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汽車真的需要革命性的顛覆嗎?

看到很多在汽車行業創業,尤其是要做整車的公司一直在宣稱要「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用互聯網思維造車」等等。

然而所謂「顛覆」,所謂「革命性」是需要把舊的全部推到重新來。

個人認為:汽車行業作為傳統行業的確相對比較保守。然而所謂的「傳統汽車行業」也並不是固步自封的。汽車也始終是在進化中的。

隨便舉個例子:汽車的動力總成的發展已經達到瓶頸了么? - 汽車發動機

在我看來,特斯拉帶來的是汽車的另一種可能,就像豐田的燃料電池汽車一樣。說到底這些都是車,「快速地從 A 點到 B 點」的使用場景也沒有改變。這些談不上所謂「顛覆」、所謂「革命性」。

如果不能改變汽車的使用場景,汽車真的需要「革命性的顛覆」嗎?

如果真的需要,該如何顛覆傳統汽車呢?

稍微調整了問題,汽車也許會有一天要被「顛覆」,我們還是就目前這個階段,包括整個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情況來看待這個問題。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看車展 · 看未來,更多「車展」討論歡迎關注。


沒有一個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汽車當然也一樣,不用太遠,你看看10年前的汽車與現在的對比,就會發現已經有了革命性的變化。這算不算顛覆呢?

我很贊同喬布斯的觀點,我們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變得更好。汽車是一個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現在依然在進化的產品,而且與人類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如果要改變甚至顛覆汽車首要做的是了解汽車。

首先,什麼是汽車?我個人的觀點就是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產品就是汽車。有人要說了,汽車標準要被顛覆。他們總把標準當做一種束縛,似乎顛覆標準就是創新的前提,然而汽車行業標準是一種束縛的另外一個更主要的方面,是前人經驗教訓的總結。因此,想突然全盤推翻,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目前賓士,寶馬,谷歌都在研發的無人駕駛系統,仍然有方向盤,仍然得有輪子,得有車身,仍然要執行相應的汽車行業標準或準則。等有一天實現的懸浮無人駕駛汽車,仍然是在有輪子的無人駕駛汽車基礎上改進而來。

其次,誰來做改變?想要改變汽車,必須要了解汽車,了解現在的汽車為什麼要用這樣的研發方式,為什麼要用這樣的生產方式,為什麼要用這樣的銷售方式。一旦了解了這些,你才知道為什麼要改變,怎麼改變。也就是說,你要納入汽車企業的軌道才能改變汽車。舉個特斯拉的例子,特斯拉是一家汽車企業,不是it企業,他的研發,生產甚至是銷售都在用汽車企業的方式,他執行的是汽車標準。比如汽車軟體業核心的基於模型開發的V流程,故障的確定和處理機制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不可能憑空出現,如果特斯拉不遵循汽車標準是不可能研發出電動汽車的。

最後再談談互聯網思維,我問了好幾個做it的朋友,他們說互聯網思維本質就是創新。然而,汽車行業創新的複雜程度是it行業無法想像的。在it業,一個想法也可以是創新,這在汽車行業是不可能的,你去看看車企的專利庫,什麼樣神奇的專利都有,你能想到的點子早有無數人想到了。為什麼很多想法都不能實現呢,汽車就像一張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你要證明你得改變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等等,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工程化又是一個巨大而耗時耗錢的過程。

總結一下,顛覆汽車,對於那些有理想,但卻沒錢沒經驗的有志青年來說,是一個冰冷的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


汽車業需要革命性顛覆么?我想已接近了發生質變的點。

很多年汽車發動機沒有革命性的進步,車身工藝也沒有質的飛越,各大公司紛紛下功夫在車燈上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其他部分的已逐步逼近極限:上代M3和現在的M3差的貌似只是車燈和幾十匹馬力而已。

交通工具都是A點到B點,怎麼顛覆也顛覆不了這個,除非你能超時空……只不過對於未來的討論方向很多,比如小型的私人化「汽車」、膠囊運輸、立體的交通網路……

然而電動車就是顛覆了么?不是。 電動車可能只是顛覆的幾個條件之一。更小的動力單元使得布置變得靈活。可是電動車也沒有根本解決污染問題:電池生產的污染不小吧?跑幾萬公里之後報廢的電池如何處理呢?我們現在有正規、無污染的廢電池處理程序么?

在這個時代人們貌似丟失了敬畏,誰都可以造手機,誰都可以造汽車。於是來了一批互聯網公司要代工造汽車……

可是憑什麼呢

特斯拉那種大師雲集的團隊都沒顛覆,你憑什麼顛覆呢?單說設計,首席設計師曾經設計過馬自達風籟,馬自達流概念的終極作品,美感和空氣動力學結合的藝術品,這位大哥從各方面講都是汽車設計圈頂級的。類似的,工程、公關……這麼強大的公司現在貌似過得也不好。

拿現在的手機來講,儘管價格實惠、配置高端,但是這幾家公司依然沒有有效的辦法讓消費者不去花2倍的價錢去買iPhone。口號說要超越Apple,可是Apple能自己研發CPU,自己做iOS,沒有真的核心技術,誰憑什麼超越呢?

汽車需要顛覆,但是顛覆它的不會是互聯網。未來的某一天,所謂的互聯網汽車上市了……不知道這樣的汽車是否還是套著賓士的殼子換上了你的LOGO……也不知道要有多麼大的互聯網概念誘惑才能讓大批消費者拋棄品牌底蘊深厚、品質穩定的其他大廠出品的汽車。

互聯網剛誕生沒多久中國就有了,現在幾家最大的互聯網企業都是跟互聯網一起成長到今天的。

中國的汽車不是啊,解放造出來的時候汽車誕生大概六十年了……國內汽車企業幡然醒悟開始自主研發汽車到今天也不過十來年。

準備造汽車的國內互聯網企業要顛覆汽車業界都是冷笑話。做手機要超越Apple、做汽車要顛覆汽車界,我覺得國家需要這樣的企業去做軍工。還沒聽說過哪個國內的軍工企業要超越GE和洛馬。幾十年的差距就要一步一步的追趕。在工業領域誰有資格談顛覆呢?

網路公司可能沒看清實業和網路是沒法類比的。比如我開一個網站,網站好不好在代碼上可能找不出什麼差距。網站看的還是最核心的idea。滿足需求,內容豐富的網站大家都愛去。大家為啥上知乎?不是因為知乎的網站代碼好,而是因為這家網站的原始idea和這裡的內容。

車不是互聯網,車是實物,工業產品,上升點說也是科技結晶。車上的每個東西都是一點點實驗出來的,有的東西不親自去嘗試是不會明白的。全球成功的汽車廠商都花很大的經歷投入到賽車中,因為最先進的發動機、空氣動力學、底盤調教,都是在上萬公里的比賽和測試中才能實現的。

實業不是互聯網,沒有捷徑的


需要啊,當然需要了,只不過目前還沒看出來誰真的有能力,誰又只是打打嘴炮。

汽車這個產品顯然是會被顛覆的,歷史上每一個攪局者都帶來了顛覆性的產品,就如同一百年前沒人能想像的到現在的汽車一樣,我們也很難準確描繪幾十年後人們的出行方式,只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肯定跟現在不一樣!

汽車這個產業也會被顛覆,福特的流水線,豐田的JIT,這些都顛覆過傳統的汽車生產方式,而目前汽車研發生產體系的諸多弊端也必然會被改變。

汽車企業也會被顛覆,花無百日紅,再好的企業也終將一步一步走入暮年,被挑戰者踩在腳下,這是每個英雄的宿命。不信,看看曾經的北美三大。

汽車工程師也會被顛覆,講個悲哀的故事,曾經有個工種叫晒圖員。

改變是必然的,革命也是必然的,只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而已。說不定哪天就有人發明出了曲速引擎或者傳送機呢。


在車企工作過的同事都明白:不僅汽車,當下的主流車企都太尼瑪需要顛覆了。

無論是北方車企還是南方車企的員工,無論是國有車企還是民營車企的員工,在一起喝酒擼串的時候,都會感嘆:每個車企里,研發與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荒唐事怎麼都如此相似?表現在兩點:

1. 似乎多數員工都不把職業當事業,幹活不是很賣力,甚至吊兒朗當,但為什麼設計與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是從成本還是質量上,都還不錯? ——這要歸功於由半個世紀前所建立的這一套曾經光輝無比、如今略顯疲態,但由於過於強大而無法完成自我革命的管理方法。

2. 某個車型的問題如此顯而易見,無論是總經理、高管、中層管理、工程師,甚至到生產線工人都能睜眼看到,但為什麼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可以補救這個問題?——這要歸咎於由半個世紀前所建立的這一套曾經光輝無比、如今略顯疲態,但由於過於強大而無法完成自我革命的管理方法。

國內車企大多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為了強大而去擁抱這套管理方法,依靠這套管理方法而不斷縮小國外車企的差距。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雙手也被這套管理方法給束縛住了。

這太像很多動漫中的情節了: 死神給了你力量,你必須要付出自己的靈魂。

誰是下一個艾爾弗雷德·斯隆?

誰會創立下一套豐田管理方法?

那麼誰就是下一個偉大車企的締造者。

顛覆的表象是汽車作為一個產品的形態;

顛覆的本質是管理體系的再次革命。


雖然感覺到了IT精英對第二產業遺民深深的惡意,還是要強答一下

難道還有人比汽車行業的人更渴望對汽車本身的顛覆?

但是,包括互聯網在內,革命甚至顛覆只是表象,關鍵在於科學的發展以及工業技術的提升

以下問題分為兩部分:

1.汽車需要顛覆嗎?

2.如何顛覆汽車?以及為什麼現在汽車還沒有被顛覆?

(私貨:TO 部分IT精英,這TM也好意思叫顛覆?)

正文

首先,汽車需不需要顛覆?

我個人看來,現在的汽車太需要被顛覆了

先反對下題主的描述:

「快速地從 A 點到 B 點」的使用場景也沒有改變。這些談不上所謂「顛覆」、所謂「革命性」。

人為什麼要發明車?那就是有「從A點到B點」的需求,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源動力:通過活動範圍的增大,獲取更多的資源,從而拓展自己的文明。

從步行,到畜力,到帆船,到汽車,到飛機,到火箭,到即時通信的互聯網,都符合題主所說(人、物、信息)「快速從A點到B點」,這不叫「顛覆」?

我個人看來,目前汽車的(可能)存在的問題有:

1.如何減少汽車在市政設施中的空間佔用?(行駛中堵車,停車時佔用大量停車場,車輛行駛雜訊等)

2.如何在汽車生產、行駛的過程中減少資源的浪費及排放?(發動機效率提升,製造消耗降低,材料回收,設計流程縮短等)

3.如何使汽車更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智能化交通,無人駕駛等。也是目前IT行業扎堆投入的方向)

SO,現在汽車有這麼多毛病,我覺得有眼睛的人都知道,汽車再不顛覆藥丸啊~~

那麼,如何顛覆汽車呢?

要說汽車行業是保守的,我覺得沒錯,畢竟,每一輛汽車裡都是鮮活的生命,在這樣的行業里,你能激進的起來?我是不是認為醫學發展這麼久,還是打針吃藥動手術,一點顛覆都沒有?

或者你顛覆試試?

上面提到的現在的汽車的問題,不管哪一個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事情,車輛小型化?好吧,車身設計重新做,內部零件也要重新匹配,性能、空間、安全性一個都不能疏忽,要在更小的空
間內實現相同的性能,其難度估計比要在1kb的硬碟里實現原來1Mb軟體的性能估計是一樣樣的(這裡我也不懂,就比喻下,或者說誇張?輕拍)。

鑒於我神煩有些人動不動就拿手機和汽車比,我在這裡就比較下,手機和汽車相比怎麼個顛覆法。

過去的手機=行動電話

現在的手機=行動電話+相機+平板電腦

卧槽,顛覆手機啊

過去的汽車=四個輪+車身

現在的汽車=四個輪+車身 恩,貌似沒什麼顛覆性變化嘛,汽車行業果然不思進取

我覺得之所以讓大家產生手機被「顛覆了」的錯覺,主要是因為

跟汽車的系統複雜程度比起來,手機的體量實在太小了。

如果把任意一個系統拆出來

比如:剎車系統 從單純的減速機構,變成減速+能量回收+制動輔助+防抱死+車身穩定

夠顛覆么?

輪胎,從增強抓地力到增強抓地力+節能+降噪

夠顛覆嗎?

或者說,換一種思路,把現在的手機認為是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雜交,還覺得「顛覆」嗎?

無非是在現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由於摩爾定律,給電子產品的小型化,以及性能的提升創造了條件,然後利用「互聯網思維」,以手機為載體,利用各種軟體在滿足人們信息交換的需求。僅此而已。

汽車也經歷過這種時代,在那個年代,人們發明了汽油機,發明了變速器,發明了差速器,發明了渦輪機,發明了安全帶。不過那畢竟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認為可以預見的是,摩爾定律總有一天會不成立,IT也會從蓬勃發展的行業變為日趨成熟的行業。當互聯網已經顛覆了它所能顛覆的一切時,也會有人說:互聯網太保守了,讓我們顛覆它吧。

===============================================================

你們啊,不要妄圖給我扣一個冥頑不靈的帽子,然後把我批判一番,我見的多了,我告訴你們。

我講的意思是,不是汽車不需要顛覆,你問我顛覆不顛覆,我是支持顛覆的。我肯定支持,推動產業進步我怎麼能不舉雙手支持呢?

但是你們吧,我感覺你們IT界,還是要學習的,你們也非常熟悉非常熟悉互聯網思維。

哎,我真的替你們捉機啊,真的。你們真正懂工業的?你們跑到各個行業,又是顛覆這個,又是顛覆那個,但是你們問來問去的問題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你們理解不?

汽車是身經百戰了,見得多啊。近代工業技術進步離得開汽車嗎?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蘋果公司比你們不知要高到哪裡去了,哎,他也要從福特挖人搞無人汽車的嘛。我就是說呀,你們IT精英,還是要時刻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識得吾識得啊?」


談談感受。

現在互聯網+的概念被炒得有些過分,彷彿和互聯網搭邊的就是前沿,不然就是傳統,而且分野非常明顯,這是比較可笑的。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並不解決剛性需求問題,衣食住行的東西,互聯網並不能改變。馬化騰從戰略上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我個人是比較認可的,互聯網乾的是「連接」的 工作,而不是改變或者顛覆。比如吃飯,互聯網能改變的是人們更輕易地獲得餐廳位置、價格、評價、排隊情況等,但是,人們仍然必須去到餐廳吃,再「互聯網化」一些的,有專門的團隊直接帶著菜上門直接做好了吃。在汽車行業,現在號稱「改變」和「顛覆」的團隊,乾的都只是這件事情。

說到造車,特斯拉的電池技術和專利有多少是自己的?那個大大的懷擋檔把難道不是戴姆勒的?難道不需要輪子就能走了?都不是。特斯拉嚴格地說不是什麼「互聯網思維」的產物,只是對於一家立志於造車的廠家而言,它在發展的歷程中更多地利用了互聯網和社會化傳播的資源,如果有足夠的條件,看特斯拉會不會下沉去建立渠道而不是看著BBA在華、在美數十萬計地賣,自己只能眼巴巴地號稱取消中間環節。碰到很多說什麼小米和樂視要造車的,就知道吹完牛逼不用負責,科技界吹的牛逼還少嗎,有多少好像很炫酷的技術不是照樣目前實現不了量產,比起「傳統行業」的汽車行業而言,並沒有什麼優越感可言吧。

汽車行業當然是可以互聯網化的,但不能像許多快消品一樣能夠快速實現輕資產的互聯網化。就拿同樣重資產的地產行業來說,互聯網化也只是構建了信息交互的平台而已,並不直接改變房子的屬性,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多少概念再天花亂墜,ta也只是要用來住,住得舒服,位置好,甚至是為了孩子好上學。但諸如無人駕駛、車載電子系統的智能化是可以快速推進的,當然這會受到汽車廠商出於可靠性等一系列問題的檢驗,步伐沒有想像中那麼快而已,比如賓士的那個系統……就不說了,但下一款或者下一代的A級就會上Carplay,比起現在這套系統不知道好多少萬倍。這會是很好的方向。

個人覺得,未來的汽車會成為互聯網終端本身,而關於汽車銷售、售後服務、用車服務等方面現在已經有很多團隊在創業並試圖改變,但並不是所有環節都可以推到重來的,比如銷售端價格全部透明公開,那還要經銷商幹什麼,但是不要經銷商又不符合國家政策,所以這還是得慢慢來。

最後,互聯網企業真正做好了連接,在消費者習慣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之後,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行業會慢慢被改變,所謂的革命和顛覆,是在漫長的改變後總結出來的,至於高喊著這兩個詞長篇大論的,應該……只是想從投資人那裡拿到更多的錢吧。

望指正。


答題前讓我們先來看兩輛車。

沒有方向盤! 豐田FV2概念車東京車展首發

賓士F 015概念車北美首發

雖然它們都還只是概念車,但在我看來,這兩輛車比目前市面上任何一家喊著要顛覆汽車行業的互聯網企業的產品都更有魅力。

智能駕駛,物聯網,體感操控,人機交流,時下的時髦元素一應俱全。

所以說傳統車企真的和某些群體說得一樣不想創新也沒有idea么?

很顯然並非如此。

只不過人家需要對整個集團幾百萬人的飯碗負責,而且不像某些群體一樣即使創業失敗也能拍拍屁股走人,所以進行技術路線的變更時不得不慎之又慎。

另外某些群體真以為業界何時能夠從燃油動力過渡到純電是由車企和用戶決定的嗎?

簡直太young太naive。

我相信未來國內普及電動車最大的阻力將會來自兩桶油以及和其相關的利益共同體。

然後即使是某些群體自認為能分分鐘秒殺傳統車企的電動車,目前世界上銷量最高的依然是LEAF。

講真,互聯網企業搞導航,HUD,人機交互,以及銷售和售後方面的東西可能真能搶佔部分份額,畢竟術業有專攻。從小米的營銷和360的孕婦路由來看他們實在是太懂國人的心。

但是要說到造車,像蘋果那樣有錢到可以直接買下一家整車廠的企業(不過人家也不是互聯網企業)有可能真能幹出點什麼,那些只有幾百萬幾千萬風投的投機者們還是算了吧,扔下去也聽不到個響,真的。

而且啊,即使是電動車也沒你們想像的這麼容易造,prototype和量產之間的鴻溝不是靠情懷就能填滿的,當然如果只是想每年做個幾十台當奢侈品賣也不是不行,但這就不要妄談顛覆了,全球每年幾千萬的銷量還是傳統車企的。

其實我最搞不懂的還是電動車這種傳統車企一直有在搞時機一旦成熟五年內馬上能大規模量產的東西怎麼就能顛覆汽車行業了?


謝邀。 @劉堯

革命性的顛覆當然是需要的,沒有發生並不代表不需要。因為歷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在一種困難的情況下發生的,並且大部分是不被看好的。

汽車和傳統製造業在新能源需求和用戶體驗的需求下受到衝擊,大家其實已經在開始變革了。但是否是顛覆?不一定。

各大主機廠都能預見無人駕駛和車聯網對於未來人出行的方式改善,但是離那天有多遠?這就要看動力有多足。

汽車剛出來的時候面臨大批的馬車工的失業,新的駕駛方式出來的時候,多的不說,那些駕校師傅(無良?)會不會失業?現在全球形勢不好的情況,崗位的裁減帶來的壓力會有多大?

怎麼克服這些呢?其實是選擇暫時不克服。

我不相信人類現在沒有實現所有車都無人駕駛建立所有車都清潔能源的實力。但是那是傾其所有才可以辦到的,利益牽扯太多。

就跟鑽石是一個天大的謊言一樣。

但是未來呢?其實你不知道是什麼契機會實現這些回頭看可以叫做革命顛覆變革的運動。就像鋁之前特別貴,只有國王用得起,後來先進的冶煉術的發明,讓它變得異常廉價。

而你說需不需要顛覆?我說需要。

現在交通的擁堵,交通事故的頻發,能源的消耗和造成的污染。

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至於什麼時候?拭目以待。


好像好幾個人邀請了,但我一直沒答,其實原因是我沒看完全看懂題目,無論是題目還是各個回答,似乎說了兩個不同的問題:

汽車行業需要革命性的顛覆?

汽車需要革命性的顛覆?

簡單的答一下:

汽車行業的革命性顛覆其實迫切性不強

即使現在說的什麼互聯網啥的,基本上都還是在銷售等渠道方面的,對於汽車行業真正核心的設計、製造等領域,還差得很遠。

而且互聯網思維啥的,對於製造業本身,其實我沒看到太有革命性的地方。什麼靈巧製造、BTO、供應鏈管理、零庫存啥的,其實製造業已經有很成熟的方案了。所謂互聯網革命,可能可以讓成本降低,但不至於到「革命性」這個程度。

汽車的革命性顛覆已經看到曙光了(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我說的不是特斯拉的那種電動車,或者普銳斯那種混動車,而是谷歌的那種無人駕駛。

事實上大多數人開車,無非都是想安全的從A到B而已。尤其是開買菜車,朝九晚五上下班通勤的那些人。而有了無人駕駛,會對這種場景產生很大的影響。

另外,在私人駕車外,衍生出很多外圍的變化:

例如說無人計程車可能會出現。現有的計程車公司收計程車司機份子錢的模式會被徹底改變,計程車公司有了無人駕駛車輛,配合後台的調度系統,什麼搶單、拒載、繞路等等大家深惡痛絕的行為都不再發生,甚至可以對uber這類專車公司重新獲得競爭優勢(畢竟是正規營運車輛,政府不會隨便找麻煩)。

當然,如果到這個地步,汽車可能也會分為兩派:一派是保留乘客駕駛能力的車;一派是乾脆乘客就不能開,純5座,甚至純6座(前後排各3座,因為不需要中控了)的車。這樣,對車輛的很多設計都會產生一個很大幅度的變化。

這再往下,就又是一個很大的架空話題了:

例如說:純無人駕駛的車輛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到底誰來負責?如果人工駕駛和自動駕駛雙模式的車輛發生事故,又如何界定事故時到底是處於哪種模式?車輛是不是還要裝類似黑匣子那樣的東西?另外,以後是不是交通法規都要規定,某些路段不能用自動駕駛?或者某些路段必須用自動駕駛?考車牌時,是不是像C1/C2那樣,再分自動駕駛牌照和人工駕駛牌照?

所以,這種一發而動全身的變化,用「革命性」來形容,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


蟹妖,

首先說明一點,僅談技術展望,且題主跟我對於「顛覆性」的定義不太一樣。

題主提到特斯拉:說到底這些都是車,「快速地從 A 點到 B 點」的使用場景也沒有改變。

我其實不是很明白上面這句話,快速從A點到B點難道不是所有交通工具的最終目的?難道不是使用交通工具的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我管你坐的是汽車、高鐵、飛機、火箭還是深空太空船。它們所提供的任何的其他服務都可以算是附加項,顛覆了這個最基本的目的再去談汽車還有意義?

並沒有

按我個人的理解,未來將會對汽車帶來以下幾點的要求:

  • 更環保
  • 更節約能源
  • 整個道路-交通系統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 更安全
  • 更舒適

以上幾點涵蓋了目前大部分車企的未來發展方向,至於說其它的太大腦洞是不可能的,比如汽車在天上飛這種,因為飛起來既浪費能源又沒有必要,正所謂然並卵也。四個輪子在地上滾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最經濟最有效率的選擇(其實就是你窮,其實就是你窮,其實就是你窮)。內燃機的技術也過於成熟,即便是再投入幾百億的研究經費也是成果寥寥,投入與產出過於懸殊。

那麼我們還需要點出哪些科技樹?

主要的是大方向,汽車的電氣化以及智能化,並且這兩個方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犄角,對立統一,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 ,對事物發展起......

咳,扯多了。

電氣化主要分為電機控制以及電池能量管理

智能化則是指智能駕駛,汽車聯網

這是11年的了,車頂裝了個激光測距儀,轉來轉去很喜感。

去年聽講座,另外一個研究所又弄了一台,據說這次他們把車的后座拆了裝了兩個主機櫃,圖片木有找到,嘿嘿。

技術細節我就不多說了,攻城獅們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去大學學個六七年就懂了。當然了,我也是不懂的。

這些技術跟互聯網、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結合起來是什麼效果?我們可以來腦補一下。

未來的某一天,你不用再去車庫取車了,得益於智能駕駛,車輛會自動負責駛入、駛出車庫並且自動停泊,這真是停車入庫苦手的特大喜信,只要預設好出門的時間你還可以讓汽車在特定時間乖乖在樓下等你♂。

你甚至不用自己控制方向盤,只需一條語音指令,智能駕駛系統就可以自動負責選路,規避高車流量路段,自動駕駛,期間絕對遵紀守法,成功避過無數碰瓷的老大爺。你只需要負責坐在車裡,看看報,上上網,通過聯網系統跟隔壁車的女乘客搭搭訕,全程安靜、舒適、快捷、安全、無痛、無風險。「方向盤是啥?」孩子很好奇地問你。

等等,不對,你有孩子嗎,先跟五姑涼分手好嗎?你這個盧瑟,一不注意就自動腦補出這麼多。

你以為聯網系統只是陌陌的最新升級版?你又錯了。市內的交通控制中心有一台大型計算機不斷收集著從各車上採集回來的數據,實時調整各路段車流。是的,路口不再需要紅綠燈了,僅有的燈只是負責指示行人通過路口而已。

這次等路燈的時候,碰瓷的老大媽又顫巍巍地走了過來,你的車很機智地往後躲了一下。

「嘿嘿,機智如我,括弧笑」 車載電腦的屏幕上閃著這樣的字樣。

終於到了,你走下車,徑直走入公司的寫字樓。嗯,不錯,作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永遠不需要回頭看爆炸,啊,不對,是看車。

你的車滿懷憤恨地自動行駛到公司車庫,靜靜地等待著下一次從黑暗中崛起。

"少年,你又偷懶,起來搬磚了" 天空中突然響起了一句。

全劇終

不知道這樣對題主來說夠不夠顛覆?不管你顛不顛,我是很顛


謝邀。

這問題實在太龐大了,你顛覆的是汽車的製造工藝流程?還是汽車的智能科技應用?還是汽車產銷渠道經營模式?所以,我目前的理解是,你所謂的革命性顛覆就是要全部更新現有的汽車行業的各個環節咯?從技術到生產到批量製造到科技應用到銷售經營……那這會是一個多麼漫長的過程啊。至於需要不需要……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呀。隨著我們生活的改變,不僅是汽車,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在尋求突破和適應,這過程當然是顛覆性的。只不過可能不會像互聯網的爆炸性崛起,傳統行業的改變應該是漸進式,相對緩慢的。就比如,無人駕駛技術、電動車技術、智能互聯應用於車輛的技術……就應該都屬於技術上的革命性顛覆吧?線下4S經銷店銷售模式也會漸漸與電商模式結合,這也應該算是革命性的顛覆吧?甚至,汽車社會實用功能性實現帶來的社交方式改變也應該算是一種可能會到來的革命性顛覆吧?……等等,太多了,所以我不太喜歡用「顛覆」這個詞兒,我喜歡用改變;我也不喜歡用「革命性」這個詞兒,我覺得用適應性比較好。隨著人類需求、社會需求、自然需求的不斷更改,對汽車以及所有傳統行業提出的挑戰,都是需要適應性的進行改變,來滿足我們的日常應用。

至於描述中提到的所謂某些企業或者個人提出的顛覆理念……以我所見只能呵呵。大多數都是噱頭而已。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特斯拉的魄力和資本嘛,特別是國內……基本都是扯淡賣概念而已。所以不用太當真了。

還年輕,如有問題,歡迎隨時溝通探討。


只想給企圖用電動車顛覆汽車的人和粉絲說一句,洗洗睡吧。電動車百年備胎角色怎麼可能在你們幾句口號下就顛覆么?出個特斯拉你們就把電動車捧成神了?現在隨便一個什麼車都可以秒殺他的行駛里程,你有什麼資格顛覆?不要說我欺負新技術,剛剛百度了下,世界上第一台電機發明是1834年,第一台內燃機是1876年,第一台電動車在1881年,第一台內燃機汽車是1886年生產……除了剛開始內燃機不穩定電動車佔過上風外,在後來一百多年裡一直被打出屎來,一個備胎拿著幾千個不穩定的電池你拿什麼顛覆汽車?


謝邀。

我的觀點是,現階段的汽車,與其說「需要革命性顛覆」,不如說「一定會有革命性顛覆」。主要因為以下三點:動力系統的改變,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以及互聯網模式的加入。

說互聯網是唯一原因的,太高估互聯網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了。實際上,新的動力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對汽車這一產品的進化影響更大一些。

一個一個說。首先,汽車自發明以來的主流動力系統一直是燃油發動機。因此,百年來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專利,產品框架結構,產品性能,產業供應鏈,乃至汽車文化,市場營銷,品牌價值等等,都是圍繞燃油發動機這個主題發展的。當汽車的動力由傳統的燃油發動機變成電力驅動或者氫燃料電池驅動(某種程度上還是電力驅動)時,以上說到的方方面面自然都要被顛覆了。

舉例說,許多關於發動機,變速箱的專利技術將不再構成技術壁壘,新的電控技術將會取而代之;由於沒有巨大的引擎和複雜的傳統系統,整車布置需要從底層推倒重來;汽車的性能將因為動力的改變而完全改變(還有沒有換擋和轉速的概念?);許多零部件將不復存在(比如排氣管),許多新的零部件將會興起(比如電池包),因此汽車供應商體系將會洗牌;汽車文化將漸漸拋棄引擎聲和汽油味兒,再沒有性感車模躺在巨大的引擎蓋上了(因為汽車沒有引擎了),而電機發出的高頻啞聲將成為新的性感符號;一級方程式將成為復古的小眾玩意兒,Formula E將成為車廠們的新的賽場;汽車公司和石油公司千絲萬縷的聯繫將不復存在,轉而與電力公司擁抱在一起...

諸位都知道,石油是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的,那麼以上所說的這些顛覆性變化,將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不管有沒有互聯網行業的影響。

第二,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將會徹底改變汽車這個產品的使用方式,乃至於這一產品在各個語境下的定義。

想像一下,當人們不需要考駕照就能用車時,汽車的普及會不會有一個質的提升?當人們從駕駛位、方向盤、剎車/油門、眼睛盯著路況、反光鏡和儀錶盤等約束里解放出來,人們會在車裡做些什麼呢?新的使用方式必然帶來新的車型,那麼除了轎車,兩廂車,SUV等形態,汽車會演變出怎樣的新形態呢?今天的汽車內飾基本是圍繞駕駛者來設計的,而當汽車不需要駕駛以後,汽車內飾將會演變成什麼樣子?當車不再需要開的時候,圍繞著汽車的法律法規將何去何從?無人駕駛的汽車對於城市的影響(比如公共交通)將會有怎樣的進化?對於其他產業(比如物流)會有怎樣的影響?自動駕駛技術使得汽車如此智能,汽車是否會突破「移動工具」這一簡單的功能(正如手機突破「打電話」這一功能一樣)?...

自動駕駛技術離我們並沒有很遠。今年5月份的時候,谷歌的無人駕駛試驗車已經在路上跑了160萬公里了。自動駕駛變成我們身邊的現實,最大障礙是法律法規。當它到來的時候,以上說到的變革將都會發生。

第三,由於互聯網模式的加入,汽車將成為人們生活中與手機一樣重要的智能硬體。手機是用戶的頭腦延伸,汽車是用戶的頭腦+身體延伸。用戶日常生活與工作里與汽車分享的信息量非常巨大,汽車將成為像手機一樣了解用戶的人工智慧。或許有一天,汽車會和手機合二為一,成為用戶最依賴的「朋友」。到那個時候,互聯網公司的諸多盈利模式,也將會在汽車這個產品上有所體現,汽車將不僅是一個硬體產品,也會變成一個「平台」,一個「入口」。我們知道,蘋果不僅靠硬體賺錢,還靠軟體,小米更甚,更不用提谷歌了。那麼將來的汽車公司呢?

從另一方面說,我認為互聯網對汽車行業的顛覆會大於對汽車這個產品的顛覆。汽車行業太傳統,太保守,互聯網人更開放,更創新,同樣的技術團隊,如果搭配有互聯網思維的決策,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好,並搶得先機。實際上,汽車公司也是有互聯網意識的,汽車公司也在往車聯網的方向走,但是關鍵的不同是效率。這種效率的差異,確實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多說一句,關於第三點,中國的環境尤其特殊。中國有著非常不爭氣的汽車產業,以及非常爭氣的互聯網產業,當這兩股力量在這個關鍵點碰到一起的時候,確實會變得比較快一些。相對而言,美國和日本都更困難一些,而歐洲更甚。

綜上,汽車這一產品的變革確實離我們不遠了,相信諸位有生之年,會看到汽車變成一種新的產品形態的。


謝@劉堯邀,這個問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汽車銷售從業人員而言,似乎極難全面地回答。只能簡要地談談自己的觀點。

首先,對於很多車商用顛覆這個詞來描述其將要為之或是已在實施的造車理念而言,我覺得言過其實,只是種吸引眼球的宣傳方式罷了,對於汽車這樣一種工業產品以及汽車工業這樣一種龐大的現代技術產業而言,每一種革新,無論是技術、生產工藝、材料、生產管理、營銷手段都是穩步地推進,立於前人的積累,做著改進與創新,如題,汽車作為一個交通工具,將人或貨物從A點到B點,這是汽車起的作用,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這沒什麼變化,只是傳統汽車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而新能源汽車可以將電能傳化為機械能、我認為汽車作為運載工具,其作用方式不改變,那麼就不能稱為顛覆,只能是改進或者創新,如果有一天顛覆了運載

方式,那又超越了汽車這個話題範疇。

其次,既不能稱作顛覆,那麼改進和創新的區別也就在改變的程度上,比如特斯拉,技術上突破了很多瓶頸,車型定位和技術特徵就是種改變,一改常人眼中電動汽車動力性能弱的成見。不僅在產品技術層面,在營銷手段上,特斯拉的互聯網思維特徵很明顯,將互聯網思維運用於汽車產品造勢上是一種創新,採取直銷手段替代經銷商是一種創新。但特斯拉作為汽車這樣一個產品而言,他的作用方式為改變,那麼這些也談不上是顛覆。

再次,現在車廠的創新多數是跨界合作的,比如BMW的互聯駕駛,就是將互聯網技術和車輛糅合在一起,比如特斯拉的的直銷方式等等。這如同智能手機的出現,為手機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目的和方式,iPhone的出現,改變了整個手機市場格局。但是無論是其他牌子的智能機亦或者iPhone也還是手機。

我是否可以YY下,未來的汽車都是可以消費者網上選定車型配置,訂購下單生產,生產線自動生產,車廠物流配送,門前簽收,亦或者汽車完全演變成公共交通工具,全自動駕駛,我們只需在公共租車點上車設定目的地即可,這一切的實現還有賴於技術的發展革新。


汽車改造,三個方向:

1)創新能源+汽車

汽油之外的可能方向:空氣壓縮動力,電力,氫燃料,核動力;

相比其他幾種,目前看電力、氫燃料是比較成熟的,具有進一步普及的可能。其中,豐田氫燃料車開始量產;特斯拉去年全球銷量3萬多,中國去年電動車銷量大約7萬輛。

電動車要普及,還需要時間,可能十年以內。

2)計算技術+汽車

計算技術加入汽車當中,有一些想像空間。這就是國內很多公司提的智能汽車。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戴姆勒無人駕駛卡車,Cruise無人駕駛產品,等等。

這個方向也是處於非常初級階段,成熟還需至少十年。

3)移動互聯網+汽車

類似Uber、滴滴的「通行服務電商」,改造原本的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貨車市場,極大的提高交通資源利用率。

這個普及比較快,三五年以內。

有關汽車技術,總結來說就是這三個方向,沒什麼好顛覆的。汽車取代馬車需要幾十年,集裝箱取代碼頭工人需要幾十年,Uber取代計程車需要幾十年,電子閱讀取代紙質閱讀也需要幾十年。新技術取代舊技術,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


快下班了。就不長篇大論了哈哈。

我作為車迷,依舊是那個保守派。

如果說需不需要,我認為不需要。

因為既然是從需求點出發,目前汽車消費群體貌似並沒有對汽車產品或者產業有什麼革命性變革的需求。無非是油耗更低,空間更大,動力更好,安全性更好,操控更棒。最後,價格更低。

以上幾個點,對於目前汽車產業來說,一直沒有停滯不前,一直在迎合消費者做出變化。所以,目前出現的所謂顛覆產品,並沒有引誘出消費者自己沒有發現的需求點。

有可能發生顛覆的,只有汽車產業某個環節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才有可能「被」顛覆。

比如某種能源完爆汽柴油,某種材質完爆鋁合金或鑄鐵或其他造車的材料(強度、重量、成本),等等。

所以我認為,不需要,但有可能。


.

吐槽一下傳統汽車給我的不良體驗

1、人工駕駛

(1)

駕校學車,你懂的。。

(2)

開車兜風,副駕和後排一邊瀏覽窗外美景一邊談笑風生;而你,握著方向盤賣力地關注著紅綠燈、橫穿馬路的行人以及神出鬼沒的小電瓶,完全跟不上副駕和後排的節奏。

2、燃油動力

(1)

去年過年回了老婆家,那是福建的某個三線城市,從老婆家到她外婆家途中要經過一段馬路,當時路上是這個樣子——密密麻麻的摩托車

(圖片源自網路)

第一眼我還覺得奇怪,腫么這麼多人戴口罩?

然而30秒鐘之後我就明白了,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HC,我敢打賭那兒的絕大多數摩托車排放沒過國三。

雖然途經的那段路不到700m,但每次從那過我都要噁心半天。

(2)

我想要勻稱的身材,想活得長一點,

偏好的鍛煉方式是多走路。比如,上下樓不乘電梯,而走樓梯;從公司到最近的地鐵站,不乘公司的通勤班車,而是走過去。

在日本那會,每周有2~3天下班之後從公司走1個小時左右到最近的地鐵站。雖然不確定這麼干有沒有效果,那會兒自我感覺良好。

在上海,還想這麼干,然而嘗試兩次之後果斷放棄,那段路(閔行區東川路)汽車尾氣太毒了。尤其是下班高峰期,沿馬路走個10分鐘就感覺肺在抗議了。

我肚子上的贅肉,都是汽車尾氣惹的禍。。

++++++

如果真的需要,該如何顛覆傳統汽車呢?

- 希望後來人不用去駕校。無人駕駛快來

- 你駕車帶妹子/漢子兜風的時候,願你可以與TA談笑風生。無人駕駛快來

- 新能源汽車快普及吧,我要八塊腹肌。

.


謝邀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分兩層級來看。 第一 什麼是顛覆? 第二什麼是革命?

1 先來說說顛覆,個人認為目前汽車行業所有的技術創新和應用都是線性發展的。所以根本談不上顛覆。驅動方式的線性進步,互聯技術的應用,能源的創新,都是一個線性的發展。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 汽車還是汽車,還是一個代步工具,根本用途沒有發生變化。

第二 用途無非是從A地到B更加舒服,快捷,經濟,方便。

第三 中國人呢,賦予了汽車更多的價值,那就是面子。

所有,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上市普及以後我們再來談顛覆的事情。而其他所有的內行也好,外行也好,都要來宣揚什麼顛覆。聽聽就好,除非能讓他們汽車飛起來,顛覆的事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功能性使用性質轉變了,才配談得上顛覆,看看蘋果,淘寶,改變了事物的本質。

2至於革命,我不敢隨便的定義革命,但我確認汽車需要一場體質上的大變革,而且整個汽車產業的後市場現在做革命,但是我不是很看好。當前的市場環境,主旋律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改革是需要體系上游開始的,並逐步延展的到下游。而革命是要重新建立一種體系,這個體系觸動的蛋糕太大了,相關部門不會坐視不管。季度數據在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下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特別是高端品牌。 當然這些不會影響到上游的利益。所以,主機廠的態度還是被動消極,但是真正的觸動到廠家時候,或者下游狼煙遍地的時候,核心利益者才會下定決心改革。

1需要改革的經營模式。廠家——4s店——客戶的模式最終會轉變到廠家——消費者。

2經營理念 產品——消費者 轉變到 需求——產品——市場。

思路有點亂,歡迎批評指正。


瀉藥,@劉堯、@heng heng。首先,我覺得所有的事物都有被革命性顛覆的潛力,因為這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對一個已誕生上百年的事物,汽車而言,肯定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顛覆,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段時間也許會很久。但是,我覺得這和目前一直炒的「互聯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誠然,互聯網顛覆了很多行業,現在的所有產業彷彿都被分為兩類,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提到傳統行業,好像就被貼上了落後,頑固不化的標籤。但是,傳統行業存在這麼久,一定有其合理性,離開了傳統行業,只有互聯網,可能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解決不了。甚至現在被標榜的互聯網手機廠商,也只是開展電子商務,社會化營銷而已,其利潤來源仍然是硬體,所謂的互聯網服務佔比仍然很小。即使強如蘋果,iOS打造的app store利潤與其硬體利潤相比也不值一提,更不用提國內拿開源系統打造的所謂的自己的「生態」了。扯得有點遠,再把話題說回來,如今的汽車到底有什麼頑疾需要被顛覆呢?

每天都能被幾個有關汽車的交通事故刷屏,我覺得這是汽車的第一個頑疾,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目前來看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是目前鼓吹的車載系統,以我來看,目前的車載系統遠遠算不上智能化。前一段時間國內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開了一個汽車的發布會,而整場發布會下來,我們看到聽到的只是一個UI,而看不見主角汽車。智能化不是我在車裡可以看視頻,打電話,與手機相連,遠程控制汽車溫度甚至啟動,這些都不是剛需,而且其本身的技術含量也是非常低。如果真正想實現全球汽車零事故,智能化必須達到無人駕駛的水平,這是我所說的智能化的底線。拋開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不說,國內甚至國際在無人駕駛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是非常不健全,這些都依賴相關技術的發展而完善。

其次,新能源。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未來的汽車是新能源汽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能會很漫長。問題非常多,電池本身的技術瓶頸很難突破,電池本身的安全性,充電時間,充電樁的建設,介面的統一......可以想的更遠一些,以氫燃料為代表的汽車,動力與續航會大大超越現有的汽車,雖然沒有電動車那些問題,但是依然有燃料成本高,運輸與貯藏等各種問題。總之,哪個公司能夠在新能源方面取得大的突破,無疑會在汽車的下一個階段掌握先機,甚至顛覆目前的汽車三巨頭都沒有問題,不過這些還依賴於很多配套設施的建設。

最後,當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之後,我們再賦予那樣的汽車智能化特徵,比如手機一叫車,汽車自己就會過來,這些都依賴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車內溫度,座椅調節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動設置,只要有用戶的數據,這些都不難做到。這些手段只是錦上添花的功能,遠遠算不上顛覆,現階段也可以實現。

最後,給那些所謂的「用互聯網思維造車」的公司潑一盆冷水。互聯網公司誕生往往伴隨著燒錢,但是你知道從0開始做一家汽車生產商需要燒多少錢嗎?具體數字我不說了,非常龐大,各位可以看看觀致汽車,這個奇瑞的嫡系汽車商,目前的日子好像不是很好過。這還是建立在一家提供技術的老牌汽車商上,而不是門外漢,觀致汽車的高管堪稱豪華,但是一輛汽車不像一部手機,每個人都甘願為一個幾千塊的新品牌買單。以我來看,國內有這個勇氣闖進汽車行業的公司不夠有錢,有錢的不會闖進來。如果一個門外漢闖進來,將要顛覆整個世界汽車格局,那他目前一定在默默地積累基礎技術,而不是開一場發布會就開始顛覆了。先看看第一代iPhone發布之前,老喬和他的同事們苦逼做了多少年技術積累吧!


謝邀,關於物聯網思維,我覺得絕對不是顛覆汽車這個事物,而是改變其中某些環節。就跟淘寶只是改變了大家購物的途徑,但沒改變商品生產的過程,所以要想顛覆是不可能的。我國法律也不允許自己改裝車,眾籌或者私人定製之類的很多方面都有限制。

說說以後的趨勢吧,肯定是自動駕駛,現在的一些自動配置也都是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從法律方面可能還有一些障礙,比如自動駕駛過程中的車禍責任主體,責任定性等等。車還是四個輪子的大玩具,這在短期內是不會變的。新能源和電動車離普及還有最後五公里,其實用新能源,電池的污染也不小,不見得比內燃機清潔。

倒是最近股市下跌,車市應該就會回暖,目前看大家對國產車的接受程度明顯上升,大眾神話破滅,未來國產車的份額會有較大提升。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全新奧迪Q7?
汽車行業工作選擇問題?
畢業三年,存款15W,打算買輛代步車,平時工作用,很少跑遠路,維修保養要便宜,什麼車合適?
林肯汽車回歸中國的市場前景如何?是否有機會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圍?
觀致5這個價格能拯救觀致汽車的銷量嗎?

TAG:汽車行業 | 汽車設計 | 互聯網思維 | 新能源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