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新聞聯播的大國工匠?難道我們的精密設備製造只能用人手工製作,而不能實現機器自動化批量生產?

很佩服那些國家級工匠的,能做到他們那個手藝,不是吹牛吹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干出來的!

但是看到新聞聯播放大國工匠,感覺深海潛水艇,太空梭,國產民用飛機等這些高大上的精密設備居然是靠工匠手工打磨的,而不是計算機,數控這些設備製作出來的,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有點感覺不靠譜。


我在汽車製造業混了一年多,從一無所知的文科生,到現在初窺門徑,在這方面或許能講一點小小的感受。

我們公司有一個老師傅楊工60多歲,是專門做焊接方面的,從17歲進廠做焊接做了快50年,人很好很親切很照顧小的。

設備方面,我們公司有德國進口的設備,有國產的設備,都叫全自動化設備。但是德國的設備是在觸摸屏上按兩下按確定就可以了,國產的有一堆按鈕,要按一堆按鈕,然後模具還要楊工手動去調整,我問他你怎麼調的,他告訴我。。。手感。 這幾種設備給我的感覺就是汽車一樣,有自動檔的有手動檔的,自動檔的踩油門剎車就行了,手動檔的還有離合器還有車速什麼的沒經驗還會熄火。。。雖然都叫汽車。

前提交代完畢

我們簡單來說,為什麼有的設備我們買自動檔的有的買手動檔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自動檔的貴。真正大規模生產的話,毫無疑問,都是可以通過機器完成生產的,自動檔的設備是能降低成本並且保證精度的,司服電機的精度還有穩定都不是人能相比的。注意這是大規模生產。。。如果是一兩個零件生產的話,拜託,你生產花費的電費說不定就比你生產這幾個賺錢多了

我個人認為,這個紀錄片的目的是想讓人知道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的老工程師,老員工讓人值得敬佩的,是國家想扶持製造業的一個宣傳方法,包括前些日子放的大國重器一樣,是國家有意扶持製造業鼓勵青年投身製造業的宣傳紀錄片。

但是!!!拍紀錄片難就難在拍攝的人不懂製造業,對於他們來說也許拍攝這個片子只是宣傳任務罷了,大國重器裡面拍了很多好大好牛逼的東西,讓人看了不由得覺得 我操,我們國家還是挺牛逼的啊,大國工匠里拍了,想讓人覺得我操我們國家也是有這種牛逼的能在一個方面鑽研好久的人物啊,因為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日本壽司之神的紀錄片嘛,這不我們國家也能找到這麼牛逼的人物,還一堆呢。

這就是這個紀錄片就是為了宣傳人的牛逼,所以讓題主可能有了這樣的疑惑,其實題主再看這個紀錄片,你會看到這些牛逼的人物都很謙虛的表達了,在需要特殊件的時候需要他們出馬

總的而言,這個紀錄片目的是想宣傳,但是效果卻是完全相反的,在看了以後,我的第一想法,媽的辛辛苦苦幹了這麼久,一個星期才休息一天?就拿5000一個月?按一年加100塊我幹了30年工齡工資就要有3000一個月吧,這麼牛逼你就給這點回報?大國工匠就配這點待遇,要是沒這麼牛逼每個月能養活自己?算了吧,還是去搞點別的吧?你以為現在畫塊大餅,還有人願意勒緊褲帶去請人吃飯?拜託,精神上的獎勵也要有下層建築的。


目前最高精度的機床能夠加工的工件,也是人類手工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基本上不存在機器能做而人做不了的車床(你我做不了,因為我們都不是干這個的),這所說的人,是人類這個種群而言。大規模的工業加工,車床可以極大的提高效率。但就大國工匠而言,他們所做的都是高難度,精密,尖端的東西,所以手工相對而言更省錢。倘若有一天人類進入星際大航海時代,再有手工焊火箭噴口,我吃翔。

多說兩句,中宣部真心是渣,出發點很好,搞成這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你叫誰無償奉獻呢????


題主說由於這些設備是用手工打磨而不是用計算機和數控制作出來的而覺得不靠譜。但從片中也能看出,手工操作只是生產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不能全部用機器設備來製造?

我不知道目前的技術是否能做到在片中提到的地方用機器全面代替工匠,但即使能代替在我看來也有理由不使用機器來製造--因為不划算。

之前的答案(反對「就是為了配合宣傳」的說法)也提到了工業化時代的要求是標準化。但這還有一個前提:需要同一型號大規模生產。但目前為止片中提到的除了大飛機(後面再討論)外,其餘像蛟龍號,長征火箭等都不是需要大規模生產的,另外他們的設計也並不是穩定不變的。對於一些變動或者新的要求,假設要用機器來完成,即使生產基地有合適的機器,也需要先編程調試,這個過程所花時間很可能比片中這些國家級工匠手工完成所需時間多很多。如果生產基地沒有合適的設備,還需要另外添置,而且不知道這些設備以後能否用得上。

對於大飛機這種需要大規模生產的物品,我懷疑是因為目前的製造技術還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不僅天朝沒有這個技術,其他國家似乎也沒有。空客的製造也是需要手工參與的,題主可以自行搜一張空客製造時的照片。 如果能替代,那成本也一定很高。。。

當然我期待能以較低的成本用機器和機器人能完全替代手工製造的那一天。

我嚴重懷疑這個片子的宣傳效果。看完之後,除了讓人讚歎這些工匠的技藝和奉獻精神外,我感覺大家都會對國家級工匠的收入竟然如此之低感到震驚。都達到這種爐火純青的水平了,還需要賣掉30平米的房子貸款買70平米的。感覺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薪酬制度會嚴重挫傷打算進入這些領域的新人的積極性。


看看那個能解決高鐵連接器精密度的中國第一人,寧雲展

鑄造汽輪機葉片的毛正石,

工作幾十年現在工資才一萬,毛正石更是50歲才結婚。

一個月才一萬這就是中國頂尖技術工人的薪金?一個大學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本科生努努力也能拿到一萬,而這居然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技術工人的上限。

一個掌握高端技能的工人價值遠勝於9成大學生,可惜他們對於工廠並沒有議價權。

因為為國家貢獻,然後低工資幾十年,住得也是很爛的房子,這樣能吸引年輕人?

應該讓他們每個都有漂亮老婆,然後開著豪車,工作環境乾淨舒適,出來光彩照人才是正道,


因為有幾個知友在下面評論,感覺自己說的太籠統了。

大部分人估計一生之中拿起遊標卡尺的次數是屈指可數的,更多的人是沒有機會去拿起銼鋸之類的工具的,對於手工處理基本是沒有概念的,只是想像.

可以確定的說新聞聯播是在扯蛋的!那些真正在製造過程中能用的人工的,是因為我們生產這些零配件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者設計出現問題,需要進行極小部位的誤差修正,而且不誇張的說這種情況也是出在實驗階段,不可能一樣設備已經量產了,還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我們高精度機床的使用上除了問題了。

我們經常看到手工打造也就是那些豪華廠商什麼法拉利,勞斯萊斯之類的放個紀錄片,你一看工人師傅全是親手裝配啥的..

但是,手工打造只是個噱頭。

那些豪華車的生產過程確實比普通量產車的自動化程度要低。原因是產量低,實行高自動化率的成本太高。因此在整個製造流程,尤其是裝配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人工參與。比如賓士發動機的裝配是在流水線上進行,而 AMG 的發動機裝配,是工人推著手推車進行。

豪華車廠正好把這個作為一個賣點來宣傳,給消費者留下一種「我們的車都是能工巧匠一鎚子一鎚子手工打造」的印象。

最扯的是所謂的「純手工打造」。再牛逼的工匠,能手工切個齒輪出來么?別說純手工打造,這個世界上都沒有一輛上市的車是純一個公司生產的。

反正央視做這些節目也就沒找一個靠譜的顧問么?

民科水平也比這隻高不低啊!


只有一個感受不是工科的別亂髮言好嗎。


首先建議題主應該給該問題加上一個 "機械" 的標籤。

然後,答主只是一個在校機械專業的學生,可能有所紕漏和局限性。

高精密設備,正確說來應該是人和機器合作的產物。

對題主問題的回答會放在最下面。(加粗哦)

世界上本來是沒有機器的,也是人一步一步造出來的,精度從1微米到0.1微米到0.01,再到現在的納米級別。所以人類的能力毋庸置疑。

世界上目前正在研究精度納米級別的機床。

如幾位知友所說,還有那位引用文中所述的"鏟花"工藝(這是很難的很高大上很…無法形容的工藝,反正加工精度很高的大師很稀少),人類是製造過程很不可或缺至少目前不可或缺的成分。

1,做個普及,各種各樣的零件在生產出來,由於機台精度,刀具磨損,生產出來的尺寸沒辦法百分之百跟設計要求一樣,所以有了誤差。有了誤差就需要零件裝配時的校正,機床控制系統的參數設定,等等,來使得機床達到設計的精度。這需要人。

2,不管鋼鐵銅鋁,什麼什麼材料,放在那久了,都會有微小的變形,很微小,但是高精度的設備,再小的變化影響都很大。所以,機床的保養啊,還有校正都很重要。這也需要人。

3,說說"鏟花","鏟花"的精度直接影響軌道的鋪設精度,進而影響機床的加工精度。從前面兩點應該不難理解了吧。

反正機器是從不那麼精密做到高精密,機器是人造出來的,但是越來越多的部分是由機器來製造機器。當然人類還沒辦法直接完全從製造中脫離出來。

~~~明天起床找資料再繼續碼字~~~


請題主看看這個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908642/answer/42521480


原因是這個,歐美,日本對中國武器禁運。

武器禁運也包括製造武器需要的精明機床,軟體。

所以不是我們想用手工,而是沈飛、成飛這些公司,買不到精密機床。


片子不錯,主要是人牛逼。為什麼要牛逼的人不用牛逼的機器,其實就是成本的問題,如果是工藝品的話還有個藝術性的問題。

如果說,反映出待遇低是負宣傳,我們可以看看這片子選取的人物不外乎這麼幾種:年輕時師傅領進門,兢兢業業不見發財(那時候全國工人工資都不高),等到別人高薪挖角,跟單位跟團隊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早安家立業了 總不能拋棄妻子 沒準兒住的房子都是單位集資的 鄰居都是同事 唾沫星子淹死人),或者有家族傳承軍工之家什麼的,往上數都算當兵的,手裡的活關係到戰友的命(不是說走就能走的),或者覺得就想做好這一行,就愛這一崗,不願被市場的大潮沖刷……

so,如果羅永浩來拍這些故事叫個啥?情懷!

央視拍就只能叫傻逼。嗯?

想讓各位感受情懷的時候,我們在討論待遇,想賺各位錢的時候,我們在討論情懷。

世界真奇妙


大國工匠里主管道焊工未曉鵬,入選全國人大代表。可事實上,他並不是主管道焊工,而是二三公司管道隊的焊工,只是借調到主設備隊焊了一道焊口,就成了大國工匠。核電主管道焊接一直都是二三公司核反應堆分公司所屬各核電項目的主設備隊承擔,主管道核級焊工總共有幾十人的樣子。而這幾十號真正的主管道核級焊工,因為核電主管道焊接全部轉為自動焊,正面臨降級降崗,集體辭職的窘境。


工資高不高 另一個問題就是體制

體制內的人就相當於鐵飯碗 就這


自動化在工藝品中的應用不是說不能使用,,本人實際操作過移印機自動化的改造。證明是可以應用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工藝品的數量不是太大。其實自動化就是由電腦程序加機械手的精細化使用。國內的感應探頭的靈敏度不如日本和德國《民用》。所以低價的自動化生產機器不好普及


我們知道二戰的日本生產零式戰鬥機都是運用了大量手工,因為那時候日本的工業化不成熟,很多地方得依靠手工來完成,那時候A機的零件B機不能用。導致十分尷尬的情況。所以在二戰結束後努力學習工業化和標準化。

現在問題來了,我個人不曾經參與過工廠生產對這種東西不了解,我的知識碎片中知道少量的零件考慮到成本因素是需要人手去參與的。但是人手的精度肯定有極限,我國的工業化和標準化程度是否真的如此強大。還是只是靠手工匠人來支撐希望有專業人士給我一個答案


據我所知,軍工產品都是生產完成後用三坐標測量機檢驗產品是否合格,一個一個檢查,你說的打磨那個是不是不是高精密零部件啊。。。


工業母機聽說過吧,真正的高精設備肯定是人工打磨調教的


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不能評為技術工人,只能算手藝人,


培養一個技藝高超的技術工人,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他們能用自己的技能為公司創造大量的利潤,可是這又能怎麼樣呢?活著就要錢,有幾個人能把自己一生獻給這個沒錢吃力的地方,關鍵還讓人瞧不起


其實現在宣傳的根本算不上「工匠精神」,說穿了就是以前「奉獻精神」的一次炒冷飯和延伸。作為製造業低層的一份子,就覺得央視宣傳的這些「大國工匠」確實很牛逼,但是再牛逼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么?能「有尊嚴的活著」么?所以除了用來吹牛都是然並卵。


看到了顧兩絲的介紹,兩絲的精度值得炫耀嗎?


推薦閱讀:

工業上的機械精度由什麼因素決定?為什麼我國還不能製造世界頂級精度的生產機械?
目前PDM和PLM是什麼關係?ERP/PDM/PLM結合起來是中國製造業的出路?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製造業,可是中國卻大力發展房地產,大量關停製造業,這樣還怎麼發展壯大?
製造業零件怎麼去做標準化?
什麼是所謂的混動汽車電機和電控技術?

TAG:製造業 | 新聞聯播 | 工匠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