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Google Photos 加入 bottom tab bar?

在之前 Google+ 也出現了 bottom tab bar,影響了屏幕顯示空間,類似 iOS 風格,遭到國內外網友大量吐槽。

即使要推出也應該在頂部吧?

谷歌會不會在全系推出這種設計呢?

============分割線============

下面是網友對於最新版 Google Photos(1.15)的評價。

============分割線============

很不幸,剛剛更新了1.16版本還是保留了 bottom tab bar...


利益相關:就職於 Google Photos web 組的碼農

新設計從 UX 那出來的時候,G+ 的 Bottom Nav Redesign 剛推出不久。當時我就在想,我們把這個設計做出來之後估計也會在知乎上被噴成翔,然後果不其然……所以這個回答我盡量洗個地吧……

首先應該承認,Drawer 在可見性上有天然的劣勢,這次 Google Photos 的導航重設計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主推功能(智能助理和搜索)的低可見度問題。在現在的解決方案確定之前,UX 組做了幾次用戶分析,調研了幾種可行方案(包括 @NovaDNG 畫的頂部 Tab 的方案),但是最後調研結果還是傾向於 Bottom Nav Bar。我之前對 Bottom Nav 也是很抵觸,但是在被普通用戶行為分析數據打臉之後,抵觸情緒就少了很多。

這也引起了我一些思考,設計師希望的設計、PM 希望的設計和用戶認為好的設計,這些之間有時候會差的很遠,如何在這些問題之間做取捨才是最難的。這次的設計可能說是取悅了普通用戶,得罪了 Power users(抱歉我不知道該怎麼翻過來……),所以在 IT 從業人員雲集的知乎才會引起這麼大的波瀾吧。

說到被大家廣泛拿出來打臉的 Google Design,其本身也是不斷演化和更新的,大多數時候都是落後於實現的,這可能也算是 Google 的文化之一吧。我猜想在今年 I/O 之前 Material Design 肯定會更新一次來反映 Bottom Nav 在各個場景下的應用以及限制。

不過我要提醒各位注意一下,Google Photos 客戶端每兩周發布一次,所以您們在 Photos 裡面看到的還不是最終形態(開發也是要一步一步來嘛)。要抱有信心嘛,滑動導航、滾動隱藏、透明 Navbar 都可能會有的!

Disclaimer:以上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大家對「設計規範」的想像,可能是上級下了個文件,然後所有 app 就要嚴格遵照執行。

就像我們中央一樣。

其實不是這樣的。規範本身就是動態的。我在 Google 任職的時候,儘管有一個很嚴謹的規範,但不意味著每個產品都需要遵照執行。如果你認為有原因,是可以違背規範的。不會被開的。

當然,成熟的設計師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也不會為了不同而不同、為了個性而個性。這點又和國內很多設計師的習慣有很大區別。

說到底,規範,或者說 pattern,最後還是在成千上萬的 app 的實踐中形成的約定,而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約定。漢堡包這個控制項,不也是先由 Path 等應用發明,被越來越多應用接受了以後,才進入了 Material Design 的規範么?規範組的作用,不是命令大家遵守這個遵守那個,而是找出最佳實踐,推薦給大家。

說回 bottom tab bar,這個東西是否 iOS-y,我並不覺得是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要素,這有很多辦法可以避免。和 drawer 相比,其在導航可發現性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Google Photos 這一版本的主題很明確——幫助更多用戶發現其更多功能,提升用戶活躍度。把導航從 Drawer 中拿出來,是個顯而易見的選擇,尤其是主功能只有三個的情況下。

事實上不僅 Google+,YouTube 之前也做了同樣的改動,去除了 Drawer,換成了 Tab Bar。只是沒有放在底部。但底部的優勢也很明顯,手指切換簡單。

至於不能左右滑動、和 Drawer 重複等等問題... 我覺得細節確實蠻多問題的。但從大方向上,只要 discoverability 是重要的業務目標,把導航拿出來,肯定是對的。細節,得接著再改。

FYI: 底部導航進入了規範: https://t.co/5AiB7WD7gJ


謝邀,

已經在 Twitter 上簡述過自己的觀點了,現在來鋪開重複一遍。

為什麼我覺得 Luke 主導的 Google Photos 改版爛:

一是視覺上的爛:

1)重心失衡

在原先的設計中,FAB 和 ToolBar 的標題是處於一種遙相呼應的狀態,維繫了視覺平衡。而同色同樣層級的底 Tab 的出現,與 ToolBar 相抵消,造成了重心失衡的情況。

2)使 NavBar 無法透明

如圖所示,在原先的版本中,NavBar 是可以半透明的,我認為是對 Google Photos 本身「無限雲端存儲照片」這一主打賣點的很好呼應,由於底部 Tab 的存在,也無法實現了。

二是隨處可見交互冗餘:

在新版的 Google Photos 中,選項的冗餘,大量菜單同時出現於 Tab、Drawer 甚至 Overflow 展開的 BottomSheet Menu 中:

三是強行違背既有用戶習慣:

就算微信改為底 Tab 也會保留側滑手勢,來保證既有用戶行為的一致。而在 Google Photos 中,一股腦刻意砍掉,並且改為與「滑動切換」的預期最為違背的「刪除當前項」(還好可以在 snakeBar 中撤銷)——由於 Android ViewPager 自帶了滑動切換特性,這隻可能取決於產品設計的明確授意而非工程。

四是空間利用率低下:

直接來個極端情況,這是新版 Google Photos 在橫屏下的視圖:

誰來算一算,這空間利用率是多少呢?

之所以我要截橫屏,是因為這是一個照片 App。可能不少人認為當前移動設備橫屏使用率低下(我統計的數據是手機 0.6%,平板 40%),但照片類應用與刷知乎刷微博不同,旋轉屏幕是絕對的剛需。

五是完全無視平板體驗:

(板子和虛擬機竟然同時壞了,一會兒再補圖)

六則是最為詬病的,用戶口碑的流失:

題圖是中文用戶的評論,那麼「MD 癌」(題外話,與 Android 無關的是,我非常非常厭惡這種用惡性生理疾病來嘲笑的做法。試問家有癌症病患的人會作何感想?)是否僅限於中文用戶呢?

這是我打開美區的評論截圖,因為 Play 會優先顯示我的好友的評論,所以往下滾一頁,截點國外用戶的。(更新:據 @易超 表示,不同賬戶所看到的評分是具有偏向性的)

一次次的折騰,用整個 Android Brand 的犧牲換來幾個 App KPI 的提升,對 Google 來說是賺是賠呢?我不知道。

當然負責人的 KPI 應該是提升了,跟敬業幅一樣。

想起幾年前知乎有個問題,問為什麼微軟明明盈利不錯,市值卻一路走低。高票答案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再 cool 了。這也許算是「geek 精神」勉強的功利一點的意義吧。

此外,貼一段和 @Allan 的聊天(有刪改),從產品之外的角度來談談:

現在 Android 這樣搞,我覺得很多開發者要寒心。

如果 Android 只是一個廉價版的 iOS 系統,那麼你為什麼還要為它而開發?

尤其是個人開發者,賺錢的不多,靠認同感也就是「情懷」支撐的是多數

連個人開發者都不再願投入了,這個平台長期來看有什麼希望呢?

但是 PM 就不一樣了,

移動端的 Android / 桌面的 Windows 倒下了,他們可以拍拍屁股去另一個平台。

之前我一直期待著這麼一天:當這波移動互聯網亂七八糟的熱潮褪去後,還留在岸上的都是一群愛它的人。但萬一潮水還沒褪去,平台已經沉沒了呢?也許我們可以遷徙到其他平台上,可是我們又哪裡有這麼好運,能確保短短的一生遇到第二個自己欣賞的平台呢?

PS:

此處的欣賞,有可能指的是例如雙擊後不抬手的縮放,和按住滑動直接可選的 Overflow Menu。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眼中的 Android。

Google, Please be together, NOT the same.


關鍵不是在於bottom tab有多爛,而是在於粗暴的加入它而引起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導航邏輯。

assistant說白了跟通知中心差不多,添加動畫什麼的操作在任一欄目下都能進行,在大部分時候裡面內容是空白的,為什麼要持續在首頁刷存在感?當右上角的加號能進行更多的操作時,我為什麼要專門跑到assistant裡面去點那幾個圖標?

而album欄點進去卻是story和album混合,上方橫向一排分類也莫名其妙,光看前幾個誰能想到拉到最後是device folder?而側滑導航欄不但出現了tab,還出現了fab,還有album欄下的子項,感覺非常混亂

另外,無數應用一起長期培養出來的滑動切換功能就這麼被強行取消了。強行改變用戶習慣真是個愚蠢透頂的行為

並不是所有bottom bar都會被罵,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Instagram, 下面除中間的拍照按鈕外,其餘四個tab功能明確邏輯清晰,內容也互相不重複,很容易知道去哪裡找什麼內容。雖然我希望它能改成MD風格,但現在這樣子我並不會對它做任何負面評價

同樣的,長期以來對大量國內iOS style應用的批評也不是因為長相,而是胡亂使用非標準元素帶來的邏輯混亂和性能問題

而這次,google自己帶頭把應用的操作邏輯搞得一團糟,起了個非常壞的示範作用,畫面風格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了


由於一些人豎了 (本來不屬於討論範圍內的) ?底部 tab bar 容易誤觸? 以及 ?drawer 和底部 tab bar 哪個好? 這兩個靶子來打, 我就來反駁一下好了:

我們討論不要用底部 tab bar 的時候, 誤觸反而已經是不怎麼討論到的話題了: 畢竟已經 2016 年, 手機屏幕足夠大了, 不像以前小屏時代那麼容易產生誤觸.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反對底部 tab bar 還是因為:

  1. 在大屏幕上難以操作, 尤其是左下角和右下角的項目, 而對於 Photos 這種只有三個 tab 項目的應用, 左右滑動反而更加順手 (當然, 之前版本完全沒有這個操作的 affordance, 是一個糟糕的地方; 如果加入頂部 tabs 作為導航 —— 這也是大部分人希望看到的 —— 那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是的, 沒人否認在屏幕達到一定程度大小之後單手滑動喚出 drawer 對於右利手用戶而言同樣痛苦);

  2. 佔用屏幕空間, 至少標準的 iOS-like tab bar 是不會在捲動時收起的, 無論在手機還是平板, 佔用如此大一塊屏幕空間都很彆扭, 而在 Android 上底部 tab bar 和半透明 Navigation Bar 又是衝突的; 就算做了自動隱藏也很彆扭 (如新版 Google+) (當然, 如果你認為現在手機都越變越大, 佔用這點空間也無所謂的話, 那就這樣吧);

  3. 底部 tab bar 擴展性糟糕, 承上所述, 頂部 appbar + tabs 在平板上可以合併為一條 (如 YouTube), 同時也可以捲動時自動隱藏. 同時, appbar + tabs 還可以做到一些底部 tab bar 難以做到的設計 (如 YouTube Gaming, 新版 Play Store, Play Newsstand, etc.);

  4. 一個在 Android 上特有的問題: 導航混亂. iOS 上, 底部 tab bar 基本承擔了唯一的頂級導航, 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 但是在 Android 上, 原本頂級導航可能是 drawer 或者 tabs, 並且一般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往右 (LTR 情況, RTL 則相反) 的順序, 底部 tab bar 的加入徹底顛覆了這樣的慣例; 具體來說, 在 Google+ 和 Photos 上都存在很嚴重的導航混亂.

至於 drawer, 我在很早以前也已經寫過一篇文章論述 drawer 的一些優勢: 也說 Drawer - thoughts.dng - 知乎專欄

另外, 對於 Photos 本身的評價, 參見昨晚寫的這篇專欄: 歡呼吧底欄愛好者們, 順便和 15% 的可視空間說再見 - thoughts.dng - 知乎專欄


3.17更新:

(圖片來自微博@an00na)

原回答:

On Android, avoid using bottom tab bars. It will help maintain a consistent experience with other apps on the platform and prevent confusion between actions and view-switching.

On iOS, bottom tabs are generally the top-level of the app information hierarchy, with navigation often occurring within those tabs. Thus, the tabs are often persistent across the app. On Android, if the navigation drawer is present, it should take precedence, with tabs as the second level of hierarchy. Navigating within a tab should take you to a new screen with an Up button. The tabs shouldn』t remain on-screen.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以普遍用戶數據為主導的改版。

也就是我們很多人在公司里熟悉的KPI

我一直認為,當一個工具型的應用,作出受制於KPI的改動,將會一發不可收拾。底欄?只是個開始

也許它能獲得一個優秀的用戶增長

也許它仍然是一個好應用

但我不認同它仍然會是一個包含優秀設計思想的應用

Material Design不會因為是否使用底欄而崩潰

它只會因為其基石隨大流侵蝕而崩潰


我認為這要從Material design理解上來。MD引入了材料的概念,同時也將人對物體的理解引入了界面的設計。

如果說APP就是一張Card,點擊是不是沒有滑動更符合我們的認知?(我是很喜歡把相機和播放器的轉盤哪來轉啊轉。

在Android上Bottom navigation bar,換成了我覺得更符合Navigation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指示當前Card的位置。

所以我認為是不需要使用Bottom Navigation Bar的。

還有一點我覺得,除非像音樂APP那樣需要顯示當前狀態的,應該避免對屏幕的切割,尤其是下方的。


Google設計師:各位關注MD的朋友們你們好,你們關於底欄不符合標準的聲音我聽到了,以後我會在後續版本里把MD標準掰過來的,謝謝大家。

眾人:……………………你這叛徒

…………大家散了吧,已經掰過來了…………


Google I/O 2016 快要來了,期待到時Material Design的Update.

-

https://events.google.com/io2016/

-


依照目前的photos應用來說

Luke已經被自己的「底Tab」信仰沖昏了頭腦

三流的應用都不應該做出這種樣子,更何況是第一方應用

為了底Tab 而 底Tab,完全不顧應用的使用和整體結構,更不用說按Android應用說必須考慮的多屏幕適配等等問題了


說實話Drawer真不應該拿來做導航,充其量充當個輔助性的工具箱還是不錯的

你可能會問為啥不該?

因為那幫底tab神教徒會噴死你的哦

---------

不用Drawer導航完全可以啊,頂Tab+滑動切換豈不美哉?

---------

#DOSE_LUKE_GET_FIRED_TODAY

OBVIOUSLY HE DOESN"T

FUCK

THIS

SHIT


已經可以通過 xposed 模塊去除了:http://maybeiwill.me/google-photos-bottom-bar-remover/


#DOES_LUKE_GET_FIRED_TODAY

HE DOESN"T.

-------------

我在G+他主po下發這個tag然後被他B了蛤蛤蛤蛤


如果Google要把bottom tab bar帶進標準,那麼虛擬按鍵的手機會變得很蠢。

兩者只能取一。

被動多下巴可不是那麼好玩的。。。。

下巴:bottom tab bar(可能你的標準裡面這個不算)

下巴:虛擬三鍵

下巴:屏幕到手機底部

(對對對,還有火腿腸的htc四下巴)

bottom tab bar+紅點這種組合,求Google不要做,其他人就不會學,珍愛強迫症。


會xposed開發的可以開坑了,類似對付微信的wechange和對付國產應用的去你大爺的內置瀏覽器,弄一個fuckBottomTabBar


我不懂設計也不懂什麼MD(雖然我很喜歡)。但作為一名Google photos的中度用戶,表示實在不理解這個tab bar有什麼卵用,而且還巨丑。

跪求谷歌開除Luke~

今天在酷市場發現了這貨,強迫症一下子好了許多(≧▽≦)


不要錢的App不靠底部Tab靠啥,不用Tab損失的錢從你月薪中扣嗎?


正在將應用的drawer改版成底部tab,這個問題糾結了好久。因為應用有三個主體同等級功能,如果把其中兩個放到drawer,可見性是個大問題,邏輯上也欠妥,但因為兩層tab的原因,只能使用底部tab。規範的迭代就是打臉的過程。iOS7出來的時候,也不是有死抱6的人嗎?再說,從始至終我都覺得drawer的設計就有問題。


看上面的回答真心寒,就像iPhone6剛出大家紛紛表示什麼鳥玩意,傻逼才會買。

典型的本能層反應>行為層反應。兩種設計你都用半年試試你再看看哪個好?

在看到大量數據結果跟嚴格的與可用性測試之後,還採取top tab bar,才是Google要完。

有些人所謂的的信仰沒了?

呵呵。這是你的信仰在進步。

再說上面有些人提到的交互入口冗雜,我就這麼說吧,絕大部分的多入口都是卡片分類之後為了平衡用戶認知所產生的特質模態行為,權衡之後的結果。提不同觀點可以,務必開頭加:我認為。

Google要完?明明是知乎要完。


推薦閱讀:

第三方登錄後為什麼還要註冊流程?
交互設計師如何進行設計埋點,來驗證自己的設計?
動效設計前景?
人機交互 (HCI) 和交互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 的區別是什麼?
零基礎學UI設計,5~10年以後,UI前景還會有多好?

TAG: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谷歌Google | Android | Material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