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為什麼不佔領朝鮮?


唐高宗時期,中國佔領過朝鮮半島部分地區,並實施統治。有歷史遺迹和史料佐證。

現存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境內有兩個古迹證明了這一歷史事件。

一、大唐平百濟石塔

二、劉仁願將軍刻石記功碑

2014年曾對那段歷史非常感興趣,為了了解大唐滅百濟,中日白江口戰役兩段史實,我特意到韓國探尋這兩個古迹,真切感受到了1300年前大唐帝國的威名。

一、大唐平百濟石塔(簡稱平濟塔)

660年,唐攻滅百濟後,唐高宗下令全國歡慶三天,並在百濟國首都泗沘(現韓國扶余)建造五層石塔,表示慶祝。石塔距今1300多年,石塔上的碑文依稀可見,碑文描述了大唐進攻百濟的原因、戰爭過程,百濟滅亡後大唐如何統治百濟,以及戰爭中立功將士們的事迹……這一石塔也是唐帝國真正統治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見證。石塔被韓國列為第九號國寶,位於扶余定林寺遺址內。如下圖:

二、劉仁願將軍刻石記功碑

記載劉仁願將軍在熊津都督府的主要事迹,包括中日兩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白村江戰役(白江口戰役)的情況。

唐滅掉百濟後,在其故地設置熊津等五個都督府管轄當地,而百濟遺民組成百濟復國運動,並勾結倭國(當時日本稱為倭國,白村江戰役後不久改為日本)企圖復國,倭國齊明天皇(御駕親征從關西勞頓前往九州島,不久病逝,天智天皇繼續備戰)為能將影響力擴大到朝鮮半島,接受百濟復國運動的請求,舉全國之力渡海,與大唐新羅聯軍在白村江(現韓國錦江)入海口處發生了改變東亞政治格局的戰役。戰役中倭軍自恃人多,紛紛叫喊「我等爭先,彼應自退」,在沒有統一指揮的情況下(因為當時倭國的軍隊由地方豪族和軍閥的武裝力量組成),「率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倭軍經歷五戰死傷數萬,艦船盡毀,完敗逃回日本。

戰後倭國感到強烈的危機,天智天皇唯恐唐繼續進攻日本列島,開始大規模的守土準備,同時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全領域向大唐學習,隨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天智天皇的舉措是日本古代史中一個重要的轉折,日本國號也從此確立,直到明朝時期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此後900年間再未染指朝鮮半島。

而百濟復國運動被撲滅後,唐廷下令將百濟大量遺民內遷到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一帶生活安置,百濟從歷史上永遠消失。此碑長期未被史學界發現和重視,已嚴重損壞,韓國人發現時石碑已經被劈開作為蓋房子的建築材料,碑文內容大部分磨損已看不清,後由韓國政府拼接修復,存放在韓國扶餘國立博物館前的碑亭內。

這座石碑後面不遠,在韓國扶餘國立博物館的門前主通道旁立著一塊刻字的石頭,上面寫著「溫故知新」給韓國人以告誡。

2014年親眼看到了這些歷史遺迹時,說實話感觸很深,感觸一千多年前中國的強大,感觸這段歷史即將的湮滅……


我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檀君朝鮮

最早的是檀君朝鮮,但是這個檀君朝鮮沒有正史記錄,有記錄的都是野史,《三國遺事》就是主要的記錄書籍,而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已經是公元十三世紀左右,而檀君朝鮮是公元前二十幾世紀到公元前十幾世紀的事,所以但從這一點來看,《三國遺事》記錄的可信度就存疑,並且所記錄的這段歷史都是神話傳說,類似於中國的三皇五帝時期,所以以正統歷史觀念來看的話,不能把《三國遺事》所記載的當做正史。但是目前韓國官方採用傳說檀君古朝鮮為朝鮮歷史開端。這個有些可笑,後面還會多次提到韓國歷史的錯誤觀念。

箕子朝鮮:

由於朝鮮半島自己的史書還是公元元年之後的事,所以相當多的史料都來自於中國的史書,比如箕子朝鮮最早記錄在《史記》中,這也是朝鮮半島歷史第一次在正史中得到記載。《史記》里有一個「朝鮮列傳」專門用來講當時朝鮮的歷史。裡面就說到箕子「違衰殷之運,走之朝鮮」,周武王姬發滅掉商紂王的時候,敬佩箕子的為人,本想籠絡他,但是箕子像保留殷商後裔,就北遷到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實際上箕子朝鮮還是「臣於周,後又臣於秦,為周秦海外之屬國」,所以這個時期朝鮮半島相當於是在中國的統治之下的。

衛滿朝鮮:

漢朝初期,劉邦大封異姓王,後來擔心各異姓王奪權,有了「白馬之盟」,說不得容許任何異姓王的存在,因此當時被封為燕王的盧綰,叛變匈奴,其中一個叫衛滿的進入朝鮮半島,殺了當時的箕子朝鮮君主箕准,自立為王,建立政權史稱衛滿朝鮮。隨即衛滿朝鮮臣服於漢朝,因此這個時期的朝鮮半島依然屬於中國的番邦

漢四郡

漢武帝劉徹滅掉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建立四個郡,這個時期更是屬於中國。

三國時期

三國包括:高句麗,新羅,百濟

今天遼東半島的漢遼東郡上有一個縣獨立,建立高句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隋唐多次討伐的政權了誰如果想質疑我這一點的,我還有很多可以擺明的證據,這裡不詳細說明了。反正在大約東晉的時候,朝鮮半島進入了三國時期,包括高句麗、百濟、新羅。這在歷史上不屬於中國統治時期。

但是中國政權肯定不能容忍你高句麗不斷驚擾我邊疆土地,於是進入隋朝後,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最後一次在今天的遼河久攻不下,高句麗也耗不起這消耗戰的時候,遣使請降,於是隋煬帝立即撤兵。其實隋煬帝是個挺傻逼的人,三次征伐,沒得到半點好處,因為他確實沒有收復多少土地,反而連年征伐使得國內不堪重負,這也是導致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進入唐朝,唐太宗甚至說了一句:「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第一次親征,但是由於不敢出奇制勝,貽誤戰機。第二次採取消耗戰,反正我盛唐有的是精力,拖垮你高句麗再說,並且唐朝也是和新羅聯軍的。第三次準備了比前兩次多得多的兵力,準備再次征伐的時候,唐太宗一命嗚呼了。這次按照前兩次的形勢來說,本是可以非常容易滅掉高句麗的。假如唐太宗沒在這個節骨眼死掉的話,滅掉高句麗後,可以繼續滅亡新羅,百濟,由於當時處於盛唐,也完全不用擔心後來的突厥侵擾邊疆,不得不把兵力從朝鮮撤回,以致便宜了新羅這傢伙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所以極有可能到今天朝鮮半島仍然屬於中國。

唐高宗接著兩次征伐高句麗,第一次滅掉了百濟,後來利用高句麗實際掌權者淵蓋蘇文的死亡導致高句麗內亂的機會,一舉滅掉高句麗。本來是把新羅也佔領了的,並且還設立了雞林州都督府,但是國內西邊突厥侵擾,將當時駐守的薛仁貴召回,所以就讓新羅統一了整個半島。雞林州都督府也名存實亡了。

統一新羅時代

被唐朝設置的雞林州都督府,也算是唐朝的屬國吧。

高麗王朝:

實際上高麗和高句麗沒有一點關係,高麗是辰國,三韓(也就是今天的半島南部存在的早起部落性質的國家)的後人,而高句麗是我們東北境內的少數名族建立的地方政權。高麗王朝建立後就一直臣服於當時的宋朝。後來蒙古多次征伐,高麗再次臣服於元朝,並且臣服於元朝得更徹底,不僅元朝在半島設置了征東行省(為元朝攻打日本做準備的),因為根據雙方協定,所有高麗繼位者都必須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還必須娶蒙古女人為妻,所以高麗一直都是中國的番邦。

這張圖裡面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元朝設置的征東行省。

朝鮮王朝:

元末的時候,高麗的貴族李成桂擁兵自立,建立朝鮮王朝,這個朝鮮二字還是朱元璋親自御批的呢。君主上書明朝廷,也都是自稱臣子。後來,清兵攻打朝鮮,不得已朝鮮又歸順了清朝,這樣一直到近代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第一條就規定朝鮮獨立,不再是清政府的屬國。

獨立後,建立了大韓帝國,沒存在幾年,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並且當時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還把相當多的韓國人拉到中國東北對東北人民進行殖民統治,據說這也是「高麗棒子」的一個起因。

後來的歷史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總結下:

有正史記錄以來,從公元前一千年箕子朝鮮的建立,到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總共三千多年的歷史。真正不屬於中國統治完全獨立的時候也就是從東晉到南北朝,隋朝,唐初這三百多年的歷史,並且這沒佔領的三百多年也一直處於打到你認輸為止的狀態。所以說朝鮮半島一直都屬於中國管轄還真沒說錯。只是說管轄的形式包括番邦和直接佔領。當然,話說回來,番邦和直接佔領有點區別,這個我是知道的。希望知友們不要噴。

最最後,來點笑料:

前幾年韓國拍過一部電視劇,據說花費為之最,並且按照正史來拍,可是諸君請看:

第一集裡面唐太宗就成了獨眼龍。並且他三征高句麗之後,還有隋煬帝接著征伐,要知道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那會,隋煬帝早就屍骨不存了。

這是隋煬帝的劇照,看來我們的毛爺爺粉絲真正多多啊。

所以國人把這部所謂的正史劇稱之為:韓國科幻電視喜劇

還有:


縱觀朝鮮半島的歷史進程,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三國時期(公元前後—668年),二是新羅王朝時期(669—935年),三是高麗王朝時期(935—1392年),四是朝鮮王朝時期(1393—1910年)。

中國勢力第一次正式進入朝鮮——漢武帝派兵消滅衛滿朝鮮設置四郡後,正式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但是隨著漢王朝的滅亡,魏晉的衰落,朝鮮人不斷反抗,最終將中國勢力驅逐出朝鮮,逐漸形成高句麗(不同於高麗)、新羅和百濟三國,史稱「三國時期」。

西漢全圖

西漢時期朝鮮半島

北魏時期朝鮮半島——中國統一後即是隋唐時代

隋唐帝國時期,中國勢力第二次嘗試進入朝鮮。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直到唐高宗連續征伐高句麗,最後唐朝聯合新羅消滅高麗、百濟。但中原王朝耗費人力物力,卻始終未在朝鮮半島重建統治,反而間接促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唐前期——朝鮮半島仍在三國時代

唐後期,朝鮮半島趨於統一,不過也抵擋住了日本的侵略

究其原因,在農業文明時代,朝鮮半島遠離中原文明核心區,從華北平原到半島,陸路要經過遼西平原、千山山脈、長白山脈,穿越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由於戰場遠離本土核心區,需要龐大的後勤做支撐,極為消耗國力,加上冬季嚴寒,可用時間有限,中原王朝需要速戰取勝。一旦高句麗據險而守,中原王朝不能迅速擴大戰果,很容易進退失據。

鑒於隋唐傾國之力仍難以征服朝鮮半島,且朝鮮半島多山,平原狹小,征服的成本與收益不成比例,後世中原王朝便沒有再次試圖征服朝鮮。而朝鮮半島政權也樂於與中原王朝保持名義上的藩屬關係,實質上保持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首次顯露出對朝鮮半島的興趣。在白江口之戰中,中國介入,唐與新羅聯軍大敗日軍,此戰至關重要,奠定了東北亞基本格局直至近代。日本於明朝萬曆年間再次入侵朝鮮失敗,則是將近一千年之後的事了。

關鍵就在制海權

先在東邊跟日本開干,西邊阿拉伯觀望

日本被打服,和阿拉伯開干

縱覽半島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曾試圖征服朝鮮半島,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失敗後放棄。之後則幫助朝鮮半島抵抗來自海洋方面(日、美)的威脅。

日本三次入侵朝鮮。隨著俄國擴張至遠東,以及美國的崛起,二戰之後,朝鮮半島成為四個大國縱橫捭闔之地。儘管半島政權巧妙周旋始終意圖保持獨立,但是地緣的特殊性使得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迴避強鄰對半島的巨大影響,這是歷史定論。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http://weixin.qq.com/r/0zmOluPEU74sraf192z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朝鮮窮,地皮里刮不出來仨瓜倆棗。朝鮮國王又不是一般的孝敬,孝敬的連皇帝的地方官都比不上。官員收朝鮮的賄賂也放心,朝鮮根基深厚,不會把你賣了。

比如說明朝皇帝想荒淫無道一下還得指望朝鮮進貢,要是在全國搞選美,怕是第二天就有人弔死在大明門尸諫。。。。。

無論是對皇帝還是官員,地方官都沒這麼孝敬的,為毛要滅朝鮮?

畢竟大帝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與附屬國之間的矛盾往往還沒有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大,滅掉一個恭敬的小國是帶不來什麼利益的。比如說現在,論對川普的孝敬,韓國日本的孝敬程度比加州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燕國將軍衛滿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箕子朝鮮政權,朝鮮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王朝」。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王莽政權的新朝時樂浪獨立,然後東漢朝廷收復了樂浪郡,然後balabala…漢朝崩了

西晉,十六國時期的鮮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過原漢朝在朝鮮北部的領地但因為對中原地區的爭奪漸漸失去對該地區的控制力,於是在中國東北南部形成高句麗王國。公元四世紀,朝鮮漸漸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百濟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朝貢。

新羅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其結盟,唐朝大軍公園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666年消滅高句麗,並由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部。

936年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與宋朝關係,向遼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1280年元朝味進攻日本再朝鮮半島設置遼東行省,後來解散但又再1287年復設,以高麗王兼任遼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的藩屬國。

1368年明滅元,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8年高麗國王派李成桂進攻遼東,但其發動政變。1392年廢國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稱臣,按明太祖旨意改國號為朝鮮。1401年,從太宗開始明朝正式冊封「朝鮮國王」。1618年明朝與後金作戰,朝鮮派兵支援。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94年日本進攻駐朝鮮的清軍,挑起中日甲午戰爭。1896年清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是自主之國,中止了與清朝的冊封關係。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稱韓國。1904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

三一運動後,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在上海建立「大韓明國臨時政府」,1939年上海淪陷後,1940年遷移至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建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併為韓國光復軍。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回國。

我手機打了這麼多字也不容易TAT,給個贊吧,順便右上角支持一下……


首先看你怎麼界定古代中國,怎麼定義佔領。

歷史上可考的第一個朝鮮半島政權是箕氏朝鮮。(註:朝鮮韓國方面的書上有檀君的記載,大約與五帝同時,但描寫偏神話。在民族主義崛起之前,檀君並不被認為是信史。而由於民族主義的影響,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傾向於把檀君當作開國人物,否定箕氏朝鮮)

周武王滅掉商朝,允許箕子帶領一部分商朝遺民前往朝鮮建國,允許對方不稱臣。

第二個朝鮮半島政權是燕國人衛滿逃跑到箕氏朝鮮,發動軍變奪權,建立衛氏朝鮮。

後來漢武帝滅掉了衛氏朝鮮,設立四郡。

後來漢衰微,高句麗崛起。

回到主題,其實古代中國不吞併朝鮮,就好比現代美國幹嘛不吞併加拿大和墨西哥一樣。

戰爭勝利的收益小於戰爭失敗的損失,不划算,反正對方基本也把你當老大了,何苦做絕。


怎麼沒有佔領過?如果你指的是現代中國,自顧不暇


總體來說 有地理原因有歷史原因 還有運氣原因。

對中原王朝來說基本上周邊適合耕種的土地都直接佔領了。為什麼沒有直接控制朝鮮?

依我看來 主要還是1地緣政治原因 主要是地理 2戰略位置 3成本問題。投入產出比 。

遼東 和朝鮮半島北部 一直是傳統漢地,又是因為中原戰亂還一定興盛,收容中原難民,因為這裡有平原適合耕種。

我們看來看地圖

朝鮮半島北部 的西面有一塊沖積平原,還有幾條小河。並且和遼東平原是連接在一起的沒有高山阻隔,北部的山脈也提供了屏障和豐富的物產。漢人很早就從遼西平原推進到這裡,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漢四郡,三國公孫度 基本都是佔據朝鮮半島北部。唐代基本也推進到這裡,滅百濟後佔領南部百濟故地設雄津都督府,但很快放棄。在往後就沒有像樣的征服了。下面分析原因,

1 因為地理原因。

中原王朝只推進的到朝鮮半島北部北部平原地區,適合耕種,南部有有一片丘陵 還有韓國的祖宗三韓部落。丘陵山地不適合耕種 價值低,三韓部落土著因為地形征服起來代價比較大。要知道江南特別是閩南和嶺南地區 知道宋代才開發的不錯。

2 不是中央王朝戰略中心(明末除外)

上古和中古時期中國的戰略中心 在西域和北方,漢唐因為絲綢之路 利益主要在西域 特別是對唐來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戰略重心自然要轉向利益最大的地方。

3 歷代國防重心在北部,而遼東和朝鮮半島無險可守,容易收到游牧民族衝擊,戰略一收縮就容易放棄了。

4 而近古中國經濟和戰略重心由 西部轉移到東部和南部之後,宋代是有心也無力,遼金戰略在南朝畢竟南朝更富裕。更適合搶劫。元代沒有征服 納入行省有點奇怪,應該和高麗臣服蒙古很早,事大比較用心有關。後金和滿洲打過朝鮮沒有直接佔領也是因為明國更富裕 槍大戶嗎。

入關之後花花世界享受 不願做吃苦了,滿洲兵在康熙朝已經退化的不行了。


遼吉這塊地方,在古代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連甘肅都不如的化外之地。

隋唐之前,戰船渡海比較難,也就運氣好打的比較順時,從陸路過去撈一把,之後受限於交通往往不能持久。

隋唐多次大規模對朝鮮用兵,糧草都是十分頭痛的大事,無一不是最大障礙,過個短短的遼寧簡直比西北千里遠征還麻煩。

等到遼寧有點樣子以後,一則國力不比漢唐,二則朝鮮又太乖,也就沒啥事了。

東北被視為正常漢文化圈的正常內地地區,也就清朝以來這幾百年的事,土地開墾以後大家發現好像還不錯,吸引了很多移民。近現代又是被安排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地區,這才有點內地平均水平的樣子。

實際在漫長的中古時代,沒有商路過境也沒有游牧強敵的東北,別說河套河西走廊和西域了,簡直連漠南漠北的存在感都不如。


很高興能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我看了很多知友的答案,大部分關乎中國和朝鮮的人文歷史淵源以及軍事細節,但關鍵在於中國不佔領朝鮮半島的深層原因。在這一點上,很多知友都沒有真正地解答這個問題。我將試著做一些完整的解釋。

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與文化的中心意識,表現在對外擴張和國家間外交上,就是對「蠻夷之邦」的漠不關心。中國將華夏的自然疆域看作世界的絕對中心,中國早熟的社會體制、政治秩序和涵蓋萬物規律的宏觀儒學一起,消除了中國士大夫階層對未知之地的好奇心(士大夫階層在大部分時間內是中國文化精英階層),這也表現在1136年宋朝的《華夷圖》中:

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在華夏先人眼中,中國是世界的主體,而上百個「蠻夷之邦」都不過是給中華帝國朝貢的附屬國。這種觀念使得宋朝的中國學者並未將附屬國家在地圖中描繪,僅僅在地圖各個邊緣陳列了各國朝貢的物品和相關信息。

在十四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奉命率大軍渡過鴨綠江,攻擊建國初始,根基不穩的明王朝。待到大軍即將渡江時,與明朝交往深厚的李成桂拒不領命,班師回京,在之後的政變中控制了松都,推翻了統一朝鮮三國的高麗朝,建立朝鮮王國。在起名之時,李成桂派人西入大明,詢問朱允炆新國家該起什麼名字,因中國喜歡朝鮮這個名稱,李成桂便以此命名治下王國,所以才會有朝鮮半島的由來。

我們知道,朝鮮在明後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是一個「小中華」。甚至朝鮮還提出併入明朝的要求。之後,這個要求被明帝國以「地理相隔,風俗殊異」而回絕。中國與朝鮮之間的關係,由戰爭與和平,稱臣與斷絕,隨歷史的進程漸漸趨定為明清時期的「君臣」「父子」的關係,也就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

朝鮮王國初建國時,為了賦予自己正當統治朝鮮半島的道德權利,李成桂通過天文學家對天象的詮釋,來獲取李氏王朝天命的正當性。1395年,權近和學者團隊完成了這幅偉大的地圖。地圖將中國置於正中的主導地位,代表的是朝鮮對於中華帝國的尊崇與朝鮮人眼中世界的結構。日本在畫面的東南部出現,兩個半島的尖端一個指向朝鮮,一個指向中國,這也是朝鮮對於敵我關係和地緣政治的描述。(因為這個原因,朝鮮將自己的領土擴大了兩倍,將日本的領土縮小了兩倍)。

對於外部的世界,疆理圖也第一次對其進行了描繪。

這些描繪都極其失真,任何島嶼和東印度群島一樣,成為抽象的圓形陸地。中東,地中海世界,西歐各國與非洲都無法辨認,相比中國東海岸與朝鮮半島精密的描繪,這也是中國中心論在朝鮮製圖學和世界觀上直接的反映。而到了明朝,權近回應了朱元璋對於鴨綠江這一塊政治軍事敏感地區的詩文。他避開了對於政治軍事的隱喻,這樣回答:

皇風不限華夷界,

地理何分彼此疆。

朝鮮在政治結構與文化圈中已與中國交融似水,在民族與國家意識里成為了中華廣義的一部分。

文化的同化,文明結構的固定,就抵消了中國佔領朝鮮的內在動力。 在隋唐時期,楊廣楊堅三征高句麗,皆以死傷慘重而被迫撤軍。李世民也在魏徽死後興大軍進兵遼東(那時高句麗控制遼東半島大部),留下二十萬將士白骨,為此他修建了憫忠寺,也就是李敖《北京法源寺》提到的法源寺原身。

不過,楊廣和之後的太宗李世民征高麗都出於揚國威,震「蠻夷」性質的懲戒性戰爭,不是為了征服高麗朝,主要目的是穩定遼東,消除隱患,使高句麗向中華稱臣。即使中國真正擊敗了朝鮮,中國也不會實施佔領。因為這種戰爭鞏固的是以中國為首的東亞文明結構的基礎,並不是為了征服朝鮮半島而興起的戰爭。第一帝國(秦漢)時期的中國逐步建立起東亞秩序,是在自然疆域中冉冉上升的文明,但暫時超不出地理與知識的限制;第二帝國(唐宋)包容天下,高度繁榮,中華主導的東亞結構已經成熟,中國也開始積極擴張和增加自我的影響力。但在第三帝國(明清)時期的中國,整個國家缺乏征服與進取的政治基礎和思想環境,政治體制因為早熟的反作用在絕對完善的蛋殼內迅速僵化,儒學思想也因為涵蓋了宇宙萬物而達到頂峰,之後就是內向的衰落與停滯。文明到達他的創立基礎(中國的農耕,希臘城邦的商業)所允許的極限之後,包含疆域,科技在內的諸多文明的參數都將蒙上灰塵。這些是古代中國不對外征服,不探索開拓的主要原因,同樣是中國對朝鮮不實施佔領的緣由。


古人根本沒有現在這樣的領土觀念。現在那麼多人說中國被搶走了多少土地有什麼意義,朝貢體系的天下都已經完全被顛覆了,難道這不比失去的領土更珍貴


因為朝鮮自古就是中國的疆域。

好吧中央政府對朝鮮北部進行有效統治的時間區域其實是漢朝到西晉大約500多年的時間。包括三國時代割據北方的曹孟德等一票割據勢力。

&http://www.xxsy.net/pic/ditu/xhxst.jpg&

此後的東晉十六國再度陷於不統一的亂世,北方割據勢力無力控制朝鮮半島,但是在當時的國人心目中,高麗其實和遼東一樣是未收復的領土。

到了隋朝,楊廣同志為了收復失地,完成大一統的夢想,就先修了大運河讓南方的物資可以運至北方,然後就開始征伐高麗,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但是中原政權並未放棄這一領土。唐朝從太宗李世民開始就一直持續與朝鮮諸國作戰。

總章元年(668年)九月,唐軍攻佔平壤,滅掉高麗。唐廷在平壤置安東都護府,以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率兵2萬駐守此重鎮

唐末國力衰弱,再度分裂之後,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在東北建立了穩固的政權從此將中原王朝與朝鮮半島隔離開來。致宋朝,朝鮮國被納入朝貢體系。

元朝倒是大一統過,但是大家都懂的呵呵。


在先秦及秦朝,朝鮮半島屬於中國版圖。秦長城修到了朝鮮半島就是最好的證明。不要看成龍電影《神話》,那時根本沒有朝鮮國。

到三國時,遼東、朝鮮,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叫烏桓。曹操還派兵征討。

唐朝時,李世民派薛仁貴徵高麗,夷其王室。

元朝時,也曾經佔領朝鮮半島,做為遠征日本的基地。

中國,自古以來奉行的是天朝朝貢制度。中國人愛好和平,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和為貴。所以,遠邦小國,只要臣服,天朝自當留其活路,恩威並施,威加四海。

西方人腦子一根筋,來不來就搞吞併,那是殖民的做法,跟咱中國不是一個套路的。不要受西方影響啊,要走我們中國自己的路線。


在北京三環以內有十座豪華別墅,還會在乎曹縣的一個小瓦房嗎?


隋煬帝表示這個提問很諷刺。


所有歷史上中國沒有佔領的周邊地區,都是因為窮!


在古代,不佔領朝鮮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划不來」。

只要臣服就可以了,只有在某塊土地有重大軍事、經濟價值的時候才會佔領。佔領朝鮮需要耗費朝廷的兵餉、糧草(古代遠距離運輸糧草的耗費非常巨大),靠當地的糧食又不夠(看看現代的韓國料理就知道半島上的農產品無論質還是量都不怎麼地,吃來吃去就幾顆白菜、辣椒、黃豆,柚子還得連皮帶肉都吃掉,最好的料理就是五花肉,我們吃頓五花肉怎麼都吃不出韓國人吃五花肉的那種滿足感),而朝鮮的地理(古代)的戰略意義對天朝不大,物產也不豐富,管理起來還挺麻煩,那佔領幹嘛呢?真正要提防朝鮮的也就是和附近的游牧民族一起作亂,趁火打劫,但佔領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可能把半島上所有的人都殺光,那就只能恩威並施地籠著咯。


以上答案都找沒占朝鮮的必然原因,但是根本就是朝鮮運氣太好了,後金沒佔領它,確實沒法解釋


太遠、太難打、太勞民傷財、佔領了沒法管。有能力征遼的,無非就是漢、隋、唐,漢代在朝鮮設郡,也沒管住,最後還是撤了;隋朝征遼直接把自己拖垮了;唐征遼成功,但要抵禦突厥的威脅,沒法長期駐軍,再加上契丹奚族渤海國的威脅,也是保不住成果的。


題主你去查查看近代朝鮮遺留下來的一些歷史照片,就會徹底明白為什麼古代中原王朝對半島的興趣不大了。你這個問題就跟問古代中國為什麼不把西伯利亞納入版圖一樣。歸根到底,古代中原王朝對於沒有農業價值和商業價值,氣候惡劣的地盤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古人和當代人對於國家疆域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古代中原王朝很少會單純為了帳面上的地盤大小去搞擴張。

另外補充一點,隋唐時代幾次三番東征朝鮮半島,本質上並不是覬覦半島地區的富庶,而是為了打掉高句麗這個可能對中央帝國產生威脅的東北亞地區潛在強權。這也是為什麼高句麗滅亡後不久,唐朝在半島的控制範圍就大幅收縮的主要原因


推薦閱讀:

韓國的姓氏絕大多數是兩個字嗎?
如果說韓文是在訓民正音之後才出現的,之前都是用漢字,那麼為什麼朝鮮人不直接學習漢語?
為什麼大部分中國人討厭韓國明星亦或是韓國明星的粉絲?
就2017年12月4日韓國星際選手屌絲在比賽中用侮辱手段對戰中國選手羅賢,有如何下一步建議?
為何很多東北的朝鮮族人要說自己是韓國人?

TAG:歷史 | 韓國 | 唐朝李唐 | 朝鮮半島 | 朝鮮王朝李王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