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有音變現象,而德語、義大利語等字母語言就沒有類似的現象呢?

在英語裡面存在音變現象。英語的每個單詞是固定的拼寫和讀音,但當我們把單片語成句子,再讀句子的時候,由於人類發音器官的限制,直接把英語的單詞讀音讀出來我們會覺得不舒服,需要進行弱讀、連讀等處理,改變單詞原來的發音。比如說,a cup of tea 實際上讀作 ? k?p? ti:cup中間的?讀成?,of也讀成?,這叫weak form。 還有,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實際上讀成 t?a?n? riz? gre?k k?ntri. 這裡面china和is之間要加入一個r,因為在?和i之間,這叫intrusion。great的t要發成k,因為後面country開頭的發音是k,這叫assimilation。

我問了義大利人、德國人和法國人,法語是有音變的,德國人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句子都是按照單詞讀音直接讀的。不過我估計像音變這種現象只有學語言學的人才會關注,即使是native speaker可能是這麼說,但並不知道怎麼回事。

如果音變是由於人類發音器官的限制,那所有的字母語言都應該遵循這個規律啊。求教各位方家。


語流音變不是英語特有的,而是語言的普遍現象。但是,母語使用者對母語中大多數音變在發音時是無意識的。例如普通話的「麵包」中「面」末尾的鼻音實際是雙唇鼻音而不是齒齦鼻音,或者在知乎上被說爛了的英語里送氣不送氣塞音。

說說題主的例子。

1. a cup of tea中cup並不是weak form. Weak form一般只限於虛詞和少量代詞。例如:the, shall, can, do, than, your等。而cup中母音弱化是因為cup是非重讀詞,句重音(sentence stress)在tea上(當然,有weak form的詞母音弱化也是因為非重讀)。題主說的/?/(schwa)就是GA中用來(泛濫化地)表示大多數非重讀的母音的符號。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弱化的母音都被發成中央母音[?]. 另外,英語中的句重音大多是為了達到強調、區分語義的目的,會跟著說話人重點不同而改變。

比如:

a. Give it to/t?/ me.

b. Give it to/tu/ me!

母音弱化也不是英語獨有的。在其他語言中也大量存在。而且弱化後的母音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語言改變的;例如保加利亞語中/u/弱化為/?/[1],俄語中/a/、/o/弱化為/?/或其他,中文中的媽媽/mam?/等等。

2.Intrusive R是英語獨有的,主要見於non-rhotic的英語口音。(我真的不知道rhotic怎麼翻,兒化?)Intrusive R的出現被認為是linking R的泛用導致的結果[2]。並且這個/r/的出現也是有條件的,除了需要下一個單詞以母音開頭的必要條件外,往往還需要下一個單詞較短、不重讀等等。

Intrusive R屬於插音(epenthesis),即在詞里添加音的現象。插音現象是很多語言中都有的,例如法語中的聯誦,再例如日語中「真」/ma/後接輔音產生合成詞時,後面那個輔音會延長(gemination),比如「真っ白」/masshiro/ (純白)、「真ん中」 /mannaka/ (正中)。(例外:「真夏」 /manatu/ 盛夏)

3.題主對同化(assimilation)的舉例不對。great country一般應該是[g?e?t? k?nt?i],/t/由於後面的輔音/k/而無聲除阻,並不是同化成為/k/.

同化在語流音變中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常見的同化例如:

1) homorganic nasal rule, 指鼻音根據後面的輔音改變發音部位的規則。例如in[?n] China、in[?m] Preston、in[??] Canada。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西班牙語、中文(普通話)、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言里。

2) voicing and devoicing, 簡單地說就是清音和濁音放到一起時的同化現象。最簡單的就是英語中的名詞複數語素-s和動詞過去時語素-d的不同發音。例如:cats/s/, dogs/z/,bushes/?z/. 再比如法語中的absent [apsɑ?], médecin[m?ts??]等(第一個單詞b清化為[p],第二個中d清化為[t])。德語在這方面很任性,要遵守末尾阻塞音清化(實際上清化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強化fortition)的原則,甚至在合成詞裡面,清化的輔音即使後面是濁音,也不會被同化。例如「證明」 beweis [---s],「可證明的」 beweisbar[---s.b---]. 德語的好基友荷蘭語也有類似的末尾清化,但在複合詞中被同化和保持清音的情況都存在。比如「竊賊」 dief [---f]和「竊賊般的」 diefachtig [---f.ɑ---], 「口袋」zak[---k]和「手絹」 zakdoek [---g.d---]。[3]

其他的音變現象還有比如德語中ch的兩個音位變體[x], [?](同化);日語中的連濁等等。

除了為了方便發音之外,音變一般是為了滿足特定語言對聲音序列(sound sequence)的限制。例如英語里不允許兩個連續輔音太過接近(僅清濁不同),即不允許[kg], [sz],[td]這樣的音。要麼詞內插入母音(loaded [---d?d]);要麼無聲除阻(cut down中的/t/)。優選理論認為這些限制是有普適性的(即存在於所有語言中),但在不同語言中的階(ranking)不同,也就是說各種限制的效力不同,因此導致了不同語言中不同的音韻規則。例如上面說的德語和荷蘭語的末尾清化現象的差別。

[1] Prosody (Suprasegmentals)

[2] Linking and intrusive R

[3] http://ling.uni-konstanz.de/pages/home/grijzenhout/files/papers/sfb116-voice.pdf


實很多語言,包括漢語,都有連音/語流音變。用字母為文字以及用什麼樣的字母書寫語言與語言是否有語流音變無關。

漢語以普通話為例舉例如下

1. 連讀變調

上+上 → 半上+上

「一」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讀去聲 一心 一人 一宿

「一」在去聲前讀陽平 一個 一位

類似的字還有 「不」在去聲前讀陽平 不要 不信

2. 「啊」的連讀 語法書上的六種音變如下,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如此執行

你啊 → 你ya

我們啊 → 我們na

走啊 → 走wa

冷啊 → 冷nga

吃啊 → 吃ra

孩子啊 → 孩子za

可見語流音變並不只存在於用字母文字記錄語音的語言。

用字母書寫的語言里,韓語里也有複雜的音變,但最複雜的還是非梵語莫屬,但梵語書寫有一個優點(也是缺點)就是所有的語流音變都反映在文字上。

下圖給出來的是梵語中母音與母音之間的外連音,即詞與詞之間的連音,豎著的代表前一個詞結尾的字母,橫著的代表下一個詞的第一個字母。這只是梵語連音的幾小條規則,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輔音結尾、輔音與母音、母音與輔音、輔音與輔音、特殊的母音輔音組合和母音、特殊的母音輔音組合和輔音。還有一些特殊規則,什麼時候不連音。還有一些規則僅僅適用於添加後綴,這類叫內連音。

表格太抽象,下面以摩訶婆羅多的原文第一頌為例。

毛喜之子厲聲是一個歌人,通曉古事,

他到了飄忽林中,壽那迦大師的十二年祭祀大會上。(趙國華譯)

????????????? ?????????? ???? ???????? |

??????????? ??????? ?????????????????????? ????? ||

轉寫為拉丁字母后如下

lomahar?a?aputra ugra?ravā? sūta? paurā?iko,

naimi?āra?ye ?aunakasya kulapaterdvāda?avār?ike satre.

轉換為音變前的文字書寫如下:

loma-har?a?a-putras ugra-?ravās sūtas paurā?ikas,

naimi?a-ara?ye ?aunakasya kulapates-dvāda?a-vār?ike satre.

下面依次解釋一下本頌中的各個連音是如何變化的:

loma-har?a?a-putras ugra-?ravās:-as 在母音u- 之前變為-a。

ugra-?ravās sūtas:-ās在s-之前變為-ā?

sūtas paurā?ikas:-as在p-之前變為-a?。

paurā?ikas naimi?a-ara?ye:-as在n-之前變為-o,a-和-a變為長音ā。

kulapates-dvāda?a-vār?ike:非-a和-ā後的s在濁輔音前變為-r。


不奇怪啊,有母音有輔音就會這樣啊,其他語不清楚不過西語說快了也會語流音變啊,比如委內瑞拉那邊的西語好多音都被帶過去了。其實音變說白了就是大家說話說累了肌肉放鬆了想省省事


俄語里的о在非重讀情況下讀作а,而е(е本身也發生了音變)同情況下讀作и(i)。

г(g)則是把之前兩個輔音г (g)和?(h) 合二為一成г(g)。

что及其派生詞中的ч(ch)讀作ш(sh)。

его,сегодня等詞中的-го(-go)讀作-во(-vo)。

其實每個語言都必定發生音變。


德語方言中很多,標準德語中的話,比較常見的是動詞詞尾-en常常只發-n,第一人稱動詞後-e脫落,eine,einen,einem讀『ne,』nen,』nem,還有很多連讀的短語,比如so ein(-e)通常說成son(-e) 等等,例子還有很多,一下想不出太多。


謝謝各位指正,我舉的例子確實不妥,由於初次接觸音變知識,很好奇,但功力不夠,尚未掌握到位。也是初次發帖,好好上了一課,在知乎上發言還是要力求嚴謹,這也是知乎的manner。

稍微補充幾句我的理解。

第一,關於a cup of tea, of讀成/?/是weak form,cup讀成k?p不是weak form。另外,再多舉幾個英語口語中weak form的例子,供大家參考。as讀成?s, but讀成b?t,him讀成im,do讀成d?,must讀成m?st,等等,弱讀成?確實挺多的。

第二,關於Intrusion, 有這麼幾個例子,in my opinion,讀的時候要在my和opinion之間插入一個音標/j/,to do it, 讀的時候要在do和it之間插入一個/w/,Anna is和China is, 讀的時候要在兩個單詞中間插入一個/r/

第三,關於Assimilation,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例子確實舉錯了,great是失爆,不是Assimilation。正確的例子應該是Fat girl,讀作f?k g?:l。


請聽:北京話中的吞音現象

http://www.miaopai.com/show/yeN~jRubC-XmwcwqzxfCkA__.htm


俄語也有啊, 好多呢, 比英語還要緊, 是俄語的一大難點.

至於義大利語, 本來就只有5個母音, 再怎麼變, 也不會a變成o, 最多是開口音à和閉口音á的變化.

ps. 非英語專業, 表示第一次知道"china和is之間要加入一個r"


推薦閱讀:

為什麼數學中字母z有像「子」一樣的手寫體?

TAG:語言 | 字母 | 英語讀音 | 語言演變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