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組織「一席」?

他們是一個NGO組織嗎?

「一席」的微博:http://e.weibo.com/yixiclub


一席的團隊,目前只有7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言冬是項目的策劃人。早年做傳統出版的他注意到新媒體的潛力,於是希望藉助業已成熟的互聯網平台做更多的傳播。「我們通過現場演講+後期視頻的方式做傳播,現在人們花費在移動設備上面的時間越來越多,看視頻的時間逐漸超過文字,於是我們就嘗試做一下。」

  一席的每場講座是20分鐘,但是並不拘泥於時長,最受歡迎的大冰的講座,足足講了45分鐘。「但是對於移動互聯網來說,20分鐘仍然太長,五六分鐘也許是最合適的,從視頻點擊來看,大多數人還是在電腦上看的。這個我們還在摸索,也許以後會有8分鐘的,或者有剪輯版的推出。」除了常規的每月一場的綜合場,一席還有單獨嘉賓的特別場,以及跨界性質的年終大場。

  不管怎樣,一席很容易讓人聯想起Ted。言冬從2009年左右便開始關注Ted,這對於創立一席有所啟發,然而他認為Ted面臨演講者層次不齊,傳播性比較差等缺陷,最主要的是,如果照搬Ted模式,在中國肯定會失敗。「Ted更多的是創新和科技類話題,歐美一直有這個氛圍,但是國內這方面比較弱,社會性和人文性強一點的話題更加適合中國的演講環境。」

  一席通過兩種渠道尋找合適的演講者,一種是通過人來找題目,一種通過選題來找人。「比如,工藝、草原沙漠化的話題,是我們比較關心的,就去找綠色和平的研究員來為我們講。」每次演講前,一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與演講者溝通題目,盡量是真實的,大家關心的,以及演講者和其他人沒有講過的。

  這對於演講者來說,也是一場考驗。「一方面,中國人比較低調內斂,國內沒有那種表達的氛圍;另一方面,在劇場上,光線很強,下面坐了很多人,本身就帶來緊張感。但是這種緊張感可以激發演講者,他會自然而然拋掉冠冕堂皇老生常談,而是講出最真實的部分,從後期視頻傳播來看,這個更加打動人。」

  一席的初衷是,推動國內的演講系統和演講環境。「國內的講座缺乏視頻傳播,即使有錄製,也不完善,最主要的是沒有平台傳播,我們希望逐漸建立忠實的觀眾群,形成這個平台。」一席正在把現場拓展到香港,作為華語地區的試點,也即將將好的中文演講推廣到國外。

以上摘自一篇報道:一席用20分鐘講解「人文、科技、白日夢」。


一席不是NGO,其運作公司叫做一席話(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據我了解,雖然一席拿到過諸如別克的廣告,也有一部分優酷視頻的分成,今年開始也嘗試售票,但到目前為止一席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是並不代表他們的盈利目的。一席發起人言冬曾在《第一財經》的採訪中說過:一席沒有將目光鎖定在非營利的講壇形式上,「一席的未來是做優質視頻的分發平台」。

一席背後的團隊其實不大,甚至比我的老東家CC講壇(CC講壇是題主所說的NGO,不以營利為目的)還要小。

一席的初期核心團隊是中信出版社辭職創業的,如言冬,是原中信出版社副總編輯,總導演杜俊,也是中信出版社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他們,自我感覺言冬和什麼柳的女的為人不行,私下來比較狂妄自大,那種高冷讓人噁心。據了解,一席背後的人員都是在默默付出,真心不容易。


感覺一席的影響力還是挺大的,過去一定做了不少積累,邀請的嘉賓也都不錯~

一席和TED感覺上還是很有差別的,一席的話,更文藝范兒?

同時,TED的一些科技話題,在國內真的有種組織不起來的感覺。。。果殼的一些演講,感覺上挺一般的。


有接觸過他們團隊的人,言冬很穩重,文化氣息很濃,杜俊導演很謙和,表達能力很好,思維很活躍,感覺他挺有商業頭腦的。葉子,佳林,郭郭還有幾個女孩他們都很棒,會一直關注你們的一席。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一席大冰的那一期,我看了五遍不止了,每當靜下來的時候,去看看一席真不錯。


推薦閱讀:

TAG:演講 | TED | 公益組織 | 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