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伴侶喜新厭舊是不是動物天性?


謝邀。先不著急下結論,首先探討下人到底為什麼會喜新厭舊?

#1 喜新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心理學實驗顯示,將同一刺激不斷地重複給嬰兒,嬰兒的反應會越來越弱直至不再注意,這時再呈現一個新刺激,嬰兒的反應馬上加強,所以偏愛新鮮刺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從進化論角度看,喜新本能能夠讓嬰兒快速適應環境、學習新事物,是進化的優勢。

#2 感覺的適應性。我們的感覺靈敏度會隨著同一刺激物持續作用於感覺器官的時間長短髮生變化,通俗講解釋就是鮮花聞久了就不覺得香,女神看久了也就不會太激動,伴侶之間接觸多了,何種感覺你懂的。

#3 知覺的恆常性。當知覺對象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會保持相對穩定性,包括大小恆常性(遠處的人向你走來時,他在視網膜中的圖像會越來越大,但你感知到身高、身材卻沒有什麼變化),形狀恆常性,等等。伴侶日常相處時,偶爾外出、社交打扮的美美噠,很難抵消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形象啊!

#4 多巴胺追求新鮮刺激。獎勵中樞是人類最古老的動機系統,在內外刺激下分泌多巴胺讓我們身心愉悅,很不幸,研究也證實,多巴胺偏愛新鮮刺激,分泌同等數量的多巴胺需要更大量的熟悉刺激。

以上四點表明喜新厭舊具備生物本能和進化優勢,似乎為伴侶關係中的喜新厭舊找到了終極理由,避免內心的道德鞭撻,但果真如此嗎?那為什麼又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一說?心理學還找到了其他解釋:

#5 相似性。心理學研究指出,維持親密持久的友誼,要求雙方在人生觀、價值觀、興趣、愛好等基本方面具備相似性,相似性越高,越容易發展出持久良好的關係。

#6 互補性。心理學認為,在一段良好的關係中,互補是相似性的特殊形式,互補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礎上,簡而言之,三觀上面要儘可能地一致,而無傷大雅的表面特徵可優勢互補。但生活中我們往往過於強調互補性,強調個性的差異,沒有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的相似性基礎,這種互補在生活中多是變成分歧!

#7 人格品質。形體、美貌在交往初期非常重要,畢竟我們常常以貌取人,但隨著交往深入,人格品質成為影響喜歡的最穩定、最重要因素,也是個體之間吸引力的重要來源,根據心理學家安德森的研究,真誠、理解、忠誠、可信等品質高居影響因素之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喜新厭舊受多個因素影響,喜新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感覺的適應性、知覺的恆常性、多巴胺追求新鮮刺激,這4個因素是生物層面的消極影響,相似性、互補性、人格品質則是人性層面的積極影響,也是我們人之為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關鍵所在。所謂喜新厭舊的動物天性,只是過分看中前4個生物因素,陷入消極的生物決定論,這是獸性的回歸,亦是人性的倒退!

再延伸一點,即相似性、互補性、人格品質是我們主觀感知到的,是一個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這涉及到對另一半美的欣賞能力以及個人愛的能力。欣賞美的能力和愛的能力是一種高級能力,並非與生俱來的,這兩種能力修鍊不夠,我們就容易浮於表面,甚至是流於生物層面看待兩性關係,伴侶關係必然寡而無味,喜新厭舊也就不可避免。這裡推薦心理學大師弗洛姆的經典代表作《愛的藝術》,這本書不厚,但對愛及美的能力闡述極具啟發性,是甜蜜戀愛、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指導手冊,推薦指數。

推薦:關於人性,你最想講的一個故事是什麼? - 高太爺的回答


人一出軌,就說自己是動物;

人一犯罪,就說自己是人類;

人一思考,就說自己是靈魂,

人一貪心,就說自己是肉身。


偶然一次截屏


我想這應該緣於多巴胺,以下是摘錄並非本人所寫

多巴胺與愛情.

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或經過多次了解產生愛慕之情時,丘腦中的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源源不斷地分泌,勢不可擋地洶湧而出。於是,我們就有了愛的感覺。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們感覺愛的幸福。人們品嘗巧克力時或癮君子們在「騰雲駕霧」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滿足感,都是同樣的機制在發生作用。幸好,我們的大腦能夠區別彼此之間的不同。

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開許多鎖的萬能鑰匙,根據所處情景不同,在體內產生不同的反應。巧克力的氣味、口味告訴大腦,我們正在吃東西;情侶的體味和香味提醒大腦,我們正在身陷愛中。 多巴胺帶來的「激情」,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愛可以永久狂熱。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像古柯鹼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心跳過速的顛峰狀態。

所以大腦只好取消這種念頭,讓那些化學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陳代謝。這樣一個過程,通常會持續一年半到3年。隨著多巴胺的減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變為平靜。 也許,科學家從理論上給愛無法長久找到了理由。可人畢竟是一種情感複雜的動物——他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化過程,遵守規則、法律,承擔責任、義務,成為文明社會的一員,儘可能地去掉動物原有的本性。這些,都決定了在多巴胺消失之後,愛情存在的理由。

多巴胺造成人總是舊情難忘. 熱戀是美妙的,分手是痛苦的,但卻都是幸福的。不過不幸的是,熱戀之後的單身男女似乎總難再找到那曾有的激情和心儀的對象。為什麼會這樣,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田鼠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田鼠是實行終身一夫一妻制的「性情動物」。

學者專門對這種動物進行了跟蹤,研究它們的大腦和行為,分析它們的愛情產生與消亡過程,結果學者們結合二者後發現,當雄田鼠和雌田鼠交配以後,雄田鼠就會一生一世忠於雌田鼠,每當這個時候,雄田鼠的大腦就會釋放出大量多巴胺———一種名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

研究帶頭人布蘭登·阿拉戈納將這種多巴胺戲稱為「愛情的毒藥」。當他們把這種化學物質注射到從來沒有交配過的雄田鼠的大腦里時,發現這些小傢伙馬上放棄了對其他雌田鼠的追求,而是一心一意地只想獲得那隻早已傾心的雌田鼠的愛。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多巴胺會改變田鼠大腦某一區域上的「溝渠」,這個區域為許多動物所擁有,包括人類。

當已經有伴侶或曾有過伴侶的雄田鼠再次結識一個新異性時,它大腦里的這個區域就會發生劇烈變化,儘管這個時候雄田鼠大腦也會產生「愛情的毒藥」這種化學物質,但是此時,該化學物質就會被已經改變的「溝渠」導向另一個神經元,導致雄田鼠無法對新異性燃起曾有的激情,遂變得冷淡起來。阿拉戈納認為,雖然田鼠的愛情生活和人類的不一樣,但是作用原理是共通的。也就是說,人類總是舊情難忘,實際上是多巴胺作用的結果


記錄一下。

有過很迷茫的一段時間。對對方不能滿足你的心意的任何事情都本能地感到不舒服和厭倦。

就會反覆地聽那首 喜歡兩個人,

「心會累愛會冷 這是感情必經的過程只是有人就放棄 也有人願意再等

等一個發現 等一個感動讓愛再沸騰」

是從前的好友很喜歡的一首歌,也其實是他教會我感情中等待的意義。

後來在一瞬間,厭倦的感覺就不見了。

我發現和同一個人去經歷100件事情,與和100個人經歷一百件事情,是前者更能吸引到我。

還記得初中時看的畢淑敏的那篇「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嗎,常讀常新,重複體驗這件事情,對我有著直觸心底的壓倒性快感。極為震撼。

不過也可能就是因為我自己戀舊的緣故吧。

生而為人。

對不起


古人云,「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納蘭容若又曰,「人生若只如初見」,凡此種種。


所以說這個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是反人類的


人都是這樣 剛認識的時候都是最好的


女友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天我不喜歡你這個類型的了,你會怎麼辦。""

我們關係一直很好,所以我覺得她是在開玩笑。但是心中還總是不免隱隱有陣陣寒意,傳到四肢與眼眸。

當然,我當時只是笑著回答:我是什麼類型啊。

可能喜新厭舊真的只是一種天性吧。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

但是真的是這樣么。

偶爾回到家,我會拿出來很久之前的玩具們看看。它們破爛、過時,幼稚,但是承載了我幼年時的記憶,在那個不怎麼富裕的時候,一個小小的玩意就能讓我快樂,而伴隨這快樂的喜愛也保留至今。即是今天我能很輕易的買到新的東西,在內心中也很難將這種新與舊進行代替。

跟隨我6年的一頂帽子,沾滿了汗漬與污垢,而且上面還寫著別人的名字。每一次換裝,雖然有新的帽子可以換,但我還是不想把它換成新的。因為它陪我度過了地獄般的那個夏天,以及最沉重和飽滿的四年。

還有你丟在東北的那個小熊玩具,你說你給它打針,又做手術,歷經多年,又臟又破。但是如今即是早已遺失,但是仍然會經常想起。即是有再多新玩意,相信填補的了慾望但是填補不了記憶。

新的,光鮮,亮麗。舊的,黯淡,無色。

喜新厭舊,也算是一種對新的,美好的事物的期盼和追求,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內心沒有光,再美麗的色彩也終會消失。新的終會變舊。

今天你又調皮的逗我,將我假設在這樣的一種場景下。

那我只好認真的告訴你。

對於我,我不是一個喜好新鮮的人,即使有再多美貌和青春,也抵不過你在我心裡的分量。我不需要更多新鮮感,只要你快樂高興和滿足,我就能感受到幸福和源源不斷的多巴胺。

如果你不喜歡我這個類型了,我怎麼辦?

這麼回答吧

我可能不會迎合你的喜好,但是我會繼續用我的方式去對你好。只要你不偏離的太離譜,只要我能承受的住,我都會依然在你身邊。但是這個譜是多少,我又承受的了多少,我並不知道。

兩個人在一起信任很重要,其實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珍惜,要知道最可怕的不是拋棄,而是失去。


對的,是動物屬性,屬於正常現象。該現象背後有著深刻的生物進化的原理,可以說是生物演化的基礎。就寫在至今仍存在的物種的基因里。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公老鼠和一隻母老鼠放在一個籠子里,多次交媾以後 ,公老鼠開始出現不應期,會躲到一旁去。可是這個時候如果再放進去一個新的母老鼠,公老鼠馬上就會撲過去繼續交媾。

從物種生存的角度來說,一個物種,要想延續下去,必須做到兩件事情:

1、抓住一切機會傳播自己的種子,廣泛撒種才有更大的存活幾率;

2、增大差異性,才能增強後代適應各種環境變化的能力。新老鼠意味著新的基因組合和新的差異。

這種喜新厭舊是每一個物種延續至今的本能,寫到了基因里。

對於人類來說,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生存競賽的地球專場的勝利,似乎不再需要拚命去傳播去撒種,但是我們的基因已經寫入了幾十萬年積累而來的代碼,我們無法改變。這也是需要靠人性戰勝原始動物性的地方之一。


柯立芝效應吧


喜新是一定的,但喜新不一定要厭舊吧


中國除了有「貪新忘舊」這個詞外,還有「人不如故,衣不如舊」的俗語。類似的還有「習慣」,「保守」,劇烈的有甚至有「迂腐」

很明顯「新」「舊」並不是選擇的標準。


我只想說

我喜歡一個人和不喜歡一個人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從小到大 對待異性 我都這樣

但我從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所以我來的快跑的也快 並且不留痕迹

我有時候是真的很羨慕那些可以長期在一起的情侶

哪怕超過一個月 我都覺得羨慕到不行

就在前段時間 我因為和別人打賭要了一個小哥哥的微信 開始追人家 追了幾天就不想追了 就是喜歡了一天 第二天就不喜歡了 我也不知道為啥 反正這是我的大腦神經傳輸給我的信息 和我沒有關係的

對啦 我馬上23了 感情史空白 有人追 但我討厭別人追我 我覺得我自己可能有病


冒昧的問一句:「你是個喜新厭舊的的人嗎?」

我說你先別著急回答,想一想,哪怕不能是三思,最起碼也是一思之後,你回答到:「是的。」記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也許我也是喜新厭舊的人,才會覺得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態,尤其是對於感情。但是,之所以不敢確認,是因為在世俗的理解之中,「喜新厭舊」並不是一個褒義的形容詞,他多多少少都帶有一絲貶義甚至是嘲諷,或者鄙夷。

對面友情,有人喜新厭舊的。朋友講到自己曾經的好閨蜜。無話不談,但是從上大學,到工作之後,她們因為距離,或者別的原因,慢慢疏遠。知道有一次,朋友問:「你幹嘛那麼喜歡待在網路世界裡?」換來閨蜜一句:「這個是我的圈子,你不懂咯。」之後,就在沒怎麼真正的談過心。

她向我傾訴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還是同感同身受的,我也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伴,到現在幾乎不怎麼聯繫。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彼此空間的拓展和交際的變化,彼此都變化了,慢慢有了新朋友,有新的話題可以聊,不像老朋友,只剩回憶,再美的回憶,回憶的次數多了也就變得寡淡了。

至於愛情,更是如此。不然何來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呢?日日面對同一副面孔,同一個語調,甚至說著同一種話,早就消磨了激情,只剩下彼此忍受了。

有時候特別厭倦了對方,就很想去嘗嘗鮮,去試著和不同的人交往,可是,兜兜轉轉,卻發現:走遠了之後,才更愛彼此。於是我們又返回原點,找曾經失去的愛人。

喜新厭舊,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人願意變成那個「新」讓你去喜,讓你去戀。


喜新厭舊是動物的天性,

人類社會中的道德和法律由此而來,

它們製造約束,

又維持平衡。


這麼說吧,我剛從超市買了一兜面紙都忍不住擼一發。你說人得喜新厭舊到什麼程度?


每種動物都會有一定的獵奇心,這是根據動物的自我意識的強弱,很顯然,人類的自我意識很強!


鴛鴦:你說啥?

企鵝:我就看看。

天鵝:你瞅啥?

如果是天性,那麼動物界就不會有一夫一妻制了。一夫一妻制的存在證明了還是有真愛的存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2699565/answer/131673310

會喜新厭舊是人類本性,在上面這個回答里有過個人的理解和解釋。


對任何物體喜新厭舊才是大部分人的本性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覺得別人都不喜歡我,聊天特別容易冷場,我就覺得很尷尬,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在中國職場或商場上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得喝酒嗎?
為什麼都喜歡和聰明人說話?
馬雲和俞敏洪的說話特點是什麼?為什麼他們的話能如此有吸引力?這種說服力的關鍵何在?
同學嘲笑我口音,怎麼反擊?

TAG:動物 | 人際交往 | 親密關係 | 自然進化 | 戀人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