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可以說很大一部分是歷史遺留問題。

建國以後,我們的很多體制模式是借鑒甚至照搬蘇聯的,其中一點,便是國家機構劃分得非常細緻,而我們的這些工科大學,正是源於這些部委機構

2008年後,國務院組成部門是27個。

那麼歷史上國務院下屬最多有過多少個部門呢?

答案是一百個整,1981年。

這其中,工業類部門劃分得也非常細緻,這放在計劃經濟的時代是很好理解的。

然後這些部委,為了給自己培養人才,以及可能有一股攀比的不正之風,各自辦了很多附屬大學。

下面讓我們看看歷史上國務院下屬部委設置,以及他們有多少附屬工科院校。

我隨便選幾年,看看當時的工業類部門分得有多細。

1959

1965

1982

然後與2008年後的部委對比一下

這些工業部門產生了多少大學呢?

原航空航天部高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昌航空學院

瀋陽航空學院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原交通部高校: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現合併於長安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合併於武漢理工大學)

上海海運學院

長沙交通學院(現合併於長沙理工大學)

南通醫學院(現合併於南通大學)

重慶交通學院

原建設部高校:

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重慶建築大學(合併於重慶大學)

瀋陽建築工程學院(瀋陽建築大學)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於長安大學)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於華中科技大學)

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合併於南京工業大學)

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合併於蘇州科技學院

原兵器部高校:

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理工大學)

華北工學院(中北大學)

西安工業學院

瀋陽工業學院(瀋陽理工大學)

重慶工學院

原電子工業部高校: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杭州電子工業大學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現合併於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原地質部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

長春地質學院(合併入吉林大學)

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

西安地質學院(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現併入長安大學)

河北地質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

原紡織部高校:

東華大學(中國紡織大學)

天津紡織工學院(天津工業大學)

蘇州絲綢工學院(合併入蘇州大學)

西北紡織工學院(西安工程科技學院)

浙江絲綢工學院(浙江理工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鄭州紡織工學院(中原工學院)

武漢紡織工學院(武漢科技學院)

南通工學院(原南通紡織學院,現合併入南通大學)

原郵電部高校:

北京郵電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長春郵電學院(現合併入吉林大學)

重慶郵電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原水利電力部高校:

河海大學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合併入武漢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東北電力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葛州壩水利電力學院(現合併入三峽大學)

長沙電力學院(現合併入長沙理工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原石油部高校:

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西南石油學院

大慶石油學院

西安石油學院

江漢石油學院(現合併入長江大學)

撫順石油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新疆石油學院

原化工部高校:

北京化工大學

南京化工大學(現合併入南京工業大學)

鄭州工學院(現合併入鄭州大學)

青島化工學院(青島科技大學)

瀋陽化工學院

武漢化工學院(武漢工程大學)

原煤炭部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

阜新礦業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山東礦業學院(山東科技大學)

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大學)

焦作礦業學院(河南理工大學)

山西礦業學院(現合併入太原理工大學)

淮南礦業學院(安徽理工大學)

華北煤炭醫學院

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現併入河北工程學院)

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

湘潭礦業學院(合併入湖南科技大學)

黑龍江礦業學院(黑龍江科技學院)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

原冶金部(含有色總公司)高校 :

北京鋼院(現北京科技大學)

東北大學

中南礦冶(更名為中南工大,後併入中南大學)

西安冶金建築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昆明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

武漢鋼鐵學院(武漢科技大學)

鞍山鋼鐵學院(鞍山科技大學)

江西礦冶學院(先後更名南方冶金學院、江西理工大學)

馬鞍山鋼鐵學院(先後更名華東冶金學院、安徽工業大學)

包頭鋼鐵學院(合併入內蒙古科技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青島理工大學)

北京冶金機電學院(北方工業大學)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桂林工學院)

長春師範學院

瀋陽黃金學院

原80年代末的機械部高校:

吉林工業大學(併入吉林大學)

湖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江蘇理工大學(原鎮江農機學院,現江蘇大學)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

陝西機械學院(西安理工大學)

上海機械學院(上海理工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併入武漢理工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原哈爾濱電工學院與哈爾濱科技大學合併)

甘肅工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

洛陽工學院(原洛陽農機學院,現合併入河南科技大學)

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太原科技大學)

北京機械學院(現合併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原輕工業部高校:

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

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科技大學)

西北輕工業學院(陝西科技大學)

北京輕工業學院(合併於北京工商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輕工業學院

大連輕工業學院

原鐵道部高校 :

西南交通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長沙鐵道學院(現合併入中南大學)

上海鐵道大學(由上海鐵道學院與上海鐵道醫學院合併,現合併入同濟大學)

大連鐵道學院(大連交通大學)

蘭州鐵道學院(蘭州交通大學)

南京鐵道醫學院(現合併入東南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石家莊鐵道學院

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合併於蘇州科技學院)

原建材總局高校:

武漢工業大學(現合併於武漢理工大學)

西南工學院(現合併於西南科技大學)

山東建材工業學院

上海建材學院(合併入同濟大學)

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名校不在上面,因為他們是教育部的附屬高校

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天津大學

同濟大學

東南大學

華中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後來,9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高校合併潮,形成了如今的大學格局。

在前蘇聯的模式之下,細分的政府部門和高等院校確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門的技術人員,是符合當時的時代需要的。

但隨著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隨著蘇聯解體,隨著西方的一些理念傳入中國,原本的高校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但基數實在是大,經過合併之後,中國的工科院校還是很多的。

—————我是萌萌的分割線—————

講到大學合併潮,順便我想講個笑話,關於上海財經大學。

在90年代後期,高校合併潮盛行,有傳聞說,上海財經大學將被合併入上海大學!

一時間,上財的師生群情激憤,是可忍孰不可忍!?

又有傳聞說,上財要被隔壁老大哥——復旦合併了!

一時間,上財的師生那個歡欣鼓舞啊,以後可以說自己是復旦的了啊!

當然,我財有節操的師生也是不少的。

後來為了避免學校被合併,上財的校領導想了個什麼辦法呢?

當時1997年,恰逢上海財經大學80周年校慶。

校領導請到了長者題詞:

「面向21世紀,把上海財經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

長者都說了要把上海財經大學建設成一所大學了!爾等誰敢來合併!

蛤蛤蛤蛤蛤蛤!!


國家建設需要


原來是這樣啊


專制國家禁止慾望這樣人們就不會追求科學進步探索宇宙了,閹割過的太監是皇帝最好的奴隸,蘇聯是西方洗腦和控制的工具


推薦閱讀:

被動輟學怎麼辦?
你對留守兒童,鄉村孩子的安全教育有什麼好的建議?
如果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府真的不用在乎學什麼專業嗎?
在韓國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樣才能既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讓孩子明白父母其實深深愛著他?

TAG:教育 | 大學 | 大學專業 | 工科 | 工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