都是知道的,投行等的 target school 就是g5外加上 lbs ,wbs kcl edinburgh manchester 算是 semi-target , 當然 leeds qm 等 也都在 list 裡面, 但是不會主要去招這些學校的人但這些學校高分有能力的人總能夠找到很好的工作。 詳情見這個

The top universities for the 2015 analyst class at Goldman Sachs, J.P. Morgan and Morgan Stanley

提一句 商科並不代表金融就業。

其實說到最後 還是看個人, 你在英國10-20 名的學校拿個80分的excellent distinction 去申美國的top10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是你要是在g5 , ucl lse 拿個 merit 那就有問題了(要知道 ucl 的很多專業的碩士 連自己學校畢業的merit或者低分飄過的FIRST都不收的。 不管你在哪個 學校 成績還是很重要的

關於中介炒作的問題, 其實中介針對一些學校背景還不錯,活動經歷還不錯,成績又不夠上g5的同學,喜歡炒美國黑英國,因為美國拿錢多啊, 再說了管你申請到什麼反正中介只要說: 美國就是比英國好。


樓下的撒謊能不能打打草稿?

像我們寧波諾丁漢這種半個英本+羅素,gpa前20%,申到美帝top20的簡直不要太多。top10也不少,更別說g5了

還有 ucl 每年有跟mit的交換機會,你也可以順帶把mit黑了


某開頭為「1.知乎的風向是美國top50 學術就業秒殺全宇宙,結論先行g5乃至澳洲八大都比us top30 以外有優勢...」

簡直是最可笑的答案。給你一個大大的呵呵,B乎雖然熱捧CS,熱捧美帝學校,那也要這個東西值得捧。像澳洲的學校,要麼是中介推薦的比較熱切,要麼是真的準備移民的才選。

澳洲八大可以不用拿出來說,雖然英國經常也被黑的很慘,但是你拿澳洲的八大和G5比真的是太委屈G5了。個人覺得貓本至多和Bristol,Manchester比比。至於八大能比top 30以後的學校好的論調?你是覺得NYU會比貓本差,還是UNSW會比UIUC,wisc,UTA強?笑

就開一堆預科班,什麼人都收這點,我都覺得澳洲的教育,真的只是為了錢。

碩士來說,LSE 可以放在us top 20~30的水平線上(LSE本科的同學經常吐槽LSE的碩士雅思連四個7都不要了...),Oxbridge大約可以在top 10左右,IC估計30多,UCL 50之內吧,粗略的來看,沒有考慮專業。

求不要用水項目比較,田忌賽馬的事情並沒有什麼意義。也不用拿出個個例當做普遍規律。


Princeton Master in Finance把不少學生的簡歷都掛了出來,你可以去看下。

前兩年我記得英本的中國人超多,LSE UCL IC都有不少,今年我再看發現北大光華的多了起來了。

First應該是肯定要的,好好學機會還是很多的。

-------------------------------------------------------

上面有個答案說英國碩士水,還關評論,完全文不對題嘛。碩士我不懂,不過我覺得本科有G5,美國30名外的學校都不用考慮,Oxbridge則是僅次於HYPMS這一檔的選擇,除非你讀CS. 英國本科比同檔次的美本好申不假,但畢竟還是同檔次的,拿到offer選學校沒必要受美本留學圈口中的江湖地位影響。

英國學校雖然因為部分項目錄取中國留學生標準低在國內被黑,但是國際聲譽還是很好的,不用擔心這個(僅限G5)。


你要美國前十啊。

那你有點狠的。

硬指標沒什麼好說的,

你參考之前的回答就好了。

如果要美國TOP10,的碩士。

已經是要有自己學術思想的了。

就想Howard說的:我是MIT有原創論文畢業的人。

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樓下有幾位怨氣很大呀……

目測題主ALEVEL在讀,應該是拿到conditional offer了吧?專業是經濟學?或者法學?

其實我覺得剛進大學就不要直接奔著考研去,畢竟地處倫敦這塊肥沃(shuo)的土地,大多數優秀畢業生都直接去投行做分析師了,這工作經驗,是真的比一個學位要寶貴。

如果說你確定要讀碩士了,也不需要來知乎上問的,進了大學以後自然有各種師兄師姐來解答你的疑惑,然後再找個大牛老師(比如哈佛畢業的金老師)給你寫一封推薦信,那可比啥都管用。

上面有知友提到JD了,確實YHS每年都會在G5招人,法本非法本都有,能不能上就看個人了。

還有人提到去沃頓交換的,我認識一位知友本科就在沃頓交換過,結果申請沃頓MBA也並不是很理想。何況英本三年,交換的一年卻不算在三年之內,多出來的一年不如直接讀個碩士……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啦~


為何自暴自棄去北美讀書呢?


查了一下JD的升學,OxbridgeLSE UCL都有HYS的JD。IC沒查,往下也沒有查(整個人都快凝固了不想動),應該還行。


美國不是很認可英國三年制本科,學分都不夠,而且英國人很少去美國讀碩,UCL也不是名校。美國grad school招收海外本科最認可加拿大的本科。貌似澳洲也可以,競爭力雖然不如加本但畢竟是四年。如果你拿不到IC的offer,LSE也懸。如果真的去了UCL的話,會非常沒有競爭力,請慎重考慮。我最近剛在UCAS上只拿到了UCL的offer,非常不滿意。加國澳洲offer一個沒到心裡很懸。總之祝題主早日拿到LSE offer。但如果真的只剩守門員UCL的話情況就不太樂觀了。交換的話有意義,比如你想讀沃頓的碩士,就去沃頓交換一學期並拿到GPA4.0。申請時會很有說服力。但UCL由於本身的實力,能交換的好學校並不多,而如果交換學校和申請學校不是同一所意義不太大。還有G5隻是前幾年英國一家報社新聞上的說法,並沒有這個組織,是被國內中介炒出來的(申G5要加錢哈哈)。美國高校何嘗知道這樣一個不存在的組織?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去了UCL的話,會發現你的local同學根本不知道什麼G5。畢竟英國只有Oxbridge,可能離開倫敦UCL的文憑就不好使了。倫敦BBIB和諮詢公司的Target School是Oxbridge LSE IC LBS WBS。除此以外沒有了……


推薦閱讀:

怎樣撩哈佛一名時悶時high的美國小哥哥?
如何看待哈佛大學醫學院設置針灸課程?

TAG: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 |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