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建成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加密光纖鏈路「京滬幹線」?

新聞:

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作為我國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的地面設施,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加密光纖鏈路——「京滬幹線」已於2016年完成建設。「京滬幹線」建成後,可為京滬兩地的金融、政府等機要部門提供「絕對安全」的遠程保密通信服務。

鏈接:服務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光纖鏈路--「京滬幹線」_網易新聞


謝邀,當然是喜大普奔的事情呀,從最開始的量子通信的理論,從最開始被稱為「偽科學」,到現在大規模商用,走過了有三四十年的歷史。終於量子世界的奇妙慢慢的從一篇篇的學術論文上,走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身邊。

並且,國內研究量子保密通訊並研發產品的不止潘建偉老師一家,我們實驗室在這方面也做了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最近聽說的量子通訊創業公司也多了起來,勢必資本市場也會會帶一波節奏。

---------------------------------------------

看到評論區很多人還是對量子信息,量子通訊持懷疑態度,這也不怪大家,我們國家的科普工作比較落後,很少有前沿一線的科學家出來給做一些詳細的科普工作。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量子信息方面的東西,推薦讀一下下面的這本書

作者是量子信息領域國際著名科學家尼古拉?吉桑,去年在上海開會時候還有幸見到他了,一個風度翩翩的老頭,在會議上他也特別提到了他的這本書。這也是潘建偉老師大力推薦的一本書,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閱讀一下。

如果嫌買書麻煩,也可以看看這個:

http://www.kepu.net.cn/gb/special/zt_ggc/?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郭光燦老師寫的科普文章 "量子十問"。

貼上最近另外一篇報道: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在肥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出批示

2月27日上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在合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出批示。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出席會議並講話,省長李國英主持會議並宣讀劉延東副總理的批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相里斌,科技部黨組成員、秘書長徐建培出席會議並講話,共同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我校黨委書記許武、校長萬立駿出席會議並在主席台就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作為科學家代表出席會議並講話,相關校領導以及相關院系、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劉延東副總理的批示,充分肯定了安徽省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成績,要求安徽省以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為契機,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強化保障,依託先進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和科研團隊,打造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科學中心,努力將合肥打造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承載者和策源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李國英在致辭中指出,各級各有關方面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為引領,認真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創新發展的重大部署,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高水平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加快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安徽力量。

林念修在講話中指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歷來被視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安徽省要堅持高站位,充分認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肩負的重大使命。要堅持高標準,對標全球領先水平,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科技創新高地。要堅持高效能,構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織管理新模式。

徐建培在講話中指出,科技部將支持安徽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積极參与全球科技競爭合作,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早出重大原創性成果,著力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打造成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集聚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輻射帶動中部乃至全國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略平台。

相里斌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科學院高度重視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將組織全院相關優勢力量,加大投入、重點保障,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探索實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織管理新體系。按照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為組建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潘建偉在講話中指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成立,對於長期紮根安徽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心情格外激動、倍感振奮。他還分享了我國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領域近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並代表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全體科技工作者表態: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堅持文化自信、增強使命感,以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他指出,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是量子創新研究院的支撐單元,與量子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大先研院一起形成從基礎研究到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完整的創新閉環,共同構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錦斌在講話中指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在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必須倍加珍惜、用好機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是一項開創性事業,必須聚焦重點、精準發力。要堅持重大設施建設和交叉前沿研究相結合,把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創建作為我省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充分發揮現有大科學裝置優勢,新建一批大科學裝置。李錦斌強調,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必須齊心協力、奮發作為。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我省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協調解決建設運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要強化要素保障,量身制定政策,開闢「綠色通道」,妥善解決人、地、資金等核心問題。要壓實工作責任,舉全省之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力見成效。要營造濃厚建設氛圍,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做好面向創新創業主體的政策闡釋和宣傳引導,增強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強烈吸引力。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託合肥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四大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產生變革性技術,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台、大型開放式研究基地、創新性成果不斷湧現的創新高地,代表國家水平的創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到2030年,建成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國際創新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科技長遠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的批複意見,我校將全面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四個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我校主要承擔提升合肥同步輻射光源等現有大科學裝置性能和開放度、建設合肥先進光源HALS預研及技術驗證裝置、未來網路試驗設施(合肥中心)等建設任務。二是推動設施建設與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我校主要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領域,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高水平研究,推動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成為重大原始創新的策源地。三是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網路。四是探索實施合肥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組織管理新體制。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設計效果圖

2月27日啟動建設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將按照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進行建設,為組建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其規劃建設單列專項規劃,保障其規劃發展的獨立性、完整性。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建設主體為中國科大,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研究、量子信息前沿基礎研究、量子信息應用技術研究和核心器件研發等。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旨在服務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著力突破推動以量子信息為主導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開放式研究機構。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是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支撐單元,兩者為一個完整的創新主體,與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構成原始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新閉環,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實現多元互動、開放創新。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暨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選址示意圖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大時,讚揚學校「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值得肯定」,要求學校要「勇於創新、敢於超越、力爭一流,在人才培養和創新領域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暨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是學校把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內化於心、落在實處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推進2016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簽署的《全面創新合作協議》實施的實際行動。學校經黨委常委會、校長工作會及黨政聯席會等多次研究討論,與安徽省、合肥市多輪溝通研討,決定啟動中國科大高新園區規劃建設,並經第十屆校學術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教代會主席團會議討論通過。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堅持「開放式、共享式、智慧型、生態化」的理念,力求建成一個明晰支撐定位、傳承科大文化、面向科技前沿、培養雙創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學園區,不斷促進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真正在區域源頭創新活動中,匯聚和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貢獻,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助力學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擬布局與高技術和工程學科密切相關的學院、重點科研機構、國家級科研平台和院省部級科研平台,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可容納師生總數約20000人。

參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的還有:省政協主席徐立全,省委副書記信長星,省委常委,省人大有關負責同志,省政府副省長,省檢察院、省軍區負責同志,省轄市黨委、政府負責同志,中國科學院、中國物質研究院、省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部屬和省屬大學、在皖科研院所、省屬企業主要負責同志。

新聞鏈接: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在肥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出批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

-----------------------------------------------------------------------------------------------------------------------------------------

國家想在各個高新科技方面搶佔先機的意志是非常強烈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會被當做一個示範性的工程來推動的。你想一想,合肥市批了近千畝的土地,數十億的啟動資金,可能會有幾千人規模的實驗室,那將會是怎樣強大的力量。

感慨,只要我黨決心做的事情,還真很少有能做不成的!


牛逼不牛逼?牛逼

牛逼在哪裡?世界上最大的量子密鑰分發網路,that"s all

量子密鑰分發能幹嘛?保證密鑰安全(僅是密鑰安全,不是信息安全)

這個網路更多是用於示範,離完全實用還有一定距離,我覺得更大的作用是給搭建大規模量子網路提供經驗


謝邀

這就是條無法破譯的加密通訊線路而已,別想複雜了,,,

樓下還有提量子計算機的,。。這玩意跟電子計算機的區別主要是演算法好么,量子演算法能完成電子計算機無法計算或者極難計算的計算


也許5,6年後的文明7會多加一個量子時代吧。


在CIA被爆料,大規模監聽電子設備的今天,顯得特別有意義。


中國科研的特點:老百姓接觸得到的,都非常落後;老百姓接觸不到的,肯定世界第一。

二三十年後你就會知道,所謂的「 京滬幹線」根本不存在。那不過是中國科學家騙取科研經費的道具而已。


其實只是把距離從原來的北京境內兩個地點的通信拓寬到了北京上海之間,在解決光量子狀態十分脆弱,易受干擾而坍塌的問題上有了一定突破。但是離量子全網通信還很遙遠吶。


以後異地換卡什麼的都會異常方便啦!


我一直不大理解目前的「量子通信」。密鑰傳輸是用纏結(entangled)夸克對兒或者粒子對兒的解纏結來發送?還是纏結對兒就是通過自旋方向來代表密鑰(難道一直是固定的?)還是有辦法操縱纏結對兒中的一個粒子的自旋方向來讓另一個也反轉?你們知道原理不?另外密鑰通道是量子纏結,那數據通道是量子的?還是電磁波的?有大神科普一下不?


瀉藥

一條無法被破解的線路。

當然是挺高興的


現在量子通信的宣傳越來越花哨,殊不知翻來覆去就那老三樣,京滬幹線的軟肋在於

1、量子密鑰分發速率低,應該是20kbps左右(國內的尿性,能做到1Mbps,絕不會說大於20kbps這種模稜兩可的話),如果真正做到一字一密的話,經典信道的速率不會超過20kbps(驗收會上如此高清的視頻是怎麼傳輸的呢?)

2、這麼多中繼,社工的風險是極大的(畢竟人還是沒有數學定理來得可靠),傳統的互聯網上的加密流量,即使你社工了isp,也無法解密,而京滬幹線上這麼多中繼,只要你社工了一個,就能解密流量,當然不排除是傳統加密(RSA,AES)套上量子密鑰的套路,解密之後還是密文,但是這樣就存在一個悖論,如果發展出來了量子計算機可以破解RSA,密文還是分分鐘被破解,如果量子計算機還沒有誕生,那就是還是畫蛇添足。

其實我覺得發展量子的大方向在於量子計算(雖然是個很大的坑,但是還是有希望的),而不在於量子通信,更何況不是所有的加密方法量子計算都能破解的(Shor演算法針對RSA有效)

其實無論學界還是知乎上都可以看到,對於這這個價值還是有一點爭議的(以前我遇到幾個老師都表示了質疑),要不然為嘛網上出現了批評的聲音,否則估計潘建偉早拿了最高國家科技獎(500萬)了,畢竟于敏、吳文俊那些前輩做的還是實打實的(你見過有人質疑于敏、吳文俊他們的成果的嗎??)。

最後不能否認潘大神在量子領域上的學術貢獻,畢竟論文引用數逆天,但是學術是學術,工程是工程,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這個項目的工程意義仍然有待商榷。


這個只是量子加密而已,真正的量子通信理論上來說是利用量子糾纏的特性實現超光速通信。現在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實現。


推薦閱讀:

量子通信是否是一個騙局?國際上是怎麼看的?
如何看待日本超小型衛星SOCRATES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2隻處於量子糾纏態的孿生貓?
如何看待九州量子鄭紹輝以黑社會嘴臉向蝸殼教授與麾下量子通信團隊及家人發出死亡威脅事件及其社會影響?
中科大的研究生專業量子通訊與量子計算好考嗎?現在誰在帶?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TAG:物理學 | 量子物理 | 量子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