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在二戰的時候去了哪裡?
西班牙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好像只有個無敵艦隊被打敗,葡萄牙殖民過澳門。西班牙在西歐中面積僅次於法國,怎麼沒有什麼動靜?
西班牙當時是弗朗哥的法西斯政府,被德意視為潛在盟友,自然不會動他。
但是弗朗哥又賊機智,在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來回搖擺就是不徹底投靠其中任意一方。希特勒多次催促弗朗哥加入軸心國,然而弗朗哥一直在等著不列顛空戰打出個結果再決定自己的立場。而德國當時在英吉利海峽焦頭爛額,實在沒心情去對西班牙做什麼。
後來德國進攻蘇聯,前期如同水銀瀉地。弗朗哥一看德國這是要贏啊,就偷偷送了一些部隊穿著德軍制服跟德軍一起作戰(藍色師團)。還腆著臉表示希望德國幫西班牙拿回被英國侵佔已久的直布羅陀(注意不是自己動手),希特勒表示呵呵滾。後來德國被蘇聯反手一巴掌抽倒在地,弗朗哥趕忙又召回藍色師團然後聲稱這是志願部隊不代表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恪守中立。而哪怕是派了部隊參加東線戰場,西班牙在外交明面上依然保持中立。由於西班牙盛產鎢砂,是高強度彈藥的必需品,因此向同盟、軸心雙方不斷出口鎢砂,戰爭期間鎢砂的價格翻了200倍,有這種賺錢營生誰還想打仗?而同盟國更是不想招惹西班牙,在法國本土淪陷、海軍處於觀望狀態的情況下,同盟國對地中海的控制完全取決於英國的直布羅陀港,如果和西班牙敵對,盟軍就無力再從地中海威脅軸心國,所以雖然明知西班牙背地裡幫德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而葡萄牙的立場也很曖昧。從歷史上說,英國和葡萄牙是多年盟友;從現實來說,德國和葡萄牙之間利益衝突更少(葡萄牙更依賴海外殖民地而不是歐陸霸權)。所以雙方都希望葡萄牙能加入自己,或者,最起碼保持中立。
葡萄牙當時的統治者是獨裁者薩拉查,他最後頂住了雙方的壓力,宣布中立。由於葡萄牙是歐洲最西邊的國家,因此在二戰期間也成為了歐美之間往來的航運中心,英,美,德,意都有停靠里斯本的航空線。相對於西班牙偏向軸心國的立場,葡萄牙作為獨裁國家,卻更偏向於同盟國,畢竟和英國是幾百年的好基友,情感上影響太大了。什麼英國小國旗啊,丘吉爾像章啊,噴火戰鬥機模型啊都是葡萄牙暢銷商品。相對兵源充足國土廣大的西班牙,葡萄牙自保中立更加困難,而且不光要防軸心國和同盟國,還得防著西班牙不要渾水摸魚打過來。所以薩拉查把軍隊數量翻了一番,還做好了各種準備,一旦情況有變,就把政府撤離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上。
到了戰爭後期局勢明朗,葡萄牙也就順理成章地開放港口給盟軍艦隊停靠了。簡單來說,兩國都是玩的表面中立,而軸心國想打掉他們心有餘力不足,同盟國更沒必要給自己多樹立敵人,而雙方都對這兩國的產品或航運有很大的依賴性。所以他們就這樣基本和平地活過了二戰。推薦Neill Lochery的Lisbon: war in the shadows of the city of light, 1939-1945,對二戰期間葡萄牙歷史和薩拉查(Salazar)政權有一個相對通俗的描述。
薩拉查在經濟大蕭條前後任葡萄牙財政部長,因為其不凡表現和強硬手段很快先後成功兼任葡萄牙內閣總理、陸軍部長、外交部長,可以說集大權為一身,建立起了帶有法西斯性質的國家政體Estado Novo (即New State)。宣布其政黨為國家唯一合法政黨,建立葡萄牙青年團和國家軍團,嘗試按照其偶像墨索里尼(薩拉查辦公桌上曾在很長時間裡擺著墨的照片)的方式管理國家。
這樣看來,似乎在二戰爆發後,薩拉查應當倒向軸心國方面,然而事實上,在薩拉查聽到義大利參戰的消息後,他默默地收起了桌上墨索里尼的照片。當時的葡萄牙國內經濟不景氣,社會不穩定,軍隊規模也很小。英國和葡萄牙之間有著軍事同盟關係(Alian?a anglo-portuguesa),葡萄牙不能向英國開戰,但是如果葡萄牙向軸心國宣戰,旁邊虎視眈眈的西班牙很有可能藉機出兵統一伊比利亞半島,更何況,在一戰結束後,英國將德國在非洲侵佔的原葡屬殖民地給了比利時,葡萄牙對自己這個老盟友有一種深深的不信任感。最終薩拉查選擇了中立。
葡萄牙境內有十分豐富的鎢資源,而鎢在軍工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於是中立的葡萄牙開始向參戰雙方出售鎢資源賺到手軟,鎢也被當時的葡萄牙人稱作黑金"ouro negro"。一直到戰爭後期局勢明朗才迫於英美方面壓力停止出口。
葡萄牙在二戰期間成為了歐洲戰爭難民中轉去美洲的重要中轉站,駐波爾多總領事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更是無私救助了萬名猶太人,為其辦理簽證,到今天仍有很多葡萄牙人津津樂道。
英葡同盟的存在也保留了英在葡亞速爾群島的空軍基地。薩拉查一向精明,加上葡萄牙地理位置關係,自然不會去參與歐洲大陸上的這場戰爭。
弗朗哥還是有一點想法的,小鬍子最順時候他有派人去談合作 不過不列顛空戰的結果讓他打消了公開參戰的念頭。本來西班牙限於國力和內戰,野心也十分有限,無外乎軸心國如果節節勝利,自家可以分到摩洛哥和赤道地區一塊非洲殖民地而已。所以一旦看到沒有必勝的可能,就及時收手,不身陷火坑了。
當然,為了答謝小鬍子等人在內戰時期的幫忙,弗朗哥還是有所表示的,他默許和幫助組建了一隻「志願軍」(藍色師團)開赴東線戰場,軍隊大概有2萬-3萬人,參加過列寧格勒圍困,戰鬥力不錯。1944年,看到軸心國大勢已去的弗朗哥把這支部隊收回,西班牙在歐洲戰場的軍事存在,也就這樣草草收場了。弗朗哥精明的一筆啊,嚴格來說他是個愛國主義者,只要為了西班牙能好好活下去,當牆頭草也無所謂啦,而且對於六七十年代的民主改革也做了鋪墊。就好比是一個舊時代的老人,但是看到了新時代的到來,有顧慮但是知道自己的任務,不違背時代潮流。
西班牙、葡萄牙這樣的國家,就像war3裡面的僱傭兵營地和中立地精商店一樣,保持中立,誰給錢跟誰混,誰我也不得罪。
時間就是金錢,我的朋友。中國有句古話,叫「悶聲發大財」,這是最好的。
也許在悶聲大發財
這位同學 面積能說明什麼呢?
中立唄。伊比利亞這倆國家都學精了,不過還是比較偏向法西斯(德國人買東西給錢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當時伊比利亞兩國國內政治也很不穩定,所以也可能是專註忙自己的,偶爾跑出去賺點小錢,嗯…反正沒燒到我屁股,不急,不急,慢慢來……——伊比利亞
佛朗哥關門自製,左右逢源,所以二戰結束後還當著土皇帝
推薦閱讀:
※唐生智應該為南京保衛戰負責嗎?
※如何評價二戰末期的八月風暴行動?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攻擊了美國?
※日本是二戰的「受害國」嗎?
※二戰時候的老兵,不論是歐洲戰場還是我國的紅軍和國軍,當年條件艱苦但他們大多都比較長壽,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