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估算中國1985年走私進口電視機數量?
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39344/answer/229881073》的評論區,針對1980年代電視機普及度和1985年電視機生產量,我與一位知友發生了如下對話:
我的數據(歷年累計產量5000萬台、1985年進口146萬台)來自於國家統計局。但這位知友認為「十倍都不止(146萬台)」,他提到的「倒配額」「倒電視」這種「雙軌制」特色現象是包括在官方統計範圍內的(理論上是合法的)。那麼走私進口電視機數量應該怎樣估算呢?求各位大佬支招。@chenqin的回答給出了估算走私電視機數量下限的方法並指出了我的數據引用錯誤:146/147萬台是1984年電視機合法進口量,1985年的電視機合法進口量是508/509萬台。但我猛然發現新的錯漏:原問題討論的是1985年春晚的事兒,那麼統計電視機保有量、產量、進口量等數據就應截止到1985年春節前,不應採用1985年全年的數據。1985年全年國產電視機近1700萬台,假設春節前產量佔全年1/6,那麼截止1985年春節前國產電視機全國累計產量應在4000萬台以內,加上歷年合法進口,合法保有量總計應在5000萬台以內。——所以走私電視機數量(尤其是上限)究竟該怎麼估算呢?
第一個問題,85年有電視算「非富即貴」嗎?
回答:在城市確實不算是非富即貴了。
最高收入戶每百戶108台,連困難戶也有每百戶71台電視。說明電視在城市中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消費品。
當然在農村裡,每百戶只有11.7台電視,比較富貴。
不過農村上升的速度也很快,到了1990年,就有接近一半的農村居民擁有電視了。
第二個問題,如何估計1985年中國電視走私量?
首先要糾正問題中的一個錯誤,1985年中國電視進口量是509萬台,而非147萬台,147萬是1984年的數字。
我們在UN Com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做類似的工作,Periods選1985,Reporters選擇China,Partners選擇World,Tradeflows選擇Imports,SITC選擇761電視,那麼有如下結果:
中國當年進口了5085028台電視,和統計年鑒顯示的509萬一致。
那反過來,Reporters選擇其他國家,Partners選擇China,Tradeflows選擇Exports,會有什麼結果呢?
日本648萬台,香港82萬台,新加坡和西班牙都是21萬,總共772萬台。
也就是說,中國自己說進口了509萬台電視,但世界各國說他們向中國出口了772萬台電視。中間的263萬台,可能就是走私的一部分了,而且應該屬於走私的下限,因為他的數據至少被出口國捕捉到了,一些走私活動可能在進口國和出口國數據裡面都發現不了。
因此,1985年,中國總進口至少772萬台電視(而非147萬台),其中至少走私進口263萬台電視。即每3台進口到中國的電視,就有1台是走私進來的。
剛看到楊愛紅這句話,就看到這個問題了。
楊愛紅這句話,不能說不對,但他很明顯忽略了另一個問題,就是85年舉報的人,不僅需要電視機,還需要電話和知道廣電總局的號碼。
85年有電視機並不算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我家農村的,我家有電視機的時間是1984年。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呢,因為那是我父母結婚的年份。那年秋天,我父母結婚了,我大姨身為姐姐,給我們家買了一台黑白的電視機。那是我們村第一台電視機。每天晚上我們家的人都是烏央烏央的,我爸都是把電視機搬到庭院里,每天網上很多人七點左右,吃完晚飯,過來我家看新聞聯播,然後到深夜才走,我媽說,當時都有人在我家的庭院里大小便,把我們家人噁心的。。。
但是我們家裝電話的時間可就是非常非常晚了,我記事的時候我們家還沒有呢,再加上一個廣電總局的號碼,寫得有電話黃頁才能查的到吧,這就更晚了。
楊愛紅說是因為非富即貴的人舉報,廣電局才改正這個話,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他可能沒說清楚。你85年光有電視就能舉報春晚了?你是去北京廣電局門口抗議的嗎??
支持楊愛紅,雖然我不認識他,也沒關注他,但是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楊愛紅
《追捕》是79年引進的
《加里森敢死隊》和《大西洋底來的人》是80年引進的
上一輩人在談論到這些作品如何火爆的時候,通常都會說「全村人都擠在有電視的那個人家」。要是五年後的85年,「電視就廣泛進入農村了」,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相比電視這個普遍都有的,入戶電話還長途直接打北京才是真正的非富即貴的東西好不好!!
1983年央視春晚上,因為是電話點播,觀眾紛紛點播當時被禁的李谷一的《鄉戀》,現場的廣電部部長(廣電總局局長前身)面對民意,當場下令解禁這首歌。
1983年家裡面有電話加電視,當然不是一般人。
1983年春晚最令人難忘的是李谷一的《鄉戀》。」黃一鶴導演,他幾乎奠定了春晚的基本格局。「當我們決定辦一屆春晚時,作為總導演,個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匹久未上戰場的戰馬聽到了衝鋒的號角,恨不得把看家的本領都拿出來。當時我們幾個人徹夜未眠,討論來討論去,確立了幾個基本的原則,一個就是要表達歡樂傳遞歡樂。還有一個就是要有群眾的參與,要讓群眾點他們愛聽愛看的東西。」
當時家裡有電話的人都不多,有電視機的人也很少。中央電視台勉強找到四部電話,讓觀眾來點歌。沒有想到,備受爭議的《鄉戀》被點播的最多。「既然說了要體現群眾的願望,那就只好讓李谷一唱《鄉戀》。這一唱被認為是一種信號,即表達個人情感的歌可以唱了。」 「由於第一屆春晚的播出完全是沒有宣傳的,很多人都沒有看上,第二年,很多人在春節前就已經商量著湊錢買電視了。如何超越第一屆讓我們很頭疼。」1983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成為《鄉戀》解禁的日子。當時,晚會現場設置了4部觀眾點播電話。晚會剛開始不久,記錄電話的小女孩就端著一個盤子走到黃一鶴面前,上面放著的點播條都是點《鄉戀》的。 這讓編導為了難。「因為這是禁歌。禁止的東西如果在電視里播出去,特別是在春晚上播出,那是捅破天之罪,一個人的政治生命就要出問題了。」黃一鶴說。
當時,時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的吳冷西坐鎮晚會現場。黃一鶴朝小女孩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找那老頭去」。小女孩走到吳冷西面前,遞給他點播單。起初,吳冷西看了之後搖搖頭。幾分鐘後,小女孩又端來一盤,還是《鄉戀》,吳冷西還是搖搖頭。又過了一會兒,又端來一盤。連續遞了五六盤後,吳冷西有點坐不住了,汗也下來了,在黃一鶴面前走來走去。「他在思想鬥爭,」黃一鶴說,「電視點播,點了不播,不是欺騙群眾嗎?」最後,吳冷西一跺腳,操著南方口音說,「黃一鶴,播!」
在年三十那天晚上,一邊看電視一邊打電話的人,一般來說,是家裡面安裝了電話和電視,不大可能是跑到外面去打公用電話。上面舉的資料也說明了這點。
第一屆春晚的播出完全是沒有宣傳的,很多人都沒有看上
當時家裡有電話的人都不多,有電視機的人也很少。中央電視台勉強找到四部電話,讓觀眾來點歌。
@chenqin 舉的圖已經說明了,1984年進口電視機數量147萬台, 所以 @楊愛紅 沒說錯,只是說的不準確而已。
1985年春晚是1985年2月19日舉辦的,所以電視機具體數量,應該是看1984年的數據,而不是看1985年的數據。
任遠:中國電視50年的風風雨雨 (5)
1985年初,我國電視接收機擁有量已經到達5000萬台,觀眾總人數達到了兩億多
1984年人口
據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79個縣(市)、2971個居民(村民)小組、472354人抽樣調查,一九八四年人口出生率為17.50‰,死亡率為6.69‰,自然增長率為10.81‰。按抽樣調查資料推算,一九八四年末全國人口為103604萬人
1984年人民生活
據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00個縣的31435戶農民家庭收支抽樣調查,一九八四年平均每人純收入為355.3元(包括來自生產經營活動的313元,來自外出人口寄回、帶回的現金和實物及國家發放的救濟金等方面的42.3元),比上年增長14.7%;平均每人生活消費達273.4元,比上年增長10.1%。
據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2個城市的12050戶職工家庭收支抽樣調查,一九八四年平均每人可用於生活費的收入為608元,比上年增長15.5%;扣除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升的因素,實際收入增長12.5%。但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家庭和一些工資低人口多的職工家庭,生活還比較困難。
亞洲電信運營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1984年,中國只有280萬固定電話用戶,人均固定電話佔有率僅為0.25%。
1.要考慮1985年全國的交通狀況和管理。我覺得大規模走私得在90年後了,85年開始討論姓資還是姓社了沒有?那時候銷售走私品的非正規渠道有那麼多嗎?電器在當時可算奢侈品,買的家庭都是存好久的錢。這些東西需要走個流程轉正,那時候個體戶才開始,國有商業企業才開始搞承包,估計除了深圳這些試點地區,其它地方敢公開賣走私產品?官倒大部分是賣批文,不記得有賣走私品的。倒是聽說過某些單位利用公務出國的機會,有免費攜帶公斤優惠往國內帶電氣產品的,好像國內最早的工口片就是這麼進來的。。。
所以我對85年的走私規模,特別是電視機這種高價值商品的規模保持懷疑態度。
2.85年還是票證時代,一個地區有多少電視出售就發行多少票。如果有特殊渠道流入的電視機,一般也優先內部消化用特殊手段合法化後在國有體制內消化的可能性更大,不大可能當街賣。
所以我對走私品能在多大範圍內消失持懷疑態度,至少要有一定手段讓這些產品有個合法明目才能在一些渠道銷售。
3.85年還是黑白電視時代,電視普及率是在那幾年開始大規模普及的,我記得當年還有自己攢電視機的,對,純手工製作電視機。去買元器件自己做。市場上還有一種單色大玻璃片出售,放到電視機前假裝電視是彩色的。。。後來彩色電視普及了又尼瑪謠傳說有輻射,市場上又開始賣一種透明玻璃,說是防護輻射。
4.考慮過85年的發電量么?90年代溫州市區才開始減少停電情況。
電話不要想了,這不是有錢就能辦的,還要申請。給錢就能辦還要等幾年。1985年的春晚由於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搬到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而由於設備,技術的欠缺,導致整個晚會的節奏銜接非常拖沓,快六個小時還沒完,觀眾非常厭煩。
梁左先生在隨筆《春晚十年》中寫道,85年新春剛過,批評電話,批評信件如浪潮般波濤洶湧地直奔中央電視台,舉國上下,萬炮齊轟85年春晚。
這個楊愛紅就是個典型
在知乎呆久了,不接地氣
總是把自己腦補成特權階級.
不能跟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第一,電視機如果你家沒有
可以考慮一起去鄰居家看.
甚至可以考慮去單位/村委看.
當然你家跟有電視的人家關係好不好
去了能不能坐到離電視機近的地方
觀看效果怎麼樣,但是最起碼你可以看了.
那年在鄰居家看「春晚」_阿遙_新浪博客
那年在鄰居家看「春晚」_阿遙_新浪博客
1987年農曆除夕那天,吃過午飯,母親就催促我:「趕緊睡一覺吧,攢足精神,晚上好去你張嬸家看電視。」聽母親這樣一說,本打算去找小夥伴玩耍的我,乖乖就躺下了。
換作平時,我可沒這麼乖,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啊,晚間電視上會直播央視春節聯歡會,誰願錯過呢?那時,村裡只有幾戶人家有電視機。除夕晚上,春節聯歡會開始後,屋子常會被人擠得爆滿。我擠不進去,只好忍著刺骨寒風,站在窗戶外豎起耳朵聽……這回好了,就在不久前,鄰居張嬸家也從城裡買回一台電視機,雖然是黑白的,只有14英寸,卻足以令我羨慕得不忍離去了。張嬸平日最疼我,當即承諾:「丫頭,除夕晚上來看電視吧,人多也不怕,嬸給你留位置。」「噢,太好嘍!」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我睡足覺,吃過晚飯,就直奔鄰居張嬸家。進屋後才發現,電視上正播放廣告,雖然距春節聯歡會直播開始還早,但炕沿和幾把椅子上已坐滿了人。張嬸把熱乎乎的炕頭留給了我。又過了片刻,屋子裡的人更多了。好客的張叔張嬸拿出花生、瓜子和糖塊來招待大家。人們邊吃邊談論著往年春晚的精彩之處,屋裡不時爆發出歡笑聲。我不說話,也顧不上剝張嬸塞在手心裡的糖,只把眼睛緊緊盯在電視機屏幕上。
第二,就算沒有電視機,也有收音機.
除夕夜 他們打算在崗亭里用收音機聽春晚_大渝網_騰訊網
除夕夜 他們打算在崗亭里用收音機聽春晚
哪怕到現在還有人使用收音機.
第三,人家明明說批評電話,批評信件.
也就是說就算你家沒有電話
你也可以買一張郵票和信封,拿信紙寫個信給這些單位郵寄過去.
當年中國大陸公民連郵寄平信的權利都沒有么?
別動不動就腦補什麼吃得起肉
穿得起新衣服新鞋,
看得到電視
打的了電話的就是特權階級.
爺爺是中科院某單位,手下出過某數學大師,不善理財,全靠電機廠總工的奶奶打理,80年代初,全套蘇聯電器,電視冰箱洗衣機。
姥爺某口岸城市涉外單位一把手,廳級,姥姥大學領導。然而父母86年結婚,感嘆爺爺家有進口電器。姥爺家是90年代初才有的上述電器,國產,90末退休。搞不清楚題主這非富即貴是啥意思。很多人糾結從哪買,怎麼買。就說我爺爺家這情況吧,家裡8口人,倆人掙錢。鄰居基本是同級,人口沒我們多,然而過的就不如我家。我奶奶的做法是,買堆兒菜,也就是成堆的買,便宜。哪怕是票證時期,依然可以買到堆兒菜。為什麼別人家不買,因為堆兒菜量大,損耗大。奶奶的辦法是,每棵菜都根據情況扒一次開始萎縮的葉,剁碎了餵雞,家裡人吃菜心,雞下蛋,養大了賣、吃肉,賣雞賣蛋,換錢換物。人口多,嘴多不假,但是人力也多,就看你怎麼組織。到了八十年代,能大量賣錢了,流量就變成存量了。這只是其中一個途徑,總之,熱愛生活,生活就熱愛你。真人的兒子應該還沒死吧
反正我姥爺家有台彩色索尼,應該是1990年左右有的,那時候我姥爺是糧食局局長,他說那時候整個旗只有三台,旗長一台,他一台,剩下的不知道給誰了。
老家西北山區農村。
89年通的電,91年買的黑白電視機,2008年買的彩色電視機……
我家那台松下彩色電視機,應該是93年買的,在鎮里的供銷社3200人民幣。
85年家裡有台電視確實算不上富貴。我家北方四線小城市,80年就買了黑白電視機,在當時還是很轟動的,家裡每天晚上都擠滿了來看電視的鄰居那個時候電視全是奢飾品了。但是85年通過我大爺的渠道換了彩電之後,很多父母的朋友同事包括我的老師,都想通過我爸買,那個時候中國的老百姓手裡已經有了不少的存款,但是卻沒地方花,商場里只要有彩電賣就一搶而空,家裡有個彩電,不能代表有錢,卻能說明路子比較硬。
其實吧,整個東部沿海地區先富起來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走私,就不說軍隊開著軍艦走私了,就單說屁民走私也是極大的規模,我的家鄉東部沿海某市就是整村成建制的走私發家的,(現在已經成功洗白變成正規村辦企業,和華西村這種一個數量級,只不過不出名而已)85年的時候我們這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電視,而且彩電的比例也不低,我家(普通工薪家庭)84年就看上了索尼的彩電,90年代初就有了錄像機,放磁帶的那種,天天看什麼方世玉獅王爭霸,全國來說肯定達不到我們這裡的水平的,足以說明走私的量有多大了
強答一個這種爭論根本就是純粹的口舌之爭首先要問問,什麼叫非富即貴?現在我們說非富即貴,指的頂尖的多少百分比的人?在我看來怎麼著也得是5%甚至1%吧?可以想像一個20戶的小村子,這個村子裡有一家有電視,用富貴來形容這一家,有點過分吧?這裡暫時不討論電話,因為很早就有電話通到村裡,主要是用於上傳下達,這個電話是村民可以使用的。非要假設每個村民都有自己的電話,那就是狡辯了。如果同意這個下限,5%,剩下的就可以看@chenqin的答案了。
我們是江蘇比較富裕地區的農村,85年我家買了全村第一個黑白電視機,天天晚上擺在門口,一村人圍著看。當然這是我爸轉述的,因為那個時候我才三歲。農村幾戶一個電視,那噴子恐怕活在新聞聯播里吧。
李富貴說的非常有道理。
這這這,匿名先!
1985年我五歲,我家剛買了台黑白電視機,四百四十塊,很多人都喜歡逗我說你家的電視多少錢啊,我就樂呵呵地回答四百四…
回答問題。我的一個親戚,當年就是做彩電錄像機走私的。在他們家祖屋,堆了滿滿一屋子的彩電,每台三千多,我估計一次可以堆幾十台。我們村的彩電基本都是他們家供應的,還有不少外地人來買。
當然全國有多少這樣的我不知道,但是我了解到的是,鄉下地方几乎沒什麼人是到商場買彩電的(城市裡才有商場,鄉村只有百貨商店,沒見到賣彩電)。我爸媽85年結婚,我媽的嫁妝里就有一台黑白電視機,確實是當時非常體面的陪嫁了。我外公是工人,但一個人的工資要養一家五口,不算富裕,只能說外公外婆對我媽大方。
甘肅嘉峪關,80年家裡有黑白電視,應該是小學低年級或者小學前家裡換了飛利浦的彩電。家裡父母普通工人沒什麼非富即貴的。然而電話是9x年才裝,就到那個時候了一部電話還要兩千多安裝費。再早的時候只能工廠傳達室打……
推薦閱讀:
※有人把終極一班,終極一家,終極三國全看過嗎,大家覺得這三部電視怎樣
※有哪些不是台本設計,但臨場反應絕佳的綜藝節目片段?
※你最喜歡中央電視台的哪個頻道?最看不下去的是哪個?
※如何看待文化部近日下達一批要求下架的歌曲的行為?
※創維酷開系統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