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Google Keep 最新版 (v3.1.294.00) 去掉了 FAB?


需要注意的是,新版的不是底欄,而是一個大號加強型的Fab。


參考 Google Design 里講 FAB 的章節:Buttons: Floating Action Button

有意思的是,點擊 FAB 的反應有三種:

  • trigger,很簡單,就是點一下就給個反應。
  • toolbar,變出個工具欄來。
  • speed dail,彈出一串按鈕或者甚至如上面某個答案的知友所設想的直接彈出 a single sheet of material 來。

在這個問題里,Google 直接就把 FAB 變成應該彈出來的 toolbar 了。正如很多知友所說,FAB 的多次操作其一不符合 Keep 輕量級、隨時記錄靈感的理念,其二彈出來的多個創建筆記的方式,使用頻率也不一致。

我們反過來再來看 FAB,是不是說該驚呼,呀,連 Keep 這麼輕量級、功能集中、簡單的 APP 都不適合用 FAB,那我那些有一萬個功能的複雜 APP 還怎麼用呢?

其實 FAB 常出現在右下角(其實明明 FAB 還有更多的出現位置)導致大家總把它跟高頻、單手操作之類的辭彙聯繫在一起,但其實 FAB 高高在上 Z 軸高度,不管怎麼切換 Navi 位置都矗立不變得位置,都昭示著,FAB 的層級是比當前頁面高的,是俯覽眾生的。它的撞色配色和厚重陰影以及經常出現在材料交界出的位置都給了 FAB 強大的搶奪視覺中心的能力。這說明 FAB 除了提供高頻操作、集中、易用的特性之外,還提供「重要」的隱喻和「我想找這個功能時一眼就能看到」的安全感

我想 Google 是在想逐漸削弱 FAB 在扮演「多級菜單里的第一級」的角色,除了在少數特別適合的應用里還能展現 FAB 單一、高頻、集中、伸手即得的特性外,其餘的時候,Google 更想凸顯 FAB 另外的「重要」標籤。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在最早的版本里, Keep 的新建筆記也是像這個版本一樣的一個工具條, 不過那時的工具條是浮在頂部的, 而在大屏幕上, 頂部的工具欄並不是很容易能被觸摸到.

在上一個版本里, Google 用一個紅色的 FAB 替代了頂部工具欄. 這個 FAB 是更容易觸摸了, 但是無論要新建的是什麼類型的筆記, 都需要點擊兩次 (雖然可以滑動一次性打開, 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戶不會意識到這個操作, 我自己都經常忘記可以滑動). 這樣的設計明顯不符合 Keep ?保存瞬間靈感? 的理念.

在這個版本里, 工具欄終於回歸, 而且是位於底部, 既兼顧了操作的便利, 又可以讓用戶在一次點擊內建立任何類型的新筆記, 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的更新. 相信 Google 會漸漸找准這些元素應該和不該出現的位置.


底欄在Google的設計中總是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還記得曾經的Hangout和G+嗎?如果幾個版本之後這個底欄又消失,別太驚訝。

FAB終究是一個(至少在靜態圖上)不太壞的,可以無腦採用的選擇。


贊同 @NovaDNG 的答案。

改動前:

FAB浮在界面上。

1,破壞了瀏覽模式下的簡潔、統一性,顯得有些突兀。

有瀏覽模式和編輯模式兩種狀態,瀏覽模式下要儘可能簡潔、一目了然、沒有其他信息的干擾。

2,增加了「選擇編輯模式」的操作,編輯的流暢性像是被堵了一次一樣。

完全沒有必要在點擊新建之後,再彈出模式選擇的界面。四種模式,文字、清單、照片、錄音,在輕量筆記中,使用的頻率是完全不同的。文字的使用頻率應該會遠遠大於其他三種。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情況下,點擊新建後,都是想要直接文字輸入的,但卻因為其他用的很少的方式,每次都要停下來選擇一下,是得不償失的。不同功能的重要性或優先順序是不同的,應該把更重要或是更優先推廣的功能放在更少層級、更便捷、更顯眼的位置上。這不僅適用於這項功能,也適用於其他功能。

改動後:

去掉FAB,在底部增加輸入框。

1,不再顯得突兀。

2,點擊輸入欄,直接調用輸入法,只需一步即可開始輸入。最常用的文字模式沒有多餘的步驟。其他的清單、照片、錄音模式,也都是一步點擊,即可開始輸入。

再看一下FAB,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按鈕呢?

  • 鮮艷的顏色:漂亮的鮮艷的紅色
  • 突出的顯示狀態:像 @徐佳琦 說的那樣,高於所有其他所有層級,在當前頁面的層級之上,又直接加了一個層架,而這個層級只有這麼一個按鈕
  • 易操作的位置:右下角
  • 點擊之後比較優美的彈出動作:彈出四個可選項,雖然可能會多一步操作,但這個動態的效果還是有點優美的

個人認為可能是想要有這樣的效果

  • 降低點擊新建按鈕的思考成本,不用思考就直接去操作,突出新建的功能,不加思索直接一點就是新建。這就像是在註冊賬號時,「下一步」按鈕的地位也會很突出一樣。
  • 讓用戶更多的點擊,進而有更多的新建操作,引導用戶多做些新建操作
  • 動作看起來比較優雅,有一種操作的小快感。

再把劣勢列出來

  • 破壞界面的簡潔性、統一性

綜合來說,這個浮起的按鈕犧牲了整體的簡潔,降低了其他按鈕的「地位」,極大程度的突出了其自身的「地位」。這種情況只有在某項操作需要獲得遠高於其他操作的地位時才有可能用到。是有可能用到,不是必須,因為還有其他選項能滿足要求,又能降低對整體簡潔性的影響。即使浮起的按鈕有極強的突出作用,但一方面很多操作用不到這麼高級別的突出效果,另一方面它破壞了整體的簡潔性,即使要用,也要慎重考慮這個硬傷。

個人感覺,不僅是這裡,其他很多地方也不應該用這個設計。

正好最近在看便簽、鬧鐘、ToDo-List,不妨進一步討論下。先上提綱,後面有時間再詳細討論。

1,下拉即可新建空白頁。

2,應該儘可能直接顯示全部內容,而不是需要點進去才能看到全部內容。

3,融合同為記錄。備忘、提醒類的鬧鐘、Todo-list功能。

4,固化已寫完的內容,可以像發微博一樣發到Keep的平台上,像是私密日記一樣。

5,加強提醒功能,包括加大提醒音量等。


那裡可以獲取到Google Keep的源碼?


粗暴、簡單!


推薦閱讀:

網易雲UI設計課堂怎麼樣?
如何評價 Kindle 中文界面以及正文的字體?
怎麼看待 Google 在其 iOS Apps 中使用 Material Design?
什麼是 Twitter Bootstrap?
如何選擇合適的App動效設計工具?

TAG:用戶體驗 | 用戶界面設計 | GoogleKeep | Material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