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發動機和韓國汽車發動機比 差距大嗎?有多大?
現在的吉利,奇瑞,上汽,廣汽的發動機多為逆向開發的,也是制約國產汽車性能的主要原因,如吉利的博瑞,博越。
韓國車 在中國市場目前已經佔有很大份額,那麼韓國汽車的發動機水平怎麼樣?韓國汽車發動機是如何發展,有哪些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這中國汽車發動機和韓國汽車發動機差距有多大?簡單說 目前的國產發動機跟韓國十年前的相比,怎麼樣?
韓國也是逆向起步,從上世紀70年代國家號召大力發展民族汽車工業起也一直都主要逆向日本三菱,以現代為首的韓企也一度搞過貼牌代工,現代集團真正意義上發動機的突破和進步來源於2002年起和三菱、克萊斯勒組建的發動機製造聯盟,相當於小弟交學費跟著兩個老大哥學習,雖然這個合作沒多少年就終結了,但是韓國人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到現在現代起亞的系列發動機主要技術都來源於當年的學習結果
還有個韓國雙龍,雙龍其實發展的並不好,但是柴油機做的還算不錯,主要技術都來自於賓士,柴油機很多零配件能找到和賓士通用的影子,雙龍現在用的汽油機貌似是外包的(這點不是很了解望指教)
想想就知道,一個並沒有多久工業發展史的韓國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確不太可能是正向開發的結果,逆向起步、學習先進生產製造技術不丟人,永遠只在模仿比葫蘆畫瓢而不善於自主思考、化為自己的知識才丟人,韓國人這一點做的還不錯,中國汽車工業現在仍在蹣跚學步的期間,但是比之前的完全有一學一還是好了一些,個人蠻看好民企為代表的一票自主車企的未來,只不過短期內(5年、甚至8年10年)還當以追趕為主,因為畢竟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單單是主機廠剃頭挑子一頭熱,還需要諸多相關零配件行業共同進步,比如變速箱配套企業,比如零部件的電控開發與設計企業,形成完整的市場體系,主機廠也不是神,不可能全線操心事事親為
1.韓國發動機怎麼樣?中國企業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
比上(歐美日老牌工業強國)不足,比下(中國)有餘在我看來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很多,更多的還是相關行業全面開花,比如能不能建立起現代摩比斯、派沃泰一樣的全球供應能力子公司,比如LG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越來越高,但是也不能神化他們,中國車企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汽車技術上學習歐美日,趕超韓國。2.如今中國車企發動機和韓國十年前技術相比?大多國內主流車企(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安、廣汽、上汽等)肯定要好於他們十年前。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韓之間汽車工業差距就一定很小,具體量化不可考,更不一定十年內就一定能追趕上,因為你在發展別人同樣不是原地踏步,只能說我對國內車企報以期望。其他的不好評價(陸風、眾泰這種萬年4G系列腦殘粉在技術上不予置評)
韓國主要得益於技術開放。
韓國自主產業的發展起源於70年代,真正騰飛已經是90年代的事了。
而韓國始終能得到西方先進的技術,比如賓士的傳動,通用的總裝線,克萊斯勒的發動機。畢竟韓國只是一個不到5000萬人口的小國,還是美國小弟,不會對西方的產業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而中國雖然50年代就通過一五計劃重點投資重工業,建立了一汽,二汽的汽車廠。但是我國的技術是來自蘇聯援助,而蘇聯50年代的裝備製造業水平大致相當於美德等老牌工業國40年代的水平。
等到蘇聯再次完成技術更新,已經是70年代借著西方經濟危機引進菲亞特,雪鐵龍等技術建造卡馬汽車廠了。而中國更慘,整個60.70,80年幾乎是被歐美和蘇聯,東歐同時封鎖,以至於弄出了巴黎條約這種針對性的技術封鎖。而90年代忙著私有化,走私水貨,沒人在乎自主產業。
自主品牌開始大投資自主研發核心部件是21世紀的事了。因此,等我們趕上韓國的水平,至少還要5~8年,美德日,至少15年。
韓國的汽車發動機還是比較先進的,尤其是柴油機,現代和雙龍都和賓士有過長時間的合作,現代和雙龍的2.2T柴油發動機,起亞霸銳上搭載的3.0T雙渦輪增壓V6柴油機都不錯,當然跟寶馬550d的3.0四渦輪增壓沒法比,寶馬和賓士的精髓就是柴油機了。汽油機也還不錯,勞恩斯的4.6V8發動機獲得過沃德十佳,那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差遠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車的喇叭聲音那麼大,不可以做得小聲一點嗎?
※中國有哪些自主的汽車品牌?對比全球汽車品牌,其發展怎麼樣?
※預算30-35W,坐標上海,29白領男,有一定交際需要,考慮入手一輛車子,求建議?
※作為與德國大眾同時代進入中國的雪鐵龍汽車,為什麼如今仍然賣的不溫不火,法國汽車為什麼在中國不受歡迎?
※汽車銷售是否存在季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