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

中農工建的核心競爭力分別是什麼?


核心競爭力就是國有,但國有並非一個貶義詞,我反對那些一提到四大行就擺出一副鄙視表情的答案。國有,或許意味著特權,意味著低效,意味著死板,但作為銀行,我覺得或許是一種優勢呢。

國有大行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國有。所以有國家信譽擔保,客戶信賴,政府也信賴,各類企事業單位也信賴。信用,不是本來就是金融最核心的東西么?

國有銀行的競爭力還表現在,因為國有,所以更能維護這份信賴。因為,作為一個金融企業,骨子裡弱了一份逐利的天性。賺了錢是國家的,繁榮年度當然可以放水,但必須記得,風險年度就得拉閘。業績不好還能當行長,風險事件就得掉烏紗,這樣的認識下,對風險十分審慎。作為一家銀行,竊以為這個很重要。逐利性不強讓國有銀行管理者和員工更冷靜地對待業績的誘惑。

有人會笑了,銀行不是經營風險的么?不錯,銀行經營風險,而不是賭博風險。銀行是穩健的經營機構,它的基礎是廣大儲戶的存款,這些財產是不允許出現損失的。所以銀行一定是最審慎的投資者。比如房地產行業風險大了,銀行就不放貸了,看似雪上加霜,實際是在保護儲戶的資金安全啦親。風險加大自然有風險偏好性更強的玩家來接手,比如信託,再比如打包成債券賣出去。那些資金是投資,是可以損失的。所以銀行就是保守的金融機構,國有銀行的保守就是核心競爭力。

再者,其實在國有行呆久了,你會明白這樣一個機構在國家大政方針推行方面的重要性。四大行其實是國家貨幣政策的真正執行人,也是各項經濟政策落實的窗口。你看到房價降了,看到醫保覆蓋了,看到節能減排事業進步了,看到小煤窯小電廠整改了……那些環節都有著國有銀行對各項政策的堅決落實產生的巨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力就是它存在的核心競爭力。


不完全的歸納:

1、齊全的業務牌照。

2、背後的國家信譽支持,以及隨之帶來的一定程度的低成本資金。

3、較全面的網點布局,個人和公司客戶都有好處。

4、業務基礎好,有完善的內部制度、產品辦法,業務數量及品種帶來的人才培養環境。

5、資金規模優勢,曾經聽說有企業在某小行做了個大項目,提款3000萬後銀行沒錢了(應該是不支持收益低的資產業務)。。。

6、信息科技投入、產品研發、市場研究等方面的規模優勢(攤薄成本)。

還有些說出來可能被噴的,就不講了。


最大的外在競爭力是國有這個招牌,行長都有行政級別,和相應的行政首長能對上話,這就是天生的優勢了。

內在競爭力就是內控+忠誠度。其實就是員工懶不想跳+行政升職誘惑,工資不高就能留住人。國有行行長工資極低(行長百萬級,處級大多數還不到百萬),工資費用低本身就是競爭力了。


四大國有行都是央媽的親兒子,光這地位就無法撼動。宇宙行星羅棋布的網點以及與眾多企事業單位的工資社保系統捆綁;中行的國際業務與外匯業務專業性公認最強;農行在鄉鎮網點數遠超過其他三家銀行,而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三農政策傾斜和村鎮市場金融需求日益旺盛,農行的發展還是被看好的;建行號稱行長的訓練營,在工程建設核算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創新和業績近年來都位列四大行之首。

附:中國各大銀行主營業務,精闢詼諧的概括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4MzgzMg==mid=203305938idx=4sn=0e4852368c8adc65cf845bec38118eb1scene=2#rd


有很多實際非常弱勢的一大群基層員工


壟斷性利差,先天優勢獲得大量低成本存款。


在美國和歐洲銀行仍在苦苦地死地求生之時,中國的四大銀行已經在大陸崛起很久了。根據新華社的報到,10家中國商業銀行凈收入達到2萬447億,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分析者的預測,大部分銀行每年達到30%的增長,為什麼中國的銀行這麼的賺錢?四大行的核心競爭力又是哪些呢?

Seigniorage Income;中文翻譯為君主特權收入。這些資金大部分來自於國有企業和鄉村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的借貸的需求。大量的存款(有時候是強制的)。利率控制,以及依靠經濟增長使中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都賺取了高借款利率減去低存款利率的利潤。另外,中國的銀行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銀行,國有企業和鄉村企業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國有企業和鄉村企業。他們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或者部門。因此這些借貸是否真正意義的借貸,無人可知。

某種程度上,中國銀行體系在與日本經濟高增長時期是有相似之處的。雖然日本銀行沒有由政府控制。但是日本銀行通過緊密控制利率以及經濟增長的環境,仍然享有有一大部分的seigniorage income。但是隨著日本後來經歷一系列經濟起落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控制,日本銀行的利潤就消失了。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楊凱生回應中國的利率差是低於一些利率化國家的政權,因此,不應該把中國銀行的高利潤歸根於高利率差。

固定利率差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上限以及借款利率所限制的。這些利率給予銀行可以有3%的浮動上限。

金融危機之後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使得匯率控制政策不起作用,人民銀行要求商業銀行把大部分錢放在低收益率的資產和中央銀行的債券,這個數量相當於去年GDP的40%,強制銀行買這些低收益率資產相應地降低了凈利息差,因此楊的理論是具有誤導性的,因為中國銀行有相似的凈利息差,買了這些低收益率的政府資產,意味著賺回來的是高收入。

中國銀行的利潤最初是由家庭的存款組成,家庭的存款組成了銀行資金來源,這些資金與其他資金來源享有更高的利息差。因為,一個被壓縮的財政系統擁有一個高收入的存款利率,意味著銀行可以收入更多的存款而且沒有任何其他財政機構的競爭。以下圖表就是說明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的主導作用。

因為低利率環境意味著借貸的需求基本是高於供應,人民銀行的限制貸款增長,透過度量分析政策(比如控制存貸比)。但是借貸GDP比在中國卻是比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高。高借貸率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

中國銀行行長表示2010年非利率化市場下的中國使得凈利率差是國際市場外匯市場的兩倍。利息收入占銀行收入的80%,如果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嚴謹的實施考慮,因為其對銀行的利潤打擊是很大的。

經歷了多年的金融顛覆,中國銀行現在仍然享有很高的利潤,真正的問題不是銀行的高利潤,但是卻是這些利潤是來自於中國家庭的消費,從2004年起家庭存款中吐出來的真金白銀。利率市場化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但也意味著中國的銀行要適應真正的商業衝擊。

所以在中國,在市場仍未利率化情況下,中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

國家政策的傾斜-》壟斷-》利息差-》巨大利潤

如果有一天市場利率化,國家傾斜的是民營企業(e.g.寶寶)--請參照兩會報道,那麼銀行核心競爭力就失去,面對真正的商業衝擊。

以上觀點均不代表個人觀點,全文手工翻譯自如下兩文章:

http://www.forbes.com/sites/panosmourdoukoutas/2011/08/26/why-are-chinese-big-banks-so-profitable/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Watch


目前想到以下幾點,不考慮政治因素,銀行從業經歷不足兩年,不足之處還請補充~

a.網點眾多,方便各地客戶辦理業務,特別是二三四線的地區。你有一張工行卡基本可以走遍全國吧。

b.業務全面,海外各分行覆蓋。四大行基本都是有全牌照的,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等等全有,要比很多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所能給客戶帶來的服務更加全面。比如可以給有條件的大企業提供內保外貸(香港分行,新加坡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c.信譽高。舉個簡單例子,有些小些的銀行的客戶要開立對外的進口信用證會找大銀行代開,因為這些小銀行不被交易對手所在國的銀行所認可,它們開出的信用證不被接受,故只能由大銀行代開。

d.有規模效應。四大銀行的資產規模龐大,加上網點眾多,擁有中小銀行無可比擬的吸儲優勢。相對低廉的資金成本可以給四大行提供對外的競爭優勢。舉例,鄙人在深圳,四大行給特別優質的大型國企的貸款利率能做到基準甚至下符5%到10%,而股份制銀行則做不到,一般都至少上浮5%。


股東牛逼啊


國家扶持~

中央財政部規定四大行每年必進福布斯


核心競爭力就是國有。以及信譽。不然為什麼很多人放著別的銀行6%的理財產品不買而要買四大行的5%的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有國家的信譽做保障,靠譜。。而且它不會像民營小銀行那樣說破產就破產,對吧。

還有就是,理財產品會寫著「非保本」(「非保本」理財產品利率明顯比「保本」的理財產品利率高,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大家都懂得),但是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在國有銀行買的理財產品,連本金都不能保住,這是不可能的。銀行再形勢不好也不會剋扣存款利率這麼一點小錢,畢竟這已經關乎信譽問題了。不然大家都不敢買理財產品了嘛。說白了,國有銀行的非保本等於保本,寫法不一樣只是因為這是必須寫的。


各大行的性質和宗旨不一樣,比如工行和農行,差別如下

1:客戶主題不一,農行是面向「三農」,而工行是中小企業

2:銀行產品不一,農行是小資額抵押基本是土地使用權,而工行是資額較大,其抵押必須有擔保法人。

3:嘿嘿,想不起


突然想起建行行長說「銀行是弱勢群體」然後大家都笑了…


在利率改革前可以獲得大量的存款

同時可以通過影子銀行給國企貸款


規模。其它無太大優勢,反而多是弱點。


壟斷


推薦閱讀:

唯品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水處理設計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哪些適合長期發展的單位?
萬合天宜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TAG:核心競爭力 | 國有商業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