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上說很多專業的博士就業很難,如果一個國家連博士就業都難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科研未來和發展空間還有么?

本人研二狗,學的金屬材料,目前在一家汽車企業實習。看到滿公司的碩士有點失落,突然發現原來碩士已經爛大街了。同時家裡條件還可以,父母都希望我讀個博,我其實糾結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讀了,希望有個好的發展空間和起點,已經跟導師聯繫了,選的方向就是生物材料。其實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就是博士進企業的問題,都說博士進企業不尷不尬,但是我自己是不想去高校和研究所的,所以因為這個原因想了很久,我父親也是博士學位,確實讀完之後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自己對科研應該說持中立態度,碩士期間有點小成果,成果出來的時候成就感還是滿滿的,所以呢,對讀博這件事就猶豫了很久才決定,但是仍然擔心以後得就業問題。讀博要說不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只是因為喜歡科研,我覺得大部分博士應該說不出這句話。補充下,我碩士是西南交大的,博士準備考武漢理工,從一所211到了另一所211…

看大家這麼多評論,我其實還有句話想說,可能很多人還是有創業夢的,低學歷就業可能意味著長時間的打工,學歷高一點可能創業機會會多一點點,很多人都以為博士大部分是沒能力的,我覺得這種看法是錯的,一個人如果能堅持四到五年研究一個領域,他的能力是可以被肯定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堅韌和毅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謝邀。

「讀博要說不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只是因為喜歡科研,我覺得大部分博士應該說不出這句話。」

我大概不屬於「大部分博士」,如果為了以後賺錢多,我顯然應該去讀統計或者應數的PhD或者cs碩士(金工金數碩太貴我應該讀不起,雖然cs碩我好像也讀不起),而不是跑去大好的美帝讀個純數PhD。我也不用擺什麼數據來論證,普通學校CS碩士畢業工作幾年後薪水就有望超過大學教授。如果不是喜歡,那我也找不到別的理由來解釋我為什麼要進這個坑。

我現在讀博士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學術,做自己想做的方向。如果以後能留在學術界找到一個還可以的位子繼續做學術,那自然最好。實在不行的話就轉行吧。

說實話,現在很多博士,基本沒想明白自己讀博的目標,也缺乏規劃。如果你以後想去企業,但是你研究的東西卻根本和市場脫節,你憑什麼會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競爭力呢?就憑博士學歷?如果你想去業界,想去企業,你應該主動去了解市場,了解你這個領域的市場需求,而不是指望市場會主動來了解你。企業是要賺錢的,是要利潤最大化的,說得難聽點,是要看他招聘的人有沒有足夠多的利用價值的,而不是招學歷高的人來撐門面的。

讀博士的人往往有點自視甚高,看不到自己在社會上的真實角色。科研本來就不一定和市場掛鉤,科研價值本來就不等同於經濟收益,學術上的出色不意味著經濟收入上同樣出色。中國人大概受到傳統的重視讀書的思想的影響,覺得學歷高就一定各方面都能成功。這不僅是不正確的,而且某種意義上幾乎是荒謬的。在不同的領域工作需要的技能本來就不一樣,學歷並不是這些技能的唯一衡量標準。

PS: 有些答主說國內企業不注重研發,所以對博士需求不高。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正確的。我覺得最有魄力的做法,是在缺少需求的時候,自己去創造需求。比如張首晟教授在做理論物理科研之餘和別人合夥創立基金公司。然而在學術界浸淫許久的人,大概也沒有多少會有魄力去搏擊市場,自主創業吧。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普通人賺大錢本來就難,博士生也未必不是普通人。早認清這個現實早好。


原因很多,其中一條是:

太多不該讀博士的人去讀了博士。

--------------------

前面逗了一個機靈,實際上與這個原因相關的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高校大包大攬的承擔了或被迫承擔了:教學,科學研究,技術研究,服務與推廣等職能。(而其中,技術研發,服務與推广部分本該由企業為主體來承擔的。)這就造成了企業對博士的需求不足,待遇不高。


謝默默邀~

說到就業,不外乎這麼幾條路: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進公司企業、進高校、進研究院等等。我作為一個在讀博士對於博士就業的難度體會尚不深刻,知乎的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為了說出以下幾個「為什麼」,就姑且不論「是不是」了吧,權當做「是」,然後我們一個一個的來看~

1、公務員事業單位;區分於進高校,這個選擇不是大多數博士的首選,畢竟學士們就可以做的事,為什麼我多讀幾年書還做這個,自己就先斷一條路,可謂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2、公司企業;這個很重要,目前國內企業對於博士的需求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絕大多數企業的研發部只需要一兩個博士撐門面帶一堆碩士就可以滿足研發部的各項需求了,這個方面的原因可以滿足題目對於「博士就業」以小窺大的訴求,那就是,中國目前的研發環境還主要集中在國家規劃國家引導,在市場經濟的持續影響下,中國研發重心從國家轉移到各個企業自身將是未來影響博士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3、剛說了企業研發,就繼續說說各個研究院對於博士就業的影響;從我目前所知道的不夠全面的情況來看,研究院在招收博士方面條件是很苛刻的,天賦和勤奮最好同時都滿足(進入有這樣高要求的單位,大概就是徐老師說的「不該讀博的人讀了博」導致的就業難度加大的緣故),如果你有點關係或門道那就更好。鑒於第二條,在未來博士更多湧向企業之後,研究院對於招收博士的要求方面,必定會一定程度上降低博士就業難度。

4、進高校;做老師是很多博士畢業生的重要出路,說實話,在如今供過於求的大環境下,博士質量良莠不齊,進的高校,從專科到一本都有,關於這一點,看你進的高校而定你就業的難度。幾乎所有的985、211高校畢業的博士留本校都是很困難的,但是往下一個等級去找,其實也並不那麼難了(我只是說我了解到的,不一定對哈)。

總結一下吧,

就業難度視實力與訴求的對等關係而定;

進企業的難度大體現出目前中國的尖端科技還處於國家包辦狀態,企業不需要數量龐大的博士;

進研究院的難度大體現在「不該讀博的人讀了博」等一系列導致優秀博士生數量小的因素方面;

未來,在市場經濟的持續影響下,中國研發重心從國家轉移到各個企業自身將是影響博士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上。


博士就業分學術圈內和學術圈外兩種,培養博士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學術界培養下一代人才,所以和學術圈外有點脫節也是正常的。如果一開始就不想留在學校的話,當然要早做準備給自己培養一些離開學校以後用得上的能力。不然你天天在學校跑膠刷試管,你的同齡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5年下來差距當然就出來了。

至於留在學校,我的觀點是一個國家,只要不是剛剛經過一輪大洗牌,洗到大學教授們都是九死一生從牛棚里爬出來那種,博士畢業留在學術體系內一定都是困難的,和這個國家的未來有沒有希望沒有什麼關係。要知道科研體系本身不創造太多直接財富,整個經費基本上完全來自納稅人,所以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國家裡面,學術界的總體規模不可能增長太快,和人口增長速度會大概保持同步。但是同時呢,一個教授就算同一時間只帶一個學生,一個畢業了再招下一個,整個職業生涯也能畢業5-8個博士了。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基礎學科還是實驗學科,手下只有小於等於一個PhD學生的教授都是少數吧?所以不管一個國家對科研的投入有多麼慷慨,學術界的坑都會以指數速度被填滿。填滿了以後就是正常的更新換代了,就算平均每個教授一輩子畢業5個博士,那也是5選1。這是個赤裸裸的零和遊戲,被選下去的那4個都是一路獨木橋上廝殺出來的一代人中的精英。

如果把這種情況代到人口模型裡面,那就是對應著某個生育率很高但是環境容量很有限的物種。學過一點本科數學的人應該知道,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一條快速增長之後很快趨於水平線的Logistic曲線。人口模型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把背後現實世界裡面殘酷血腥的生存競爭全部淡化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個變化的數字。套用到學術界,也是一樣的。


個人見聞:美國博士就業好像也不是很容易啊,很多單位的要求水漲船高。所以美國的科技和學術發展還有空間嗎?

感覺有啊……

換成中國呢?

感覺也有啊……


「你這種年青人我見的多啦,懂一點武功就以為可以橫行天下,其實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會武功,有很多東西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吧?又不恥去打劫,更不想拋頭露面在街頭賣藝,你怎麼生活?」


1 找業界工作:博士的培養方向就是將來做研究,畢業需要有原創性工作,亦即開拓了人類的現有知識。但這種開拓性的知識很難在短時間內有經濟效益。所以想憑自己做的研究去業界還是有點困難的。如果不是那種整天悶頭做實驗,沒時間思考的搬磚博士,一般的博士還是有比較突出的聰明才智的,找業界工作也要靠這個。博士可能的優點一般體現在:新東西學得快,再難的東西也學得會,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當然,也有讀博士讀傻了的,缺乏人際交流能力的,缺乏社會經驗的。總之博士想在業界找工作,還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向。如果想去的行業需要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儘早磨鍊。

2 找學界工作:博士容易找學界工作,或者是博士少,或者是教授崗位多。前一種情況只在博士教育剛起步的時候才有,後一種情況或者是之前的教授都因為人禍被幹掉,或者科研院所規模迅速膨脹。這些中國都經歷過,但以後(但願)很難再有,一個成型穩定的科研大國應該不會有。學界的工作,要求能獨立做原創性科研。但這種能力不容易培養,在博士招生的時候也很難判別哪些是可造之材。從學界來講,合理的策略就是在經費和師資允許的情況下,多招博士生,然後在博士和博士後階段淘汰掉大量炮灰,剩下的精英質量很高,能夠維持甚至提高學界的發展速度。相對之下,其它大多數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沒那麼高,或者容易判斷哪些人可以造就,不需要太多炮灰就能得到足夠的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博士找學界工作的時候,有時候也比較心高氣傲,不想去檔次太低的學校。畢竟當教授是要講課的,台下的學生要是比你水平差太多,還是很不爽的。而且檔次太低,待遇也可能比較差,不如乾脆去業界。


你說的博士難就業的崗位,對沒有博士學位的人來說就業可能性為零。而沒有博士學位的人難就業的崗位,對博士學位持有人來說也許是一般或容易就業崗位。同一個崗位同樣待遇同樣業務需求,博士學位持有人的錄取可能性當然更大了。所以在討論博士值不值得的時候我們在說的是讀博士的時間成本是否值得。博士難就業的那些"業"不是你感興趣的那種。


這是企業價值取向的問題。殼牌的荷蘭籍石油工程師裡面有大量的物理博士。我現在的老闆是做生物物理的,還做過博後,之前的老闆是做凝聚態的,還在海軍陸戰隊當過兵,美孚則以其麾下的哈佛普林的數學物理博士自豪。再看看咱們的三桶油,同樣級別的員工基本上都是祖國各地的石油類大專院校出來的。所以可想而知兩邊開會的時候畫風差異多大, 一邊全是Sheldon,另一邊都是劉能趙四


看了一圈沒有一個人說到點子上。

就業難不難和你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沒有任何關係,完全取決於專業。

舉個例子,去年隔壁左邊的計算機博士畢業拿了兩個offer,一個年薪四十幾萬一個年薪六十萬,不知道怎麼選,而隔壁右邊搞納米材料的博士找了一圈找不到工作,找博後也是各種碰壁。


你博士四年每天看電視刷微博水知乎的時間超過了你的科研時間,你的課題照著前人換個東西copy一下就好,你寫的論文introduction被老闆否掉實在不忍直視乾脆重新幫你寫了,你水了兩篇SCI畢業了,你想要去重點高校做教授,一般地方看不上,去了公司的都是loser,你不想科研壓力那麼大,你想我都快30了,趕緊找個單位生孩子吧,你想趕緊拿到編製升任副教鐵飯碗到手然後開始步入養老生活,你說為什麼博士找不到工作


題主 你好

既然你已選定了老師,且確定要由金屬材料轉往生物材料,那此處我也不方便再給予多餘的建議,只能跟你說一句,擇汝所愛,愛汝所擇。

加油喔!!祝福你早日取得博士學位^^

金屬材人 08/15/2016


生物材料並不建議武漢理工,武漢理工的金屬材料不錯,我有同學武漢理工材料相關畢業之後進了車企,待遇還不錯。如果有興趣做生物高分子材料,建議考武大的高分子,比如張先正課題組。


你非要兩三萬當然不好就業了。你要是就要六七千那就好就業了。


本來博士就不是為了就業培養的。

科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 基礎問題研究。絕大多數數學,理論物理,大型的高能物理實驗和天文觀測,絕大多數的生物科研都可以歸於此類,這些研究很難在短期內投入應用,很多只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已。

二 基礎應用研究。絕大多數物理實驗,可以歸入此類,這些研究離應用進了一步,不過還是很遙遠。企業一般不會設置科研崗位研究此類問題。

三 應用研究。所有的工科研究,醫學研究可以歸入此類。這些研究人員,無論在高校,企業,都是高收入人群。就業根本不是問題。

任何一種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前兩種研究不會在短期內創造社會價值,只能由國家或者慈善家承擔經費。不會賺錢的企業不是好企業,研究前兩類問題的企業也不會長久。

題主已經選擇自己的道路,就要好好做下去。不是中國才這樣,放在歐美也是這樣。題主不用抱怨,想想張益唐,博士畢業的時候被老闆黑了一把,找不到教職,去飯館刷盤子去了。

國內,很多人還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業好壞,拿多少薪水,和你能創造多少價值關係很大。科研的問題,可能全世界只有你關注。你給這個世界直接創造的價值是微乎其微的。賣房子,車子的銷售員,輔導班的老師,他們面向的受眾面要多得多,他們解決了很大的問題,他們應該拿那麼多薪水。

一個國家的科研未來要看投入資金和人數,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科研投資大國了。現在,我本科那個爛學校都開始大範圍直博了。中國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應該也是世界前列。所以,中國的科研未來是很光明的。

中國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並不是依靠科研,而是解放生產力,按勞分配。在社會大分工的時代,基礎科研還是要有人做的,雖然很多人註定是炮灰。但是話說回來,做科研維持一個小康家庭還是可以的。


"如果一個國家連博士就業都難......」

其實讀過研究生院就懂了,博士找工作絕對是世界性難題。圖:


匿名來答一發

背景:我是ECE Ph.D. Candidate 第三年,馬上第四年了,一直也比較關注找工作的事情但是沒有特別深入的了解,以下都只是基於我非常narrow的knowledge的感受;

Ph.D.找工作在很多地方都是難題,不單單是咱們國家,原因很多,有一些是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事環境的因素。自身原因包括現在的博士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人畢業空有一本thesis (熬日子混畢業的);眼高手低找工作不肯吃苦的;方向過於冷門的(假如一個研究核物理的不願意為國家部門工作那他怎麼找工作?)拋開自身原因,我們來說一下環境因素。

1. 咱們國家對於技術人才的態度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說的俗一點,就是錢,辛辛苦苦這麼多年讀書科研(搬磚),不就是希望以後多掙點錢養家糊口么;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天天說奉獻,一個月給你萬把塊錢就行了(國內科研院所的新晉研究人員的待遇),國家培養了你,你要為國家做貢獻不能提這樣那樣的要求,在父母那個年代可能管用,因為大家都窮,大家都走不掉;現在呢?有好的機會誰不願意去多掙點錢,看看美帝哪個高校哪個系沒有華人faculty,甚至一些涉密的研究所都遍布中國人的影子;

2. 咱們國家浮躁而且急躁,產業的基礎薄弱:

美國工業實體經濟強大的基礎在哪裡?不是Google不是Facebook也不是蘋果,應該是贏在了IBM,杜邦,TI等等基礎行業,這些基礎行業也吸引了超級多的科研人員為國家提供了技術的可能,那些矽谷巨頭只是科技的果實而已,相比之下咱們國家基礎研究太薄弱,說到底缺人缺技術缺耐心,因為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的。

對於一個產業完善的國家,如果實體經濟強大,比如microeletronics按理來說不屬於難找工作的冷門專業,放在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都不難找比如我們系裡以前有人去TSMC,三星,xilinx (Singapore)等等,但是想回國找工作好像可以給你選擇的公司不多,也就是華為給錢多了,其餘基本都是碩士生的價格找博士,而且一些美國歐洲的公司好像還裁掉了中國的研發部門(專心做售後和技術支持?)一些國內來的學長們畢業之前都想著學成回國,心裡放不下老爸老媽和好吃好喝的,但是畢業之後找了一圈工作卻又不得去找高通,apple等一些公司,然後打破頭搶工作簽。說起來理由好像還挺無奈的,什麼還是想搞幾年技術不想轉行,還是這邊工作比較合適等等;喜歡創業的另說,設備動輒上千萬的cleanroom叫我們怎麼創業?

雖然發點牢騷還是要搬磚的,希望早日有改觀吧~


好就業的專業本科碩士博士都好就業,反過來也一樣。


我們單位有40人,基本上一半以上是博士,但是這其中有3個貨什麼都不會,還有一個是博士後,怎麼說呢,其實上學比工作好混多了,如果你只想拿文憑的話,出來塊30了。p都不會,要價高,誰要誰都得掂量掂量


一般來說,就業難度大代表著就業質量好。


推薦閱讀: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發過一篇SCI是什麼樣的水平?
科研工作者的待遇不正常,為什麼市場調節不了?
為什麼 PNAS 的圖畫得往往沒有《Nature》、《Science》精緻?
為什麼小保方晴子作為第一作者受到批判而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受到批判?

TAG:科研 | 博士 |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