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強於西方?
國內教育最大的也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弊端就是:在大量訓練學生的基礎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迅速丟失對學科本身的興趣,這種興趣會慢慢轉化為考試高分,做出題目,高人一等的快感。
作為一個目前的親歷者,沒有任何人比我更有資格評價這種現象。我處在江蘇省一個高考排名前兩名的中學的理科強化班裡,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些同學極其鮮有對學科本身的興趣,但這不妨礙他們有著較高的基礎和技巧。甚至多數人對基礎科學研究抱有調笑和完全無法理解的態度。 專業技能和素質是可以訓練得來的,這種訓練在大學也不晚,但是如何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在基礎教育階段一旦扼殺就再也難找回了。我覺得我就是一個例子,儘管我目前的成績可以支持我進入全國前七名的大學,但是我發現自己在這種氛圍下相比於初中,思想的功利性極其嚴重,曾經我可以深入思考一個物理問題直到半夜,但是現在我越來越被考試左右,被排名左右,曾經的課外探索和閱讀的興趣基本不復存在。
謝邀。但因為在手機只能匆忙答,先匿。先下結論,在工業化環境下,中國教育的確強於西方。只能零碎提供幾個點,以後再擴展答。本質上是教育的目的問題。
目前全世界的教育體制都是工業化的產物。
工業化對教育的要求,是需要教育屆去培訓,開發可以量化其水平的勞動力。一個人受教育水平,可以視為一種信號,一種是否適應工業社會對勞動力要求的信號,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契合。學科興趣的培養是一鍋政治正確的雞湯,這個社會不需要這麼多對基礎學科感興趣的人,對,根本不需要,用蘇格拉底智慧助產術教育出來的,或者柏拉圖哲學王思路教導出來的人,甚至連工作都做不到。所以,成功基礎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合格的,適合各個水平層次要求的產業工人。再其次,教育是一件很昂貴的事情,培養你的興趣的個性化教育更是昂貴,絕對不可能在班級授課制中出現,一般家庭不可能承擔。
得了吧大兄弟!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或許你在某個方面有天賦但你不可否認大部分人天賦一般甚至終身無法發揮自己的天賦。
廣泛的基礎教育使得這些平庸的人也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個社會需要的一些基礎必須技能,在大學學習進階的技能,在社會上立足。繼而謀生並發展,這過程中再反哺社會。
而中國為十幾億國人提供免費的(小學初中,大部分地區高中)基礎教育,這或許不一定比西方強多少,但說她一句偉大,不過分吧?
自己想想,你平庸嗎?沒有國家的基礎教育,會有你現在的成就嗎?
這就是體現一個人能力的地方。同樣的教育制度下,有人能保持興趣又能拿高分。能處理好個人的需求和現實的處境之間的矛盾。生活是很殘酷的,現實也是殘酷的。只有人的張力是你不可想像的。有的人甚至承受不住高中的學習壓力而得心理疾病。有的人卻很享受高中學習的過程。沒有任何制度任何事情是完美的。所以說,這就是弱肉強食啊,這才是社會本來的面貌……如果說,你的興趣愛好這麼容易就被蠶食,那也只能證明你對它根本不是真愛。你即使沒輸在高中,也會輸在未來。調整心態吧!以後的生活中你會慢慢發現那些在社會上真正有能力人的都是非常有張力的,你要懂得知足和感恩,起碼你能上個好大學呢!有多少人因為命運的不公而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果你真的覺得社會制度不公,那你就好好努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未來還得你們去改變。
想堅持自己的興趣,哪有那麼容易!?
古來如此。
開普勒,死在討薪的路上;
卡文迪許的重要手稿終生沒有發表。
牛頓終生未娶……
再看看當下的張益唐。……
所以,不要把你興趣的減弱完全歸因於教育等外部原因,多做內部歸因。
如果你真的有興趣,那麼就要有歷盡千辛萬苦的準備。
如果這點東西就把你消磨了,那麼只能說你的興趣還不夠內在與強烈。馬克思說,教育本來就是完成階級再制最隱蔽的工具,中國基礎教育能起到較好(對,已經是較好,而不是很好了)的社會流動功能,這點就完爆很多西方國家的基礎教育了。
教育作為一項社會事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至於培養的是社會人還是自然人,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兩個視角看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我國自古以來的儒家教育傳統就是培養社會人,「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育最終是要培養出個鴻儒去平天下,而不是個人自身的完善。道家講教育倒是注意自然人的培養,完善個人,以至於到後來,隱士文化的出現其實跟道家又千絲萬縷的聯繫。然額道家文化教育除了漢初(還是尚入世的黃老)跟魏晉的玄學,就再難興太大風浪。視角不一樣,你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最後,你擅長什麼,以及熱愛、興趣、理想什麼的,本來就是不能完全分開談。心理學上,講動機的時候講過(學渣具體記不真切了)……說明不是真愛,謝謝。語文強項,大學也學了中文的看著你。如果真的愛,做這個學科的任何任務都是享受。
科學家是通過教育篩選出來的,智力一般的都早早被篩掉了。許多中國人都覺得學校學的許多高深知識根本用不到。你用不到只是因為你被篩了,中國的教育只是為培養科學家!國外就比較重視學生社會生存技能方面的教育,必竟能學成科學家的只是少數人。所以給人一種錯覺:中國基礎教育做得好,外國人數學能力好差,可外國人中優秀的也極其厲害,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可見無論在哪,高智商人才都只是人群中的少數人,成材與否與後天教育環境關係並不大。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粒子的全同性?
※有哪些科幻作品裡的設定已經實現或者很有可能實現?
※參加物理競賽是否一定需要天賦 ?
※燒開水的目的是什麼,是殺死細菌嗎?
※如何更好的去理解MRI中場頻聯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