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奶粉為何限購而不直接漲價?
如題。
新聞可以參見:Demand for baby formula forces supermarkets to ration salesTwo-can limit on milk powder to stop cross-border tradersBellamy"s says sorry for Australian baby milk shortage限購不是個違背經濟學的做法嗎,漲價不就得了。這並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超市的市場行為。我就更不理解了。求從經濟學角度回答這個問題。補充一下:謝謝大家回答,大家的答案里一般有如下假設,:1,這條取消。2,說奶粉是必需品,需求是完全沒有彈性的。澳洲媽媽的奶粉被十惡不赦的代購買走了,寶寶們都餓死了。有答主說空氣也漲價水也漲價,我覺得不是一碼事,人類幾千年來沒有空氣沒有水早就滅絕了,但奶粉是近代才有的,沒有奶粉,人類還是可以好好的存在。我覺得奶粉是母乳的替代品,它可能彈性小,但是有彈性的。3,說宏觀調控的,政府的政策,不允許奶粉價格定的太高。這個理由靠譜。但我查到的所有新聞都說是「超市限購」而不是「政府限購」,也就是沒有人逼著超市在「限購」和「漲價」之間選「限購」,如果供不應求,為什麼超市不選擇漲價?如果有查到這個澳國政府的某一條政策說奶粉限購的,麻煩貼出來,這個問題就可以關閉了。4,說漲價最終結果是代購還會買而本地媽媽買不起。這個是假設中國媽媽比澳國媽媽土豪的多吧?因為中國媽媽從代購手中的買入價比澳國媽媽貴多了。所以漲價應該會把中國媽媽——也就是代購擋在門外才對。進一步,假設中國媽媽就是比澳國媽媽土豪。那確實就會發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個悲劇,但這時候奶粉已經成了奢侈品,跟南非的鑽石一樣。你不能問我「你說可笑不可笑奶粉竟然是奢侈品」,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你這個假設下,市場說的。 回復@Spitfire(抱歉剛玩兒不會at人,回復你的內容不能超過1000字所以寫在這裡)第一條,你給出的那個答案李菊福,我同意奶粉短期(微觀經濟學概念的短期)供應不足。第二條,對於特殊情況奶粉的剛需的,這些購買力還不足以撬動整個澳洲的市場吧?我不清楚這部分人佔多少,Women with a low milk supply have trouble getting treatment 我大概查了一下,佔了5%,而奶粉呢?2013年我國城市母乳餵養率僅為16%-搜狐母嬰第三條,你自己給的那個答案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我希望你自己看清楚:「至於有人說外國公司為了質量優先,限制產量保證本國優先供應的意淫,我想說你需要看看初中政治書上對資本家追逐利益的本能這一段。」超市也是企業,也要生存,也要掙錢。政府和超市的利益出發點非常不一樣,我沒有爭論這個,事實是超市這樣做了,我在討論一個市場行為,而不是國家政策。我也說了,如果這是國家政策,我沒有興趣。第四條,我本人在歐洲,我在超市裡買的姜蒜比澳洲還貴呢。但我也沒覺得是奢侈品。給你一個反過來的例子就是橄欖油。國外大蒜賣得貴,國內賣的便宜,所以就出口去填國外的市場,沒問題呀:大蒜,中國大蒜,大蒜出口,大蒜行情,中國大蒜概況及其市場前景,中國農業網專題。在中國大蒜也不限購,也不用擔心(甚至歡迎)國外遊客來代購大蒜(當然這種植物的根莖是不允許的)。還有一些要對你和其他答題者說的話,我是真的真的來問「為什麼」的,我不知道超市為什麼要限購。而不是在「告訴你們超市不應該限購而應該漲價」。我覺得一些回答沒有說服力,並陳述了為什麼,但並不代表我有立場——我真心沒有立場,雖然我在國外,但我不是代購黨。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李菊福的答案說是超市聯合媒體炒作這件事,我感覺無言以對。你的答案中,對我認為奶粉供應量充足的反駁,我覺得就很有道理。有一個回答就說我是釣魚的,我懶得理他,我是來問問題的,不是來吵架的。
代購本身就是灰色地帶,你擾亂了別人的市場秩序,不能指望別人政府為了維護秩序還得把無辜的本地人一起搭進去。
大奶,起死回生又一年!
二奶,氣勢如虹要翻天!
小三,直銷中國莫等閑! 小四,奶茶坐莊把錢圈!最後來一記,代購歡呼把奶限!
民生物資的價格能說漲就漲?(當然也不是沒漲過)哈耶克的信徒們老是覺得價格能解決一切,所有的供需問題都是價格問題,這怎麼可能?Who is Martin Shkreli
Martin Shkreli這傢伙不管他的初衷到底是什麼,還真在市場上就這麼實踐了。
之後發生了什麼,吃相好不好,觀感如何,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吧———————實在見不得噴不擴大生產增加供給的無知言論的更新線————————————首先,關鍵重三遍:奶源不缺,奶源不缺,奶源不缺!代購屬於囤積居奇!囤積居奇!囤積居奇!中澳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獨立市場!獨立市場!獨立市場!不存在統一市場的說法!另一個同類型問題下的業內人士的說法來,省得某些大嘴答主莫名其妙的開始鼓噪民粹主義情緒本來原本大家一起發財的事情,就是因為代購這樣不道德的鑽空子行為,結果兩邊都掀起民粹排外的言論,果然資本操弄議題能力爐火純青,該解決的問題不解決,就抓著個價格,弄得大家都沒得買了就是成功了?呵呵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路路鏈接:為什麼澳洲a2奶粉斷貨,天貓上卻有很多庫存? - 路路的回答來源:知乎作為業內人士,看回答什麼奶源問題基本都挺扯。就不算答題了,關於奶行業想到哪寫到哪,給大家普及一下:
1,infant
formula比慶豐包子技術含量高點有限, 不是什麼高科技。 共同的一點就是qa/qc。 去過幾次工廠也參加過幾個工廠的audit。 雖然只是原粉廠,但體現出來的質量控制真的很驚嘆 可以想像對於要求更高的嬰兒配方, 這種管控會做到什麼地步。 而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變通, 最不擅長的就是較真。 對於能造得出來原子彈核潛艇送探測器上月亮的國家造不出來奶粉,確實悲哀。2,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奶源不缺 奶源不缺 奶源不缺!先不提美國和歐洲, 對於年產奶二百多億升出口95%的世界第一奶出口國紐西蘭和年產一百億升出口一半的澳大利亞,奶源這個問題從來就不是問題。如果有人還說今年冬天奶源短缺,我建議你去查查當時奶粉價格跌到什麼地步。至於有人說外國公司為了質量優先,限制產量保證本國優先供應的意淫,我想說你需要看看初中政治書上對資本家追逐利益的本能這一段。
3,別以為你家寶寶喝的是直接從牛肚子里擠出來的奶做的奶粉。現代奶產品行業已經非常成熟,生產嬰兒奶粉的工廠,不會在廠子邊上養一群牛的。實際上,生產嬰兒奶粉的a工廠是從b工廠買全脂奶粉,而b工廠也很可能從c,d,e工廠買脫脂奶粉,乳糖用來balance全脂奶粉的成分。所以最終產品雖然是made
in nz,但實際上可能有us,eu,aus的成分。所以別迷信奶源,把奶粉看的和葡萄酒似的:就這一畝三分地的這頭叫alice的牛產的14年份的奶最適合做寶寶喝的奶粉。4,中國人比較認的是karicare這個牌子 這是達能下屬的nutricia的產品, 據我所知基本都是紐西蘭的工廠在做。澳洲其實比較冤枉。估計是因為澳洲華人遠遠多於紐西蘭,導致澳洲的斷貨程度異乎尋常。
5,各國對於奶粉的質量要求不一樣,澳洲超市裡賣的奶粉不一定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所以現在的代購是一個灰色行業。中國現在沒怎麼管,於是廠家,代購,消費者各取所需。但是沒準哪天中國嚴格監管,那這些代購的奶粉一下就成質量不合格產品。對於廠商玩命擴大產能,這是一個不小的風險。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不信的群眾可以試試看你能不能從外國往澳洲寄點奶粉
6,有人說,如果中國限制代購,廠家可以直接把產品通過官方渠道賣到中國啊!君不見mg fonterra tatura無一不在做這種買賣。甚至karicare在天貓也有店,不過銷量就呵呵了。中國人就是對貼著中國標籤從中國發貨的產品天然不信任,這個怎麼破?
7,其實從廠家的角度來看,就算先賺眼前的錢,他們也已經很努力了。看了看之前寫report的的數字,官方數據顯示從09年到13年,紐西蘭infant
formula出口額從一萬多噸暴漲到四萬多噸,年增幅20%左右,貌似看上去還好。不過這可是官方數字,沒包括代購這種沒法統計的。事實上,karicare產量三年漲了五六倍,現在依然斷貨。這充分證明,中國人是認準買什麼,什麼斷貨。從奢侈品包,到薰衣草小熊到奶粉,無一不是。不是資本家sb,這人口基數這麼大,需求這麼狠,估計這些工廠也想產量翻一百倍足足賺中國人的錢,但是臣妾做不到啊!8,有人說,三年漲五倍產量算什麼,俺們中國速度,只要有錢賺,靠資本運作,一年就能開十家工廠產量翻十倍!事實上,從買頭小 到能擠奶,起碼要好幾年。工廠也是這樣。據我所知,就算現有的工廠增加一個dryer,都很少有一年內能完全正常投產的。而從零開始建一個工廠,幾十上百m的投資還好,但這個周期是非常漫長的。親眼見過一個沒什麼經驗的廠商,用了整整三年進行試生產(好吧我說的就是我們公司)。話又說回來,三個月就建成的工廠產的東西,你敢給你寶貝喝不?
9. 好吧,我最後來回答一下問題。天貓的渠道是可以買的,質量也沒問題,但是絕對和你在海外直郵的不完全一樣。不過這個不一樣不是質量問題,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對了,據說國內的infant formula 有的含有lactose, 這個要稍微看一看。
順便再針對下題主更新的幾點:
1,既然已經知道澳洲85%的奶粉是出口了,結果不夠還要把剩下的15%也要搶走才可以?這是強盜邏輯吧?讓TG放開大米出口限制啊?稀土出口限制啊?為何國際大米之前的暴漲(別告訴我你沒看泰國紅衫軍的新聞)國內會波瀾不驚,米價為何不漲?2,奶粉對於某些特殊體質(乳糖不耐受)或者特殊條件(母乳分泌不足)的就是剛需,這不存在爭議。本來一開始代購沒瘋狂到完全破壞市場次序,土澳為何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是這部分剛需確實是小眾。但當有人把市場玩壞到大家都沒得玩了,那憑啥不讓別人生氣呢?這時候存在的需求不一定都可以被轉化。即使被轉化,講求公平的也輪不到國內的有錢人。畢竟現代版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阿根廷/非洲那種全國瘋產大豆,結果國內一樣大把窮人守著種植園卻營養不良的經濟殖民地是絕不可能被土澳人民接受的。澳洲一直就有爭論,是否該完全成為天朝的附庸,雖然經濟上基本是木已成舟,但安全和文化上他們是萬萬接受不了的。澳洲東部時間11月14日 當下,「奶粉荒」是讓澳洲許多家長非常頭痛和憤怒的問題。堪培拉Bywong母親Lizzie Cann的寶寶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要喝特定品牌的嬰幼兒奶粉才不會有生命危險,可令Cann一想到就難過不已的是,這種奶粉只剩下最後3罐了
Cann表示,由於生病的原因,Harley的胃口特別大。「如果我們不快速沖泡奶粉的話,他可能情況就不好了。我們都隨時做好了準備,一旦搞不定,就立馬送醫院。」
和許多澳洲媽媽一樣,Cann的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母乳餵養Harley。「我只能存100毫升的母乳在擠奶器里,可他要喝250毫升的量。」被逼無奈,Cann開了3個多小時的車來到悉尼,試圖找到Harley的穩定「糧食來源」。
她表示,「我上一次在網上看到還只要35澳元,現在一看漲到150澳元了。我沒得選擇,不買這個品牌的奶粉,我的寶寶就會脫水。現在媽媽們還得到臉書上去給寶寶找食物,這真的太噁心了,也很不公平!
所以當戰場轉戰到政治議題上,這要讓不是利益非常相關的普通澳洲民眾占邊,是個人都會支持保護本地人利益優先吧?這就是「剛需」最強勢的地方,它能轉化出白花花的選票,這些個代購就是把利潤全填進去找說客,也是扭轉不過來的吧?
3,首先明確一點,某些藥房之類的小範圍適度漲價是存在的,有其他答案作為例證。但要糾結超市這樣的大型主體,那好好想想就是國內的超市也沒有完全的自主定價權吧?畢竟回到最開始的點:都是民生物資,價格不僅僅由最終消費者買單,還有一部分是由國家的稅基——全體納稅人來承擔,關鍵字:生育補貼,奶粉的免稅品待遇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 and Food。國內同樣如此,關鍵字:菜籃子工程。所以當市場主體大到可以被本地政府監管,那麼完全自由量價權就是不存在的。這點不適用於各類小型商業:代購就隱藏期間。扯遠點,華人圈一直都對於代購這樣的收入是否需要向ATO申報存在疑問,之前ATO一樣閉眼不管。這消息出來以後,可就難說了。4,農產品這個例子就是說明這完全是兩個分割開的市場用的。不信,你帶帶蔥姜蒜或者快遞試試?土澳的邊檢檢疫分分鐘讓人哭在機場/快遞被退。農產品裡面涉及到太多方面的利益相關,特別容易在國家間談判時引起爭議:比如著名的美牛問題韓國: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08/05/31/us-korea-protest-idUSSEO21734120080531日本:United States beef imports in Japan台灣:台灣美國牛肉風波大陸就不說了,現在還禁著呢。這裡還能扯到之前著名的"殭屍肉_百度百科"事件。知乎都有很多內部人士出來說過,其實哪有這種肉?都是炒作輿論,為了下一步打擊非法進口做輿論準備的。TG這一套學的只能說還有待進步吧,不過點還是抓到了。既然上一次可以是肉製品,那下一次動奶粉有何不可?總不能說國內肉價為何不降到讓國外產的沒競爭力吧?這可是三農問題哦,每次兩會一號文件,這線可是要死守的。所以很多時候,純粹的炒作價格的作用實在是一葉障目。還是那句,現在成熟的政府或多或少都有凱恩斯的成分,完全放開的價格起碼在民生資料這一塊是絕不可能的。所以奶粉作為一個「特殊」的商品,可以在一個市場允許的小範圍內進行價格浮動,但一旦超過某個閾值,或者因背後政治因素被推動炒作的時候,還要漲價那是往槍口上撞!政治其實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你未必都意識得到。這裡推薦下我關注的一個專欄:播客後記:戰爭就是這樣升級的 - 選·美 iAmElection|聚焦美國大選 - 知乎專欄 WHO的紅肉事件其實深層次是和奶粉問題有很多類似性的「當我們讀到《膳食指南》時,或許沒有想過,其中的每句話,乃至每個字,都是政治與科學相互博弈的結果。」哈哈,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是再合適不過了。
答主我在紐西蘭定居,早在2年多前,紐西蘭就遭遇了奶粉被中國人搶購,當地媽媽沒奶粉喝的情況並引起了一些當地人的不滿(其實是有關方面故意炒民意,當地人其實並沒有不滿,被搶購的是可瑞康這個牌子的奶粉,當地人可以選惠氏亨氏什麼的根本沒有中國人要的牌子的奶粉,根本沒斷奶的可能),但最終,紐西蘭奶粉並沒有走上漲價的道路而是使用了RMP法規控制了生產鏈來緩解市場混亂,為什麼呢?1,事實上有的公司已經漲價過了,但他們馬上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中國消費者對於外國貨的心理是,貴的才是好的,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同理可以參見紐西蘭本地出售的康維他的蜂蜜,這兩年來每年漲價3次,每次漲價15%左右,結果是現在康維他是天價,但供求狀況更慘了,都是有價無貨,為什麼呢,因為一旦這個產品有升值預期,馬上就會導致更瘋狂的搶購潮,一旦這個產品已經提價了,土豪的中國消費者們問道:你們紐西蘭最貴的蜂蜜是哪個?好了就是它了。可見漲價其實並不能很容易的控制消費。
2,這些被搶購的奶粉,都是廠家統一提供給超市用於出售給本地市場的。以可瑞康為例,其市場是涵蓋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以及中東國家,東南亞國家的,出於對手下分銷商的公平原則(有合同的),假如紐西蘭的可瑞康要漲價,其他國家的可瑞康也要同時漲價。如果紐西蘭超市的可瑞康被瘋搶就馬上漲價,意味著其他國家沒有被瘋搶的超市裡的可瑞康就要同時漲價並喪失市場份額。中國人在紐西蘭超市搶的再瘋,也是紐西蘭市場的現象,不可以波及其他無辜的市場,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中國消費者可以獨立的找可瑞康的直接批發商去買,才可以讓可瑞康單獨的針對中國消費者提價。在此之前,中國消費者跑紐西蘭超市去買,還只能算是紐西蘭超市的業績。
3,超市作為中間商為何不漲價呢?以上解釋了為何廠家不願意漲價,接下來解釋,超市是沒有漲價權的。因為假如超市漲價,會導致供往其他國家的批發商迴流去供紐西蘭超市,會造成其他國家超市的奶粉短供,喪失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影響其他國家的代理商的利益。所以廠商是給各超市有定價限制的,這些也是有合同的,超市不能隨便大幅度坐地起價,一切要等廠商的號令。
4,廠商發現最關鍵的是要把中國消費者從超市趕走,吸引到獨立的小黑屋裡單獨隔離交易,這樣才好坐地起價而不會影響到別的國家的市場。在紐西蘭,就使用了一個叫「RMP鏈」的法律制度,把出口中國的奶粉牢牢鎖定在指定的批發商手裡,而超市上架的奶粉是沒有資質出口的,有人敢郵寄出口的話要被罰的傾家蕩產的那種(遊客行李還是可以帶出的)。於是在這個狀態下,廠商才好針對瘋狂的中國消費者坐地起價,而不會影響到各國分銷商們的協議。這問題問的…漲價漲到只有代購肯買當地人買不起么…
二次補充:
給那些邏輯混亂以為有錢就是大爺的人們打個類比。
國內一些機構辦事,比如去工商局申請某些手續。一般來說,正常流程是早上一開門進去領票排隊,然後排到了之後,1個小時左右處理完。
但是有一些事務所,可以提供代辦。因為他們經驗豐富,差不多每一個流程只需要半個小時。許多人會多花錢,讓這樣的代辦去相應機構辦理業務。
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情況,代辦者一次帶了20個人的材料,一大早趕第一個去了相關機構排隊。一辦就是一天,就算半個小時一個人,20個人的材料也要10個小時。
而辦理業務的窗口是有限的,由於這樣的代辦者的存在,許多正常辦事兒的人去了,根本無法辦理業務,因為窗口都被這樣的代辦者霸佔了。。。。
這樣的代辦者,雖然不是違法,但的確是遭人恨的。。
在這個類比中,辦事窗口就是奶粉,代辦者就是代購者,普通辦事兒的人就是澳洲當地嬰兒父母。
這樣的情況下,你說只要多開幾個窗口就可以解決問題。。。真的可以這麼容易么?
一次補充:
呵呵,歡迎大家圍觀評論區!我只能說:是的,沒抓到的賊就不是賊,代購雖然是擦邊球,但畢竟合法。然而,公道自在人心。老是一副我出錢多我就有理的樣子猖獗代購,斷人嬰兒口糧。這已不是澳洲一國的問題了。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德國還是英國,人家當地人又不瞎又不傻,代價以後也將會由全體華人來承擔。就像那些低素質旅遊者一樣。原答案:
謝邀。。。
一提這個,我就生氣!
中國的雙11,讓澳洲奶荒到幾乎所有超市的貨架上都沒有嬰兒奶粉。。
奶粉不同於保健品,保健品不是必需品,再怎麼代購,買空了也並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
但嬰兒奶粉,實際就是嬰兒的口糧,一定大小的嬰兒,除了這個和母乳,什麼都吃不了。
這樣的一種東西,被天朝的搶購一空,多少快遞公司屯著等雙11。。。
留下澳洲當地的母親們欲哭無淚。。
這個時候,居然還要問為什麼只限購不漲價。。。
一種產品,由於非本國的需求急速增長,然後要本地消費者為之買單,這是什麼謬論?憑什麼?
然而,@Wu Chen 說的加關稅,國際上行不通。。。
題主說的奶粉漲價,國內行不通。。。政府怎麼辦?於是。。。
這已經不單單是澳洲的問題了。。。只能說,大天朝的代購老爺們,趕緊收了神通吧!!
當然,想來也是悲哀,中國這麼大,卻沒有能讓自己國家嬰兒放心喝的奶粉。。。
哎。。。。。。限購嘛~
國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代購:你奶奶的,腿都跑斷了還沒湊夠數量~漲價嘛~國家:你這是非法漲價,再不降下來我可要開罰單啦!民眾:集體抗議,無良商家就應該在火架上烤死!代購:嗯啊?漲價了?沒事,回頭賣高價就好~因為本地人只願意出這個價錢買,漲價了他們就買別的牌子去了。
而中國代購者也不是傻子,對價格更敏感。漲價就去紐西蘭,美國買那邊的奶粉了。
所以如果漲價,沒人願意代購了,本地人也不買,奶粉廠商哭死。=????(???*) 難道不是因為in short term,prices are sticky and equilibrium can only be met with adjustments to output?
然而output因為超市的奶源增加不了[可能因為供貨商無法供貨,奶源減少等等],所以超市使用限購這種方式試圖阻止demand increase
然並卵 同意上面的答案,受害的是買不到奶粉的本地媽媽+小代購超市需要控制他們的supply chain,限購為了控制庫存,即便貨架上空了,相信我,倉庫里還是有餘貨的.超市經理們明白,即便漲了價,在潮水般的奶粉客面前,他們依舊招架不住.索性限購,再把一部分庫存鎖住.
奶粉不屬於快速消耗品,當地大超市(如woolworth)不會每天都進貨,如果開放購買的話庫存會難以追蹤控制,而如果超市用的不是自家物流而是第三方物流(如Linfox)的話就更麻煩了.
此外,嬰兒奶粉消耗時多時少,這跟普通奶粉還是有區別的.嬰兒奶粉比一般奶粉要貴很多,在超市裡屬於高價值商品,增加進貨量或者囤貨無疑會增加風險,經理們又不傻.
去稍偏遠地區悉尼藍山的Woolworth超市看了一下,照樣有限購的牌子,說明奶粉限購併非針對中國奶粉客,而是庫存的確有限.說句實話吧,澳洲超市零售的奶粉有不少都被囤積在華人商店和快遞公司自己手裡了,現在在超市買不到的,去這些地方十有八九能買到,還有就是也就是一些交通方便華人常去的地方的超市奶粉賣光了,開車去偏遠一點的地方也還能買到,這也算是人為製造緊張了吧。除了這些專業代購和公司,一般人回國也可能一次性買大量奶粉,可能一次買6-10袋但是這種的一年才買幾次啊,不會造成那麼多的波動的。在澳洲這麼久,從剛來的時候奶粉根本沒人買貨架上有的是,到後來根本買不到,職業代購和公司的作用功不可沒,大部分的澳洲華人留學生真是替這幫人躺著中槍。
從廠家的角度看,估計主要是不希望衝擊自己在中國的分銷渠道。不論是從銷售網路的覆蓋,對法律法規的遵守,廣告營銷的能力,廠家都離不開正規分銷渠道。這些是代購不能取代的。如果代購衝擊了正規渠道,渠道代理商是有意見的。
你說限購兩罐,本地媽媽也要受影響。總得跑超市啊。
那麼多反市場的人,恰恰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一個市場參與者的理性決定。我回答這個,純粹因為看了 @鍾大仙兒 等人或荒謬或不對題的答案,不吐不快。
首先明確兩個前提:①、我個人反對「代購」這種行為,倒不是因為是不是灰色地帶,而是,我認為代購無法確保安全。如果購買進口奶粉,我建議大家購買奶粉時不要購買所謂的代購品,而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有國內代理的品牌。
②、我沒有到過澳大利亞,對這件事情的了解以題主為準。也就是,對於代購的限制,為何不是政府的政策,也不是超市的漲價,而是超市自發的限購?其實超市限購是很普遍的行為,中國也有很多超市限購,比如「每位顧客限購2份」。為何?因為這個商品超市不打算賺錢。限購的目的是擴大顧客群體,說白了就是賠本(微利)賺吆喝,如果不限購得到的吆喝聲太小。
同樣的道理,像一些大品牌的日化用品超市都有,價格不高,因為超市是用這個吸引顧客的,掙的是顧客順手買的其他物品的錢。超市如果連舒膚佳香皂都沒有,可能下次有部分顧客連去都不去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大概就會知道為何澳洲超市的老闆們會限購了。
因為奶粉這種剛需,必然有人會來購買。澳洲地廣人稀,奶粉價格不高,但是那些購買奶粉的人可不會逛趟超市就買桶奶粉,難免買點別的。從凈獲益上,超市老闆完全可以或得奶粉利潤的好幾倍。但是代購者呢?只買奶粉,不買別的。
奶粉利潤低,老闆因此受益就低;這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買奶粉被告知「本店無貨」,可能順帶銷售的其他東西也就賣不出去了。更嚴重的是,下次這個人可能就不來了。超市的進貨渠道所限,無法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進貨量。至於漲價,不知道政府有否相關制約制度,至少,這有流失老客戶的風險。賺留學生一票還是長久地賺老客戶,這是個問題。如果你是超市老闆,你會怎麼樣?下面說說某大仙的神論:
「一種產品,由於非本國的需求急速增長,然後要本地消費者為之買單,這是什麼謬論?憑什麼?」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幾年前,中國鋼鐵行業發燒,鐵礦石需求量大增。對於澳大利亞這種原材料出口大國(2014年出口額3270億澳元,其中農產品405億,鐵礦石885億,煤炭382億,油氣307億,黃金142億。【專題】2014年度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結構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這當然是好事。那麼問題來了:你認為力拓賣給本地鋼鐵廠的鐵礦石可能不漲價么(不考慮之前簽訂的長期合同的情況)?所以,資本家(或者說商品提供者)的本性就是把東西賣給讓自己賺更多錢的人。本地消費者因為外界消費需求上升而多出錢,是常有的現象——如果不願意受波及,可以由政府制定進出口限制政策,不要指望景區所有者、礦山主、超市老闆們有少賺錢保障本地人需求的覺悟。至於有人提到的「偌大中國,無法讓人喝上一口放心奶」論,毫無疑問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問題太多了,但是相比於有正規渠道的美素佳兒、美贊臣等,我完全不信任代購。拿食品安全說事的,你都相信代購了還有啥信不過的?不過,最根本的問題是,是的,即使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完全解決,也很難保證中國人都喝國產奶——因為不夠啊!倫面積,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六大國,然而論人口,和北京差不多。中國能保障主糧夠吃就不錯了,哪有那麼多地方養牛啊?看了這麼多答案,只想說大家太看得起那種還需要受著「限購」條件制約,一次去拿個兩三罐還要戰戰兢兢的小代購了好嗎。a2兩托盤起批,直接去廠家拿。其他品牌不知道起批量多少,但都是可以直接去批的。然後超市吧,其實我覺得,如果不是迫於壓力感覺臉上掛不住,其實是跟這種所謂「大客戶」站在一條戰線上的哈哈哈哈哈哈。
說好的限購呢?
超市經理根本是裡應外合中飽私利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說,有些時候看一方面真的圖樣。講真,這次奶粉風波里,那種一次擼幾罐的小代購,真是做了一回徹徹底底的炮灰。樓主還記得
1.宏觀經濟學裡還有政府government interview宏觀調控這個概念嗎?2.商品的需求demand和供給supply中,還分著普通商品和奢侈品等。奶粉對嬰兒來說是剛需品,政府對剛需品的控制會比較有力度,因為要保證大多數有嬰兒的家庭都能負擔得起這個價格。就算市場上需求>供給,政府也得壓著這個價格不能超過一個balance。如果奶粉因為這樣瘋長價格,造成大部分人買不起或負擔的吃力,就會引起社會問題,影響國家發展,所以government必須強行干預控制。
至於限購,也是一種政策。屬於government干預的一種手段。類似的商品:油,糧,大米等。
而另一類奢侈品珠寶,名畫等。那自然是隨著需求demand的增加而坐地起價。
另外,
需求與供給模型是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它的研究對象是個體。有些模型也是理想中的狀態。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整體是社會,更貼近現實模型。其他答主提到的加關稅等手段也是宏觀考慮的問題。
二者應結合著理解才好。
~~~~~~~補充上圖
資料圖片引用「今日悉尼」一個主流的華媒以下是個人思考,不代表正確:1.奶粉不能大幅度漲價:
很可能是源於奶粉行業的一種業內規則業內商討一致才能調整價格,而這個商討又涉及多方利益。2.超市限購行為:
出於一種ethic道德行為從這麼多天的報道來看,超市存在兩種情況:明著限購,卻對多買的顧客視而不見;按著壓貨,未上架就賣給了大客戶。由此可見超市不是真的想限購。3.此次奶粉大風波:
據爆料,是超市聯手澳媒的一個專門針對華人的蓄意行為。下圖都有解釋。
那些一臉正義口口聲聲說奶粉是嬰兒口糧,是剛需,所以不能搞價格自由的。我給你們說說中國古代怎麼賑災的。除了官方的放糧,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不抑糧價飛漲。沒錯,不抑。為什麼?一旦抑制價格,商人們就沒有動力把別處的糧食運過來。不抑糧價,反倒能使外地的糧食源源不斷被運來,用不了多長時間糧價會比以前還便宜。你們口中的嬰兒口糧,能和災區的救命糧相比?
因為限購賺的更多,漲價賺的少代購去就是簡單的買奶粉,當地居民區去除了奶粉還要紙尿褲衛生巾等各種日用品而且如果不限購,哄的一聲搶光了,沒有庫存,代購不來了,當地居民也不來了,紙尿褲衛生巾收到影像另外奶粉搶光以後,超市進貨,我進多少?近多了代購不來了怎麼辦,進少了物流成本就上來了另外,還涉及到交稅,這批貨能盈利10000塊,我十個月買完,分十個月交稅,我一個月買完剩下九個月閑著,那就一個月交更大一筆稅
如果你是澳洲人,你家旁邊有三家超市,一家沒奶粉,一家奶粉貴,一家奶粉價格正常只是限購4瓶,你會去哪家超市買奶粉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漲價是為了賺錢,限購又不是為了賺錢。
如果你非要扯到經濟學上的話,限購姑且可以算是一種價格歧視。首先,澳大利亞政府對嬰兒是有全方位的福利補貼的。
當然也就包括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各項補貼。由於補貼,和對奶粉質量的嚴格要求,導致了澳洲奶粉的產量是受到制約的。澳洲奶粉的產量基本只能做到保障澳洲本土需求的同時,少量的出口外國。這個產量是遠遠無法滿足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的需求的。但由於代購的存在,澳洲本土市場已經和中國市場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中國的需求會通過代購這個渠道傳導到澳洲。需求上升了,價格自然會上漲。但是政府和相關企業需要保護澳洲本土媽媽。所以對於本土母親購買的奶粉不能漲價。可是問題在於,供求平衡點已經改變,價格又不能變。
為了保證質量,產量也不能變。就只能通過一些類似價格歧視的手段來將本土媽媽和代購區分開來了。各大超市和藥店從消費習慣出發,制定了代購這一手段。本土媽媽不需要囤積奶粉,可以每次一罐,寶寶喝光了再買。所以限購對本土媽媽的成本影響不大。代購一般是要採購很多罐,統一發貨。限購確實對代購造成了一定的麻煩,變相提高了代購成本。當然實際情況是,這個價格歧視手段收效甚微。畢竟對代購造成的麻煩和提高的少量成本無法抵消掉高需求導致的價格平衡點上移。我認為,對於限購和漲價,雖然都是為了解決供不應求的現象,不過兩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從漲價方面來講,漲價固然可以降低一部分需求來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但是漲價所降低的需求不只會影響代購群體,也會影響當地居民購買奶粉的需求。從限購來說,當地居民受影響較小,單次購買少量奶粉,用完再次購買。但對於代購來說,限購的影響就比較大。
推薦閱讀:
※布偶貓經濟會崩盤嗎?
※為什麼壟斷競爭者的人數減少後,可以降低價格?
※為什麼一些國家政策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為什麼明星能賺那麼多錢,而科學家卻不行?
※對未來決策會產生影響的已付成本是不是沉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