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電影《利益風暴》(Margin Call)中出現的風險管理危機?

電影入口:

利益風暴 利益風暴


David X Li(李祥林)提出了用copula函數來model各項資產之間的違約相關性,這個copula函數有一種簡單粗暴的美感:

第一,它將correlation和marginal distribution給分開來,也就是說,在電影中的那個MBS portfolio里,我只要知道每一個MBS證券的違約分布(相對容易得到),再將其套用在copula里,就可以簡單的得到整個portfolio的違約分布,而整個portfolio的違約分布在此之前是很難得到的;

第二,David Li使用了Gaussian Copula, 這個就讓他的函數大大的收到了華爾街的歡迎,即使連個傻子都知道正態分布遠遠不能夠描述金融市場中的各種distribution,不過業界有這麼一句話:if you don"t use normal, you are not normal. 正因為大家都普遍用最簡單的辦法做model, David Li的copula 函數大大的得到了應用。

其實老李早就警告過業界說他們這麼濫用這個函數是不行的,為什麼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李的copula function中假設了違約相關性是不隨時間改變的,也就是說這個Copula Function自身是固定的,裡面的變數只是你放進去的marginal distribution。實際上,金融市場中,在遇到極端的情況下,各項資產的相關性會劇烈的放大,本來有可能相關性只有0.1的兩種資產,在極端的情況下他們的相關性可能會上升到0.9。那麼問題就來了,在08年金融危機到來的前夜,也就是電影Margin Call中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的MBS portfolio的volatility level突然大大的超過了歷史水平,為啥?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違約情況,而影片中的MBS portfolio卻是用正常時候的copula function計算、優化得到的,在正常情況下,這個portfolio的volatility level可以被控制在歷史的水平上,但是當金融危機即將爆發的時候,portfolio中的各項資產之間的違約相關性已經大幅度的上升了,自然會大幅度提高整個portfolio的volatility level,可是他們現有的model是監測不到這個變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片中的risk manager需要通過自己做的project才發現如此巨大的風險。

13年的時候李祥林來到我的學校做了一個講座,主題就是談他的copula function,他自己也感到非常無奈,因為好多媒體說他搞垮了華爾街。他搞了一個升級版的Copula Function來model違約相關性,那就是在原先的Copula Function中加入一個時間變數,於是相關性就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了,這個倒是解決了原先函數中最大的缺陷,不過華爾街貌似沒有像原先那麼關注了。。


電影我沒看過,但是 copula我擼過,所以這個問題我舔著臉來強答。

因為電影沒看過,所以允許我做一個假設:花街去那幫人真的就如高票回答所說的如此「使用」copula這個神器

我就這裡展開(惡意吐槽部分可以無視)四點:

1,既然允許不同邊緣分布,那麼有肥尾的資產就應該加上肥尾,normal大幅增加模型錯誤的可能性。況且copula本來就有t-dist版,就是不知道到是不是他們玩兒脫以後D.XL為他們現創造的(惡意吐槽,像查理芒格這種輕微「反量化」人士說出:VaR是最愚蠢的模型的時候,估計他連統計學裡的兩類錯誤都沒搞清楚)

2,考慮完分布了還得考慮sigma本身,VaR畢竟不是分布一個人說了算。sigma要是在低收益時笑的厲害,你神仙分布也hold不住(考慮08年9月put的價格)

3,copula因為分離邊緣分布的特殊性,他corr的閾值特別奇葩,需要單獨calibration出來。(依花街那幫人僱傭的IT高手的質量搞一個dately dynamic calibration出來並非難事。然而根據高票答案的描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模型趕工的原因,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4,壓力測試里本來就有一項corr=1測試,而且是個常用檢測。我拿自己做的回測給說說相關性等於1有多恐怖:假如某一天,模型低估了實際的風險,那麼在那一天我們說模型就break了。我做過08年一年SP金融,科技和工業三個板塊指數的相關性。相關性等於1的model比我的所有肥尾模型里break最少的都少10個!

(惡意吐槽,這些花街之狼估計就喜歡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減少資本金準備「故意」漏掉點重要漏掉然後高呼「模型不實用,是模型毀了一切」。這一切可能跟他們部分本科里的輕微反智傾向有關)

5,關於第一點的補充:在copula體系里不單有不同邊緣,他們之間還有不同「聯立」方式,典型的有正太聯立和t聯立。有的時候即使考慮到了邊緣的肥尾,聯立方式沒有考慮進去的話,同樣會忽略在尾部不同邊緣分布corr增大的相關性尾風險。粗暴衡量法就是4提到的讓相關性等於1,只不過這點在copula有更精確的衡量法

總的開始,copula這套允許不同邊緣的體系是個壯舉,但是瞎用也是會玩脫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紐約國寶銀行的法律案件,以及紀錄片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如果有一天互聯網公司大量裁員,我們該怎麼辦?
金融危機後的中國 如何應對中等收入陷阱?
在金融危機剛來時賣空信用違約互換 (CDS) 可以賺錢嗎?
如何評價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

TAG:金融危機 | 風險管理 | 金融機構 | 企業內部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