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對美國貢獻了什麼?
里根是1980年代迄今最有影響的美國總統,有學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美國還在里根開創的政治時代里。撒切爾夫人和里根讓主張開放市場放任自由的新自由主義取代了之前幾十年里指引經濟政策制定的凱恩斯主義,這不但對英美兩國影響很大,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影響深遠。里根讓基督教勢力和美國保守勢力在美國政治中的力量大大抬頭,里根時代整個美國向保守轉變,主流文化中六七十年代的社會自由激進的思潮讓位於以家庭價值和基督教信仰為核心的傳統保守思想。國防上,里根開啟了「星球大戰」計劃,一方面客觀上極大帶動了科技發展(1990年代後的信息化革命與此頗有關係),另一方面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和東歐的共產主義陣營(雖然蘇聯自身弊端也已經積重難返),帶來了冷戰時代的終結。里根時代的美國經濟沒有卡特時代那麼糟糕,但是也起起落落,遠沒有柯林頓時代風光,但是柯林頓時代經濟高速增長的很多基礎,確是里根時代打下的——比如信息產業的興起、格林斯潘控制下美聯儲的財政政策等等。在美國,上點年級的人和很多年輕人,對里根要麼熱愛要麼痛恨,關心政治和社會的人不可能對里根無所謂,這就是一個有影響的政治家的表現。
在今日的美國,當人們就一系列重大社會議題辯論時,包括是否應該加強社會保障、增加政府服務職能,經濟方面是否應該加強金融監管,社會方面是否應該支持墮胎和同性婚姻,人們或支持或反對的,往往是深受里根主義意識形態塑造的種種觀念。也就做了三件小事。
其一,緩解了美國的滯脹現象,挽救了美國的經濟。
自陷入越戰泥潭以來,美國自身的經濟矛盾日益尖銳,經濟危機接連發生,在兩次能源危機的衝擊下,通貨膨脹在70年代末達到頂峰,在1980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13.5%,由此引發的失業現象嚴重,美國自行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
產生滯脹的原因在於,在經濟停滯(主要表現為產能過剩)的時候,用來繼續刺激增長的財政或貨幣政策誘發了劇烈的通貨膨脹,而這種超出控制的通脹會使得市場價格信號紊亂以及資金流向發生變化,從而使得經濟陷入停滯與混亂,高通脹與高失業率並存。尤其是當年美國在適應性的政策下,為了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火上澆油。
美國通脹率從1960年代初期的不到2%上漲到1979年的13.3%,里根在就任總統後的電視演說中承認,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這導致個人儲蓄率大幅下降。儘管工資隨著通脹同步上漲,但是美國對名義收入徵稅而非實際購買力徵稅的做法,導致工資上漲也將人們推到更高的稅收等級,通脹和邊際稅率的提高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打擊沉重。這使得社會分配嚴重不均,尤其是那些年輕人與靠固定收入為生的老人陷入困境。這種環境也影響了市場的投資預期,工人開始怠工,企業也無心進行研發,失業率開始上升。
作為溫和的保守主義者,里根這位未曾專門學習過經濟學的總統,在成功的化解滯脹危機過程中,用供給學派的減稅等政策對付「停滯」,用貨幣學派控制貨幣總量的政策對付「通脹」,這是一種探索性且爭議巨大的冒險的政策選擇。具體而言,就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率與減免企業稅,削減財政支出,放寬管理企業的法令與規章,控制貨幣供應量等。即通過控制政府開支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來降低通脹率,通過削減個人所得稅與加速企業折舊鼓勵工人努力工作與企業投資,並給予企業與市場更多的自由空間,增強活力。
里根的冒險獲得了成功,他那新自由主義的理念成為新的神話,並直接導致了今天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加深。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經濟危機就是里根時代開始的新自由主義的結果,進而主張重返「凱恩斯」,加強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但是,里根曾有名言,「在這場危機中,政府不是解決方案,政府就是問題所在」,意思是說,政府干預或許再次降低市場的效率,並陷入官僚主義之中。
其二,逆轉了美國在冷戰中的劣勢,打敗了蘇聯。
70年代蘇聯在武裝力量上已經趕超美國,在常規武裝力量方面處於壓倒性的優勢,在至關重要的核武器方面,其數量有優勢的同時,質量上也在迫近。在1972年,蘇聯擁有戰略武器2504件,超過美國400件以上,而如果把洲際導彈和海基核力量算進去的話,這個差距將更加顯著。尤其是其中的SS18SS19中型洲際彈道導彈對美國的威脅極大,在歐洲地區,北約軍隊在兵力及常規武器方面都有劣勢,北約原本依靠其擁有的7000枚戰術核彈頭維持著「不平衡的平衡」,然而1977年10月,蘇聯開始在歐洲部署SS20中程導彈和「逆火」戰略轟炸機,美蘇的平衡也開始被打破。隨著蘇美力量的此消彼長,雙方在世界範圍內爭奪的戰略姿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蘇聯採取攻勢步步緊逼,美國採取守勢步步退卻。
1978年4月,阿富汗軍事政變推翻了親西方的穆罕穆德.達烏德.可汗政權,在喀布爾建立了親蘇的哈菲祖拉.阿明政權;同年五月,受古巴支持的喀坦根反政府武裝攻佔了扎伊爾的科爾韋基地區;六月,由古巴和民主德國支持的南葉門軍隊攻佔了南葉門總統府,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12月蘇聯攻入阿富汗,形成了對印度洋的戰略包圍,對波斯灣產油區形成了直接的戰略威脅。
里根主義提出了新靈活應對戰略,其上任伊始,就強調「以實力求和平」,重新提出個四個方面的對外政策框架,用以遏制蘇聯的擴張。以是重整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二是加強美國與西歐和日本的傳統聯盟,三是促進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四是在節制的基礎上對蘇強硬,遏制蘇聯的擴張,以求謀取世界的霸權。可以說,這是一種介於杜魯門與尼克松之間的外交政策,亦可成為冷戰為主,緩和為輔的政策。[ 劉緒貽、楊生茂:《戰後美國史1945-1986》,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92頁]
與其前任的卡特政府相比,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不同。其一在於對蘇聯必須堅決推行遏制政策。里根政府確信,蘇聯,以及蘇聯和東歐國家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世界上一切不安定現象的根源,世界上只有美國能動擔負起對抗蘇聯的「領導者」一職。其二在於,與尼克松和卡特時期對蘇「緩和」的基調不同,里根更強調的是「以實力求和平」[ 楊生茂:《美國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97-598頁]雖然里根表面所講的是和平,但其思想的核心實質是重整軍備、重振國威,因為只有具備了實力,美國才能對蘇聯擴張產生威懾和制衡。其三在於美國對外政策中意識形態成分的明顯增強。里根在提及蘇聯時,常常用的一個詞語是「邪惡的國家[ 托馬斯.帕特森:《美國外交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868頁]」
其三,修復了與中國的關係。
在里根的任期內,中美關係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蜜月期。
1.建立政治互訪機制
在政治領域,中美兩國領導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保持了密切的互訪、會晤,建立了高層互訪機制。在尼克松總統開啟中美關係破冰之旅後,中美兩國領導會晤頻次逐漸增多,實質性對話不斷加強。1981年美國國務卿黑格訪華,這是里根政府高層官員同中國政府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次直接對話和溝通。1984年,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美國總統里根就在年內實現互訪增進中美兩國領導人的相互理解,擴大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1985年,李先念主席訪美,與美國領導人舉行會談,還同美國國會領導人、企業、經濟以及科技界人士廣泛接觸。同年十月份,布希副總統訪問中國,表示中國的現代化可以為美國的投資提供良好的條件,兩國已經建立了牢固、友好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首腦密切的互訪和交流活動加快了雙邊關係穩定的步伐,也為此後數年中美關係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
2.經濟合作加深
在經貿科技領域,中美兩國的貿易量劇增,從1979年的24億美元增長到1990年的142億美元,雙邊總貿易額達到1032.42億美元,除去1983年外,平均每年遞增約24%,美國在華投資迅速增長,躍居西方國家之首,在各國,各地區對華投資排名中僅次於港澳地區,截止1992年底,美國500多家大企業中,對華投資的達到50家,協議金額達到37億美元[ 夏旭東 王書中:《走向21事迹的中美關係》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到1989年美國每年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已經接近60億美元。美國的小麥出公司、化肥生產公司、飛機製造公司和木材公司都是主要受益者。如1988-1989年度中國購買了美國化肥總產量的六分之一,也是美國最大的小麥買主。美國的進口商也從對華貿易中受益匪淺。由於能獲得中國廉價的服裝和玩具,美國的零售商和消費者也大有收益。中美兩國開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機制性合作。1980年,中美之間最早的協調對話機制——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辦,解開了中美雙邊財經協調的序幕[ 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首次會議結束,人民日報1980-9-21【4】],1983年5月23日至2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陳慕華與美國商務部部長鮑里奇共同參加首次中美貿易聯合委員會會議,雙方同意簽訂工業技術合作協議和投資保護協議[ 中美商務貿易聯合委員會首屆會議開幕,人民日報1983-5-24【4】]。自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1983年成立以來,就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滅火器,對增進兩國了解,推動化解隔閡和加強雙邊經貿領域的互利合作、維護和促進雙邊經貿關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軍售與軍事合作
20世紀80年代起,中美軍事交流不斷發展,自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1983年訪華以後,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也於1984年對美國進行了訪問。雙方國防部長簽署了一份重申雙方合作原則的《紀要》,確定了飛機、航空和電子設備現代化三個合作項目。此後兩國軍方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和基礎。中美雙方繼續分享關於蘇軍軍事動向的情報,包括對蘇聯低下核試驗的監測情況。中國向美國出售了數架改進自蘇聯米格戰機的殲7飛機,供美國演習和研製對付蘇聯飛機所用。美國也答應向中國出口武器,並在美國基地為中國訓練飛行員。中美兩國商談的項目包括:合作生產陶氏反坦克導彈,改進鷹式防空導彈,MD46Ⅱ型反潛魚雷和AN/TPQ-37炮瞄雷達。在雙方的努力下促成的軍售裝備包括:1984年美國西科爾斯基飛機公司向中國出售24架S-70C直升機,1985年中國海軍代表團訪美,與美方達成了向中國出售聲納、雷達、柴油引擎和艦載反導彈火炮的協議。同年九月美國決定對華出售價值9800萬美元的生產線,用於改善中國陸軍的大口徑炮彈,1986年中美達成了更大的軍事合作項目「和平典範」,由美方為中方改進50架殲8飛機。
概而言之,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美進行軍事合作是緣於共同的戰略考慮,其意義在於通過建立軍事聯盟,中美兩國提高對付蘇聯擴張的能力。中國的軍事能力增強會削弱蘇聯在中蘇軍事對比中的優勢,使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腹背受敵,處於不利的境地。此外,兩國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也有利於穩定兩國已經建立的政治關係。
4.科技文化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雙方科技合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教育、農業、空間技術、科技情報、計量、工業科技管理、大氣、海洋、衛生、地學、地震、水電、環境保護、基礎科學、建築和城市規劃、地表水、核安全、核物理、航空、交通運輸、化石能、測繪、統計、電信、鐵路和自然保護等27個方面達成了政府間對口部門的合作協議書,有50多個部門組織了近500個合作項目。
教育方面的交流也更加密切,據統計,從1978年至1991年初中國赴美留學總人數達到7萬人,其中公費4萬人,自費3萬人。中國成為向美國派遣留學人員最多的國家。從1978年到1988年美國來華學習語言和其他知識的留學生為7000人,眾多中國院校和美國院校進行了數量無法統計的校際交流。
70年代未的美國整個社會喪到了極點,60年代的整個社會急劇左傾沉重的動搖了美國的立國之本---基督信仰,70年代的越戰泥潭和伊朗人質危機令美國國際威望掃地,民主燈塔眼看就完了。我想里根總統對美利堅的貢獻實在是太多,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重拾了美國的立國之根本,這個國家是建立在與上帝的契約之上的,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shinning city on the hill can not be hid(John 5:14).
大家可以去油管上面看他在福音派基督徒大會上面的演講和最後一次白宮電視演講。
這個提問我認為是降低了里根的重要性,里根處於人類史的轉折點上,而他握有方向盤,歷史的發展由諸多因素交織決定,在某個時刻,這些因素的的互相牽制導致一個平衡點,此刻會出現一個選項,向其中哪個方向推動全世界就倒向哪個方向,在二十世紀有三個人做過推動者,決定了全人類的命運,他們分別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斯大林,里根。
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斯大林共同決定了冷戰的世界。
里根決定了冷戰後的世界。
歷史在發展,全世界遲早會迎來下個推動者,但這之前,世界將遵循里根決定的方向前進,這就是里根的重要性。
當然美國總統是一個被嚴格限制的角色, 在形式上受分權原則限制,而私下又受利益集團擺布,這裡談論的里根是一個身為關鍵角色的里根,然而里根已經無法與他所代表的戰略相剝離,以里根來談論整個戰略是合適的。
里根這個人缺點多多(儘管呈現在我國,或者外行人眼中的是一個很親和力,慈祥,有說服力的形象),通常聽到的那些所謂的貢獻也是褒貶不一,指責者中有反對黨的人物,政論家,心理學家,外國領導人,甚至包括他的團隊的成員(如黎甘,斯托克曼,黑格,諾斯等人)
里根最大的貢獻不是某個具體的目標,他的貢獻是抽象的,在思想文化上可以說很多,也可以說很少,最突出的應該是讓「美國總統」這個職位恢復了威望(甚至不能說是「力量」)
他之前的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福特,卡特,(甚至是艾森豪威爾)帶給美國人和世界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新華社對《查理周刊》遇襲的評論其背後出發點是什麼?
※如何評價梁歡 7 月 17 日關於愛國的微博?
※國家領導人任期為什麼普遍是4-5年?
※「貪腐是發展的潤滑劑」這句話有沒有現實意義?
※如何評價法國大區選舉中,國民陣線強勢崛起?
TAG:政治 | 美國 | 保守派 | 羅納德·里根RonaldWilsonRea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