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國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專業的博士要怎麼準備考試?


據我所知,中國院的音教專業很火,博導的名額極少,而且絕無增加名額破格錄取的先例,而且最恐怖的是,名額之緊張,使得博導們只能輪流招生,一個博導往往不能一年一招的,招也只招一個。很多考生為了考某心儀的導師,要等數年之久。我所知的一個音教女博,任職高校,且本身在業內已有成績,但還是憑著對專業對學術的一腔熱忱等+考了五年才上,所以要做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各中滋味只有當事人心知。

準備的部分,我只針對非本校非本導師的人說,因為考自己學校自己導師就太順風順水了。其實專業課一定需要導師指點的,這倒絕非很多人以為的讓導師直接把考題給你,反正專業題是他命的,關鍵是你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才能逐步了解掌握他的學術思路和工作方法,也才能明確你考取之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這個過程也是雙向的,導師需要逐步地了解你的專業水平和興趣、性格,以及未來的學術潛力,才能確定他收或者不收你。說真話,做到博導這個份上,通常在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分量,資歷也已深厚,絕大多數人於名利已然看淡,很多人招博就像是為自己一生的努力需找衣缽傳人一樣,大點說是培養自己學派的接班人,小點說也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方向能夠後繼有人。所以,提前選定你要考的導師,並且不遺餘力地爭取他的指導,及早進入這個雙向了解雙向選擇的階段,是很重要的。不是提前兩三個月登門拜訪一下,說一聲我要考您的博,要他點個頭就行了,沒有得到導師的親炙,就等同於你還是個外人,根本不是他門下弟子,雙方互不了解,這樣去考就是盲目且無勝算的。其實,博的關鍵不在考,而是考上之後的艱巨任務——出成果,考只是門票而已,是你正是進入學術研究道路的最低起點,所以找導師不是問他要什麼,而是讓他全面了解你,知道你考取後能做什麼。

專業公共課方面,主要是中西方音樂史和作品分析兩項,看你從前的積累了,作品分析不難,還在傳統的曲式裡面打轉,非作曲專業的通常也就考鋼琴譜,不會上管弦總譜那麼誇張的;中西方音樂史方面的題這兩年出得比較沒套路,考過大背景大思路大樂派大風格這種縱橫捭闔需要豐厚積累、思維水平和文字組織能力的大題目,也考過具體作品或作曲家評論這種必須背過書的小題目,評分的標準自然也難以揣摩,每年都有考生拿到成績想不通要求複查試卷的,其實查不查也沒多大意義,人文學科的考試本來就存在標準多樣化的問題,綜合因素和各種變數太多,沒法預估的,關鍵還是個人知識、思維水平的一個綜合體現。

英語真心不難,比一般綜合類大學文史方向的博士考試應該簡單一點,其實主要是藝術類學生整體英語水平不高,所以水落船低,只要你大致具備六級水準,應該能夠應付自如。

其實我想說,很多學音樂的人研畢業以後,可能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發展方向或者發展不理想,就把考博當做一條緩解危機的出路,一來覺得說起來還算體面,二來考上了身價提高,將來的發展問題說不定就迎刃而解了,說白了,就是把讀博等同於再拿個學歷,這麼想就還是不要吃那份苦了,其實讀博士是做研究做學術,不是做學生,考上了苦日子才開始呢,沒有超乎常人的對專業的熱愛和埋頭故紙堆、坐冷板凳的耐力,還是憑藉專業技術吃飯要輕鬆得多。


推薦閱讀:

TAG:音樂教育 | 考試 | 音樂學院 | 中國 | 考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