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的「耗」為何讀hào,而不讀如「毛」?

在網上查了查康熙字典:

「【韻會】【正韻】 虛到切,好去聲。」

「又【集韻】【韻會】 莫報切,音帽。耗亂,不明。」

另外,日語里這個字的音讀和「毛」是一樣的。是日語讀錯了還是漢語演化了?


@王贇 Maigo此字本作「秏」,《說文》段註:「水經注曰。燕人謂無爲毛。故有用毛爲無者。又有用秏者。初讀莫報切(案,明母,今摺合讀mào)。旣又讀呼到切(案,曉母,今摺合讀háo)。改禾旁爲耒旁。罕知其本音本義本形矣」。

----------------------------------------

段以「秏」(耗)本爲明母字,後更爲曉母字。其實曉、明二母上古多互諧。今日或認爲其最初本是複輔音(*sm-);或認爲曉母本是明母的摩擦音性質或清鼻音性質([m?]),且受韻母的影響,造成一些明母字後移爲曉母字(劉洋,2015)。

總之,「耗」之今讀與域外音呈現的兩讀,在上古時期應有一共同源頭(不管是複輔音還是本爲明母),並非在那時就呈現兩讀。


看了題主下面的補充,是想問為什麼耗的聲旁會是毛吧。 @蘓北電鑽殺人狂 說得對,是清流鼻音里出來的。

類似的字還有:黑-墨默,昏婚-捪,靡-麾,每梅-悔晦海,勿物-忽。


同意 @Tou Kreis 的觀點,普通話和日韓語應該分別是上古清鼻音hm-分化出來的兩個讀音。

「秏」字,《集韻》是明母、曉母兩讀。

「耗」字,《集韻》雖然衹有明母一讀,但不是「消耗」那個意思,註釋「獨皃,《漢書》靡有孑遺耗矣」。我支持 @Shawn Shum 的觀點,可以認為「秏」是本字,原本就有明母、曉母兩個讀音。


正音就是hao,日語讀mou是認字認一邊的典型,這點日語維基「漢字」詞條裡面就有寫到。

至於為什麼它的聲旁是「毛」,這個嘛,似乎是來自上古的清鼻音聲母mh,後來分化成了h和m兩種?

你們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猜的。

等待大神。。。


《廣韻》里只有 hào 音而沒有 máo 或 mào 音,說明 hào 音應該是正統的,日語、韓語都是誤讀。

至於為什麼一開始讀作 hào,我也解釋不了……


按照你給出的解釋,冒這個讀音是專用義項的啊。


墨為什麼讀mo,而不讀hei

耗亂讀眊,是個通假音。


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的成語?
為什麼漢族姓氏喜歡用「來」母字?
外國人學習漢語一般會遇到哪些困難?
為什麼有部件「殳」的字讀音互相之間大多不同?
外國人學漢語有哪些笑話?

TAG:語言 | 漢語 | 讀音 | 漢字讀音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