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虎式坦克與蘇軍,盟軍坦克能力對比?虎式真的可以以一當五嗎?

軍事小白提問,純好奇。得知蘇軍坦克多是薄裝甲,以斜面來彈走炮彈以彌補薄裝甲的不足。所以厚裝甲的虎式坦克更抗揍,也能輕易粉碎一個蘇軍T-34嗎?盟軍的坦克呢?


納粹德國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在1943年8月批准下發的《虎式坦克簡明圖文操作手冊》(Tigerfibel)的第二頁記述了虎式坦克的兩次輝煌戰例:(不排除出於戰時宣傳原因有所誇大!)

圖一說明:"M少尉在北部戰線用他的虎式坦克在一天內擊毀了38輛T34坦克,為此榮獲騎士十字勳章。"

圖二說明:"照片中這輛虎式坦克在南部戰線於6小時內被227發反坦克槍子彈,14枚52mm炮彈和11枚76.2mm炮彈命中,無一擊穿其裝甲。"

"若干負重輪和連接機構被擊毀,2個扭桿失靈,多枚反坦克炮彈擊中履帶,且這輛虎式坦克觸雷三次,但這輛坦克仍自行行駛了60公里。"

這是目前有據可查的出自二戰德軍官方文書的戰例。


16.1.20修改:回答里有個明顯是地攤刊物看多了編出來一個45年一輛虎擊毀八輛潘興的異次元歷史,事實上美軍投入的潘興里只有三輛在戰鬥中受到嚴重毀傷,其中只有一輛綽號火球的潘興是虎式的戰果,被命中三炮,車長和炮手 裝填手陣亡,戰車三天後就修復了,另外兩輛分別是犀牛坦克殲擊車和150口徑sFH18榴彈炮的戰果,其中被犀牛伏擊的那輛潘興幾乎被徹底摧毀,在歐洲戰場戰鬥結束前也沒能修復。而遭到150榴彈襲擊的潘興的外部被嚴重損毀,連車長的觀察塔都沒了,但內部並沒有受到嚴重損傷。

以下是原回答

虎式坦克作為一種整個二戰加上原型車才1355輛的玩意,面對生產了幾萬輛的各種T-34如果沒有明顯優勢真的要哭了。很多人會說虎式坦克正面裝甲厚實火力強大需要繞側後才能對付,殊不知虎式坦克1V5的實力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其同樣強大的側後裝甲。虎式正面102mm/9度的裝甲和黑豹的80mm/55度的正面基本上是一個水平的,甚至黑豹還要更優。但是除去黑豹式正面存在窩彈區以及炮盾防護較差的問題,無論是盟軍還是蘇軍都認為黑豹更容易被摧毀,這是因為黑豹式的側後分別只有50mm和30mm,這個厚度除非是較遠的距離或者詭異的入射角度,不然無論是蘇軍T-34-76的破爛BR-350穿甲彈還是美軍的M61被帽穿甲彈都可以在正常距離擊穿(由於BR-350不是被帽穿甲彈,面對黑豹的表面硬化裝甲還是很夠嗆的),而虎式的側後均高達82mm(負重輪遮擋的地方是64mm,),而且是非常優質的RHA,這意味著BR-350甚至BR-350P(這彈極少)在大部分距離都要歇菜了,這也是虎式對T-34-76能1V5的重要底氣,畢竟繞側後的前提是能打穿側後。M4謝爾曼的APC M61/AP M72也是同理,對一個繞側後都需要極近距離的對手,損失不大就怪了。這樣看來T-34-85的BR-365(365系列是二戰最爛穿甲彈沒有之一,浪費炮口動能典範)和76型M4雪曼的APC M62/AP M79可以在較遠距離擊穿虎式的側面或者近距離擊穿正面(擊穿正面有爭議)確實是大功一件,大大降低了對抗虎式的損失。能夠有效從正面擊穿虎式坦克的蘇軍/盟軍中型坦克包括發射BR-365P的T-34-85(600米左右可擊穿)發射HVAP M93的M4謝爾曼76炮型,以及英軍螢火蟲坦克。


二戰中蘇軍和美軍的思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即以能大規模生產,結實耐操為主,以數量上的優勢換取質量或性能上的不足,這樣的結果就是,34和饅頭單挑干不過虎式,但是往往都是一群34或饅頭乾死幾輛虎式。


如果是裝甲、火力、火控、彈藥量等數值,不考慮實際狀況,虎式對比T34做到1:5應該沒問題的。如果算上性價比、戰術靈活性、出勤率等數據,恐怕對比T34是負數。

然而,虎式最大問題在於它不是一款適合閃電戰的坦克,虎式踏上戰場的那一刻,標誌著德軍裝甲力量由鉗形攻勢的尖刀,蛻變為進行伏擊、築壘地區攻勢反擊的防禦型機動單位。

不論坦克性能如何,當天上到處是伊爾、奶瓶的時候,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前有 魏特曼怒鞭英菜,波卡基村顯神通。

後有 雙雄聯手馬里沃,卡萌橫刀戲毛熊。

虎王萌萌的。


與其說虎豹能1擋幾,倒不如說是德國的精銳車組能1擋幾。你就是給他們一輛t34-85去打同級別的中型坦克也能打出1換幾的成績來,虎式豹式不過是讓一擋五的成功率高一點,況且虎式風光無限的時候也就那麼一年左右。你要是給德國精銳車組一輛is2或者潘興沒準戰績能更吊


對付T34-76以1當5有可能. 對付T34-85運氣不好以1當1都夠嗆


虎1在二戰量產坦克里只能算個中等偏下的玩意兒(綜合性能),算上非量產型號估計前30都沒希望。火力、防護、機動性、可靠性都不如輕它10噸多的M26,至於T29、Obj701-4、T-54-1945等等那些妖孽,呵呵。

虎1的優勢在於同期的主要對手(T-34-76、克倫威爾、M4A1)性能更差,僅此而已,到44年虎1的主要戰術指標已經落伍了(T-34-85、M4A3 76、SU-100、IS-2 1944),這也是為什麼納粹德國早早開始研製並在1944年8月就開始轉產虎2。

所謂厚裝甲的虎1,正面垂直的主裝甲帶普遍厚度110mm,最厚處也不過130mm左右,在二戰後期坦克火力性能突飛猛進的時代跟紙糊的殼子差不多,美帝的各種90mm APCR就可以打到260mm以上的垂直穿深,然而這些炮彈拿IS-2 1944的120mm60°傾斜首上一點辦法都沒有。

得益於德國在光學鏡頭上的技術優勢,德國坦克觀瞄設備遠遠強於蘇軍坦克,加上虎式坦克的性能優勢,虎1在1943年-1944年初的幾次戰鬥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德軍在戰果統計上的不嚴謹讓其戰報毫無可信性和參考性,以一當五更是無稽之談。


根據德國人自己的統計,大部分虎式坦克營的殺傷比都在1:1.7左右,優秀者如502,503才剛剛過3,倒霉的如508,殺傷比甚至不到1

所以就成本和收益來說,虎式不是很理想的坦克


諾曼底M4:V都能打出5:1的交換比(注意是交換比,不是哪個神棍一次擊毀5輛吹逼),巴克曼這種神棍一口氣單車把人一連滅了的就不用多說。你相信T-34裡面坐的坦克兵和T-34會比M4和對應坦克兵實力高出一頭么?

在單車交戰的時候坦克的質量優勢發揮的還是很明顯的,但如果不是單車交戰,則可以用一定程度上的戰術,包括地面火力支援,空中支援,反坦克炮(僅限防禦)等反而把交換比降下來。


蘇聯和美國的中型坦克,在戰爭中後期都有穿甲能力不足的問題。即使蘇聯出了T34-85、美國的M4上了76炮,也只能在較近距離(500m左右)搞定虎和黑豹的正面,而後者打前者的擊穿距離可能超過1500m。


這句話是錯誤的,綜合性能來看,虎式在重型坦克中比不過同期蘇軍的is-1/2,僅與kv85大致相當。而盟軍的丘吉爾坦克在裝備6磅炮後也能在正常交戰距離與虎式抗衡。


看到樓上有人說虎機動差?虎的機動並不差,差的是最大行程。拿t34為例加裝車體油箱後最大行程550公里,而虎只有90。而虎的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達38公里每小時,你再對比4號和饅頭這個速度也過得去。至於一個虎頂盟軍一個師的那位可以歇歇了,魏特曼和卡爾烏斯打黑槍也沒搞定一個師。至於能不能1打5,對美軍m4和t34含76 85型,確實是可以的,當然是1打5不是100打500,100打500虎只能被消滅。而當慈父2出來之後,虎才真正遇到了對手,不要和我說什麼m26潘興丫就一中坦,將來你們報道中出現了偏差,你們要負責任的?

結束放我最帥的魏特曼大爺


虎式開無雙,就打出了波卡基噩夢。毛子開無雙,也能玩出奧格萊德屠虎英雄。


那得看對方是什麼坦克。虎Ⅰ1942年7月就投產了,當時蘇聯的主力坦克是T34/76中坦、斯大林Ⅰ重坦,面對這樣的對手,1:5太正常了。到了1944年,虎Ⅰ面對T34/85仍能取得近似的交換比。在西線,甚至創造過1輛虎式牽制盟軍一個師的奇蹟。直到1944年3月,斯大林Ⅱ投產,虎式才算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首先要看對手咯,如果對面是個謝爾曼螢火蟲這種,只能看技術加運氣了,都是1下的1下。

其次看駕員水平,因為虎式坦克並不是無敵的,謝爾曼m4靠近了打後面一樣可以打穿。

但是總體來說虎式坦克的戰績將近1對9,不光因為德國重坦克營的駕員是精挑細選的,而且也要考慮虎式坦克本身的防禦和火力()


IS-3:虎式,虎王,虎P,你們一起來吧,我趕時間去柏林。


我記得全部的戰損比是1700:9800大概在1:5左右,這裡全部指的是各類德國型號的坦克


謝爾曼號稱朗聲打火機,你覺得虎式能不能1v5


虎式確實以一當五,工時和非戰鬥原因損毀上。

一輛虎式工時12000小時(100個人工作120小時)而T34工時2300左右。

非戰鬥原因損毀,庫爾斯克時,503營打了一個月,還能動的老虎2輛,和出發時極盛的58輛比起來,有30多輛是被迫放棄和拖回後方修的。


推薦閱讀:

二戰海戰如果讓英國vs日本,美國vs德國,會是怎樣一種結局?
電影《至暗時刻》所描寫的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藝術加工的?
如何看待有些網友對二戰時原子彈的看法?
為什麼日本與美國能在二戰大動干戈以後處到如此友好關係?
日本在1937年戰前的陸海軍裝備和經濟狀況具體是怎樣的?和歐美比較有何優劣?

TAG:軍事 | 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虎式重型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