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未來建築行業會是什麼地位? 會不會跟現在的CAD一樣,成為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
大家知道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縮寫,筆者打算用她來代表地球人基本上甩掉圖板再也看不到手繪圖紙的這個年代,也就是當下,應該說已幾二十年了吧。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是BIM,在下想用此表達一個我們正在和即將要進入的那個年代。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真正到來,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來準確描述,如果非要問那個年代的基本特徵,用一句話概括,也許可以說是「業主是最明白的那個人」的時代。 當然,CAD以前的年代是手工時代,其典型特徵是圖板和丁字尺,所謂趴圖板是也。
之所以要做這麼一個聲明,原因很簡單,不管年代如何變化,我們要做的事情的根本和目標是不變的:用更經濟的方式,造更好的房子,讓人類更詩意地棲居。 在CAD時代,有些手工時代干過的工作仍然要干,例如統計工程量;有些手工時代用過的工具仍然要用,例如設計手冊。 同樣,當我們進入BIM時代的時候,有些在CAD時代做過的事情仍然要繼續做,比如結構計算;有些CAD時代用過的工具仍然要用,比如效果圖軟體和虛擬現實軟體等。 那麼,CAD時代和BIM時代到底有些什麼不同呢?
1. 工具層面:CAD如Word,BIM如Excel 從兩個時代各自使用的主要工具層面來分析,這麼比喻可能是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方法,如果看官知道Word和Excel比CAD和BIM更多的話,對大部分業內專業人士來說,估計此話大致不差。
同樣一張財務報表,放在Word裡面和Excel裡面看起來是一樣一樣的,但是如果動起來就不一樣了,好像真人和他的蠟像一般,如果推真人一下,真人就會往前走幾步;如果推蠟像一下,蠟像只能吧唧摔倒。 如果我們改變了Word裡面的某個數字,其他關聯數字是不會自動改變的,需要人工逐個逐個去做相應變化。而在Excel裡面就不一樣了,因為除了我們看到的報表表面以外,報表後面的數據是由不同的公式關聯起來的。因此,如果在Excel裡面動了某個數據,所有關聯數據都會按照預先設定的公式自動變化。 換句話說,Word裡面的那個看起來一樣一樣的報表只是那張Excel表的某一個特定的狀態,就好比某個人的正面像一樣。但是一個人是可以照很多種像的,除了側面、背面、上面、下面以外,別忘了還有CT、B超、X光等等,前提是有那個真正的人存在著。
CAD和BIM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上面的情況。 人們一般通過不同的視圖來表達建築物,如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等。CAD時代,設計師分別畫不同的視圖;BIM時代,不同的視圖從同一個模型中得到。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單獨來看兩者的平面圖或者立面圖的時候,她們也是一樣一樣的;但是當我們改變其中一個門和一堵牆的類型的時候,CAD可能需要逐個修改平立剖等圖紙,而BIM只要在模型中修改相應的構件就行了。 同時,在設計建造過程中,設計師還要做結構計算、熱工計算、節能計算、工程量統計等工作,在CAD時代,每個單項的調整都需要逐個修改不同的計算模型,以反映該單項調整對其他各項建築指標的影響。當我們進入BIM時代的時候,表達建築物的模型可以直接用於上述計算,每個單項的調整都只需修改唯一的模型,實現高度自動化。
名人說過,第一個把美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才。 本人特別說明:把CAD和BIM比作Word和Excel的,我肯定是第N個,且N&>&>3。
2. 方法層面:CAD是我給我造的您做衣服,BIM是我根據您的身體做衣服 項目建設是多個專業一起參與的活動,專業數量可以從十幾個到二三十個。特別是近一百年以來,由於電力、空調、通訊、數據、安全、智能 等技術在建設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項目的複雜性呈幾何級數增加。
上面這段話有點文質彬彬的感覺,跟其他部分的文風有點不太一致,那是因為我沒想好如何用大白話講清楚這個意思。 簡單點說,造今天的房子,即使魯班他老人家在世,充其量也只能搞掂建築和結構兩個專業,要把現在的房子造起來,還需要水道魯班、暖通魯班、電氣魯班、節能魯班、通訊魯班、效果圖魯班等等。
當然,現在上面這些魯班我們都有,就是需要再多的魯班我們也一定會有的。 問題是,這麼多魯班,怎麼在一起造房子呢? 果然是行家,問到點子上了! 此處不準備講造房子的歷史,因此,手工時代的陳年舊賬咱們就不說了。 咱們還是一起來看看CAD時代的魯班們是怎麼把房子弄出來的吧。
CAD時代的故事: 首先建築魯班出場,畫好各種平立剖圖紙,然後交給其他的魯班門。 這時候效果圖魯班來了,根據建築魯班給的圖紙鼓搗出一個「效果圖模型」,再根據這個模型做出建築物的效果圖、動畫、虛擬現實等等的可視化效果,供業主或評委們做決策。 結構魯班要做結構計算,根據建築魯班給的圖紙鼓搗出一個「結構計算模型」,然後進行其它魯班門都沒法明白的極其複雜的各種結構計算,配好鋼筋,畫好結構圖。 然後機電魯班門扛著各種機器和管子來了,在圖紙上見板起架,逢牆開洞,再整出好幾個「機電計算模型」,在這些機電模型上進行機電各個專業的計算、分析、模擬,開始畫機電圖紙。 造價魯班該出場了,在這些圖紙基礎上建立「算量模型」,統計混凝土的體積、量管子的長度、數設備的數量等等,最終計算出房子的造價。 時髦的綠色魯班走過來,看著這些圖紙,搭起來一個「綠色建築計算模型」,開始節材、節水、節地、節能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綠色建築計算,甚至還得算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等。 房子造好以後呢,物業魯班來了,趕緊建立「物業管理模型」,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建築物的運營維護大業。
怎麼這麼啰嗦啊!報告看官,咱這可是超級簡化版。咱還沒考慮機電魯班發現他要走管子的地方被其他魯班佔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毛主席說:「死人的事情是經常會發生的」,咱這兒沒那麼嚴重,不過魯班甲擋魯班乙道的事情確實是經常發生的。 看出門道來了嗎?咱這兒總結總結? 第一:魯班門都很辛苦,自己的活還沒練以前,都得自己先鼓搗出一個「XXX模型」來。各位業主大人,這些個「XXX模型」和您要的那個房子是一碼事兒嗎?您相信魯班門都能鼓搗對?退一萬步講,就算第一次都鼓搗對了,後面遇到「設計變更」或「錯漏碰缺」的時候,所有魯班都能步調一致嗎? 第二:當然鼓搗「XXX模型」是需要時間的,雖然對於業主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第三:魯班門鼓搗出來的這些「XXX模型」您在以後的運營、維護、改建、擴建過程中能用得上嗎? 如果把造房子比作裁衣服的話,CAD時代每個魯班都根據自己的擅長做衣服,可您卻覺得每件衣服都在某個方面不合適您,都穿不出去。 魯班當然都是好魯班,問題在於每個魯班在給您做衣服以前都得先做一個他理解的您的模型,然後根據這個模型裁衣服。 我們一起來看看即將到來的BIM時代的做法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BIM時代的故事: 如果業主在請那些建築魯班、結構魯班、機電魯班的基礎上,再請一個BIM魯班,專門幫助業主建立、管理、更新一個其他魯班們都可以用的和實際建築物的內容一模一樣的模型,我們稱之為BIM模型,情況會如何呢? 建築魯班要出平立剖圖,業主吩咐BIM魯班從BIM模型里找出平立剖需要的素材給建築魯班; 結構魯班要做結構計算,業主吩咐BIM魯班從BIM模型里找出結構計算需要的信息給結構魯班。計算以後如果要進行調整,BIM魯班就把調整的信息在更新到BIM模型中去; 機電魯班如此,綠色魯班如此,造價魯班統統如此…… BIM魯班因為幫助業主把所有魯班的信息都放到同一個BIM模型中去了,所以就可以發現並解決不同魯班之間互相打架的事情。 招投標開始,BIM魯班不但可以幫助業主準備一份已經解決掉各種錯漏碰缺問題的圖紙給投標方,而且還可以把那個設計已經完成的BIM模型給施工魯班,請施工魯班把投標方案在BIM模型上表現出來。 不僅如此,施工過程中的工地實際進展可以在BIM模型上表現出來和計划進度做對比,施工中一旦出現問題也可以利用這個BIM模型來解決,新的信息也能同步更新到BIM模型中去。 房子造好以後,這個一直在跟著變更更新的BIM模型就跟實際建築物一樣一樣的了,以後市場、銷售、運營、改建、擴建,就統統都可以用了。 如果還是用做衣服來比喻,那就叫量體裁衣:您的體,您的衣。 最後一個問題:BIM魯班 = BIM諮詢師。
3. 結果層面:CAD是設計師幹活更快了,BIM讓業主變成最明白的那個人了。
問:從手工時代到CAD時代,最受益的那個人是誰?
答:設計師。
問:設計師得到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答:繪圖快多了。
問:從CAD時代到BIM時代,最受益的那個人會是誰?
答:業主。 問:業主的最大好處會是什麼?
答:省錢。花費更少了,返工少了,追加投資的情況少了。
問:還有呢?
答:省時間。有啥問題都立馬能解決了。
問:還有呢?
答:房子質量提高了。不用造好再砸了,不用沒洞硬鑿洞了。
問:還有呢?
答:沒有了。
問:真沒有了?
答:業主成精了。業主啥事都知道了,業主變成最了解自己房子的那個人了,業主變成最明白的那個人了。
特別聲明:很多提法都不是原創,但不知道出處,希望會有幫助。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未來建築行業就是BIMBIM在建築行業里沒有地位可言,因為,BIM就是建築行業未來。為什麼這樣說?其實只要簡單了解一下BIM的參與者參與環節就能明白。
第二個問題:這個是肯定的,但不是短期內。(至少我認為在三到五年內都不會)
我在設計院做過一年多的BIM推廣應用,院方的管理層十分積極,各個設計所的領導也在人力上,資金上都十分配合。但是收效仍然不理想(主要是一線的設計師並不樂意使用BIM手段)。
原因整理一下。
第一、缺少標準規範,就算BIM模型做得再好,但最後還是得按照現有的交付標準交付(二維圖紙)。
然後就會延伸到第二個原因,BIM軟體對二維出圖能力的缺少。設計師在建模的時候,必須為二維圖紙作考慮,這樣在無形中增加了設計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量。
第三,以前在二維圖上出現的問題,最後都會留給施工方發現並解決,但在BIM時代,BIM模型上的問題,都要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去發現與解決,也就是說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還要為施工階段考慮,這樣就相當於,提高了對設計師的水平要求。至少國內設計師的水平問題我沒權說,因為真的不熟悉。
就上三個問題,要解決也是得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所以要人手用BIM,並不會這麼快就到來。
短期不大會,主要是施工的影響。cad製圖取代手繪,但在施工階段沒有差別。當前bim在增加工作量,而不是減少工作量,和上個階段的無紙化不太一樣。
補充1:其實在設計早期,是不需要bim的,除非是複雜的形體,因為不需要考慮的那麼深入,而且可能設計的變化非常大。3D建造技術將全面取代2D的建造技術,這是一場革命。不能應用好這項技術的企業和行業人員都會被淘汰。
我覺得很多人都忽略了硬體的要求。現在條件下2D的GIS信息管理技術如果把所有layer都打開速度慢的不行,根本沒法工作,而且大公司電腦都是一個機房然後網路連接到各個顯示屏上面,到時候在工地上如果用3D 的模型,必須使用輕型平板電腦,但現在的功能支持2D都懸,還不如一張張圖紙實在不用等待loading。除非有高配平板電腦,想像民工用這個現階段不現實。等這些硬體普及到白菜價時候才能實行3D的應用。
從手工到CAD也是伴隨電腦的硬體需求,不錯的投入產出比。而且CAD極大了改善了手繪的誤差,從而帶來了變革。
雖然3D模型加attribute模擬真實世界是理想狀態,但估計起碼還有30年的路要走。硬體實在太貴了,現在的製圖技術配合2D CAD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何必花巨款在這上面?投入產出比太高了。謝邀,我想題主兩個問題針對的是兩個角度
1, BIM在建築行業未來的地位?針對大行業2, 會不會和CAD一樣,成為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針對設計師群體答題1:BIM的概念其實很早已經有了,在國外發展的很好,近幾年在亞洲區域也越來越熱。但是熱情高漲未必就能快速推進BIM的應用發展,因為BIM更多的是對工作文化上的一個改變。在美國,設計階段利用BIM平台就已經完成建築,結構,風火水電整合的模型。設計上需要修改的過程已經通過BIM平台在電腦中實現,大量減少了建造過程中人力物力時間的消耗,但是相對的設計階段的時間更長,設計師正常在一個項目中承擔的設計工作量不會有太大變化甚至減少,但是時間周期被壓縮,所以會顯得比較緊張。同時,利用BIM平台存儲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建造過程交收後,建築信息也能很好的轉交給物業管理方,相對於傳統物業管理在管理初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整理資料而言,優勢是十分顯著的。
因此,從BIM在建造和運營方面的優勢可以看出,甲方會是應用BIM的最大受益者,在甲方金主(包括ZF)的推動下,BIM在建築界的應用將會是大趨勢,現有的行業文化將會和BIM文化相互適應。這個過程並不會十分順利,文化上的改變就會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在這中間應該會出現很多符合國情的工程管理辦法。答題2:在我從業這幾年的感受,BIM推行很大的阻力就是來自於設計階層和持有傳統設計觀念的管理層。與其說他們是反感或者抗拒BIM,不如說他們還很迷茫,不知道BIM究竟是什麼,和自己有什麼關係,然後看上去又好像很複雜很IT狠不知所措又很新奇很酷炫但又不知難不難學又怕自己被淘汰。其實個人覺得,就像當年CAD讓設計師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一樣,BIM只是一個輔助設計師的工具,最核心的始終是設計師自身的設計水平,和周圍工具的轉變並沒有直接聯繫。我認為設計師要理解BIM的概念,但可以不用BIM軟體做設計,特別對於建築師,參數化的設計流程未必有益於釋放建築設計師的想像力。BIM可以用來提升設計效率,讓各系設計師將各自的設計很好的整合,而不是添加設計師自身的負擔。因此,未來設計師一定要理解並融入BIM的工作文化,而從設計技能的角度就應該按自身工作需要了。
我認為bim是一種工作方式,一種信息儲存和存放方式,
設計師必須要了解BIM,但是以現在國內的狀況來看,用CAD這些畫圖時間已經夠嗆了,要使用revit這些主流軟體來畫圖,鍋更加揭不開了
個人感覺就是BIM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只會作為一個新的畫圖工具,而BIM那種工作方式和那種統籌大局的管理模式很難展開。就像CAD剛剛興起,出現了一種職業甚至一種公司專門替人畫圖,他們不需要掌握多少工程方面的知識,只要按照工程師說的照著描就行了。現在BIM來了,感覺這是一個新潮的理念,然而看看BIM工程師很多的工作就是拿著CAD施工圖專門建模,然後再做做碰撞檢查,再出三維施工圖,工作性質是不是似曾相識?也許你只需要知道怎麼使用revit、犀牛、卡提亞,就可以建一個漂漂亮亮的模型。但是當我們回到設計的源頭,那些設計師、工程師們又有多少使用BIM進行協作設計的?其實BIM也有很多局限性,會把一些本來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結構工程是我感受最深的,國內用的多的PKPM和國外的ETABS其實也是一種「BIM」,因為它們確實是一個building model而且是有詳細的information,每個構件的尺寸、坐標、屬性、支座、荷載等等都定義的非常清楚,往往一個構件最後的形態和配筋都是被各種規範定死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在revit模型中將鋼筋一根根表示出來(這是個工作量非常大,然而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事),就算你對於某個地方的結構標註不明白,你也只需要去查一下類似GB101的圖集就可以了。也許是因為結構本身就更專註於荷載應力應變的分析,圖面上的表達並不需要這麼豐富吧;BIM在碰撞檢查方面的作用,我想只要設計師細心一點完全可以避免大部分。
1. 當年CAD時代,在設計院領域取代繪圖板,近十幾年時間推廣,才得到全專業全面運用。這中間充滿了曲折,很多人充滿著質疑,其中主要包括:
a. 軟硬體技術不成熟,運用CAD,需要建立工作站或計算中心,要大手筆投入,但是經濟效益早期並不明顯,質疑聲不斷。
b.上下游軟體工具不成熟,CAD運用的上下游價值鏈條早期並不完善,具體應用價值不明顯,除了建築出圖,在相關統計、管理、模擬、協同等專業化應用匱乏,無法為應用推廣提供工具支持。讓眾人以為CAD,只讓繪圖更複雜,而沒有創造更多價值。
c.使用習慣被顛覆,手繪是設計人員的基本功,從紙質向計算機過度,從隨意草圖手繪向計算機格式圖元格式,更多是思維模式,設計習慣的轉換,這種難度可想而知。
經管存在諸多問題,看當下,BIM遇到了與上述一樣問題,從需要投入圖形工作站,到相關算量、協同、管理軟體不配套,BIM數據無法流轉,一直到CAD二維到BIM三維設計模式與習慣轉變。
BIM在當下: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BIM取代CAD,猶如CAD取代繪圖板,存在很多問題,甚至難度更大,但是,站在產業發展角度,BIM或類BIM技術必然要取代CAD,這是因為:
a. 可視化讓BIM三維設計是認知回歸:三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而二維作為三維投影,雖具有更大的抽象維度,但需要經過專訓練,才能駕馭,這無形中提高了學習門檻。另外,二維作為投影,在抽象維度上,捨棄了其中一個維度,必然導致信息表達不完整,在稍微複雜建築中,信息缺失,讓二維表達相比三維,缺點突出。如機電安裝工程中的碰撞打架,在二維時代,無法解決問題,三維迎刃而解。
b. 參數化讓BIM實施管理精細化:相對CAD時代,建築可以作為一個「生命」來對待,所有建築構件被清晰表達,數據被集中管理。這些技術特性,就為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特別是在施工過程中,以時間進度、工程變更、工程量統計、施工質量、施工安全等領域都有了可運用的把手,管理人員,通過參數化可以對施工過程中重要信息有清晰的把握,斬斷了施工工程中灰色利益鏈條。
推動BIM應用的,不是設計院,而是業主,BIM可視化與參數化技術特點,為業主帶來了新的管理手段,他們將是BIM技術最大受益者。經管有業主大力支持,但是BIM發展仍然面對諸多問題:
1. 市場不成熟:CAD時代的弊端,在BIM今天雖然能迎刃而解,但是,誰買單,是大問題。依照誰受益,誰買單來走,業主作為最大受益者,理應推動BIM技術。但是,較大成本投入,不明晰的回報率,導致眾多業主猶豫不決。從業主到設計院,一直到最後運維,眾人從理論上認識到了BIM價值,但當真正投入時,希望看到的是更多成功驗證案例,為自己決策支持心理支撐,而當下,這些案例還這是概念階段,真正量化到財務數據的還是寥寥無幾。
2. 技術不成熟:BIM軟體,雖百家爭鳴,但無利劍。Revit做為龍頭老大,有歐特克作為後台老板,在BIM時代要再造AutoCAD的輝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相關上下游軟體並不成熟,由於BIM對數據應用是顛覆式,單純依靠Revit二次開發,就要複製CAD時代輝煌,似乎已經不可能了,BIM技術伴隨而來的是互聯網技術、圖形學技。這就對IT支撐技術較CAD時代有很高要求。這就對相關軟體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BIM發展是很大挑戰。
3. 人才培養不足:除了IT人才不屑於做BIM專業軟體,從而導致上下游鏈條軟體支持不足,到建模工程人員也不足,高水平人員更少,這導致了市場的低迷。儘管有大佬在台上高喊BIM的各種好,但是台下,工程師撇撇嘴,心理暗念:」好個頭,建個模,只能看,談什麼高大上」
3. BIM未來
經管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瑕不掩瑜,隨著各項相關技術發展,BIM整體運用將逐漸成熟,並推動產業升級,原因是:
1. 與時代潮流相向:產生升級,綠色環保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調,BIM技術作為「智能建造」的支撐核心,將是國家發展需要,是社會迫切需求。從立法到標準,國家在未來將有持續性的支持
2. 機會與價值相伴:CAD固化下來的利益鏈條,將在BIM時代得到重組,為進入者提供更多機會,從設計,BIM諮詢,一直到軟體支持,都存在大量機會。這些機會正是為那些敢於冒險,認準浪潮的人準備的。可以預見,未來兩年,BIM在各方面呈現爆髮式增長。隨著這方面成熟,BIM技術將替代CAD。
長江後浪推前浪,BIM或類BIM技術必然替代CAD,而且這個時間不會長,我們積極迎接這個浪潮吧!
現在各部門都是在下發BIM證,BIM證書會不會發展到跟CAD證書一樣呢?
培訓需要收取大量的費用,沒辦法推廣起來。
會的!
今後就是建立一個模型裡面啥都有,然後廠家拿到模型直接用機器人生產或者3d列印,再現場組裝,2d圖紙就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
推薦閱讀:
※知乎上那麼多都說土木不好,但土木有沒有相比其他專業的優勢?
※如何學習土木工程專業?
※如何做一個國際工程顧問(可以當全程負責或參與投標、設計、施工,尤其是EPC)?這樣的目標是否現實?
※如何評價「新華社評廣東高速坍塌:『一定會塌』的解釋令人震驚」?
※論14年以后土木的就業趨勢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