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會逐漸被淘汰取消嗎?


如果國內高教落實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改革,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都會遭到裁撤。問題是這種改革幾乎是短期內不可能的。

我一再指出,英語專業的最大問題是偏離英語學習本身,對文學、語言學、翻譯學(而不是翻譯)的所謂研究,都不是英語學習。可惜,各院系掌門人多數自認為是文學、語言學、翻譯學研究的大拿,「語言培訓」不屑為之,無怪乎我有的學妹,系裡讀書本就很好,跑去新東方學倆禮拜,興奮得如聯絡斷線的地下黨員找到組織!

市場急需英語水平過硬的人,我們的英文系卻很少能培養,基本都是高三畢業如何,大四畢業也如何。

也有人質疑:英語學「好」是相對的,「好」無定則,夠用就行。我不敢苟同。聽得懂,說得順,讀得透,寫得通,譯得准,這些都不是相對的,而是有客觀的定量定性之標準可循的。

當然,以上都不是英語專業獨有的問題。

此外,有不少我的同行認為我的批判態度過於激進,他們覺得英語專業辦得不錯。大家有機會也該聽聽他們的聲音。

最後,附上我一位同行(他是長我一輩的,業界功成名就)的微信來信:

「(大學士:你寫的)不是牢騷,是正確的思路,我認同。不過,頹勢似乎是定局。

這個專業病得很厲害,基礎好的學校通過改良可以多維持幾年。復旦一類的學校估計問題不大,多數學校的英語專業崩盤是遲早的事。

文匯報專題文章:會診英語專業,探索改革方向,前景值得期待。不過,英語專業似乎早已錯過了改革的黃金期,在傳統語言教育觀和專業外部條件共同制約下,即使有『壯士斷臂』的精神,英語專業似乎很難擺脫逐步被消解的命運,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很多高校英文系的發展軌跡就是一個例證,預計從2014年起類似的故事會在中國開始呈現。」


英專的來答一個。

先結合自身情況說明,工科學校英語系,專八76。算是系裡學的好的,所以我覺得我能夠代表普通學校的英專學生說兩句。@文冤閣大學士 已經把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說的非常明白了,的確不光是英專的問題,好比當初袁岳噴過的金融專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這點不能贊同更多。我把問題拔高一些,談下拙見。

仍然僅僅就普通學校(非985,211)討論,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上的問題,歲數大的老師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上課的教授辭彙,講解文章基本全是高中套路,而或許本著發散學生思維的想法,卻又沒有高中老師那麼精準的重點把握能力,於是多數學生剛開始完全把握不住重點,要說原因很簡單,你無法指望普通學校學校的語感和自學能力能夠同名校的相比較。上課決口不談時事熱點,對未來就業、能力要求也只是輕描淡寫,於是上課索然無味,課堂氣氛有如白開;至於年輕老師,雖然都有碩士學歷,但在教學上完全向老教師靠齊,而多數碩士學位是如何得來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偶爾有創新者,諸如大三時有一位教授英美文學的北大碩士,剛開始大家滿懷憧憬,老師本人的確與眾不同,像是英音純正,口語無可挑剔,但是她帶著名校生的情結,或者說把台下的大家全都當成是P大的學子,要求大家做到諸如「第一次記住一個單詞下次就不能夠忘記」這樣的要求,或是要求在一個學期內至少讀完數十本原著,包括莎翁系列。。身邊同學多數不明覺厲,但這位的課,我後來基本再沒有去過。。。所以關於師資,英專女生居多,也多以當大學老師為人生終極目標,原因是當大學老師輕鬆,寒暑假落的清閑,因此現在教你課的老師當年研究生基本都是混過來的,整個惡性循環。仔細想想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多少,所以課什麼的,都趕緊戒了吧。。

因此,像是普通學校英專生這個群體,概括說來是「先天不足,後天畸形」,本來在一開始就沒有達到教材的種種預設要求(要反駁的自己看看大三開的高級英語課本,文章是有相當難度的,而且還偏文學散文向,跟當下沒多少關係,我視其為專業學習中一個架空的平行宇宙),入學後老師既沒有授之以正確的學習方法,或者說大部分老師自己多年的學習方法是否真正科學都值得懷疑,更是沒有將關注社會,關注時事這一英專生必備的學習習慣貫穿到課堂之中。所以多數同學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半桶水,對社會毫無了解,更不要談懂Econ,懂編程這樣在名校生之中十分普遍的情況。

好像嚴重跑題=。=反正想法說明白了。我不認為英語專業會被淘汰掉,因為同樣的道理,裁掉的將不光是英專,而是所有non-market-oriented的專業。雖說有南科大這樣的改革先鋒,但大家看看現在行政化的程度,同剛入學的時候有任何程度的改觀嗎?要是沒有,從何而裁呢,哪個Dean和他的faculty會允許你把人系說裁就裁了呢,而且大家貌似都有別的priority吧。但話說回來,真心希望能從課程設置方面做一些重大調整,因為這較於前者,是更為可行的做法,不要讓英專生等到就業的時候再承擔那種不可承受之痛了。

最後說一句題外的,一次我去藥店買葯,售貨阿姨比較熱情,就簡單聊了幾句,當我提到自己是英專生的時候,阿姨露出十分困惑的表情,緊接著說了句話,我至今難忘:英語這玩意兒,(都學這老些年了,念大學)還用專門兒學啊?(這是我頭一回遇上來自中年人的犀利吐槽,無力反駁)所有同為英專生的大家,請共同努力為這個已被黑出翔的專業正名哇~~


我認為,英語專業的問題就是不夠專業。至少在就業方面,僅僅「英語好」是很難脫穎而出的,也往往與市場需求有嚴重脫節。必須在「英語好」的基礎上,在某一個或一些方面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可惜這兩個看似簡單的條件,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同時滿足,更有不少學生兩者都不滿足。@文冤閣大學士和@Nirvanadroid提到的問題主要是連「英語好」這個基礎都無法達到,而我主要說一下為什麼僅有這點仍然不夠。雖然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在未來仍會繼續增加,但供給量也在快速增長,其結果就是,對英語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地細化和專業化。舉個例子:二十年前,隨便會點聽說讀寫就能直接去做翻譯,跟客戶談判了,而現在,你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進行過商務翻譯的學習和訓練,有沒有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或雙專業,有沒有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常識,有沒有談判技巧方面的訓練...都沒有的話,你憑什麼跟其他幾百個應聘者競爭?當然不光是商務翻譯,任何就業方向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現在懂一點英語的人太多了,你拿什麼提高競爭力?

————————————————————————————————————————

先說明一下我的背景:外國語學校保送北外英語系,大言不慚的說一句,在英語學習方面我大概算是最不接地氣的一群人了吧...所以與@Nirvanadroid所談的普通學校(非985,211)相反,我的一些看法可能更適用於一些有一定基礎的傳統英語院系(科技英語、商務英語我不太了解)。

但是,英語專業面臨的許多問題和挑戰是共通的,所以希望我的答案對大家有些啟示。

「英語是個沒有專業的專業」 我記得大一入學時老師們就是這麼警告我們的,讓我們千萬不要只學英語,一定要拓寬知識面,尋找和發展自己的專業和特長。這對許多學生,特別是非保送生,簡直是當頭一棒。畢竟很多人以為來英語專業只要學好英語就行了,而一些人當時英語基礎也差得讓人懷疑他們是否有可能學得好英語(they could and they did 我非常佩服這些同學),而這時卻告訴他們英語專業根本不是個專業,這真是很殘忍的一件事。

不過,後來我們就明白,英語的確不是個專業,而是一個平台。英語水平越好,平台就越寬廣,但如果不在平台上搭建起自己的專業技能,那再好的平台也不是你的舞台。好的院系會幫助和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發展出自己的專業特長,但大多數的院系就只能靠學生自己了。

我認為英語專業應該牢記三個詞:everything, something, anything

1.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博。拓寬知識面,對多個領域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都有所涉獵,強迫自己變得興趣廣泛,時刻保持好奇心。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發現自己最適合的方向和專長,另一方面,知識面也是翻譯工作中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也很難突擊學習的部分,我們之後會再提到。

2.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專。在「博」的基礎上,選定某個或幾個方面進行修鍊。這就相當於是選定技能樹然後開始練級。

3. 「Something」 can be anything. Anything. 什麼都能是專長。專長可以是某個領域某個學科的知識和相關能力:新聞、法學、商學、經濟學……也可以是某方面的技能或經驗:演講、辯論、談判能力,教學能力和經驗,公關社交能力,人脈……一些劍走偏鋒的同學還可以把自己的任何興趣愛好都變成自己的特長:美劇、電影、遊戲、體育……總之,只要你能成為某個領域裡英語最好的+英語人才中對某個領域最有了解的,那麼一旦那個領域對英語人才出現需求時,就很可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英語專業雖然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卻是畢業生去向最多最廣泛的專業之一。總的來說,有三個大方向:

1. 英語為主,專業為輔:主要是各類翻譯(部分翻譯其實是專業為主)和英語教育培訓。

2. 專業為主,英語為輔:主要是某些特定專業領域,比如法律,金融。

3. 學術:文學、語言學、翻譯理論、對象國研究、國際關係、社會學(我這個奇葩)、傳播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人類學……

再來詳細說一下為什麼走任何方向都需要有除了英語水平之外的一技之長:

一、翻譯:

翻譯大概是被誤解最深的職業之一了吧。許多人認為,學點英語不就能翻譯了么,每個單詞都認識不就能翻譯了么?搞翻譯的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他們只能默默呵呵,呵著呵著就哭了……這是對翻譯這個行業極大的不尊重,就像說微積分考了60分下學期就能教微積分一樣可笑。各類筆譯和口譯都是需要大量專業訓練、經驗積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

1. 筆譯:

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信」指的是忠於原文,也就是正確性和準確性。「信」也許是最基礎的要求,但仍然會出現很多難題。比如一些專業文件(合同,財務報告,法律文件),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可能連中文都看不懂,更別提準確翻譯了,再比如一些文章或演講中用到了一些雙關、典故、幽默、反語、文學化處理等等,這些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面和文學功底積累,很可能根本發現不了,譯出來的東西也會讓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再說「達」,也就是清楚和地道的表達,看似簡單,但往往需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再創造。中翻英的話,讀者往往是英語母語者,要讓他們讀著不覺得彆扭,那就需要在辭彙、句型上做到地道,在邏輯上符合外國人的思維模式,在細節上注意文化社會歷史差異,等等。英翻中許多人覺得相對簡單,其實不然,因為許多人中文水平不夠。中文水平也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特別是正式文體和專業文本的寫作,絕大多數人根本寫不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即使英語完全到了母語程度,往往譯出來的中文翻譯腔極重,不符合中文語言習慣和行文方式,讀著總感覺非常彆扭。「雅」就不提了,個人感覺有點高端,比如把中文的詩詞用莎士比亞的句子翻譯出來,把外國文化典故用中國歷史典故類比翻譯什麼的……總之,根據翻譯原文和譯文的專業性、類型、文體、讀者群、翻譯目的和目標等等因素的不同,翻譯所需要用到的知識技能都是不同的。一方面,要有過硬的翻譯專業技能和一定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要有很強的信息搜索能力和自學能力,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密集查閱資料和學習,在某個問題上達到入門甚至半專業的水準。如果只有較好的英語水平,只會逐字逐句地替換,那可以翻譯的文本類型會非常有限,且很容易被日趨完善的翻譯軟體所替換。

2. 口譯:

a) 隨行口譯:比如老闆跟外國客戶見面、吃飯、參觀,你跟在一邊翻譯他們的對話。首先,形象和舉止要得體,因為你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和定位。其次,抗干擾能力,因為往往是邊走邊譯,邊吃邊譯,環境干擾可能較大。然後,隨機應變能力,因為是實時的人際交往,突發情況防不勝防。還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時候老闆的一些話,如果直譯過去,外國客戶聽起來覺得很奇怪甚至有些冒犯,這時候就要靈活變通。有時候,隨行口譯甚至要行使半個秘書的職能。

b) 交替口譯:比如正式洽談業務,比如開會發言、新聞發布會。這些口譯就非常正式了,也就對專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個細節、一個專業名詞的誤譯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需要極好的記憶力和速記能力。雖然這類翻譯往往有一些可以提前準備的材料,但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c) 同聲傳譯:就是聽的同時進行翻譯。這個有些太高端了,一些同傳的報酬達到每小時上千。當然這背後是各種魔鬼式訓練和對健康可能造成的透支。

這些能力,光學點英語是學不到的,都需要專門的系統性訓練。

二、英語教育/培訓:

教育和培訓分開說。

教育(中小學和大學英語課),並不是英語好、考試考得好就一定能勝任的,教育是一種交流,除了信息本身外,信息是如何傳遞和被接收的也很重要。這就跟許多學術大牛教不好課類似。如果你認為教英語不就是講講課文,教學生背背單詞,糾正一下語法錯誤,那你可能比你當年罵過的英語老師還要爛。教學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設計課程能力、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不同基礎學生的因材施教能力等等都是需要不斷訓練、反思和學習的。如果你只是英語考試成績優異,那你很可能只是個好學生,而不是好老師。如果你從來沒有家教、支教或其他教學經驗,沒有對學科和課程的宏觀理解和規劃,那你究竟拿什麼在應聘時出人頭地?

培訓,指的是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某個語言考試成績的培訓。除了一些和教育相通的能力,還需要對考試和應試有獨到的剖析。另外,還需要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需要不停創新,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從而吸引學生,比如新東方的講段子。有些小班教學甚至一對一,就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忽悠家長能力)和一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愛不釋手)。

三、法律、金融、新聞、會計等:

這些相對比較專業的領域,最好能拿個雙專業或者雙學位吧。具體所需技能我不是太了解,但大致就是要以「某個領域裡英語最好的+英語人才中對某個領域最有了解的」為總體努力方向吧。

四、外事交流等:

需要跨文化溝通能力、協調組織管理能力、正式文書寫作能力、人脈等。

五、學術:

沒啥好說的。多上課,多看書,多寫論文,多傍大牛,再考一下GRE 托福 雅思 以備不時之需吧。

六、其他:

什麼戲劇、電影、導演、博物館學、創業、攝影、周遊列國……都是些從心所欲,把興趣作為職業的人。他們自我發現的時間或早或晚,不過一旦發現自我並能堅持朝這個方向努力充分發揮潛力,一般過的都還不錯。當然,這些方向一般可能更加適合有一定家底的人去走,至少他們的心理壓力和外界干擾會小一點。

以上所說的各種專業技能也許看起來高大上,但都是可以通過大學4年的各種平台和資源獲得的:學校的各類通選課、雙學位、輔修專業,各類社團學生會,實習,社會活動,交流學習,英語演講辯論,當然還有最容易被浪費的資源:教授們。如果純粹把英語當做技能和工具,那大學英語專業也許的確可以被培訓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但上面提到的這些資源,可能是大學生態圈所特有的,如果有效利用就需要學生自己動腦和嘗試,外加學校學院的引導和支持。

我之前提到:必須在「英語好」的基礎上,在某一個或一些方面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我知道,對於許多一般院校一般學生來說,「英語好」都很難達到,更別提專業特長了。這其中可能有師資、生源等各方面因素。但我認為,對這些院系來說,專業化仍然是最好的出路,畢竟「英語好」這個標準比較靈活,且在工作中也能不斷提高英語水平,但一些專業技能可能需要更系統的訓練,而大學也許是最好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可以進行更好的宣傳,讓公眾對英語專業有正確全面的了解,讓更適合的學生前來報考。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英語專業不會被整體淘汰取消,但內部的分化(包括不同水平學校間的分化和英語專業內部不同方向的分化)應該會不斷加劇,那些能夠儘早開展教學改革,適應時代潮流市場需求的院系,會從中受益,促進英語專業的專業化(specialization)和職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但如果拿不出something special,也沒有professional的態度,那如何能自稱專業?

————————————————————————————————————————

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我的恩師現在正在負責北外教學改革,如果看到好的觀點也許還能給她提提建議哈~


英美文學探討西方文化的人文內核與文本深刻的本質機理

語言學深挖語言的本質究竟是為了功能需要還是依據普世語法

翻譯學破解錯綜複雜的語言差異並修正跨文化可能造成的誤讀

哪個學校如果沒有以上三種背景,那就不算真的英語專業,淘汰是自然


理科生表示,如今英語翻譯界對專業學術文獻、專著的翻譯質量簡直慘不忍睹,我見過從頭到尾所有術語和概念完全混淆甚至失去邏輯的文章。這和英語專業從業者知識結構嚴重老化有關,而本質原因就是專業教育的滯後。

英語專業也許不會完全淘汰,但英語從業者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合格的人會被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理科生什麼的替換吧。我這個學統計的,昨天就幫一個學工科的哥們解決了幾個翻譯問題——他課餘時間接受了一個出版社的翻譯任務——內容還不是學術專著,是紀實文學!


英語教育,英語文章,英語書刊,英語閱讀……這些也許有一天會被廣電封掉。


被誰淘汰?William Gibson? Gay Talese? David Foster Wallace? 石黑一雄?


本人當初是英語專業的。很多事情當初剛上大學的時候沒有感覺,都是後來畢業了才覺得,如果當初可以有人這樣這樣引導就好了。因為自己當初念的是英文系,下面就具體寫寫我對於英文專業的一些想(tu)法(cao)。如果你不是英文系的也沒關係,看到後面你也會有同感的。

其實語言這種東西是否值得開一個專業?開的專業和外面的培訓班有什麼區別?我們看看大學的語言專業和外面的培訓班都學些什麼。

大學

基礎課:精讀、泛讀、聽力、口語、英美國家概況、英美文學、語言學、翻譯(口譯、筆譯、視譯等)選修課:公共演講、英語商務等等。

培訓機構

閱讀、辭彙、寫作、聽力、口語、翻譯、考試技巧,等等。

那麼這兩個地方教的課的差別是什麼呢?很明顯,大學的基礎課除了基本的語言能力培養以外,還有一些「專業課」,也就是語言學、文學和文化。

所以在我看來,這三門課便是英文專業和培訓班的學生所學的不一樣的東西,也是更加需要培養的地方,否則你念英文系幹嘛,直接外面報個班不就好了。

但是看看很多英文系的童鞋是怎麼學這三門課的。

語言學:大部分人心中的痛,學不懂,曠課,考試互相照應。

文學課:期末考試前狂背哪個時期誰寫了什麼。讀後感和評論都是網上找的,從來沒看過原著,頂多就是看看簡寫版。

文化課:背!反正也沒出過國,誰管你是什麼政治體制和教育體制。考試考哪節就背好了。

這樣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對這幾門課深惡痛絕。腦子裡積攢了一大堆專有名詞卻不知道是幹嘛的。

我就認識這樣的童鞋。當初在複習英美文學的時候,大家互相測驗,A問王爾德寫過什麼,然後B問王爾德是誰,C就說,我知道王爾德,就是奧斯卡(·王爾德)!是不是很好記!

我當時比較震驚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B是要考英美文學研究生的人,而且還是頂尖的學校,另一個就是原來王爾德在英文系童鞋的心中已經淪落到需要通過奧斯卡才能記住的地步,不免心驚。。。

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而已。英文系還有很多十分勤奮的人,每天無論你多早起床都能在校園裡看到晨讀的人,下課後就呆在教室自習一直到關門回宿舍熄燈了還要頂著小燈繼續學習的人。這些人英文水平很多都是很好的,因為語言就是要花時間學的東西嘛。

但是如果你讓一些平時很勤奮的人做個公共演講,會發現可能是個很不喜歡在公眾講話的人,或者說的內容言之無物,儘管發音很漂亮。或者讓他寫篇文章,會發現雖然充斥著複雜句和大詞,卻通篇沒有寫什麼有用的東西。當你問他關於一些事情的看法,他也沒有什麼獨立思考的內容。當你問他將來要做什麼,他說不知道。當你問他為什麼要考研/出國/做公務員/去外企工作etc,他會回答周圍人都這樣。

於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轉眼間四年過去了,該畢業了。考完專八,糊弄完畢業論文,坐下來想想,自己這四年到底學了嘛。然後有些人開始後悔,覺得學金融好好找工作啊,人家學法律系的英文也那麼好啊,你看看那誰誰誰學個計算機然後出國全獎啊,學文科沒獎學金啊。哎呀學英文系真是等於沒專業,學了英文系也沒覺得自己比非英文系的童鞋好多少,早知道當初學個有專業的了,畢業還好找工作。公務員也不想當,考研也考不上,哎呀算了出國好了。英文系研究生能念個啥啊?翻譯、教育、傳媒……哎呀學姐教育系都學啥啊?啊?那麼多語言學的課啊,媽誒還是算了吧。。。啊我去美國教中文吧。啊?還得考教師資格證啊?考個證還那麼麻煩啊?不修課光考試成不?為嘛不行啊,美國怎麼那麼煩人吶。。。哎呀不去了,學姐你了解英國的情況不?我聽說就考個雅思就行了不用考GRE,而且一年就畢業了。。。艾瑪這麼貴啊。。。什麼法國學費低?但是還得學法語好麻煩啊。。。算了還是留在國內好了,可是家裡也沒人,怎麼找工作啊,要不還是出國好了,學姐你說我該腫么辦吶。。。TAT

(什麼腫么辦,涼拌!摔。)

所以,我一直都秉信這麼幾件事兒:

1.學習成績永遠無法單獨證明你的個人能力。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最重要。

2.人能耐,在哪都能耐。反之亦然。不是說你在國內混不下去了在國外就能混下去了。國內混不下去在國外更混不下去,最後還得回國。

那麼,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個人認為如果想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應該著重培養以下幾方面的能力,排名不太分先後,因為都很重要。

1.如何做人的能力

2.自我管理(時間、金錢、精力、慾望等等)能力

3.迅速尋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4.獨立思考的能力

5.堅持長期深度閱讀和思考/寫作

6.公共演講能力

學渣該如何逆襲?[大學規劃系列]

學渣該如何逆襲 (2) [大學規劃系列]


不會淘汰,中文系有存在的意義,英文系能學的不比中文系少,當然有存在的意義和必要。只是現在英文系的學習傳統,教材,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培養目標,學生基礎,統統不行,培養的基本都是不合格品。所以,才會有人越來越質疑英專存在的必要性。不是專業不好,是人不好,體制不好。我到覺得英專是最好的文科專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找對了路子,積累下來就能有安身立命的資本。


本來不想答的,但是忍不住回復一句。

如果不是英語專業的話,中國那麼多「會英語」的人中,有多少個能真的靜下心來去讀英國文學史中的每一篇推薦篇目呢。

從Geoffrey Chaucer到Edmund Spenser到John Milton再到Shelly, Keats, Byron 他們等等等等,那些西方文明的發展,也是人類文明的留下過的痕迹。

讀完這些,你會發現世界和你都不一樣了。

感謝我的專業。


很多人是分析單純掌握英語的弊端,其實熟練掌握英語的人雖然談不上叱吒風雲,但是機會很多,適應能力也強,所以英語這項技能本身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英語專業本身無法培育出有能力的英語者,比如專八隻要一萬詞,比如老師自帶各種口音,等於教學要求低,教學環境也差。假如英語專業全部都由外國人教,用外國人教材,那肯定又是另一回事了。中國人的生活環境天生免疫英語,香港回歸後香港人的英語水平也大幅降低,所以在國內學英語,更需要廣闊的語言環境,而不是上上課,還連課都上不好。

此外,有鑒於國內英語教學行情,出國深造可謂必然,但是錢呢?沒錢的也就半吊子出山工作打拚去了,要麼外派打工。

而且英專不學高數,高數這東西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的確有必要學習,一定會有好處,絕對不亞於英語。

綜上,家裡沒背景沒錢不推薦學英語專業,沒有資源扶持,沒有辦法突圍深入,更談不上混文憑。當然,肯定有人扯牛人自學云云,但是親,既然他都自學了,跟英語專業有幾毛錢關係?為什麼要去讀英語專業?有個段子不是說么,一個大學英語最好的一些人往往不在英語專業,你們支不支持啊?

======

相信你們也看到其他答案說的了,各種翻譯質量差,為什麼?英語專業本身真的不行,哪怕是研究生。其實本來作為一個專業,就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最後變成這個樣子,實在讓人心痛。


我覺得 說會被淘汰的人 一 不是英語專業的 二 英語專業學的並不紮實的。

似乎外界對英語專業的認識是 用四年時間學習怎麼說話。

然而英專要學的多得多了。

首先,跨文化交際。在此之中包括了對英語使用國家,包括人文、自然的學習。例如英美文學。文學這東西啊、怎麼不見有人問,「漢語言文學專業會被取消嗎」這樣的問題?憑什麼就覺得我們學習英專就比那些學習漢語言的在同一個科目下要弱?

其次,語言學。理工科專業英語學的再好的人,真的有去學語言學嗎?雖然我學的也不算過硬,但是從音素到溝通原則,我覺得語言學滿滿都是愛啊。會被淘汰嗎?

再有,作為翻譯研究的碩士,實名反對說幾年內翻譯會被機器翻譯取締的答案。不可能。機輔翻譯會佔越來越大的比重,但那說白了就是替人類大腦記住語料庫,方便項目管理罷了。馮唐翻譯的《飛鳥集》被下架,但仍有人覺得他翻譯的就是好。這麼主觀的東西,機器可以代替?再者說,越來越多新鮮花樣的文字被寫出來,有時候都不止是語言的轉換了,翻譯研究作為一個新興專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更別說取消了。

所以,只有不好好學習的英語專業學生會被淘汰,英語專業本身和漢語一樣,都是可以做學術的好專業。

以上。


一定會的,基本功的訓練會逐漸轉移到公共英語課領域。只是過程會比較漫長。

最終只有小眾的英文專業能存活下來。

英語專業和英文專業,一字之差,差別巨大。


我覺得題主問題不是在於英語專業, 而是"大學英語專業"吧?

首先, 英文是門完全不輸於中文/法語/德語/西語的語言, 這點看看在傅雷那代學貫中西的翻譯大家基本辭世之後現在這些書籍論文被翻譯成什麼德性你就能大概了解一些了...

其次, 在英文中,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語法, 而是文法, 也就是句子的組織能力... 語法有瑕疵不可怕, 可怕的是文法混亂... 痛苦地讀著我寫的這堆東西, 就能理解文法混亂有多麼可怕了

第三, 既然說到教育, 事實上國內本科教育選用的課文有問題啊! 特么普遍是30~50年前的文章啊! 結果弄得一群學生都照著當年的文法在寫作, 用著偏僻到無可復加的詞條...

最後, 親, 作為本科教育, 沒讓學俄語就已經很親切了啊! 俄語我聽說每個詞都有6種變形啊!!! 特么比日語還變態的存在啊!!!


肯定會被市場淘汰,最終會被軟體代替,五年內即時翻譯軟體就會市場化,十年內不再需要翻譯(當然這個五年十年是我胡扯的,自己估算著吧)。youtube很早以前就有即使翻譯了,微軟研究這個項目也很久了,中科大一群人做的訊飛輸入中文的識別率都90%了。稍微向前走一點往回看,不會覺得用人來翻譯或口譯是一件很落後的事么?我只覺得律師不會消失,但翻譯很快就會消失,英文專業的趁這幾年混個管理吧。


語文(也就是我們漢語),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中文不錯。但是漢語言依然是一些大學的專業之一。更不要說一門外語,即使大眾的英語水平比20年前有大幅提高,英語作為一門專業,一門語言專業,會持續存在。不過設這個專業的大學數量會減少。

英語好的人,可以不是學英語專業的人(這種情況很普遍),但是不能反過來說取消英語專業,昭陽保證英語好的人層出不窮。這是兩個邏輯。

目前不同水準的大學,甚至民辦學院都設立了英語專業、計算機專業、文秘專業,其實都沖著職業培訓的角度出發的。這些學校的英語專業會第一批取消(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會騰出資源去追隨更熱的專業。


英專的來回答個。

就業方面,和其他人比毫無優勢。我親眼所見,其他專業自己平時認真學英語的同學,水平絕不在我們之下。

實際英語水平,爛的可憐。大三了,還有人能把July發成茱莉。

也許只有專門搞翻譯或者是文學研究才比較好。

普外的peculiarity?僅僅是名稱吧。


英語是英語語言文學的簡稱,不是用英語說話的意思。所以不會淘汰,但是只會用英語說話有可能淘汰


說點兒身邊的事兒,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是文學/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陣地,與中文系各管一半。想不到文學/語言學逐漸被淘汰的原因。漢語言文學專業會逐漸被淘汰嗎?誰不會說個中國話呢,是吧?


淘汰完了我就好就業了,待遇就高了,接著報考英語專業的人又多起來了,最後又開始嚷著要淘汰了……然後我兒子又可以放心學英語專業,好好就業了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同學:「課本上的古詩文只要默寫的對就好了,背書時讀錯幾個字沒事兒」的言論?
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被動輟學怎麼辦?
你對留守兒童,鄉村孩子的安全教育有什麼好的建議?
如果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府真的不用在乎學什麼專業嗎?

TAG:教育 | 英語 | 大學專業 | 大學專業選擇 | 英語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