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馮小剛不再拍《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手機》《大腕》?
為什麼馮小剛不再拍《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手機》《大腕》?
《非誠勿擾》感覺不怎麼樣啊,沒有前面的好
馮小剛早期是以和王朔的合作為主,從1994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到2000年的《甲方乙方》,其中主要作品基本改編自王朔的小說。依仗王朔,馮小剛擁有一個相對較高的劇本故事起點。他本人只要在原題材的基礎上發揮,就能保障電影的完成度和內涵。
順便說一句王朔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可稱得上中國影視劇教父級的人物。沒有王朔的電影視界會喪失一大部分優秀作品。進入新世紀之後王朔也就才窮了,和馮小剛重修舊好之後搞出的《風誠勿擾》和《私人訂製》都無法與早期他的劇作水平比肩。
但是1996年馮小剛親自主演王朔操刀的《我是你爸爸》後,改變未能過審。傳言業內有大佬(據說很有可能使韓三平)給馮小剛指了道,說上頭對王朔有所不滿,繼續跟王朔合作可能不利於他本人的發展。這之後馮小剛開始有意識疏遠王朔和葉京等老友。後二者對馮小剛「不仗義」的行為也有所不滿,葉京導演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有一個叫「馮褲子」的角色據說就是專門影射馮小剛的。
和王朔的關係差不多在《甲方乙方》之後徹底鬧僵之後,2000年起馮小剛嘗試起越來越濃厚的商業片路線。題主所問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為什麼馮小剛放棄原來打好的喜劇套路。這當中一方面是當時第五代導演都開始試水「大製作」概念,馮導也沒能免俗。實際上馮小剛從一開始就是個比較商業化的導演,包括《甲方乙方》開創的「賀歲檔」和導演票房分紅的先例都是從這部影片開始的。二是因為正好這期間與王朔的私人關係原因使得他原有的軌跡也難以為繼。
其實張藝謀,陳凱歌,包括姜文在內,都早期都比較依賴文學界協助創作。這可能是中國電影一個比較獨特的文化現象。張藝謀改編過莫言、余華和蘇童的作品並都拿了國際獎項;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來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也來自王朔的《動物兇猛》。無論是製作電視劇還是電影,王朔留給馮小剛的題材資源都非常豐富,馮相對其他導演對文學文本的依賴也比其他導演來得重。脫離王朔以後獨立搞劇本創作顯得他有些力不從心,後來和他一起合作的劉震雲也沒能擔當起王朔當年扮演的角色。馮式喜劇,特點不是幽默,是踏實。就算觀眾自己走進這些片子里,也可以成為一個角色,哪怕
是只說一句一點都不好笑的台詞。近些年,這樣的作品少了(並不是說只有這樣的電影才是好的)。可他也已經算是最貼近大眾生活的導演了,不然,難道讓觀眾走進《搜索》給高圓圓當個伴舞?走近十三釵湊個十五六?《私人定製》的海報一看就知道,准不踏實。
雖然,我也可以想見,幾周之後我也會看著屏幕,笑得前仰後合,就像以前過年一樣。一年到頭,林林總總清算一通,然後幾個好友家人看看電影里別人家的事兒,樂呵樂呵,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什麼?你讓我看災難片?你讓我看宮廷戲?你讓我看刺客看奪寶看賽車看喜洋洋看大師傳奇的一生?你是不是電視劇看多了啊?還在拍普通小市民的生活的導演,我想想,那個,徐崢和寧浩吧。還有誰能想起來哪位,請幫我添加這個名單。
大腕里就預見到了:名導演泰勒,在各種現實壓力下,失去了靈感,拍出一堆垃圾
個人覺得從馮小剛的大多數作品中都能夠看出馮小剛此人的性格,四十多歲是他人生閱歷最豐富,且又年富力強的時段,所以拍出了很多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作品,現在馮小剛已年逾六旬,精力不比從前,且地位也相當之高,無需再去證明自己,所以剩下的時間可以說基本會是以享受生活為主了
因為他發現拍廣告比拍電影划算多了。
脫離了生活,沉浸於意淫
推薦閱讀:
※《老炮兒》是否在美化暴力?
※電影《甲方乙方》里「1997 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這句台詞好在哪?
※電影《老炮兒》中為什麼要設計乞討少女的橋段?
※如何評價馮小剛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獎?
※2014央視春晚京劇節目《同光十三絕》這名字取得到底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