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很難深入到藥品、醫療器械等醫療相關行業?

看了幾位的回答,綜合自己的了解,感覺問題過於龐大了。從行業現狀,到政策影響等等。而且目前國內也確實沒有十分成功的案例,只有沾邊的那麼幾個XX園,XX醫生算是有些名氣。那還想請教各位專業人士,如果不是宏觀的看這個問題,在某一細分領域內,有沒有機會靠碼農們做些顛覆性的工作呢。。。比如某些領域的信息服務。上下游交流等


醫藥醫療器械,這些都是通過醫生銷售出去的,otc可以自己或根據藥師推薦就能買到,處方類的只能通過醫生。口服藥在家按醫囑服用,注射類、毒麻類、搶救類或危險性大只能在醫院使用;很多器械只有醫生會使用,家用醫療器械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難使用,比如血糖儀,很多人試紙都不會用,把沒滴血的那一端插到機器里等數據,更別提應該什麼時間測,測之前要消毒,測後的數值是高還是低,應該打多少胰島素,經常很多病人跑到急診喊救命,不是胰島素打成低血糖就是降壓藥吃成休克。

以上是當前的醫療狀態,下面是互聯網的可用之處。

互聯網在以上的每個環節都能產生巨大價值,電子商務式的賣葯賣器械都是最基本的了,美國早已實現醫院在網上採購藥品器械,患者也可憑處方買葯,更別說填保險單 支付 預約 查化驗單 遠程醫療一類的。中國從2015年開始逐步放開互聯網處方葯,遠程醫療中國還是禁止的,只允許醫療機構間的遠程醫療,所以目前以線上諮詢為主。還有醫院內的his系統,移動醫療系統,機器人手術,不過目前都是區域網,破牆之後就是互聯網。現在病人入院都帶一個二維碼橡膠圈,打針吃藥做檢查 只要一掃碼就能確定患者、病情及用藥劑量,不用護士來回跑或拿小本記。figure1 App,醫生把一些典型病歷的圖片上傳分享,不僅尋求其他醫生幫助解決問題,也能供大家學習。

接下來,是重頭,即真正的未來醫療,互聯網真正在醫療方面產生巨大價值的地方。 藥品,患者吃的什麼葯,怎麼吃,什麼時候吃,該吃多少,這些數據能從處方上看到,但沒有人管理,錯了沒有及時提醒,醫生不可能睡前打電話提醒你吃藥,吃幾顆。智能藥盒可以把到點該吃的葯,劑量準備好,並通過發送提醒信息到手機上提醒患者,甚至發送之前通過醫生或後台確認,吃完葯後把身體的數據通過可穿戴返回到醫生或後台,如果是大量的數據集合,價值不可估量。

器械,你用血糖儀測完的數據會通過網路發送給醫生,如weldoc的產品,指導患者控制血糖。心臟支架上按感測器,時刻傳遞你的心臟數據到後台。帶攝像頭的藥丸,意念控制的假肢(肌肉跳動控制)等等;晶元植入已經實現,但只限於治療,還沒有聯網,如心臟起搏器,起搏裝置在心臟里,電池在皮膚下面可更換,帕金森的腦深部電極植入,電池植在頭皮下面,相信未來完全可以通過遠程網路使得腦部放電控制肢體運動。

基因

目前全套基因檢測的費用非常低,1000美金把你的唾液放小瓶里寄給23andme,2周後就可以在網站查到你的全套鹼基對序列。如果醫生查看你的基因序列,直接讀取23andme數據即可。

Google投的flatiron,專門做腫瘤數據分析的,收集醫療機構的腫瘤患者數據,對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生成結果供醫生 醫療機構 保險 國家使用。

互聯網的醫療才剛開始,之前沒深入,只是時間未到,因為醫療從神婆神汗手裡到醫生這個專業角色手裡沒多長時間,尤其中國目前還有神醫這個角色,尤其當下的老中醫。未來醫療健康會被科學、機器數字化,普通醫生更多的是同患者交流 疏導,高級別的醫生繼續發現新的疾病以及新的治療方法,但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同患者交流 疏導不如患者之間的交流,這些也被互聯網改造了如patientslikeme。大家都在努力,正是因為互聯網還沒深入醫院,所以現在滿地是機會。想當初國內大醫院為了電子化病歷上his系統,很多專家出來阻撓,結果還是被科技和時代無情的碾壓了,上了his後結果很多人不會打字,現在沒有電腦你連病人信息都讀取不了,更別提下醫囑 記錄病情變化 查看檢查結果 安排手術等等。


簡單的來看互聯網是基於信息、多媒體的開放簡潔模式。傳遞過程是以信息和路徑,免費、邊際成本遠遠低於傳統行業。而醫療器械、醫藥是比傳統工業更複雜的。從技術本身:涉及工業、生物技術,都有很強的監管和專業特性。媒體和信息的作用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比如管理、營銷、專業專遞方面。從商業模式上來說,由於中國醫療改革的不成功,醫藥不能完全分離,公立醫院更是舉步維艱,相關利益方是醫療的實際把握方,是很難由一個技術、模式、包括衛計委等去把如此龐大的醫療管理者、從業者改變的。互聯網可以靠故事,但醫療涉及生命安全、很難只是通過信息技術等去變革。而最終技術進步帶來的人的觀念改變,推動醫療產業鏈的每個部分的變革,互聯網醫療的春天才會到來。而醫生、專業人士的價值得到尊重、普通百姓的生命權、健康權得到尊重,腐敗和落後的醫療管理得以現代化才會真正讓這個行業煥發青春。

醫療路漫漫,吾輩當努力。


好大的問題。。如果是家用藥品和家用器械,障礙不是那麼的大,涉及到醫院渠道,那就太難了。 你看看南京貝登,有啥感覺就回復我進一步交流


因為賣葯賣醫療器械是需要政府授權的,而且這些東西稍微使用不當,就要造成人命官司,所以必須要有監管和監控,只有監管和監控到位了,互聯網才能成為醫藥銷售服務的渠道。

PS:百度因為做醫院和醫藥的廣告,名聲已經臭了


政策,壟斷,監管,總結:時機還沒完全成熟。


以目前的可以來看,可以深入的大概是在於醫療教育行業,現在醫護人員的線上的繼續教育其實也有了上升的勢頭,比起聽講座就送分,線上教育可能真的能夠學到些東西也不用醫護人員到處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網上的mooc也好,萬門也好,基本不涉及醫學的範圍,比較熱門的估計是政治學,社會學,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和各種語言,如果未來能夠完善好醫學生的線上教育估計也會有很大的前景。(就差一個程序員的大家來創業吧)

其實很多公司已經對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開始動手了,蘋果的health,華為也在打算做有醫療設備的智能手環,這個我也和華為的一個高管交流過自己的意見,不過自己畢竟too young,too simple.提不出什麼太好的意見。

未來如何有可能根據心率,身體分泌液直接分析身體狀況的話,其實互聯網完全可以和醫療無縫結合,但是這取決於科技發展狀況,不是幾年內可以突破的。


互聯網交易要深入到一個行業,至少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可以交易的品類夠齊全;2)參與交易的人要足夠多。對於藥品來說,還要具備另外一個條件,即:3)應可用醫保卡結算。但目前這三個條件都不充分,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現行法律不允許通過互聯網進行占藥品很大比重的處方葯的交易(《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只能在網上銷售本企業經營的非處方葯,不得向其他企業或者醫療機構銷售藥品。),這就決定了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藥品品類不齊全。

其次,因為目前藥品互聯網交易的監管機制還不是很健全,使得消費者對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藥品的安全性沒有足夠的信心,而藥品又是跟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產品,一旦買到假藥、劣葯,就有可能對自己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因此,在有效的安全保障機制建立之前,消費者不太可能大規模地參與互聯網藥品交易。

第三,由於醫保卡跨區域結算存在障礙,因此,網路藥品銷售醫保卡結算還不是很普及。

但以下兩個規定的頒布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上述前兩個條件,藥品互聯網交易很可能因此而迎來春天,而成為下一個互聯網交易的熱點。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4年5月28日公開徵求意見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該辦法第8條規定,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葯,如該條內容最終能通過,則通過互聯網銷售處方葯將成為可能,可以解決上述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藥品品類不夠齊全的問題。

2、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全面實施藥品電子監管有關事宜的公告(2015年第1號)。2015年12月31日前,境內藥品製劑生產企業、進口藥品製藥廠商須全部納入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以下簡稱入網),按照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藥品電子監管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食葯監辦〔2012〕283號)的要求,完成生產線改造,在藥品各級銷售包裝上加印(貼)統一標識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以下稱賦碼),並進行數據採集上傳,通過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台核注核銷。2016年1月1日後生產的藥品製劑應做到全部賦碼。這個措施的落實將很大程度地解決藥品互聯網交易的安全問題。

電商大佬們也沒閑著,已經提前進行了布局,阿里旗下有阿里健康,騰訊投資丁香園,從而進軍醫療健康行業。一些傳統線下藥店也在積極開展線上交易,如: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旗下好藥師電商網站ehaoyao.com ;上海華源大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旗下健一電商網站j1.com;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旗下jxdyf.com;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旗下KAD360.com 初具規模了。


某貓已經有葯賣了,不過是授權給第三方平台,購買商品時要同意額外的用戶協議。

看了可能與隱私有關的條款後,我沒敢點同意。


互聯網對醫療器械的影響和衝擊確實相對較小,有產品技術的原因,也有渠道的原因。

首先產品技術方面,醫療器械有非常多的類別,就拿ivd來說,裡面也有很多小類,每一類都需要在技術上深耕細作,而且需要在包括化學,光學,機械等非信息類專業上下功夫,產品開發周期長,一個產品開發成型之後還需經過近一年的註冊周期才能上市,整個產品的迭代周期,迭代途徑都很長,並且迭代成本也高,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面臨不只是用戶的抱怨。另外醫療器械涉及的技術並非通用或標準技術,真正能獨擋一面技術人員往往需要沉澱幾年,好的研發相對缺乏,以上這些形成了相對高的門檻。

渠道方面,經銷商比較分散,地域性強,也相對封閉,而且目前國內用戶還是以公立醫院為主,這類用戶對價格其實不太敏感:)所以互聯網的優勢信息的傳播和透明在這裡其實不太受歡迎,這裡就不多說了

互聯網對醫療器械的滲透,目前比較多的是類似糖尿病這樣的慢病管理,利用比較輕的測試端血糖儀獲得測試數據,再根據情況進行推送或醫療資源對接,這倒是可以發揮互聯網公司資源整合能力強的特點,不過路也還長


自己去58同城找找招聘php程序員的有多少是醫院?????

醫院已經在大踏步的搞網站了。

互聯網和醫療已經在相互滲透了


已有,春雨掌上醫生。


現在大學教育都那麼普及了,會連報告單都看不會?mdzz


互聯網的優勢是連接,極大的減低連接成本。端點的供需雙方可以自行決策的。這個模式套入不了藥品耗材領域(有多端,多輸入因素)。


其實很簡單,互聯網產品基本條件是顧客知道自己要買什麼,互聯網提供了更大更快捷,競爭更充分的方式(更便宜)的產品和服務。那麼問題來了,患者不是顧客,在通過醫生專業診斷前他並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更不知道該用什麼葯,處方葯吃錯了會送命,所以沒辦法自己挑選產品(除了一些極普通的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OTC藥品),說到底,患者沒有專業知識,只能將選擇權交給專業的醫生,而中國的醫生不是個體化的,醫院為了控制質量,同時當然也為了利潤,也不可能網路採購(開放式),不過現在醫院都利用網路下單了,對口醫藥公司接電子訂單就可以發貨,這算是利用了網路的便捷性,但還做不到開放性


因為這些行業利益鏈早就擺在那兒了,上上下下前前後後,互聯網這種外人很難插足,,


缺少線下資源、政府關係、企業關係,互聯網一直以來面對都是用戶,只要滿足用戶就能做好,但切入到醫藥,考慮不止用戶利益,還要考慮產業鏈中各方的利益,如葯企、經銷商、醫院、醫生、藥店


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國家允許處方葯網上銷售,互聯網將醫保、藥廠、配送整個鏈條串起來

病人可以將醫院開的處方上傳互聯網平台,並使用醫保卡購買,平台從醫保卡劃錢,將藥品配送快遞給病人。平台賺錢的是與藥廠談的藥品價錢與醫保價格之間的差價。對於慢性病患者這種形式很方便,也能實現醫藥分開。未來市場,零售藥店會比較艱難。


1,要不能亂吃,錢省了,命沒了

2,有些技能,人家醫生積累多少年才學會的,你一個普羅大眾,敢自己給自己看病?給你個儀器你知道開關在哪嗎?做錯了結果不對責任誰付?報告單你看的懂嗎?


推薦閱讀:

很多中成藥含有馬兜鈴酸,為什麼還能賣?
目前在售的龍膽瀉肝丸/膠囊中的木通還有可能是關木通嗎?是否有健康隱患?
無限極這個品牌的葯靠譜嗎?
如何準確高效地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
為什麼香港全力推廣的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計劃,在內地卻找不到地方接種?

TAG:互聯網產品 | 網路營銷 | 醫療 | 醫藥 | 醫療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