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對美術功底有多大要求?
謝邀。
要達到入學要求,高考後學兩三周,能畫基本的素描靜物就差不多了。很多學校也不要求加試素描了。
開學後,視乎學校安排,會有一到兩年的美術課。但對建築設計而言,美術能力的要求不高;在表現方面——無論是手工還是數字表現,繪畫好會有一定幫助,但表現並非建築設計的核心。
總的來說,不高。
設計不等於美術,也不等於藝術。
謝 @病態 邀~
我不是學建築的,是學園林的。基礎多少有些相關,所以姑且可以一答吧。
設計類專業需要的美術功底(基礎)大體可分為:素描、速寫、色彩(水粉、水彩)、三大構成以及國內外美術史和設計史這5部分。這些內容基本屬於大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範圍。
對於非藝術生和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大部分人在高考前除了數理化以及被「閹割」的美術、歷史和地理等課之外,並沒有太多機會和精力接觸設計相關課程。因此,以上5部分內容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和培養有別於理工科思維的基礎審美和設計意識:
- 素描和色彩基本以靜物和風景寫生為主,主要培養觀察物體的能力、構圖意識、形體比例、空間關係、透視規律、畫面明暗與色彩的整體感、前後物體的主次虛實關係等。這些內容對於以後理解空間、建模和排版等都有很大幫助。
- 速寫的意義在於學會如何快速且較準確的記錄思路。後續學習中可利用速寫草圖對尺度和形體的不確定性來發散設計想法(推敲方案)。
- 三大構成則是以造型訓練為核心,關注抽象層面的形體生成與表現,從純形式的角度探討形態要素和其組織規律。因此涉及的內容是前三者的進一步抽象:運用不同的生成邏輯,藉助簡單的塊面、色彩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視覺和空間效果,為接下來的設計課提供方案的生成方法和思路。
- 美術史和設計史雖然多是選修課(?),不過了解不同藝術和設計作品的風格、特色和表現手法,對於培養審美(所謂洗眼睛orz),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係/藝術對設計的影響還是滿有幫助的。
這些內容雖然在課程設置上有先後次序,但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實踐過程中也會因為一些認知誤區而帶來學習上的困難,比如一味追求畫面的真實(陷入細節),甚至因為不能和範例畫得一樣而產生挫敗感,最終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和@Linkzero Tsang的觀點類似,雖然看似這些內容涉及很多「繪畫」相關的課程,但是設計類專業學習這些課絕對不是為了培養「畫家」。美術功底只是專業學習中的一個階段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意義在於為後續的設計思維進行鋪墊。
所以,認清目的後,再要說對這些東西有多大要求嘛~~對於學生來說,其實不用過分重視,也不用過分輕視;只要能主動跟著課程安排走,認真高質量完成每一項課程實踐,對於上課來說應該是夠用了。而對一個設計師的整個設計生涯來說,以上的內容只是一個開端。作為設計師也許不一定要能畫出非常美麗的畫,但是對於藝術的修養卻是一個需要持續積累的終生學習過程。
從短期入學要求來看,要求不高;從長遠建築學學習來說,要求較高。
但這種「高」不同於美術和藝術。畢竟,建築是藝術和技術的綜合學科。如果說畫家的工具是畫筆,那對於建築師來說就是畫筆+材料+技術。這種美術素養涉及以下幾方面:
首先,方案階段,從給甲方彙報來說,一個好的回報文件版社設計和清晰準確的圖示語言表達是很重要的;方案階段很多溝通層面的問題,圖示效果比語言表達要精準很多;做效果圖和渲染的時候對於建築關係構圖和色彩的把握也是體現建築師美學素養的一部分;其次,建築報建圖紙的規範性和條理性雖然涉及美術不多,但良好的構圖和規範的標註也能體現建築師良好的繪圖習慣。(有些大條的同志的施工圖標註亂到失圖困難,建築專業的看了都費勁更別說施工人員了)最終,施工階段到現場很多問題需要你現場出一個構造或者節點的解決方案,這時候你首先要有個基本尺度和構造概念再畫出一個示意圖解決問題就清晰很多了。總的來說,建築的表達,準確是第一位的,記得老師說過你畫的每一條線都是思考的結果,包括線條的粗細和深淺,其次才是一些基本的美學素養,如何布圖如何做標註,如何使分析圖更好看,彙報文件表達更準確等等。針對設計,美術有什麼用呢?從概念來說,如果你要講個好故事,你首先要有一些素材,這些素材就包括圖片,還有表達建築理念的一些圖片,扎哈就畫過很多動感的幾何元素讓你能看出千絲萬縷和建築的聯繫。從理念來講,柯布晚期建築的雕塑感又很多是與他的畫作相關,你再找來畢加索的畫看看,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了。還有柯布經典的比例尺度小人兒也有一張圖示。還有蒙德里安的彩色方塊和施羅德住宅,美術的發展曾經影響過建築語言。從建築造型來說,據說當年萊特天天站在虎跑溪邊的大石頭上思考流水別墅建成後的效果,老頭子早早就考試了思考這棟房子建成後該以一個怎樣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方式出現在各大雜誌封面,後來就有了那張經典的流水別墅效果圖。(好心機,當年現代主義四大師除了他都建出了傳世之作,讓他那叫一個捉急。)作為一個好的建築師,美術素養必不可少,但是好的畫家並不一定是好的建築師。畫畫這件事兒對於建築來說終究是一種表達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三維視頻動畫也比二維平面更加易於理解,但同時也就更考驗建築師對動態畫面美感的控制。PS考了一注有時間給大家補圖;)
沒多大硬性要求,大部分學校都取消了美術加試。大學期間那幾門課的分基本是看著給,不是啥大問題。
但是私以為軟性要求非常高,不說手繪表達這種別人想到個啥隨手一勾你抓耳撓腮半天憋不出個圖。比美術技法更重要的是美學素養。
一個形你覺得好看,別人就不覺得好看,為啥?比例,尺度,構圖,就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有悟性的人看一眼,就知道長點好還是胖點好。這個怎麼來的?畫素描一個罐子很多初學者畫的像個尿壺,畫多了慢慢就好看了,周正了,對形的敏感性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一個圖你覺得好看別人就覺得不好看,你問為啥?透視太弱不抓眼球,整個圖麵灰度太接近沒有可讀性,更不用說各種辣眼睛的色彩搭配,你說講這些可以講一個學期,但是有悟性的人,出幾次圖,自然就會了。你問這個怎麼來的?水彩畫多了,暗部用冷色壓下去層次自然就出來了,一樣的。效果圖還不是張畫?所以,「考試反正不考所以不用學」這種高中思維到了大學是要吃虧的。見過某些個傻逼為了個破分數一絲不苟完成某些老師布置的某些狗屁作業,出的圖像屎不說除了完成作業那點東西其他的本事一律不學,一問三不知。坐看十年後妥妥一條廢物。本事是自己的,一天到晚就為完成個作業,應付場考試,小朋友你幾歲了?手繪差還可以,但色盲是絕對不行的。
沒功底要求
傳統套路體系,美術功底必須很高。但是,設計出好建築,跟美術功底有關係,但不是唯一必要條件。
對繪畫沒有太高要求,對審美有要求。 手繪也沒有太重要,基本美學原理要懂。 現在基本都是電腦出圖,所以審美真的很重要,相比之下手頭功夫倒不再那麼重要了,審美上不去以後挺難學的。大概就是油畫裡面商業行畫和真正畫作的區別吧,繪畫這事,在建築學裡沒有要求你做到多細緻,審美決定你的上限。
我理解的建築學所謂的美術入學考試,並非考察美術功底有多強,而且考察一種你對美學的一種感覺和對實物的一種初級認知。是不是很抽象,那我舉個更抽象的例子。當年高考之後為了應付這個素描入學考試,我報了個素描班,每天下午坐在那裡嚯嚯素描紙倆小時。比起那些美術生,我實在是坐不住一下午,當然畫的也比他們差得多的多,然後老師每次看我的畫都說,大關係對了比例對了,就是畫的不夠細還得練幾個月吧,問題是我哪有幾個月可以練啊大哥!20天後戰戰兢兢上考場去了。當時考場上近四十個同學,畢竟大家高中全都是理科生,所以估計都像我一樣,素描都是突擊出來的,感覺大家水平差不多,畫畫也就交卷了。但素!!!有幾個人畫的實在讓我印象深刻!!!深刻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你知道這個人他一定學過素描,他會打輪廓,他會塗陰影,他拿筆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就是看他的畫怎麼看怎麼怪,也許是明明是蘋果他能打出個詭異的梨的形狀,而明明是香蕉在前面,但是怎麼看怎麼覺得他的蘋果在前面了,透視也不對,光面和暗面的交接異常之生硬難受,總之我一個相當於沒學過素描的人,都覺得,這個素描畫的不僅是不好,而是特別不好看!我深深記住了那幾幅畫和幾個人,並在考試之後手欠的把大家交上來的考卷都翻了一遍,並記住了那幾個人的名字。當時翻大家畫時候的感覺,就是有些人一看就很認真的估計學了一個月,有的人應該像我一樣打了半個多月水漂,但是大家畫的感覺都是對的,而那幾個人的畫在考卷里如此之顯眼,讓我感覺就是——此人已無葯可醫(⊙…⊙)後來那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同班同學,正式開學之後,有倆我再沒見到過,據小道消息說,評卷老師覺得他們沒有學建築學的天賦,被分到土木學院了(我真不是來黑土木的( ̄□ ̄;),畢竟土木系入學分數也不低好伐)。而唯獨剩的那個把蘋果畫成正六邊形,陰影打的像月食卻沒被老師送到土木的那個活寶,之後大學五年的專業課,都感覺她很不靈,也不是不認真做作業,但是結果就是慘不忍睹,但是她在文學和語言上有極高的造詣就不細說了。(感覺老師面了這麼多年學生,眼神也是雪亮的)上大學之後,前兩年培養我們美學基礎,上的素描課也是結構素描,老師總大聲嚷嚷要注意大關係大關係,現在我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啥是大關係。後來也學水彩水粉也其實是讓我們對色彩有個感知。而鋼筆素描,雖說我是真的佩服那些畫的好的,但其實最終目的還是能讓你清楚的表達事物前後關係,建築輪廓和比例尺度,畢竟不是所有的建築大師都能像徐亞華夏克梁那樣畫鋼筆畫。而且雖然大師草圖非常潦草,但是每一次都不是白來的,都是某一刻靈感的表達。(此處建議大家去看看韓美林藝術館裡韓大師的logo 草圖,每一筆都是最終完美形象的推敲。)所以不一定美術功底多麼強大,畫的多麼破兒費才可以學建築啊,只要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並能讓別人看懂(有時候也不一定)就差不哩了,當然也不能沒有基礎哈,有時間還是得好好學學美術,畢竟我現在還能畫畫水彩沒事發個朋友圈啥的裝一波呢。。。
以上來自一個建築學渣的個人不完全見解,輕拍輕拍。。。
謝邀。
幾乎國內所有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在本科入學的時候都會加試美術,並且大一、大二會開設兩年美術課,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人詳細列出了,主要就是素描(學習形體結構和關係)、水彩水粉(對色彩的感受和認知)。
不過,美術加試淘汰率非常低,即使是完全沒有美術基礎,考完的暑假找個畫室突擊一下也基本沒問題。本科階段所開設的美術課程,雖然老師都是各大美院畢業,但教學內容其實是把大家作為美術初學者來開展的。
因此,學建築對美術功底有要求,但是要求並不高。更具體說,其實是3個方面的要求。
1,知道什麼是「美」
2,知道「美」是為什麼
3,能夠運用對「美」的認知去控制建築設計中跟「美」相關的要素
沒有
景園不請自來。。。類似的設計類專業之所以要學美術,最主要的是。。。。。。。審美!審美!審美!一個建築師可以沒有能畫出美的雙手,但他絕對不能沒有能欣賞美的眼睛!
我認為這裡的美術功底主要是審美要求吧! 素描速寫色彩是重要的基礎,是快速表達設計師想法的一種方式,更重要是在練習中鍛煉自己的審美。 審美的形成不局限於繪畫。 建築的比例尺度、韻律、主次的均衡、形式感,還不得靠你的視覺積累。 總之誰都可以去學建築,但沒有建立基本的建築審美,那就任重道遠了。
如果完全沒有,上學期間會比較痛苦
說要求的話,
最簡單的就是能把想法表達出來就夠了
稍高一點就是表達清楚,表達的好看再高一點就是表達的炒雞清楚炒雞好看你可以畫成這樣的
(蓋裏手稿)實際上是這樣的當然你也可以畫成這樣的
(皮亞諾手稿)總而言之
只要想法好,畫成啥樣你都是大師科科歐洲建築本科的小學渣表示班裡很多學霸都不會畫畫 畫的都巨丑
美術 首先最重要的是美。應用的角度來說, 就是表達,如何表現出美,無論是將眼睛所見之美用自己的手法表現,還是想像中世界呈現,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繪畫能力,和手工能力。其次,美術功底也包括對歷史發展過程的了解。美術這個概念是從西方國家傳來,當年建築規劃園林這些專業都是從美術學院獨立出去而自成門戶的,所以classique的學院派,這些專業都是需要美術基礎的。在建築歷史,城市建設歷史和園林景觀發展歷史過程中,各種主義風格,也都是和美術流派密不可分的。最後,該用有一個怎樣的基礎和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想要做好設計行業,ideal當然是美術功底越強越好,可是也是沒有底線的。總之,想要學好這個專業,至少要有塑形,色彩辨識和色彩搭配等基礎功底。
不需要,你以為你畢業出去是拿著筆畫幾個優美的線條就行了?在中國,不需要藝術...雖然這麼說有點傷人,但是事實上如果從事建築這一行業,你可能一輩子也只是個建築製圖人員...
謝謝邀請,手繪很重要,快題一定要練,你工作考試就考快題
謝邀。如果想成為優秀的建築師,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很重要,不僅需要手繪表達做快題設計的功底,更要提高審美品味,都直接影響今後的設計水平。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兩者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風景素描的繪畫步驟是什麼?
※為什麼主樓旁要建造裙樓,其作用是什麼?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隆在文藝復興建築時期的建築特點有哪些?對後來的建築設計帶來哪些層面上的影響?
※開源建筑前景如何?你怎麼看待開源建築?
※自學建築,有哪些好的書籍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