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能成為汽車行業的世界工廠?

現在大部分商品都已經被made in china佔據,但是對於汽車行業,雖然外資在大陸有大量合資工廠,卻基本不會向國外出口。


1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主要是一些低端製造業

汽車是民用技術含量最高、產品最複雜的商品,屬於高端製造業,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都努力保護的產業:高收入、產業輻射力強、高就業、高GDP和稅收。

沒那麼容易給你做。

2 產業難度高,中國起步晚

還處於追趕期

好消息是在引入合資模式30年後,已經基本掌握了本土化生產汽車的能力,吉利長城上汽廣汽BYD都站穩了。雖然還站在低端。

4 會不會未來成為汽車世界工廠?

我覺得會的。

中國製造業天賦好,最後會有比較優勢,總能找到出口市場:

本土市場大,供應鏈齊全,規模經濟效應明顯。勞動力認真勤勞守紀律願加班。

不著急,按順序來。

先搞定衣服鞋子玩具,再搞定家電手機PC,然後就是高鐵汽車飛機。

最難做的商品是「文化輸出」,比如電影工業產品、娛樂明星、作家等等。

現在能大量向全球輸出文化的其實就是美國一個國家而已。你更有可能去看一部美國電影而不是英國或者日本的。


廣本向德國出口飛度、雅閣,東本出口傑德;自主的廣汽傳祺出口GS5、GS5速博、GA3S 視界、GA6;上汽通用出口雪佛蘭賽歐、別克昂科威、凱迪拉克CT6混動版;長安福特出口福睿斯、翼虎;volvo出口S60L;一汽出口捷達;華晨 出口5系加長版,北奔出口E長軸


謝邀。同意樓上@羅天遠 的觀點,

中國已經是世界的汽車工廠了,因為造普通民用車的主力工廠好多都在中國,剩下的一小部分在非洲,非洲老黑黑人兄弟因為汽車工業發展的比中國還要慢所以更造不出車來,所以中國造的車滿世界都是。

前幾天在廣豐的工廠不是又開足馬力狂造發動機返銷日本了么


題主的判斷是否是汽車行業的世界工廠的依據是,中國出口汽車不多。尤其是合資品牌。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1.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銷大國,中國已經是汽車行業的世界工廠。

2,首先就製造成本,製造質量而言,汽車中國製造是有巨大優勢的,按理說出口量應該很大。但是合資品牌的外資不能超過50%,出口賺錢要和國企均分的,使得外資沒有出口的動力。

3,汽車的銷售額巨大,在任何一個國家的GTP的分量都不小。所以汽車進出口是個政治敏感的商品,國內能做好的,扶持國產品牌,沒有國產品牌的,要來國內投資建廠才好銷售,國內沒有條件生產的也要來建組裝廠。所以進口稅,政策都是汽車進出口的主要阻攔因素。

4,自主品牌吉利、奇瑞、力帆的汽車出口已經做到很大了,具體數據可以百度。主要還是銷往俄羅斯,巴西,中東等地區,價格低廉。

5.附加值高的國產汽車就沒有出口做得好的么?有,吉利在國內建立的沃爾沃亞太,出口美國,歐洲。


2009年,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均超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當時美國因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的大型汽車企業通用和克萊斯勒的破產以及民眾收入減少、消費水平降低。

其實這些年通過海外併購、對外投資、自主創新,很多新興的汽車製造商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如奇瑞、比亞迪、吉利、長城……

我們一些車企雖實現了小規模的海外併購,以合理的代價取得了比較核心的技術,但是從整體來看,國外把持的一線技術對我們仍是封鎖的,我們得到只是別人的一小部分、次先進的技術,而現階段我們的自主創新水平還不足以支撐我們的企業與國外抗衡。我覺得這才是重點。

之前有朋友列舉了很多出口車輛的例子,我想通過一個半年統計整體情況來說明一下,我們的汽車出口在去年的表現。

2016年上半年汽車整車產品出口量佔比

2016年上半年汽車整車產品出口分布

2016年上半年汽車整車產品主要出口國家(輛、%)

這半年,出口市場的政治形勢變化導致我國汽車出口下滑。

從出口汽車的整體車型看,我們的汽車出口以中低檔產品為主,質量相對較低、高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較低。

另外關稅壁壘和限制政策也讓我們的汽車出口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其實我們的汽車製造業已經是世界工廠了,只不過中高端車型太少,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步步的來。比如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我記得幾年前,出口數量還是一千多不到兩千輛,可想而知當時什麼情況。兩年前達到了6萬多輛,雖然以客車為主,但乘用車的發展也在緊追不捨。而且這些出口汽車自主品牌是絕大多數!

我們國家汽車品牌眾多,良莠不齊,有的還在走山寨路線,有的在自主創新領域裡努力向前,這些努力我們都看的到!


這個問題之前跟客戶講過,今天分享一點個人觀點。總體如下:從長期來看,中國汽車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中國成為世界汽車工廠僅僅是時間問題。理由如下:

產能過剩:中國汽車產能規模將遠超過需求規模。以乘用車為例,預計到2020年,乘用車領域過剩產能將超過1,000萬,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將導致國內產能不得不尋求出口,並逐漸轉向海外市場,這方面和政府主推的「一帶一路」其實有很良好契合

資源稟賦:中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原材料供應和能源供應將使得中國汽車工業相比較海外市場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

比較優勢:相比較汽車工業發達經濟體而言,中國汽車工業存在很強的比較優勢,其比較優勢的形成是全球汽車產業轉移的必然結果,關於比較優勢,建議翻一下經濟學原理教材,尤其是曼昆舉的關於科比·布萊恩特的例子,讀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成熟的產業鏈:中國汽車工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且完整的汽車製造上下游產業鏈,全球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均以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生產基地,這一點是其他國家短期內難以具備的一大優勢。

最後用一張圖說一下可能的結果。2015年,日本汽車廠商在全球共生產2,700萬輛汽車,其中,18.2%國內銷售,16.5%出口海外,65.3%在海外市場本地化生產;同樣是2015年,中國出口汽車總量僅75.5萬,尚不及日本1969年的水平。從1963年到1981年,日本汽車出口用18年時間完成了從10萬到600萬輛的突破;這條路中國已經開始起步,餘下的交給時間來解決。

一則最新消息:寶馬在華合資車企華晨寶馬進入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度符合申領汽車出口許可證條件企業名單》


謝邀,貌似大家都沒回答到點子上:一切源於利潤分配!

如果在中國生產、向國外出口有利可圖的話,跨國車企巴不得明天就開始出口。

由於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限制,一切國外汽車公司想在國內造車的話,必須找一家國內車企合資,外資股權比例的上限是50%,沒有下限。例如:一汽大眾中外方股比是40%(大眾股份30%,奧迪10%)、長安鈴木中外方股比是49%(日本鈴木35%, 日本雙日14%),其他合資車企外方的股比多為50%。正是因為合資車企利潤的一半或者一大半都要分給沒有核心技術、代表政府意志的中方夥伴,所以他們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缺乏出口的原生動力。這一點在日產雷諾聯盟CEO卡洛斯戈恩的公開講話中也提到過。

由於在所有的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限制外資股比,歐美日韓泰等主要汽車生產國均不限制外資股比。所以,豐田與其從廣汽豐田出口凱美瑞至一牆之隔的香港,遠不如從日本的獨資工廠出口划算,因為日本獨資工廠的利潤是100%歸屬豐田的。由於我國這種獨特的產業政策,汽車行業的出口模式與手機、服裝、鞋帽、玩具等行業有著本質區別。

目前大批量出口的品牌中,都是100%的自主品牌,或者像沃爾沃這種被國內企業100%控股的外國車企。就算是華晨寶馬向俄羅斯出口長軸距5系,上汽通用向美國出口昂科威、向東南亞出口GL8,車型也大多是國外需求量小的tian chao定製款加長軸距轎車,動機也僅僅是公關行為或者是彌補國外產品線的不足。

可以預見,只要國家汽車產業對股比的限制不鬆動,壓根就不要對合資車企大批量出口有任何幻想!

未來出口的主力軍還是自主品牌或是沃爾沃這種被國內企業控股的國外車企,合資車企的出口量也會增加,不過很難超過每年5萬台,而且車型基本是tian chao特供車型,例如寶馬長軸距5系、別克昂科威。(昂科威如果在美國年銷量超過5萬台的話,肯定在美國投產,停止從中國進口)

利益相關:某主流合資車企管理人員


世界工廠有多重定義:

第一,所謂的世界工廠是代工加工企業,也就是曾經中國在世界眼中的世界工廠,這一類的代表有福建的nike adidas等運動鞋服的代工;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產品的代工;還有很多家電也如此,美的也給美國的GE冰箱提供OEM。等等等等,而就汽車來說,牽扯的利益太多,整裝在中國的話,需要不少車船費用,供應鏈、管理成本會很高,同時這些都是創造藍領工作機會的大戶,政府也決不讓這麼多工作機會都提供給海外。、第二,汽車製造過程涉及到相當大多零部件廠商,這些零部件廠商大多都與整車廠關係很好,合作非常密切同時這些大型零部件廠商都來自汽車大國。比如德國的博士、大陸與德系車的關係;日系與高田、愛信、電裝的關係等等。所以很多廠商直接採用本土的零部件。汽車不像iphone,很多零部件本身就是中國提供的,比如說光學攝像頭、音響、天線等等。再說很多汽車零部件需要的鍛造工藝極高,重要的零件,汽車製造商不可能貪便宜去搞個中國製造的。所以這些因素都取決於中國難以成為汽車代工的世界工廠。

第二,另外一種定義也許說的是自主品牌廠商。中國是汽車銷量不折不扣的大國,但在汽車世界裡面,自主佔比相當少。這個是目前的現狀,但是也在慢慢改變。任何一樣東西,從學習、抄襲、仿造、到自主研發都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特別是汽車這種複雜而精密的工業器,其背後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以及時間的成本。經過了這麼多年,中國汽車製造水平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吉利、長城自主品牌質量、口碑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隨著時間推移,相信中國的汽車工業也會成為世界一極


看各種答主的回答也是醉了,有說合資建廠的政策相關的(題主問題是基於國內合資公司的),有必要從這個角度再贅述嗎?有從技術角度的,國內車可以可以滿足標準的生產出來,若是可以出口若是出口利潤比在當地建廠利潤更高那幹嘛不從中國出口?

從我所了解的情況,做出我的解答。

首選,合資公司成立時或後續合作過程中會對日後整車和發動機或變速箱出口範圍有所約定。大概出口範圍就確定了

其次,就是利潤和戰略問題。想佔領一個國家的市場份額,採用ckd還是cbu的形式(主要和關稅政策、排放標準相關,但有些國家比較特殊,以色列沒有當地汽車整車企業,所有汽車必須進口)?該國家建立生產基地能否覆蓋周邊關稅聯盟國家?如吉利收購馬來西亞的寶騰,既可以作為東盟市場的生產基地,又可以作為吉利全球化的右駕基地。

最後,至於國內自主品牌的出口,國內吉利、奇瑞、力帆都做的可以,比如在南美、伊朗等,但受制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合國家政治穩定性,目前只能說都不太成熟。國家在鼓勵出口,一帶一路也會助力。


貌似是用了巴西模式,市場換技術,自主研發不多,所以效果不好;再加上日系車在這十幾年太強勢了


因為汽車行業缺少一個劉志軍一樣的人物!

在早些年80年代的時候,大陸的汽車市場基本上屬於封閉市場,這時候用市場換技術可以說是一個次優的選擇。

但是那時候,中國缺少一個類似高鐵時代的劉志軍一樣的人物,而且中國的幾個汽車類的國企也都沒有擔起這個責任。

如果當時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能夠像高鐵一樣,引進核心技術,比如三大件,但是外皮和品牌必須是中國的,充分利用美日歐之間的競爭關係,形成自己的獨立知識產權(雖然那個時代,理解這個概念的一共也沒有幾個人),利用市場的有限選擇性,教育國內的民眾,買中國品牌的車也一樣可以開,從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國內的民用市場,培育自己的品牌,並且從技術的擴散效應,支撐幾個民營品牌。

那麼,中國的汽車行業會比現在發展強太多。


1.汽車和別的工業品不一樣,涉及的利益很多。比如最近特朗普要求各大汽車企業在美國建廠,再比如外資在中國想建廠必須合資,

2.大規模出口的話不划算,在汽車行業的成本里,工人工資佔比不高,這樣中國就沒有太大的優勢。再者在運輸時,汽車的空間利用率不高,導致運費高。以中國出口美國為例,在不考慮生產線建設費用的前提下,中國生產出口美國肯定比從中國出口原材料到墨西哥再由墨西哥生產出口到美國划算。


首先中國已經是汽車的世界工廠了。

一,去年全球汽車銷量八千多萬,中國兩千六七。現在這個工廠產能超過四千萬

二,零部件產能更大。

其次,噴中國汽車不行的人可以看看,從五零年到一零年,全世界的汽車品牌數量都在縮水。很多干汽車的國家都不幹了,很多汽車公司都倒閉被收購了。只有中國的汽車企業發展壯大了。

再次,歷史的看,雖說合資之事許多細節值得商榷。但只是細節,沒有合資,中國連當下這批產業人士都沒有,何談發展。合資的結果就是溢出效應。

歷史要細讀,要尊重。很多年前的前輩,他們智商不比你低,勤奮不比你少,當年的選擇是有必然性的。

當下的條件,已經好的太多,與其妄論,不如努力。

汽車產業的未來,在於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


抱歉,這裡是世界工廠,不是世界工程科學院。

好好擰你的螺絲。


首先我不同意汽車是民用技術含量最高、產品最複雜的商品,屬於高端製造業, 產業難度高,與其說汽車行業是技術含量高,不如說他是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行業。

1、汽車行業的高投入,天然產生了壟斷,每個汽車廠家都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看看主流廠家,幾大總成是不是都是自產自銷的?要想成為世界工廠首先得打破壟斷形成社會化大生產,像鞋子一樣,有的生產鞋幫,有的生產鞋帶、鞋底,有得負責設計。。。。。。汽車行業沒有微軟、高通、西數、英偉達、amd、因特爾、富士康、mtk、小米,所有汽車廠都是以上所有廠家集合體,這些廠家利用手中的技術、資金、營銷手段禁止新的競爭者進入,禁止別的廠家使用其技術,不賣你零配件,一個新的汽車廠得從0開始設計一切產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產業都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業,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和零配件供應體系,但是汽車行業是一個封閉、排斥異己的行業,無法展開充分競爭。

2、中國的產業政策對汽車行業太嚴格,進入汽車行業得先拿到汽車生產資質,問題是一般企業都拿不到這個資質,導致所有汽車廠基本都是國營企業,奇瑞掛靠上汽,比亞迪收購的秦川汽車,華晨想做不是老大被趕到美國去了。。。。。。。。改裝車上路政策太嚴格,好多改裝廠改著改著就成跑車廠家了,中國完美的杜絕了這一上升通道。

我的觀點是改准入製為備案制,行業准入控制改為市場准入控制,想生產汽車隨便產,但是拿到市場上賣、上牌必須拿到合格證並通過各種試驗


一汽,上汽那幫買辦是最大障礙


主要是沒開放,凡是開放的領域,中國都成為了世界工廠。


首先回答一下合資企業為什麼不對外出口。其實,當你知道國外車企要進入中國必須先和中國的企業合資辦廠,不辦廠是沒有銷售資格的,這一切就一目了然了。合資企業是中國政府技術換市場的手段,並不是中國的自有品牌。如果做到出口,或者是霸佔世界市場,只能依靠自主品牌和中國企業控股國際品牌。

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其實是飛速的,但是時間確實還是短,很多技術都是在逐漸學習的。即使是合資,很多國外車企對頂尖技術也都是保護的,不會第一時間開放出來。自主品牌在技術方面已經是突飛猛進了。尤其是在新能源方面,電池技術中國是領先世界水平的,所以中國也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動者,也有推動汽車產業縮小技術差異的原因。

總的來說,作為原本第二梯隊的發展中國家,在重工和高科技行業都需要時間,即使我們現在看起來以為自己是第一梯隊的成員也要正視現實~~~


謝邀,這個基本每個國家都有貿易保護自己的汽車產業


中國長於電弱於油,基於油的汽車產業不應該大發展,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才是中國發展的方向。


推薦閱讀:

我國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還是混合經濟。?
日本近些年的經濟政治發展情況到底如何,安倍政府真的只靠右翼力量就撐起了兩個執政期嗎?
用存款機存款時機器少點了錢但是一不小心按了確認,怎麼辦?
為什麼說「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經濟不行」?
獨立而強大的製造業對於一個國家的發達富裕的目標來說是必需的嗎?

TAG:工業 | 汽車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