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哪一位是真正的好人?

看了這麼多集《水滸傳》了,至今沒看到一個真正的好人。

雖然有的人做出一些殺人越貨的事是被逼無奈,可是僅僅用「被逼無奈」這四個字為那麼多人命找借口,也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我讀不懂那108將(或者更應該說是《水滸傳》)存在的意義。


看了丞相的回答,忍不住也寫點什麼。

我比較好奇的是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因為一本書沒有好人就開始懷疑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首先,如果說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是一本書的意義的話,實現這個目的也有兩個途徑,一是褒揚善的美的,二是抨擊惡的丑的。事實上,那些經典的文學名著多是通過描寫披露醜惡來達到這個目的的,甚至我見有人吐槽過,好像不把社會描寫的險惡,人心描寫的陰暗就不足以成為文學名著似的。

然而《水滸》的意義卻不在此,比起那些投入了作者感情的大褒大貶,它的作者只是在冷淡的敘事,忠實的反映。或者用一句官話說是:「《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忠實而客觀地反映了十四至十六世紀中國底層人民社會現狀和精神理想的長篇白話小說。」或許不夠準確,差不多這個意思了。其實我個人認為,《水滸》的作者是試圖將他們的感情與價值觀投射其中的,只是在我們後人看來不那麼成功而已。比如很常見的,作者宣揚宋江替天行道,講他們所過州縣秋毫無犯,而他們攻打大名府時城中百姓傷及一半更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這大抵是因為秋毫無犯是作者想要宣揚的正面光輝形象,而傷及無辜卻是攻打城池時的必然事實,作者並沒有為了維持形象而犧牲事實。另外更可能的一點是,眾所周知《水滸》的作者繁多,社會地位複雜,每個作者都試圖投射自己的價值觀,展現在讀者眼前就不免相互抵牾。《水滸》本身充滿著矛盾,這些矛盾將不少人拒之門外,也正是這些矛盾才讓它如此迷人。

而比起主旨、價值觀的宣揚,同樣眾所周知的是《水滸》是因寫人而出名的。我們可能不會記得武松殺了鴛鴦樓十五口人,但我們記得他的豪邁、如飲烈酒般的酣暢淋漓。我們可能不會記得林沖打莊客搶酒,但我們記得他失路英雄的悲憤和無奈。就以林沖為例,這種極具人文主義關懷的悲劇英雄形象,可以說在四大名著里是絕無僅有的。《水滸》塑造出的一個個生動形象膾炙人口的經典人物足以令它名垂青史,這是與價值觀的取向無關的。像金聖嘆評《水滸》,陰謀論廣為人詬病,但他所提出的文章寫作方法和評點方法卻影響甚廣,令人受益良多。

五六百年過去,許多書都遺失在了歷史裡,《水滸》卻流傳至今廣為人知,因為它是被人們選擇的,這就是它存在的理由。現在那些毫無節制的無敵流網文太多了,大家的爽點越來越高,導致很多人並不認為《水滸》是有閱讀快感的書。但仔細看看,「風雪山神廟」是不是個逆襲的過程?武松的經歷是不是復仇文的套路?史進是不是很像那些成長型的男主?力量的崇拜,慾望的滿足,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得以實現,這些是現在這些網文受到歡迎的理由,同樣也是當年《水滸》受到歡迎的理由。

最後題主的問題,《水滸》中到底哪些人是真正的好人,我認為兩個半吧,魯智深、史進、半個顧大嫂,畢竟顧大嫂救的人和她有親緣關係,扣點分。


廣義上的好人,梁山上是肯定沒有的,因為這幫人,只就有過正面描寫的,要麼是土匪,要麼就是土匪的幫凶,要麼手上有人命,要麼人品有瑕疵。

梁山之外么,僅就書中表現出來的,林娘子算一個,張老丈算一個,趙員外算一個,何濤算一個,武大郎應該也算一個,看全傳的話蕭嘉穗也得算一個,王進也實在算不上壞人,一下子就想起來這些,再有哪些有機會再補補。


謝邀。

《水滸傳》一書的價值取向如何?我認為,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可以總結為兩個字,一個是「俠」,一個是「儒」,而這兩個字,幾乎能夠概括了整個古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儒」是中國古代上層社會,文人士大夫的價值觀,而「俠」則是市井小民,下層民眾持有的價值觀。

俠,自古以來都不為主流價值觀承認,所謂「俠以武犯禁」,卻被各個時代的廣大民眾所喜歡,自唐宋至明清再到現代,英雄傳奇、武俠小說從來都很受歡迎,可見一斑。人們的武俠情結,來自於對力量的崇敬,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反抗。其實現代的武俠故事,很大程度已經被主流道德觀凈化過,更符合所謂「道德」,然而我們看唐代讚頌俠客的詩句,多有「十步殺一人」這種描述,可能更接近俠文化的本來模樣。注意,這種俠文化的價值,用趨於理性的道德觀來審視,很大程度上固然是是不合理的,然而其仗義助人,周人緩急,重信重諾的精神,確實是來自於人本性中的善,人性中的光輝面。

《水滸傳》中,俠的代表人物是魯智深,魯智深的經歷,從來不為自己,只為他人,而且幾乎沒有殺害無辜的劣跡。除魯智深外,武松、宋江、李逵等重要人物,雖然不如魯智深那樣典型,或多或少有劣跡,然而也有「俠」的基本精神,也都稱得上是俠客。

而「儒」的精神,忠孝仁義,雖然是源自上層社會的價值觀,卻對普通百姓也有很深的影響。老百姓也推崇仁人孝子,也喜歡楊家將岳飛等忠君報國的故事。而體現在《水滸傳》中,體現在招安的故事。招安之後的宋江,所作所為幾乎等同於岳飛,為國盡忠,抗擊外敵,掃平內患,征戰路上對百姓秋毫無犯而被愛戴,面對遼國招降毫不動心,最後被奸臣害死也無怨無悔。《水滸傳》是個悲劇,悲劇就在於「俠」和「儒」這兩套價值觀存在不能調和的衝突。第一回中就說,這一百零八人,既是魔王,也是忠良。《水滸傳》這部書,好就好在沒有單方面推崇某一種價值觀,而是把兩種價值觀都作為正面來樹立,卻因其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釀成悲劇,讓讀者自己判斷,陷入思考。我想這樣說,讀懂了《水滸》的價值衝突,就幾乎懂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價值衝突。

----------------------------------------------------------------------

至於題主說道梁山好漢殺人越貨,都是壞人,我想這樣解釋:法理與情理是兩種標準。無論一個人多麼可憐,犯了罪也該依法處理,這是法理;而一個人做了壞事犯了罪,也不能就此把他打上「壞人」的標籤,認定此人就是壞人,這是情理。如果現代社會出現了「梁山好漢」式的人物,我並不會支持他們,也主張依法懲處。然而,《水滸傳》一書中構造的社會,就是一個法制坍塌的社會,是一個遠遠不同於當代的社會,若非要用現代的法理來看水滸,其實是偏頗的眼光。作者塑造的梁山英雄正面形象,並不是傳統意義的道德君子,而是在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時代,一群被社會拋棄的強盜之身的人,在刀口舔血的生活中,如何還能保持良心,保持一定的人性光輝。我們用文明社會的標準要求被文明社會拋棄的梁山好漢,其實等於「何不食肉糜」。當代讀者安安全全生活在文明安定、法制較完善的社會中,自然可以不屑梁山好漢,可是捫心自問,真正到了弱肉強食的叢林中,能做得如梁山一般好的人,又能有幾人呢?所以,我承認梁山好漢做了不少壞事,然而我並不認為他們就是壞人。

----------------------------------------------------------------------

要說真正的好人,我最推崇三人,宋江,魯智深,林沖。

宋江是英雄,雖然不是無瑕君子,有時也會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擇手段,有時會做一些壞事,但是他的確是有理想有抱負有原則的人,真真正正有能力有意願去改變社會,書寫歷史的人。社會歷史的前進,需要這種人的推動。可敬。

魯智深是聖人,超脫有無,赤子之心,熱心助人,是大俠,也是活佛。可愛。

林沖是凡人,是最接近我們的普通人,在普通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保有自己的正直善良與仁慈。可親。


看別的書時,你絕對不會在書里一門心思地找誰是「真正的好人」。

只有《水滸傳》,讓一堆讀者瘋了似的,突然化身道德捍衛者,義正言辭指責這個指責那個。

《水滸傳》真是為提高廣大群眾的(臨時)道德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魯達


魯智深,唯有他我覺得是個漢子,但108將都不算好人。


除卻一百單八將!

林沖的老婆算不算好人?

宋江的弟弟算不算好人?

李逵的媽媽算不算好人?

魯達的方丈算不算好人?

武松的哥哥算不算好人?

燕青的師師算不算好人?

………………


什麼是好人?至少在今天,一百個人中也沒一個敢如魯智深那般為陌生人人強出頭,也沒幾個可以為兄弟於性命不顧。現代人估計看意淫小說看多了,總幻想英雄都是完人,好像金庸主角那般如正義化身。金庸和水滸傳的差距就在這,金庸用主角經歷告訴人們要做一個主旋律的和諧大俠。再窮再苦,英雄都不會妥協,雖然這有違常理,但讀者喜歡啊。,水滸傳則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某一方面堪稱好漢的人,為現實逼得深入絕境時,也不得不為生存妥協。溫飽不解決,如何談素質?歷史發展到今天,絕對不是瑪麗蘇式英雄推進的,而是那些陰謀詭計,為目的不擇手段的人造就的。


你看最後誰全身而退了,誰就是好人。


以「好人」「壞人」來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有點膚淺?不少讀者說魯智深是唯一的好人,那是不是意味著其他人都是壞人?梁山好漢雖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是也表現出了替天行道的一面,因此不應該簡單的斷定他們中的某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就像曹操,歷來褒貶不一,卻影響不了人們對他「梟雄」的評價,沒有多少人會去糾結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梁山好漢都是個性飽滿且有著污點的英雄,用「好人」「壞人」來評價他們,個人認為是不合理的,或者說是一種偷懶的做法。


你如果被發好人卡,你也不會開心吧?


做人難,做名人難,做一個有名的好人更難。覺悟吧,108位呢,你讓作者怎麼辦?更何況水滸的作者不是一個,是慢慢演化出來的,更複雜了。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寶玉疼惜女孩子到極致,而水滸傳中把女人看成物質,極不尊重。形成兩種觀念差距的原因?
四大名著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對話?
如何比較李逵和魯智深?
金庸小說與水滸傳在一個世界觀,梁山好漢的武功門派都是哪些?
為什麼《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被稱為四大名著?

TAG:心理 | 文學 | 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