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發展的比較好的衛星城?
尤其是北上廣周邊
北京順義,典型的獨立型衛星城。
多圖長文預警!
順義,唐代始稱順州,明代改稱順義,幽雲十六州之一。
位於市區東北部,擁有80萬人口,距離市中心30公里的國際空港城。答主是北京人,建築學本科在讀,現在在長三角地區學習
(首先,題主問問的是發展的好的衛星城,所以不是任意一個衛星城就能拿來回答的,那些拿燕郊回龍觀回答的朋友我也只能一笑而過,因為從城市正常發展的角度講,那是最失敗的一種衛星城模式,因為它就像長在體外的腫瘤,與其母體無法分開,而最好的模式則像我們人類生育一樣,胎兒在母親子宮裡有自己的各種生命系統,不能離開母體,但是是個獨立的個體。其實衛星城的發展就好比育兒,先備孕,胎兒逐漸長大,最後分娩離開母體,我們評判這個「胎兒」好與壞的標準是其是否獨立,是否健康。我在後文會介紹衛星城發展的四個階段,請往下看)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順義這個地方在哪裡,這麼說吧,如果你坐飛機來到北京,飛機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的瞬間,恭喜你踏上順義區堅實的土地!在北京說起順義區,一般人第一句會說,「首都機場在順義」,有的人會想到燕京啤酒,有的人會想到牛欄山二鍋頭,有的人會想到北京現代……這就是我想介紹順義區的第一個切入點——產業。
衛星城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代是依賴於主城的睡城,(完全從屬性)此類衛星城大部分居民的工作生活在主城,比如北京的回龍觀、天通苑、通州、以及河北緊鄰北京的燕郊,這類衛星城一般有大量通勤族,所以交通問題一直被媒體和大眾吐槽。這類衛星城因為其所在地區沒有相關產業和設施,所以一般只單一靠房地產業和外來人口拉動經濟增長。 第二代衛星城是半獨立式,有一定的居民在本地工作,有一定數量的工廠和公共設施。 第三代是基本獨立於主城,有就業機會,中心相對前兩代衛星城較為現代化。第四代衛星城,為多中心敞開式城市結構,用高速交通線把衛星城和主城聯繫起來,主城的功能擴散
順義屬於獨立性衛星城,是第三代像第四代過渡階段的衛星城。這個「獨立」的背後意思就是,即使北京失去首都地位,大量外來人口離開北京,順義區不會出現大蕭條。北京其他衛星城(除亦庄外)基本屬於第一代或第二代衛星城。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講,回龍觀和燕郊那樣的衛星城的發展模式是「有毒」的。其發展的動力只是相對主城區的房地產的價格優勢,所以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定居在這裡。其存在並未真正分散城市主城區人口,反而將城市這個雪球越滾越大,並且給交通聯絡線帶來極大的壓力(打個比方,這種衛星城就相當於給火車多掛了幾節車廂,多拉了一些乘客,對火車整體性能等級並沒有提升)(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京通快速堵車狀況以及八通線地鐵的擁擠程度就能感受到了 )
順義新城規劃圖
順義新城是北京市郊區新城中,唯一一個往遠離市區端方向發展的新城。從規劃圖上不難看出,順義新城的規劃正是當今比較提倡的「多中心」式發展,把新城分成多個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用綠地和公園分隔,避免攤大餅式擴張。關於順義新城的尺度(這是城鄉規劃從業者了解的第一要素):
順義新城從較南端的順義南環到最北端的新城牛欄山組團,距離為16公里。同尺度下,北京的南四環到北四環的距離為17公里。二者尺度基本一致。 北京常住外來人口分布圖北京市的外來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回龍觀東小口北七家三個區域,東部的通州永順,東南部的十八里店,西南部的丰台鎮以及盧溝橋附近,南部大興區的黃村舊宮以及西紅門,這些地區標註色為黑色,說明外來人口極多。順義城區和首都機場均是白色,說明常住外來人口極少(之前的評論里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向我提出質疑,那麼我這一次拿出數據來解答他的疑惑 )無疑,順義的存在是樣本性的。
在順義居住的人口中,通勤族所佔比重很小,大多數城市居民在本地企事業單位工作。作為北京市工業第一大區,順義區的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億元以上企業的數量頗為可觀,我在這裡列舉一些順義區的大企業(多數是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並非像南方沿海那樣的外資生產線):燕京啤酒,匯源果汁,牛欄山酒廠,牽手果蔬汁,鵬程食品,恆惠肉食,雙大肉食,東方雨虹,曲美傢具,北一機床(被收錄在在2013年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中),北京現代(中韓合資,目前在順義有三個工廠),北京汽車(BAIC motor 自主品牌),首鋼冷軋, 嘉寓集團,江河幕牆。
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僅僅燕京啤酒廠一個廠,其員工數量一萬餘人,使數以萬計的農業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江河幕牆和嘉寓門窗均為中國門窗幕牆行業十強,其中江河排名第一,嘉寓第八。
當然,在新時代,順義也在謀求轉型。2008年,順義區第三產業產值開始超過第二產業,農業佔比縮小為個位數。
北京市順義區調查報告(鳳凰網):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03/14673903_0.shtml最後交通運輸業企業:首都機場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Air China)等。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ATA機場代碼:PEK。世界第二大機場,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最繁忙的航空港,2014年旅客吞吐量8612.83萬人次。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國航介紹:國航總部設位於北京市順義區天柱路30號,轄有西南、浙江、重慶、內蒙古、天津等分公司和上海基地、華南基地,以及工程技術分公司、公務機分公司,控股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司(Ameco)、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Air China Cargo)、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國航還參股深圳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等企業,是山東航空公司的最大股東,控股澳門航空有限公司
汽車產業:2012年順義區汽車產出105萬輛,已超過美國汽車城底特律。我想說的是,以上的工業企業當中(不包括首都機場及其相關產業),靠著政策以及外資發展起來的很少,比如燕京啤酒牛欄山匯源等等的是純的順義本土企業(燕京啤酒是1980年的順義縣啤酒廠,現在在全國有19家分廠;鵬程食品的前身是順義肉聯廠,嘉寓門窗幕牆的前身是成立於1987年的牛欄山鋼鋁窗廠,等等……),能有這麼多本土企業企業做到比較知名的程度,也是很不容易和罕見的,順義區目前有20家上市企業。(當然亦庄開發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以及江蘇崑山等地都有很多的國際化大企業總部和工廠之類的,但是那些並不是中國人自己從零起步辦起來的,在這個民族工業十分珍貴和提倡的年代裡,我想順義的經驗應該是十分珍貴的)]
( 因為答主對民族工業的嚮往之情,暫先展示四個知名民族企業的商標,北京現代因為答主很不喜歡韓國,所以不展示) ~( ̄▽ ̄)~ 當然順義也有很多合資企業和很多的開發區了,不過我覺得那些不夠典型,所以就不一一贅述了,順義知名的開發區還是要提一下的:空港經濟區,國門商務區,天竺綜合保稅區,林河開發區,這些是大型的開發區,小的當然還有好多。 這些民族企業以及眾多的開發區,給順義帶來了不錯的經濟發展,順義2015年GDP為1440億元,人均產值全市第三,僅次於東城區和西城區(大家如果熟悉中國GDP排名的話,就會知道很多地級市的經濟規模也就三五千億元。比如一千萬人口的哈爾濱,2015年GDP為5332億元)
下圖為2015年北京市各區GDP表如果大家查閱資料的話,可以發現這個成績在百強縣林立的長三角和珠三角也算是排在前三名的位置了。 比如中國第一縣級市江蘇崑山(GDP多年排名第一,人口164萬,GDP 3001億元),平均下來,人均產值和順義區是持平的
下面再和浙江經濟第一名蕭山相比,蕭山2014年GDP1728.3億元,人口151萬人,比較平均的話,順義略勝一籌。 熟悉北京的人應該知道,順義在90年代之前號稱北京糧倉,全境95%的平原,主要以農業為主,根本沒有旅遊業和其他產業,可謂一窮二白。也許正是因為沒有祖輩留下的資源,所以順義人才會憑藉自己的實幹精神,創造出民族企業的經濟奇蹟吧。順義宣傳片:《行進順義》http://m.youku.com/video/id_XMTg2NTU3MDU2NA==.html我說到這感覺有點跑題了,言歸正傳,讀者要是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在城市管理方面很有名的「順義模式」,就是關於外來人口的,想必你也會明白為什麼北京其他衛星城的人口都在100~200萬,而順義只有60~80萬人了(?ω?)下面說一說順義的地產:
順義區其他類的地產項目之類的就暫時不介紹了,跟其他地區一樣,都是商品房,順義和其他衛星城最大的區別就是因為首都機場在順義區境內,所以樓層高度有所限制(順義城區高層樓平均高度為15層左右,而通州燕郊等衛星城基本要到30層),這也是順義人口密度低的原因之一。
另外,北京的中央別墅區(CVD)位於順義西南部以及朝陽區東北部,這是一片北京環境最好,容積率最低,配套設施最豪華,貧富差距最小的住宅區(這裡住著很多名人,是北京曝光率最高的住宅區,有興趣大家可以去走訪一下,哈哈)
中央別墅區(CVD)的位置
其實我還想說,順義這個衛星城的發展,並不是完全按照教科書上介紹的那四個階段走的,因為順義從未成為過從屬性的「睡城」,而且由於順義的企業的員工職員幾乎全數是順義本地人,所以順義的情況還並未被多數北京人知曉,順義已經用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由產業單一農業縣到承擔城市重要功能的市轄區的完美轉變。很多人眼中的順義還是九十年代那個落後的農業縣,所以我希望我深入的了解,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北京市的產業結構和民族民族企業的發展。
順義區承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水上運動項目的比賽任務,場館在奧林匹克水上公園,位於北小營鎮前禮務和後禮務。順義區還承辦了2009年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會址在後沙峪的枯柳樹環島旁,乘坐地鐵15號線後沙峪下車可以到達。花卉博覽會的舉辦拉動了順義臨空高端花卉產業,並在河東的楊鎮地區成立了北京國際鮮花港,在春秋兩季有花卉展覽。
軌道交通:
1.北京地鐵15號線,西起海淀區清華東路西口,東至順義區俸伯站。開通於2010年。全長40.8公里,全程運行時間約70分鐘。經過海淀、朝陽、順義三個市轄區,在順義境內設7座車站。 Beijing subway line 152.北京地鐵機場線,2008年開通,經過東城,朝陽,順義三個市轄區,是服務於機場的快軌線路,全長28公里,設車站四座,使用直線電機牽引的L型車。(關於機場線列車怎麼跑,答案是這樣的,列車從三元橋前往三號航站樓站,在此站折返,進入三號二號航站樓之間聯絡線,此段線路為單行線,所以從市中心前往二號航站樓的乘客必須先抵達三號航站樓然後才能到達目的地)
航拍順義城區(●—●)
(飛機上俯瞰順義城區,圖中河流為北京市第二大河流潮白河,拍攝時間2014年7月,攝於台灣中華航空CI512航班上)
順義全區被潮白河一分為二,潮白河從順義區中部由北向南流過,潮白河以西習慣稱為河西,以東成為河東,河西和河東地區發展十分不平衡,河西地區多數地區已經城市化,分擔起了不少北京主城的城市職能(比如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在順義花梨坎,每年的車展和各種大型展會在這裡舉行)工廠物流園眾多。
河東地區基本還是90年代的產業鏈條,以農業為主,工業輔助,這裡鄉土氣息很濃,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成片的麥田,還有那帶著微笑淳樸待人的北方老農。打個不太恰當的小比方,拿朝鮮半島舉例,河西地區相當於南韓,河東相當於北朝鮮,但是只是差別沒有朝鮮半島那麼大罷了(最近兩年,河東地區也列入發展計劃,重點發展楊鎮,所以未來河東地區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方言 順義區的方言屬於北京官話京師片,個人對方言比較感興趣,也在北京城區和順義區都長時間居住過,個人感覺順義區河西地區偏向於北京城區話,說話呑音還是比較多的,方言詞還是幾乎一樣的。河東地區的方言更偏向於普通話,咬字比較死,而且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詞,所以順義區方言廣義上是屬於北京話的,但是從西到東有過渡性,到了最東邊邊界的張鎮就有點偏向平谷話的口音。所以,在順義,你如果認真聽的話,可能會聽到幾種不同的口音,他們都是順義人,但是因為所處位置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家在順義河西地區,學校里有的朋友聽我說話就會不相信我是順義的,可能就是因為他們之前接觸的是東邊的順義人吧,他們說我說話北京味兒很濃,可是之前認識的順義人就普通話感很強。最後上一張這次從首都機場起飛之後順義城區的航拍照片(霧霾還是有些嚴重的)
本人目前坐標杭州,歡迎大家來評論,純手寫,自己寫了整整半天時間,如果你們覺得對你們有幫助的話,請給個贊,如哪裡有錯誤請輕拍,最後秀一波江南的春天 ( "ω" )2016年四月
大連,本來是旅順的衛星城。
從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對城市的理解是多麼匱乏了,或者說我國的市管縣體制讓很多人對城市的概念理解的粗糙。
衛星城不是兩個獨立地級市之間的關係,它們的空間沒有那麼遠,有人說上海蘇州,廣州東莞是完全錯誤的,衛星城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很多人理解的郊區,特別是縣改區很容易形成一個距離主城區不遠不近的衛星城。
衛星城和郊區的區別就是,郊區的概念比較大,比如北京,只要是出了四環或五環的北京地域都可以說是郊區,但衛星城比較精確,只有圍繞北京城的一圈的郊區才能叫衛星城,比如順義、昌平、房山、大興。像延慶密雲這種和北京市區還隔著其它郊區的就不能叫衛星城了。
而且衛星城是城,只有郊區的中心才能叫衛星城,比如房山區的中心良鄉以及城關等地才能算城,其它的偏遠地區也是不能算衛星城的。
我國城市的衛星城體系比較規範和典型的城市有這些: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天津。
舉個成都的例子,成都的城市規劃是非常好的,郫縣、溫江、雙流、新都、龍泉驛五個衛星城呈現眾星拱月之勢,而且之間的實力差距也不大,每個衛星城都有連接中心城區1-2條地鐵,沒有市區的密度大但又都有。
還有其它例子,廣州:花都、增城。杭州:臨平、富陽。上海:嘉定、松江。天津:武清、靜海。
按照很多人想像的就會是眉山德陽是成都的衛星城,紹興湖州是杭州的衛星城,簡直是瞎搞。
因為他們認為整個成都全是市區,所以眉山德陽就成了衛星城,拜託成都市在中國是一個地區的概念,還有很多縣鎮郊區和農村的,按照很多人理解,中國應該沒有農村了,因為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一個地級市管著呀,難道就能說明是地級市中心的人了嗎?
中國發展最好的衛星城我認為是成都附近那幾個。
廣州能稱之為衛星城的地方有花都、番禺、佛山(禪城),而這幾個地方都通了地鐵。花都番禺以前都是完整的市縣,和北京的那些睡城完全不一樣。花都、番禺的本地人有很多,醫療、教育設施亦完善。位於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角環線高速,莞佛高速,潮莞高速,從莞深高速,武深高速,龍大高速,深圳外環高速,G107國道,廣深鐵路,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莞佛城際,莞惠城際,京九鐵路的並且掐著鏈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虎門大橋與虎門二橋的連接灣區三大城市的咽喉要道的東莞。
東莞位置如下:
東莞的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如今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深圳市塘廈區、清溪區、鳳崗區。
無任何行政力量紅頭文件愛拍腦袋領導的干預,只有市場選擇和用錢投票的消費者選擇。任何香港、深圳市、珠江東岸和粵東地區的貨車前往廣州南沙、番禺、海珠、佛山順德、中山小欖、江門、珠海、澳門和粵西地區必須經過東莞境內走虎門大橋或黃埔大橋。
東莞市區出發1小時30分鐘可前往白雲機場、廣州南站、赤鱲角機場,45分鐘可前往寶安機場。
新沙港、沙田港、虎門港與黃埔港、南沙港聯成一體。距離順德港、蛇口港、前海、鹽田港、葵涌港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近。
麻涌鎮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連成一片,長安鎮與沙井街道連成一片,打破廣深兩地的地理邊界,兩市只隔一條街,地理界線無。
重要事情說三遍:
無任何行政力量紅頭文件愛拍腦袋領導的干預,只有市場選擇和用錢投票的消費者選擇!無任何行政力量紅頭文件愛拍腦袋領導的干預,只有市場選擇和用錢投票的消費者選擇!
無任何行政力量紅頭文件愛拍腦袋領導的干預,只有市場選擇和用錢投票的消費者選擇!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以下內容轉自葉檀財經:
城市群形成,就有核心城市,就有衛星城,我們分析了核心城市之後,進一步分析哪些衛星城比較靠譜。
在篩選衛星城的標準上,我們團隊挖掘了統計公報、城市規劃中與衛星城發展密切相關的數據。
首先,衛星城在核心城市200公里範圍以內,利用軌道交通在90分鐘以內可以到達。衛星城有自己的獨立基因,但沒有強大到像天津、杭州、蘇州這樣不可能成為其他城市衛星城的地步。
其次,所謂的核心城市必須已經有溢出效應,衛星城才能成為承接地。以前北京有燈下黑效應,華北所有的資源都往北京集聚,現在北京受制於自然資源等因素,資源必然向周邊溢出,才可能在北京周邊形成一圈衛星城。
換句話說,只有有資源溢出效應的大城市才有衛星城,其他城市再重要也無法形成衛星城。從這個角度出發,只有北上廣深有衛星城,而武漢、鄭州還像20年前的北京一樣,不斷向外拓展城市邊界,周邊城市的資源在向武漢、鄭州集聚,不可能形成衛星城。
第三,承接核心城溢出,衛星城必須有區隔於衛星城的行政區劃,有經濟基礎,既有資源又有人才又有文化特色,不會被核心城市這個黑洞所吸附。
根據上述幾個條件,我們將三大城市群的所有衛星群篩選了一遍。
珠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
珠三角是三大城市群中比較特別的一個,核心城有廣州和深圳兩個,廣深的風格完全不同,是中國所有城市群中罕見的現象。
廣州的衛星城是佛山,在市場經濟中激流勇進的深圳,有兩個衛星城,從深圳到這兩個城市,形成了一個幾乎等邊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內部,就是深圳現有的龐大的腹地。
東莞位於廣深中間,但東莞是深圳的衛星城,而不是廣州的。
這兩年,華為離開深圳鬧翻了天,這當然不是華為將總部搬到了東莞,而是深圳已經容納不下部分產業開始外溢,華為將自己的手機業務——華為終端遷至東莞,華為的「心臟」——企業數據中心(EDC)也離開深圳到達東莞。不是深圳要讓華為跑了,而是東莞已經成為深圳的衛星城。華為終端業務落子東莞松山湖,既可視作深圳產業輻射外溢,也是深莞惠一體化開花結果。
根據東莞城市總體規劃,以及《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其城市定位於國際先進位造基地,珠三角重要中心城和區域性樞紐。力爭建設「環深創新資源融合發展帶」和「臨港現代產業創新帶」,分別對接深圳和廣州,形成南連深圳大沙河創新區、光明新區、南山區、北接廣州科學城的「創新走廊」。從東莞自身角度來說,算是左擁右抱,廣州、深圳誰也不得罪。
但從經濟發展趨勢看,深圳與東莞更密切,深圳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深圳,離不開腹地支持,廣東省委、省政府早早布下了深莞惠一體化的大棋局。從電子產業鏈等來看,與深圳形成密切的產業鏈,而產品從深圳港口出口,從物流鏈條上為一個板塊。作為華人世界著名的服務之者,東莞從香港等地吸引了不少人流。
從經濟結構和產業基礎來看,東莞是珠三角的領跑者,也是珠三角經濟起伏的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第一輪經濟騰飛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量香港資金進入,第二輪在九十年代初期,台灣企業大量入駐,第三輪則是2000年之後的深圳產業轉移,包括三來一補行業,電子產業OEM。第四輪產業升級同樣由深圳帶動,主要依靠中高端產業布局,尤其是大型企業的製造中心、研發中心的落戶。
軌道交通把東莞、廣州、深圳連為一體,東莞利用軌道交通與深圳對接。2015年12月,深圳地鐵集團與東莞實業集團簽訂《深莞軌道交通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深圳軌道交通6號、10號、11號、13號、20號5條線路將連接深莞兩地,最快2020年互通。其中深圳6號線與東莞1號線銜接將成為早實現無縫接駁的地鐵線。從深圳到東莞坐地鐵將在2020年實現。目前東莞地鐵2號線,已經在2016年5月27日開通,1號線則於2016年9月底開工建設,同時還預留了與廣州地鐵接駁的介面。
東莞在高鐵方面進展同樣迅速,目前從廣州到東莞的高鐵有超過80個車次,15分鐘一班,從深圳到東莞同樣便利,有超過70個高鐵動車車次,15分鐘一班。2016年12月22日又一條高鐵開建,贛深高鐵先期工程在河源、深圳、東莞、惠州四個城市同時舉行啟動建設儀式。贛深高鐵自贛州西站出發,途徑河源、惠州和東莞,最終接入深圳北,共設計14個車站。
作為深圳經濟腹地,作為產業重鎮,不只是華為,深圳企業向東莞等周邊地區擴張已成為常態。2013年大疆科技在東莞買地,2014年中興通訊在河源建立百億級生產基地,比亞迪在2015年,選擇在汕尾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深圳城市競爭力毫無疑問,在吸引全球企業入住的同時,由於受到有限的土地資源限制,基本都會優先選擇互聯網、電子信息和金融等行業,包括華為和阿里巴巴都趨向於把研發中心放在深圳,將製造、倉儲物流和供應鏈等放在周邊城市。高端製造業、信息產業的研發+製造+物流一體化模式,將成為未來深莞惠一體化的主要方向。
儘管近幾年來,東莞製造業一直被媒體唱空,但從廣東製造業數據來看,東莞倒是有不少驚喜。2015年東莞製造業500強名單中,包括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建暉紙業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入選,佔全省的4%。與往年相比,上榜的代工企業數量大幅減少,而精密儀器、3D列印和鋁業投資企業崛起。從產業結構來看,東莞已從傳統的代加工模式,轉向智能製造和電子信息等,如果能抓住深圳產業轉移的機遇,必定能從珠三角城市群脫穎而出,擺脫「衰退」的固有印象。
深圳新聞網2017年2月21日報道了一則「雙城故事」。家住東莞鳳崗的李志強,在深圳一家企業中擔任中層管理,每天早上7:30從家中出發,到深圳工作,晚上回東莞睡覺。在2013年底買的130平米房子,目前均價已升至2.5萬元/平米。隨著「莞深融城」加速,未來兩地通勤時間將繼續縮短,實現半小時生活圈。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無一例外都有雙城族的身影,無論是兩地奔波還是回歸家鄉,這都是一群用於承擔生活責任的年輕人,祝願他們不要敗給高昂的房價。
高速公路日常繁忙:天津 北京的衛星城 不論想做不想做
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花橋(上海衛星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北京衛星城)
蘇州,可以看成是上海的衛星城。廣州周邊的佛山、東莞
廣州周邊一圈江門東莞中山佛山等等請問大家哪個沒聽過?
推薦閱讀:
※中國未來會成為發達國家嗎?
※中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是怎樣的?
※中國進入家天下的男權社會之後為什麼仍然長期帶有女性氏族的標誌——如」姒「、「媯」、「姬」、「姜」、「嬴」、「妘」等帶有「女」字的姓?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討厭日本?單純因為歷史?
※如果兩岸統一,台灣省的國民黨,民進黨等其他黨派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