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寫旋律就只是靠隨便哼哼就行了?
問過很多寫歌的人,都說跟著感覺隨便哼哼。可我隨便哼出來的都感覺是聽過的音樂。
黑人問號臉.jpg我:你平時都怎麼寫歌的?Ta:憑著感覺來,感覺好行雲流水就是一首歌。我:這不太可能吧?旋律呢?Ta:隨便哼哼,覺得好聽就記下來。
我:?????
受過專業作曲訓練的人跟你說的「隨便哼哼」,意義上跟中國乒乓球運動員跟你「隨便打打」差不多的。
我只說流行作曲的情況。
差不多就是這樣,但還是有一些高低之分的:
小萌新的隨便哼哼:大致就是你描述的這樣,哼一哼就跑到自己聽過的歌裡面去了,並且不容易跳出來,硬逼著自己跳出來則哼不成調,不好聽,無法用。原因我認為是聽歌聽的還不夠多,也比較沒有嘗試過去分析,沒有儲備和理論基礎的情況下自然會如此(無意冒犯,其實每個人還不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
稍微學過樂器的人的隨便哼哼:以學古典為主的,因為都是照譜彈,所以和流行作曲會比較脫節,基本上也會沿著古典那條路把科技樹歪下去,隨便哼哼往往是一條路往下走,走到哪算哪,除非拿著錄音筆或手機錄著,不然很難讓他找一個點再反覆回來,大致也就是樓上有人說的每一個和弦每一個音階都有意思,人的意識流也是不斷在流動的,那麼他哼出來的自然不太容易回頭。
以學吉他、流行鋼琴為主的,因為掌握了一些流行音樂的套路,哼的時候有一個優勢,就是內心聽覺能感受得到這個旋律走向下來,大致應該匹配什麼和弦走向,所以不會出現太離譜的情況。但如果是沒有鑽研分析過,那麼還是一樣會寫的東西缺乏記憶點,或非常的雷同。
以上都是不那麼專業的情況,他們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寫旋律的技巧比較不足,並且缺乏理論的支持,所以不得不過度依賴靈感,靈感來了就會突然蹦出幾句還不錯的,靈感沒有的時候就是寫不出來,甚至不斷重複寫過的東西、聽過的東西。
而較為專業的流行音樂作曲人的工作模式據我了解大概是這樣:
第一步,想一個動機。是作曲層面的動機。通常是一個可能很短到只有幾個音符的小樂句。
以有目的性的作曲為例,通常是寫之前設定好大概的曲風,然後有些人會先簡單的做一個伴奏的底(如果是節奏為主的風格那基本上這是必須要做的)有些人則會找一個風格接近的現成的伴奏來先用著(不推薦,但的確人有這樣用,後面我詳細寫)如果是寫抒情歌則也有可能不做這個動作,但會默默的拿起吉他或打開鋼琴……然後,開始跟著這個伴奏/自己的吉他或鋼琴,來開始找感覺,重點是找動機。唯一需要用到靈感的就是這個時候。
而也有時候是沒有創作的預定,但突然因為某件事靈感來了,想到了一個不錯的動機,目前能想到的例子有: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那個經典的3331,2227,他是從敲門聲中找到的這個動機;陶喆的新歌《黑色星期二》副歌的「為什麼 為什麼」(音符是323 434)這句,他說是在一個星期二心情很差的時候突然想到的;《吉祥三寶》的主歌,作者說是自己的小孩「噔噔蹬蹬」的跑過來,問一句「爸爸!」爸爸答「誒」然後小孩問一個問題,爸爸回答之後,又「噔噔蹬蹬」的跑走,不斷重複這樣的動作,樂此不疲,帶給他的靈感。
第二步,把動機發展成樂段,這時可以用到作曲理論里的重複或模進或其他一些手法。當然如果一直重複同一個段子太多次肯定會單調,所以需要在開始讓人新鮮感不見的位置開始變化,總之要如何把一個小小的動機發展成一個樂段這是一個需要一定理論支持的技術活。
第三步,無論剛才弄出來這一段是作為主歌還是副歌,現在需要在他的基礎上,再想一兩個動機,想辦法在風格沒有跑偏的情況下,變成一首完整的歌。
以上這些過程中,還包含了需要考慮音域(不能超出目標演唱者的音域能力);旋律線條的走向也要有講究,要帶著歌曲的情緒走;和旋律匹配的和弦的走向要合理(不過專業的作曲人這部分一般都不是個多大問題了)。
所以呢,你說他是隨便哼哼,也的確可以這樣,但是人家是知識和閱歷的儲備都夠了,不經意間也能做到上面這些知識點的情況下,沒有伴奏也能靠內心聽覺腦補出來還不跑偏,這樣隨便哼哼當然的確是可以寫成還不錯的歌;而沒有研究過作曲的人的隨便哼哼,則是不出兩三句就跑偏了,還拽不回來。除非真的那一刻有神眷顧,不然純靠靈感是很難寫出經得起考驗的好歌來的。
最後,前面說好的,要說一下拿伴奏寫歌這件事,主要的弊端是容易被伴奏帶著走。已經存在的伴奏,都是為了已經存在的那條旋律去量身打造的,那麼裡面就有大量的明顯或不明顯的副旋律,甚至進入樂句的時候音符是帶有導向性的,比如說,前奏鋼琴弦樂嘩嘩的一下,收住,然後鋼琴弱起彈了512三個音,那麼你下一個小節是不是不自覺就會想唱3進去了?這就是導向性。拿伴奏寫歌的人如果沒有隨時保持理智的心,不知不覺就會被帶著走了,結果就寫出和這個伴奏的原曲很像的旋律,哪怕沒有聽過原曲也是很有可能的。其次是和弦都被伴奏框住了,跳不出來,創造力就會被干預。最後一點是,寫完了,編曲怎麼辦呢,除非你寫的時候已經預期了想要編成完全不同的風格(我有合作的歌手就是這樣操作的,寫歌用伴奏寫,但編曲的參考曲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他很清楚要的是什麼)不然的話你想要編一個一樣風格,但和弦不得不用的幾乎一樣、處處被暗示處處被比較,這樣真的很難,很容易被人說是抄襲。所以可以不要的話還是不要拿伴奏寫歌比較好。
MJ的歌和我的歌都是哼出來的
作為業餘詞曲作者給你的意見。就是可以用哼哼的方式寫旋律,但是最關鍵一點是最致命的。就是,你隨意哼哼出來的可能是你以前無意間聽到的其他別人的歌,自己無意識的記憶下來,哼哼出來以為是自己的,畢竟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你聽的音樂不可能是那麼幾百首能記憶清晰的曲子。好多被認為抄襲扒帶而貽笑大方的歌曲,實際上也可能是無意間的這麼寫砸的。
關注圭神已久 但今天斗膽反對一下圭神的答案 @圭多達萊佐 鄙認為這樣比喻很不合適 並且容易傳遞一些「相對錯誤」 的觀點
首先往大說 鄙認為藝術不能和體育比 體育可以說是技術決定一切 有輸贏 有高低 但藝術並不是 也不能「技術決定一切」
往小了說 國家乒乓球運動員打得肯定比非專業人士好 肯定能贏
但受過專業作曲訓練和音樂教育的人士作的曲並不一定就比非專業非科班「好聽」 (當然 在此討論的更多是在現代音樂或者說流行音樂的範疇 因為看問題描述 不像在說交響樂之類的)所以覺得圭神的比喻並不恰當 也容易給人造成一種 專業科班的 作的 曲 一定比 非專業或者「哼哼派」要好的感覺
然後回到問題
關於作曲(再次聲明 在此討論的範疇 在於泛流行音樂)關於哼哼派
一般來說 哼哼派一般都是缺少甚至完全不懂需要需要用到樂理知識 和弦應用 也不會把玩一樣樂器(如果能熟練一門樂器 肯定會有涉及的)
哼哼派所創造的旋律一般來自於個人樂感 以及 天生對旋律的感知度 敏感度
因為不會樂器 或者缺少相關知識 所創作的旋律特別容易「落俗」
因為感覺現在普羅大眾都會有些聽覺習慣 以及大環境下的審美習慣下所以哼哼派的旋律很難脫離那個體系 所哼的曲在和聲來看大都跳不出那些耳熟能詳的流行和聲進行
比如1645 4536之類的沒有樂器 和聲的刺激 對你創作的 擴展 延伸 甚至突破
所以也很難主觀去創作一些所謂的離調轉調調外音的運用(又或者風格性強的曲調 不排除你常常聽布魯斯 可以哼出布魯斯味道濃的句子 但如果沒有常聽耳熟 在不懂樂理不了解布魯斯不會樂器的情況下想哼出布魯斯味道的句子就像天方夜譚)當然 如果你本身樂感很好 而且你平時聽歌的風格比較多而精 哼哼派還是可以創造比較有意思比較好聽的旋律
比如那首《野子》來自中國好歌曲的
蘇運瑩
那首歌的旋律有多精彩 多配合她的唱腔大家聽過便知
而蘇運瑩本身寫歌便是哼哼派
所以這東西沒有定論 只有大概
寫旋律只要哼哼就夠了?當然不是
我自己平時寫旋律
得在有靈感 有旋律凸顯 並在吉他或者鋼琴上多次把玩 試和弦 甚至有時候會需要構算旋律或者和弦 才能寫出自己想要的旋律這些所謂的「專業知識 和 手段」
極大的豐富也幫助了我的創作我無法想像沒有它們我的創作會多乾涸
我會說 學習這些 對於創作 肯定不會是錯
所以哼哼派很容易局限 很容易落俗
但是
不排除哼哼派可以創造出好聽耐聽有意思的旋律但總得來說 還是很少 很少很少而且 那些大師 也從來不是哼哼派 說明哼哼派也因為能力而鎖定了上限那學習了這些 在專業知識和手段的幫助下 是不是就可以寫出很好的旋律呢
嗯…
那些學了很多年音樂 樂器 或者理論依然玩不好音樂的人
我想 大家都會見過我也見過所以 綜上所述
大概就是我想說的的確可以如此寫歌。 比如這首歌: 分享 冉明陽;王楷然 的歌曲《瑪格麗特》https://www.xiami.com/song/1796744881?_uxid=CC0618CDBABC42EEDF6041E54772BB07 (分享自@蝦米音樂)今年新專輯的主打歌,就是我的朋友王慨然哼出來的。 他沒有樂器基礎,沒有樂理知識,之前的歌曲全部是我寫的,所以我就鼓勵他:把你的靈感記錄下來,發給我,我幫你弄成一首歌。於是這首歌就這麼誕生了,我聽了他的清唱demo,然後配上和弦。 編曲是我做的,包括書寫多聲部的樂器旋律。我也並沒有學過作曲,只是感覺腦海中有那樣的旋律,於是就編出來了。
隨便哼哼有三種情況:1.基於天分。大多數人天分一般,所以隨便哼出來的質量普通,但總有少數牛人質量爆炸。2.基於經驗。在聽過很多歌以後,節奏動機、旋律走向、和聲進行自然會在腦子裡,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即使自己壓根不知道這些,也會不自覺地用上。3.基於技法。這是系統學過作曲理論後的結果。只要努力,結果不會太差。頂尖的人往往三者皆備。既有天分,聽得又寬,理論功底還紮實。但對每個人來說,多聽多學總是沒錯的。
音樂人的隨便哼哼,跟你的隨便哼哼是不同的。
就像王健林的小目標、中等意思,跟你的小目標也是不同的。很多年前,只認識簡譜完全不懂樂理的我哼出了一首歌,在電子琴上一個一個音的對比之後,用簡譜記了下來,然後投給了一個雜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很多年之後,我終於有時間把吉他和樂理學好了,卻聽了薛之謙的歌,突然發現自己如果有錢,年輕的時候也可以紅的……
恩。
這句話的性質就好比「是不是我跳得高會運點球就能像詹姆斯一樣扣籃了?」
真的題主,給你/Ta一瓶雪花,你能勇闖天涯了。
就說流行音樂作曲吧,的確有的歌是作曲者在鋼琴前面一個一個音彈出來並把譜記下來的。
但不可否認,有不少優秀歌手是不認譜的,他們很多好歌就是靠哼哼 哼出來的。極端如MJ,喜歡一邊跳舞一邊哼,舞跳完能哼出一首hit來,而且不僅能哼旋律,貝斯吉他都能哼出來讓樂手彈。又如披頭士的麥卡特尼和列儂,倆人都不認譜,自稱「我們為什麼要認譜,只需要記住旋律和要彈的和弦就好了」… 不認譜並不妨礙他們精通樂器演奏與和聲知識,再加上良好樂感,可能在吉他上彈出的一個小動機、小riff,就能給他們靈感哼出旋律優美又有音樂性的作品來。分享Paul McCartney的單曲《Blackbird - Live On MTV Unplugged》http://music.163.com/song/21394055?userid=117982786 (@網易雲音樂)
所以說雖然可能都是哼哼,有人就能當披頭士,哼出偉大作品來;有人就只能當薛之謙,套個4536251的走向,哼出一堆無聊的次品。咱們先以畫畫為例來開篇,這是某日和我的畫畫師傅聊天時的部分內容,那天我畫一個人像,但是手部沒畫好,他就跟我講了這個,就是結構問題,在畫畫之前你得先知道人體結構才能畫好人像。
比如原本你想畫一個很瘦的小蠻腰,結果因為不懂人體骨骼結構,畫出來的不光是腰細,腰上面的腹部也很細,可是實際上呢?腹部那邊咱們自己用手摸一下就能知道了,那裡是有骨架的,骨架部分想要無限制地瘦,除非先拆除骨架。所以呢,如果光為了把人像畫瘦而不去管骨架不去管人體結構,那出來的人像就會存在各種不協調的問題。
而咱們網上也常看到各種大師的手繪全過程圖,有些人紙和筆拿到手,直接就開始畫人像了,全程畫完沒有需要擦除的筆畫,一氣呵成很完美。這樣子看起來畫畫似乎真的就很簡單,但是實際上要說把畫畫好呢?他們在有這份功底之前需要大量的練習,他們已經完全把人體骨骼結構全部記在了心裡,成為作畫時的一種本能,所以就不需要再去畫一遍骨骼,然後再去給骨骼套上皮肉,再給皮肉穿上衣服等等這麼麻煩了。
作曲其實也一樣,隨便哼哼是能出來旋律,但是這個旋律是否符合這份詞,是否符合這首歌需要的意境呢?大師們已經完全了解各種音程之間的關係,所以他們可以,但是在他們這樣做之前,也同樣是需要功底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在大部分行業工種里都是通用的,你只看到了他們技術完全成熟以後的手到擒來,但是沒看到他們技術成熟之前的各種磨練。
我記得在還沒上藝校之前,應該是小學學聲樂還是學琴的時候吧,老師就已經教過我們了,某兩個音同時按下去,有些音的組合彈出來的聲音很難聽,像噪音,而有些音的組合彈出來的聲音就很空靈很美妙,這就是音程之間的關係。我現在有在網路音樂圈瞎混,也接觸到過很多新手作曲,那些不太懂的作曲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題主說的那種把隨便哼哼就當成作曲的(這裡不是指已經技術完全成熟的大師作曲家),另一類是隨便寫幾個7以內的數字一組合,就當成是作曲的。這些都是沒了解清楚音程關係就來作曲的,那風格怎麼辦?有些音符的組合聽起來就是很霸氣,有些音符的組合聽起來就是很歡脫,有些音符的組合聽起來就是很優美,有些音符的組合聽起來就是很悲傷,在不了解這些特性之前,隨便哼哼和隨便寫幾個數字,縱使能寫出旋律來,但是離真正意義上的作曲確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還記得之前有位朋友看我寫歌覺得很好玩,也想自學作曲,就寫了一份練手譜子讓我點評。因為只是練手,他直接拿李白的《靜夜思》來當的詞。這首詞大家都知道,床前明月光什麼的,風格走向也不用我說大家都懂。然後他寫的譜子,第1、3、4句的旋律我已經忘了,但是第二句……我記得太牢了,是65312,就是60年代軍歌《打靶歸來》「35635,65312」里的65312,一模一樣的調調……第1、3、4句具體是啥旋律我忘了,反正也是和這句類似的調調,但是從這第二句大家能看出來,他的思維可能和他的年齡和平時聽的歌曲有關,已經基本被那些60年代的老歌給禁錮住了,要寫歌他首先跳到腦海里的旋律就是這些他很熟悉的調調,這樣的作曲真的只是作出來一段旋律而已,和詞根本就不搭啊……
當時我給他講了半天各音程之間的關係音高的搭配什麼的,然後直接電子琴里彈了一遍錄給他聽問他覺得這旋律和這詞搭嘛?然後他給我解釋說,他也有在樂器上試演奏,把節奏速度放緩慢,就能和詞的意境搭上調……然後我就給他語音唱了兩首歌,一首小二郎上學,一首精忠報國。兩首歌風格完全不同,第一首小嘛小二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用很快的速度唱一遍,再放很慢的速度唱一遍,實驗表明不管唱得速度快還是慢,這終究是一首偏向歡快的歌。第二首精忠報國也一樣,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用很快的速度唱一遍,再放很慢的速度唱一遍,實驗表明不管唱得速度快還是慢,這終究是一首偏向霸氣風的歌。這裡面就是作曲的學問了,有些音符的組合他就是歡快,有些音符的組合他就是霸氣,節奏速度在這裡只是輔助作用,只是根據風格再去定下一個快慢的基調,而不是說我一份原本歡脫的旋律,只要把速度放慢以後他就可以變成哀傷。
這裡你可能會說電視劇里某些主題曲,通過不同的編曲或者哪怕是同樣的編曲,在不同的場景里也都可以運用到同一段旋律。比如《雙世寵妃》的《九張機》,在虐的時候比如兩個人生離死別時能用,而在甜的時候比如闊別重逢的時候也很合適(表示這邊並沒有看過這部劇,平時看電視比較少,一下想不起來拿啥舉例子,這句話是前些天接到的一個遊戲音樂的單子,客戶給了這首歌做參考,然後說了上面這句話,希望我們這首歌也能做出這種效果)。那麼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也很簡單,像這位客戶原話里說的「生離死別」和「闊別重逢」,這都是什麼樣的場景呢?這都是需要把觀眾情緒點帶到很高的場景,也就是說雖然這是兩種或者幾種看起來完全不同的感情,但是這些不同的感情也都是有著某處共通點的,音樂人只需要抓住了這些共通點,就能去定下基調去完成音樂製作。
所以呢,隨便哼哼,是一種寫出旋律的方式,但是真說要作曲,正正規規地符合詞的意境符合歌曲的意境,那就需要紮實的功底,不然不是隨便誰來都能駕馭得了的。在有了這些功底以後,就像畫畫的人熟練了以後就不需要先去畫人體骨骼、畫框架、畫參考線就能直接畫出標準的人像了。
其實舉一反三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舉,比如你看那些大書法家,隨手一揮輕巧地寫出了一堆好看的字,那寫字就是那麼容易的嘛?單說寫字還真是,你也可以隨隨便便寫出一堆字來,但是要說寫好字,把字寫得好看,那可真就不是人人都行的了,他們是有著多年的功底,才能有今天這樣你看起來輕鬆的模樣。
這個不太清楚了,我也可以隨便哼哼,但是我更喜歡在鋼琴上去寫曲子,有很多人都可以隨便哼哼。
針對這個問題昨天直播的時有過專門測試
絕對不是哼哼就行的,我說一個典型的旋律模式,Just Blue 和Unity
他們的主歌旋律模式都是兩句一樣的,加上這句的變奏
特點是超好記
類似的模式有很多,所以絕不是哼哼可以哼出來的
是的。當然僅限人聲部分,想哼出一段像樣的吉他或者小提琴solo旋律還是很難的。
你哼出來覺得像那是因為你聽歌太少。
我現在很難找到一首旋律好聽的歌,還不如聽自己哼哼。
簡單個毛線有些厲害或者熟練地把理論和經驗已經變成本能反應的人 跟你說 我就隨便哼哼這叫做人家的隨便
是的,就是隨便哼哼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316676
哪裡來的駱駝客?席琳迪翁的《My Heart will go on》,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我們都會被歌曲豐富的情感,細膩的層次,以及強大的爆發力所感染。但是,如果你有心去分析一下它的旋律,單從音域跨度上來看,才一個八度!什麼概念?從低音的5到高音5,一共8個音,旋律完成了主歌部分那纏繞心頭難以割捨的愛,也完成了副歌部分那恢宏的張力。才一個八度!如果哼哼能唱出來,那隻能說明作曲者真的天賦異稟了。
主要還是看什麼人哼哼。
貝多芬的隨便哼哼就是月光,某音樂門外漢的青年導演的隨便哼哼出來的是『逐夢演藝圈』...
謝邀。
隨便哼哼其實就是找到這首曲子的旋律
接下來大量的,就是專業的配曲記譜和不斷的潤色,此時,要越精準越好,不能隨便了!
推薦閱讀:
※作曲系本科生適合用MacBook嗎?
※本人打算考國外音樂學院作曲系,有沒有老師能給我在作曲和留學準備方面指導?
※Hans Zimmer和Two Steps From Hell創作音樂有何不同?
※單側耳聾作曲編曲有多大影響?
※想用軟體寫首後搖,有哪些合適的音源?
TAG:音樂 | 音樂人 | 音樂製作 | 作曲 | 歌曲創作Songwri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