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讀書讀傻了,思維不活躍,甚至有時候都喪失了提問的能力,唯一覺得自己做的好的就是考試,怎麼破?
只習慣接受已有知識,不習慣思考其中漏洞,不懂如何深入思考
呃。
我也覺得自己上知乎上得多,好像自個兒在生活中反而,時常出現措手不及的狀況。
題主說:唯一覺得自己做的好的就是考試。
還說只習慣接受已有知識,不習慣思考其中漏洞,不懂如何深入思考。我們先來談談第一點,覺得自己唯一做的好的只要考試。
實際上是不是潛意識的回答,我沒有其他的任何興趣愛好。當然,這不過是我個人的猜測。
如果題主不幸被我猜中,哎先不管是不是被我猜中。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試過認真去做,某件考試之外的事情。比如是程浩推薦的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又或者是周末嘗試在網易公開課學習繪畫,還是堅持每天寫日記,記手帳之類的小習慣。
如果你有幸開始了第一步,恭喜,你接下來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比如跟同學喝酒吃宵夜沒時間閱讀半小時,或者是剛打開公開課就有同學喊你出去逛街,還是回到家裡已經凌晨時分身心俱疲還怎麼寫日記。
問題來了,不要緊。關鍵是接下來,你如何說服自己去克服,和戰勝那些不可抗力。
如何面對應酬,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學會自我控制,可能是需要花一輩子去學習的事情,不過我想這些都很值得。
只會考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你能夠把考試的小技巧準確掌握,成功奪得「學霸」稱號。那麼即便只會考試,我覺得也是一件挺厲害的事情。
題主如果跟我早些時候一樣,那就倒大霉了。
我這樣的年輕人,嫉惡如仇,早些時間看不起班上認真學習的學霸,讀書讀多了讀傻了,總想著如何變成一個牛逼哄哄的人,自以為走在同齡人的前頭,整天刷知乎,無論是上課還是課件,高談闊論旁徵引博。但是,但是從來都不曾動手去做好過眼前的小事。
學會思考不是什麼難題,倒是,那種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但是又沒有任何人來拉你一把的時候。才是痛苦。
你覺得自己狀態不對,但是你又說不清自己是哪裡不對。但你得讓自己先,動起來。
逃開如今的 惡性循環。
我姑且覺得,是你閱讀量不夠,表達能力的問題。
最後。
- 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 。這本書如果看完了,應該能學會某些東西了。
- 嘗試給自己培養一些小習慣,愛好,運動亦可。但你得真正投入進去。
- 從今天開始每天閱讀半小時,寫讀書筆記。
- 寫日記,時間自定,晨間筆記還是夜裡反省都可以。
- 知乎上,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可以真正的把人生的大餅畫給你看。你也知道,不苦,不可能有甘甜,最美好的人生,旅途都最辛苦。
- 靠自己。
- 靠自己。
- 靠自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以上。
早點休息對身體好。作為一個科研 狗,思維不活躍的事情有時候導師很喜歡,能安分幹活,按照老闆的指示完成任務,這也算一個活法。思維活躍的,能獨立思考的,一般某種程度上都有一些的冒險精神,但怎麼說呢,能做出東西出來還行,老闆絕對喜歡,可大部分的情況都屬於搗亂,老闆會很頭疼。本人就屬於思維活躍的那種,不喜歡考試,非常地不喜歡,我喜歡折騰,喜歡自己思考,各類的學術交流很多,經常有會議,但我一般不怎麼提問,一種是我壓根就不懂,因為我們研究的不在一個領域,一種是不屑於提問,他們做得都太low了。有些人問的問題還不如不問,問了反而覺得你低級,例如:我如何做,才能達到你做的那樣?說回來思維的問題,獨立思考很重要,每天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時間,傾聽自己的聲音吧,其他的沒啥,多做一些項目,找找感覺
不太清楚題主的「讀書」是指接受應試教育,還是指課外閱讀。
依據題主的描述,我首先主觀判斷題主是因為接受了過多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而喪失了提問和思考的能力。
我也曾有這樣的一個階段。比如做數學,在課上記憶題型、解題步驟,課後根據題型,將解題方法對號入座,循規蹈矩。這樣做的話,在考試的時候,只要細心,難題偶爾放棄,成績依然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後來我參加數學競賽的時候,就發現,這樣學習數學,是根本不夠的——我發現我解決新的問題的時候非常力不從心,因為記憶中不會有既定的套路來告訴你怎麼做,經常會沒有持續的、長時間推理思考的能力和耐心。甚至會有一種慣性使我依賴於答案,並安慰自己「下一次遇到同樣類型的題目就會了」。(其實這是思維的惰性)事實上,如果沒有創造的思維、縝密的推理,數學便不能稱之為數學。不過,我認為,在數學這一方面,「創造性思維」並沒有那麼玄乎。當然,我不能否定,靈感在解題時的巨大作用。但是,靈感一定程度上,也不過是經驗積累和準確認識的結晶而已。愛迪生貌似說過,他不是天生就靈感不斷,他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無數次實驗和省思熟慮的結果。(貌似是這樣,貼在學校實驗室牆上的,具體怎麼表述的有點忘了)所以,怎麼讓自己跳出既定思路的框子?解決一個問題,天才的表現有兩方面:第一,他能夠非常非常迅速地產生很多條思路,然後又非常非常迅速地進行篩選。第二,他能夠非常非常準確地把握問題本質,一下子就找到了捷徑。那麼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就先試著拓寬自己的思路,不讓自己的腦子一片空白,試著聯想、聯想、再聯想,然後再進行一步一步的推理,行到艱難處,再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後再聯想下一步。這樣,雖然慢了一點,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下一步,如果培養快速聯想的能力,不僅產生思路的速度會提高,而且排除錯誤路徑的速度也會提升,這樣速度就大大提升了。當然能力不是說提高就提高的,思考的時候干著急沒有什麼用。先保證自己對條件和內容的神經敏感性。再試著讓自己能夠理解問題的本質,對本質的理解,可以讓你四兩撥千斤,快而准。所以平時就要多歸類(歸類強迫你提煉問題的本質)、多反思(這是一個不斷產生聯繫的過程)、多探求。
我這樣的思考,應該不僅僅適用於數學。所以說到底的創新,一是看你有沒有獨到的眼光,二是看你有沒有耐心耐著寂寞把路走到底,縱使有路千萬條、而且還坎坷不平。個人認為,依賴於應試教育的人,其實是患了懶惰的毛病。看到事物,不願意多聯想探求。沒有已經鋪好的路,就覺得無路可走,覺得那一片泥濘沼澤定是不能走的。再舉一個語文的例子。應試作文,不能再填鴨式的教育了——現象、闡釋、舉例、影響、結論,固定的模式,真的非常傻。雖然這樣的作文得分還過得去,但自己心裡怎麼也過不去。
其實之所以這樣的作文有死板的感覺,就是因為內容都是靠記憶和推理搜刮出來的,在情感上是斷層的,缺少內心感受的真實流露。所以,平時就要培養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理解事物對於自己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對生命的意義;積蓄自己內在的情感,看生活的眼光多一份深情。說的有點玄,其實就是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再刻意去記憶素材了,試著讓閱讀的內容真正地融入你的生活、觸動你的內心,多一點感同身受,讓你的心而不是左腦來為你完成閱歷的積澱。在作文方面太急功近利的人,一般都可以算是讀書讀傻了的人吧。以上是接受過分的應試教育而變傻的方面。
如果是課外閱讀,也許是因為對內容沒有真正的吸收,只是信息在頭腦里的簡單堆砌。
我並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但是可以推薦你看一下林語堂的《論讀書》。按照他的指導來做,課外閱讀會成為你增長靈性的絕妙途徑。「學而不思則罔」。「思」,可以是對於理科的多反思多聯想;也可以是對於生活的多感受多體會。
當然,這是我的思考、經驗和體悟(應該不是很成熟)。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嘗試和反思。這是變得不傻的第一步。謝邀。
我不知道你現在多大,讀了多少書,都是哪些書,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很難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唯一能提供的一點點經驗就是,去讀經典,中國的,西方的,都可以讀。去讀思辨性讀物,古今中西都可以涉獵。去聚焦你的關注點,比如教育,比如社會秩序,比如政治,比如公平,等等。然後,可以參加一些讀書沙龍,聽一些公開課,動筆寫一寫讀書報告。堅持一段時間,相信會有效果的。批判性思維,建設性立場。這就是我讀書思考的一點心得。最近在讀基辛格的《世界秩序》,你也可以翻一翻。兩個方向,一個方法。方向一:與實踐相結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用你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大量問題會紛紛湧現。
方向二:對比尋找差異。 對比不同的人、不同的書、不同的學科之間的不同觀點,然後解釋為什麼不同。方法:尋找空閑時間冥想,進行發散思維。 首先要有空閑,食不果腹的人不會思考哲學。有了空閑就可以發獃,發獃久了就會產生雜念,雜念不斷念下去就是發散思維,發散的盡頭就是冥想。當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你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至於怎麼破,你可以自己思考啊,這是個機會。
換本書看看
也有過這樣的疑惑和不解。首先,判斷一下,是不是因為最近考試壓力太大想要逃避的借口。我高考之前一直覺得自己讀書讀傻了,現在上了3年的大學一直在致力於不讓自己死讀書,大四了準備考研才猛然發現,當初的糾結更多的是對當時壓力的逃避,結果只上了普通一本。其次,如果真的有這種問題,一朝一夕也不能解決,切莫焦慮,先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千萬不能因此否定自己。我也算追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3年了並且努力改善,應試教育確實很容易讓我們只知道對與錯,但其實,大部分的事情沒有對錯,只是角度與立場不同罷了,所以如果你尋求的是對這個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先看看自己的角度與立場,從自己的角色出發,因此,努力做自己。
這幾年我做過這樣的努力,還是小有成效的:
1.樹立自信,相信自己,尋找自我。別讓別人給自己貼標籤,找到自己的標籤。應試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告訴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讓我給自己了一些不必要的框框,做不成自己,壓抑了自己的天性。借用范恬恬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做的事情多了,不舒服的感覺多了,也就會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和思維方式了。2.嘗試接受不同的事物,比如說一個興趣愛好,通常情況下最便捷的方法是去了解跟你最後的朋友,親人的興趣,然後自己去了解這些興趣,再跟他們交流,說出自己最原始的想法,這樣了解的東西多了,也會慢慢發現他們為什麼會喜歡,可以嘗試了解他們的思路,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路。3.多讀書,課外讀物,還有一些相關的視頻,比如說奇葩說,還有b站上的一些吐槽的視頻,當然這是他人的觀點,有些觀點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印證,而有些則不能。自己的一些小感受,希望共勉~如果真的傻了,請相信我跟讀書沒有關係
推薦閱讀:
※大學本科出國是否一定要名校?
※零基礎學習素描一個月,能學到什麼程度?
※如果不是學數學專業的、大學的高數到底有用嗎?
※大學的意義在於什麼?如何看待大學只專註學習這件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究竟是學什麼的?偏重哪方面多一點?機械還是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