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油坊榨的油和超市裡賣的食用油油哪種更好?

今天去街上一家油坊看了看, 花生油13塊錢一斤,是熱榨。超市裡魯花的我算了下大概16塊錢一斤。父母對油坊的油評價挺高,說是能看著他們壓榨,但是我有點心存顧慮。油坊的油看起來有點渾濁,但油坊老闆說這才是好,超市的油稀。百度了一下「油坊」這個關鍵詞,結果大多數都是油坊加盟的廣告,還有個貼吧里說大油廠生產環節要加200號汽油什麼的,不太明白了。

還請廣大知友賜教了,謝謝大家!


對了我是山東的,我可能是個假山東人。嗯…

很多朋友說了小油坊的原料好所以油更好的觀點……其實應該是這麼個道理,小油坊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品控環節,油好油壞唯一能把控的只有原料。所以在挑揀原料上面追求完美。大油廠知道自己在後續加工環節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加工可以解決的就不會太強求原料。

就好比越是個子高的小夥子對姑娘的身高越沒要求,越是高富帥對姑娘的家庭背景工作能力越不在意。

=-------------=

毫無疑問是大廠家的好。

小油坊的油你找個檢測機構測一下黃曲霉素、酸價和過氧化值,看你還敢不敢吃。

超市的成品油,要經過精鍊這個工序的,脫色脫臭脫蠟脫水,油品好才澄清。精鍊的過程也會脫除部分黃曲霉素,不過香氣物質也會一併流失很多。

小油坊榨的油在工廠里叫毛油,是沒有經過處理的。有害物質也沒有脫除,油品不好還容易壞。

你說的那個是六號輕汽油,但是跟汽車裡加的汽油不一樣,是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

這個東西是生產浸出油用的,利用相似相容原理把油料作物的油脂溶解出來。然後利用油脂與六號輕汽油的沸點不同,蒸餾分離出來六號輕汽油,剩下較純凈的油再去精鍊。

對於食用植物油,萃取溶劑的殘留量是有嚴格管控的。儘可能保障食用者安全。

然後講個笑話,某食品企業的壓榨油檢出溶劑殘留過高。

這說明,熱榨的油會裂解產生戊烷己烷,未必比浸出油安全哦……


有條件的人,放著正規工廠的食用油不要,非要去買什麼綠色天然作坊油,這是在交智商稅。

在全民下崗之前,家裡人基本都在糧食系統里的食用油廠工作,八十年代時的檢驗科就已經像化學實驗室一樣了,小作坊應該到現在都沒有質檢這一說,純粹來料加工,甚至是他自己的料榨油賣給你。現在熱炒的普洱茶的黃曲霉素,你怕不怕?油坊老闆對比有何應對?

真的非要迷信的話,可以自己托關係把買來的作坊油送檢,沒問題了再吃。


不小心被人看成了托兒,只說一次:不是托兒,愛信不信。

------------------------------------------------------------------------------------------------------------------------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班裡組織去金龍魚工廠參觀,工廠全封閉無塵車間,幾乎全自動人極少,從原料到製程到出貨,檢驗之嚴格、技術之先進令我大開眼界。 至於有知友說:小販的壞油去了大廠商,去了哪些大廠商?大廠商自己不榨油為什麼要收壞油?大廠商是國家質檢和食葯監重點關注單位,為什麼要冒這個險收那麼一點壞油,再費勁的做成讓人看不出來的狀態?不符合基本的成本概念。過期油在小作坊還能頂賬,大廠可以嗎?深圳蛇口金龍魚的工廠非常開放,車間有專門的參觀通道,和講解員,大家可以隨時去申請參觀。

每天都是「3·15」金龍魚邀深圳市民參觀「透明工廠」—金龍魚官方網站:每天都是「3·15」金龍魚邀深圳市民參觀「透明工廠」-金龍魚官方網站


我是做榨油機設備的,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回答你:魯花的油比小油坊的油要更安全,更乾淨,更衛生。

第一,但凡是能夠進入超市的食品油,都是要經過檢測,合格以後才能上架的(這裡不包括某些超市自營的品牌食用油,就算是超市自營,也是要經過脫硫脫酸除臭等處理的)這個檢測都是國家的標準,是極其嚴格的,所以只要不過期,都可以放心食用(一般保質期是18個月,有部分會更短)。

而一般的小型榨油坊使用的基本都是像我這裡生產的螺旋擠壓式榨油機,用機器擠壓榨出來的,我們一般稱之為毛油,一般是顏色發暗渾濁,且含有許多雜質,需要利用濾油機過濾一下。過濾之後,顏色會清亮一些,肉眼基本看不到雜質,但是沉澱48小時以上,底部還是會出現棉絮狀的雜質。很多油坊都是先過濾再沉澱,然後就裝瓶出售了。在這個操作過程中,由於小油坊的衛生不能保證,再加上機器使用時間久了,一些縫隙里積存的油垢滋生細菌,所以難免會對油的衛生狀況有影響。所以我認為這個肯定是無法和乾淨衛生的生產車間加工的油相比。

第二,拿花生榨油舉例子,就我所了解的情況,不管是如魯花這樣的大品牌,還是小榨油坊,應該都是採用壓榨的方式榨油的。因為花生含油率高,出油特別多,二斤半花生就能榨出一斤油,顆粒飽滿的甚至比例更低,完全沒有必要使用浸出方法來榨油。你說的那個浸出的榨油方法一般針對出油率較低的油料作物,比如大豆,一百斤大豆才出十來斤油,壓榨方法出油率低,所以採用浸出方式榨油,出油率較高,但是榨出的油還要經過各種過濾凈化直到達到國家標準才能灌裝貼標出售的,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

第三,這個是比較重要的,其實父母輩的人拒絕超市成品油,主要還是那些黑心商人製造的地溝油把心給搞怕了,他們沒有辦法甄別哪種油是好油,哪種油不能吃,所以看著榨油機直接榨出油來是最放心的。比如我丈母娘,家裡種了幾畝花生,從來不買油吃,都是自己出了花生拿去榨油坊加工,吃著放心,而且也香(是真的香,超市裡的油經過各種過濾,香味已經淡化很多,比自己榨的油味道差好多,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此)有時候為了換換口味,自己上山上割野菜,拿回家晒晒打出種子,拿去榨油,那個油炒菜就是香。

第四,價格也是原因吧,一邊是不能確定是不是地溝油的高價格,一邊是親眼看著加工出來好油的低價格,你讓爹媽選誰,是我我也選榨油坊啊。不過必須跟咱爹咱媽說清楚,要去油坊買油,必須看看清楚,榨油環境不幹凈的最好還是不要買,確實容易滋生細菌。還有就是,油坊裡邊也有貓膩,有的油坊是外邊看著在榨花生油,實際上桶里裝的是花生大豆混合油,大豆油成本低啊,兌進去一點掙錢多啊,雖然這一部分不良商家比較少,但還是有的,所以勸勸父母,別貪便宜,貴了可能不好,但便宜是一定不好。(我就碰到過有人來買機器,非得要我給機器上裝暗管,專門往裡兌便宜油的,我沒幹,不敢這麼干)

所以要說油呢,肯定是大牌子的安全。

可是,誰要是憑這一點說榨油坊榨出來的油不能吃,我也是不同意的,我自己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吃這種油,我身體也沒問題,我們工廠過年過節發福利,都是自己榨油發給工人(特別方便,而且省錢,自己的機器加工出來,能不省錢么)中國榨油歷史這麼久,都是一樣的方式榨油,也沒見過爆出來有誰吃了這個油出毛病的。

按照我的理解,這油啊,只要不是油料變質了,只要不是在特別惡劣的環境下,只要不是在不幹凈的操作工序下生產出來的,而且生產出來經過粗加工過濾的,都可以放心吃(反正我吃了,您隨意)

但是國家為啥要制定這麼高的標準,就是限制那些黑心的操蛋的不良商人,吃進嘴裡的東西,我可以不那麼講究,但你不能隨心所欲。國家標準就是咱們嘴裡的一道防火牆,必須把所有的髒東西過濾掉,才能保證老百姓的安全健康(為國家鼓掌,真心的)

花生油在冬天的時候會有凝固現象,看起來像是變成了豬油一樣,這個是沒有關係的,不影響吃。

最後,祝所有父母身體健康!

黃曲霉素的問題有很多朋友提出來,這個其實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查了一下,因為黃曲霉素並不只是因為霉變而產生,而是本身在土壤中就有存在的,農作物生長的時候就會傳染,一些霉變的農作物中黃曲霉素含量則會特別高。而且,由於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感染黃曲霉素的糧食,所以,黃曲霉素在花生油中幾乎無法避。但是,按照國家標準精鍊的油,黃曲霉素是達標的,這個達標並不是完全去除,而是含量極低,低到對人體的影響小到幾乎可以無視的程度。

而小加工油坊由於原料來源不同,原料品質參差不齊,所以黃曲霉素含量沒有保證,甚至一些榨油坊老闆低價進購一些陳花生來榨油,這些陳年的花生中可能會有一部分霉變,所以黃曲霉素含量絕對是超標很多倍的。

但是我需要申明,像這樣的榨油坊是很少的,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有良心的。再者,因為油坊銷售覆蓋面積小,基本上都是幾個村子或者一個鄉鎮大小,一旦出了問題,榨油坊絕對跑不了,再黑心也不至於拿自己身家開玩笑,我們這裡的十幾家榨油坊中,我還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百度上找到的資料來看,花生油中,黃曲霉素主要藏在榨油產生的油渣中,基本上只要能把油渣過濾乾淨,那油里的黃曲霉毒素基本上就會被去除。而目前像類似於我這生產的小型榨油機,都會配套濾油機,經過離心過濾,會把肉眼可見的油渣清除,再經過一段時間沉澱,油里的油渣含量就很少了。但這個「少」究竟是多少?我也不能確定,因為沒有檢測過,我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超標,或者超標了多少。

還要說的一個問題,因為大型油品加工企業體量巨大,很容易受到國家標準管控,而小型的榨油坊因為數量大體量小,很難受到國家標準的約束。所以我更推薦吃大品牌的油,除此之外,我不拒絕自己拿花生去榨油坊榨出來的油,因為我覺得我吃了以後沒有問題,而且要是你們都跑去買魯花了,我的榨油機還賣給誰啊,哈哈

評論區里有朋友拿三鹿舉例,我只想說,我們的國家在進步,對於我們的食品健康,國家管控只會越來越嚴,制定的標準只會越來越細化,我們應當看到十年前和現在的對比。所以,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對國家標準全盤否定,對嗎?


當然是大企業,

你不知道小作坊那機器上的油污祖傳了多少年,千萬不要說老油更香。

而且壓榨的油沒有過濾,原料有沒有剔除發霉的不知道,

這是某大廠的罐裝車間,用一塵不染形容,不足為過。

這年頭灌上一個手工製作,古法製作就顯得很厲害,殊不知這是拿生命開玩笑。


超市裡便宜的油(尤其是轉基因的大豆油)最安全

不過么,小作坊雖然幾乎可以肯定不合格,但以前的人都這麼吃的,其實一定要說問題多大了也沒有

稍微香一點,不喜歡豬油但喜歡香的可以考慮


買品牌油,至少冤有頭債有主。

便宜的東西除了便宜其他都是缺點,這句話不能用在所有的地方,但是用在你這題上,百分百沒毛病。

如果真心疼錢,不是買私人小作坊裡面的油,而是應該炒菜的時候少放點油,吃清淡些對身體沒壞處,間接的降低了健康成本。

這才是真省錢。


工業化產品的特點是性能穩定,不會出什麼太大的偏差,好壞都在可控範圍內。

小作坊產品,憑良心,憑經驗,憑運氣。

這一批合格,未必下一批不會有毒物質超標


老家有個油坊,我爸的親弟弟開的。

菜籽油。

每年菜籽成熟後,開始營業。

大部分是周邊農民過來加工換油的,農民提供菜籽,交加工費,拿著油和剩下的油渣(我記得小時候有人條件不好的會拿回來吃,有人會拿回來餵豬。現在條件好了,榨油工藝更好了,基本都帶回去做肥料),油渣有時候會折算成錢賣給我叔。油渣我叔會集中了賣給煉油廠二次提煉,我叔機器簡單,沒這個提煉工藝。

這個裡面會有一些農民的菜籽品質不行(濕,顆粒不飽滿,發霉等),我叔會直接要求換菜籽,或者壓部分價後收下來。這部分菜籽會打包出售給收購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菜籽會這樣處理)。

另外我叔會買少部分菜籽(一般農民種的菜籽會比較多,自己全換成油是吃不完的,會賣掉一部分到收購站。我叔看見品質比較好的菜籽,則會直接找農民買下來),自己榨油了對外出售。這幾年價格在7.5元一斤到11元一斤之間波動,今年是8.5元一斤。

再者還有極少部分人會自己買菜籽來加工。

材料方面。

自己榨坊,對材料要求全是最高的:

新鮮的,顆粒爆滿,濕度低。

陳菜籽、濕噠噠的、發霉的、乾癟的、雜質多的,通通不會自己榨,會統一出售給收購站。

加工環節。

菜籽放入炒鍋中炒,開始一顆顆爆開了,倒入壓榨機(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擠壓),一邊出油,一邊出渣。此時全過程溫度在160度左右。

油出來後,會經過一層簡單的過濾網過濾,收集到大桶里。

然後最關鍵的部分來了,一大桶新榨的油,會加兩小鐵桶鹽水,然後靜置一天一夜。

一天一夜以後,大桶底部約四分之一,全都是沉澱物,黑色的不明混合物。這部分沉澱物不可回收提煉更不可食用,當初這個東西沒地方扔,都是自己挖坑深埋的。後來碰巧一家造紙廠需要這個,就每年固定賣給紙廠,也可以算是送吧。

靜置一天一夜後,上層的油會抽走到另一個油缸,然後就可以出售了。

衛生安全。

原料ok。

加工一般ok,因為機器不是每天都清洗。

存儲一般ok,存儲容器也不是每天清洗。

就算清洗也不一定ok。

每年會有衛生部門來抽檢,每次都是提幾十斤樣品。只檢驗部分重金屬以及部分黴菌,然後會發一張檢驗結果及樣品合格的單子。

小榨坊在原料上更好。

大油廠加工環節更好。

別的不敢亂說。


經濟市場下當然是大工廠生產的東西安全,但農村人傾向於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跟熟悉的人買東西,這不僅是一種物品上的交易,更多的是人際關係上的進一步溝通,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學農,也接觸食品工業以後

我告訴中國食品非常大問題

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有多糟糕?

這裡面真的算很好的

而且在中國越小地方,一般安全條件越差

越不衛生

甚至連衛生證都是花錢嗎的

乙肝患者可以想辦法拿到,我會亂說嗎?

或者就一個人衛生證

其他不做檢查的

之前不是海底撈爆出一些老鼠事件嗎

但真實情況,海底撈在國內絕對非常安全,而且屬於頂尖

學食品專業的人一般出門只吃麥當勞,肯德基

或者大型連鎖食品店

最起碼安全

吃起來,最起碼放心

真心不知道小作坊有什麼料子

一般反正吃不死人

安全就是吃不死人

反正許多東西一下子看不出來

上面鏈接是冰山一角


我家是在皖南山區的小村鎮上,我爸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在親戚的油坊干過。

油坊並非全年運作,油庫滿了就停工。

油坊產的油可以用菜籽兌換也可以直接花錢買。

早前是木榨榨油,後來改成機器了。

生產過程就是先把菜籽炒熟(一個機械攪拌的大圓鍋),然後把熟菜籽倒入榨油機器裡面,一邊出油一邊出餅,這個餅可以用作施肥。出來的油經過幾個網過濾渣滓,然後流入埋在地下的油庫,晚上停工後把油抽到高處的油塔,加水,油就分在上層,下層就是水和油的雜質,這個過程就是初中化學學的分液。凈化的油再抽到真正的油庫,這就完成了油的生產。

過程沒有添加劑添加,工廠也並非無菌操作,油是有保質期的,所以油庫滿了就停產。至於衛生我覺得還是大廠生產的乾淨些。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

因為,我家就是開榨油坊的。

油菜籽加熱翻炒,毛油從螺旋式榨油機出來後,油還得經過濾油機加熱然後高壓過濾,最後才灌裝。所出的菜籽油,清澈見底。油渣被當地政府欽封的農業龍頭企業的油脂廠收購了,你們懂得,呵呵。我自己就是吃的我家對外出售的菜籽油。

還有,重要的事說三遍,無論是榨油坊還是超市,無論是散裝,還是成品——

便宜的不要買!

便宜的不要買!

便宜的不要買!


嗯。你的分類顯然錯了。

將油分成小作坊和大工廠兩類,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小作坊有良心作坊,有黑心作坊。大工廠里,工廠和工廠也不完全一樣(即使是一個牌子,也有多個工廠)

所以,肯定是良心老闆的作坊或者工廠的油好,這毋庸置疑。

問題在於如何買到良心油,嗯話說回來,吃了幾十年的油了,哪個油好哪個油不好,心裡沒點x數么。


利益相關:我看這個問題下面有好多自己做油坊的朋友回答了,那麼我作為前糧油企業(絕對的大廠)的員工,也來簡單回答一下。

我不是學食品工業出身,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望大家指教。

首先,先簡單科普一下關於食用油的基本知識:

a、關於原料:

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因為國內對轉基因的限制,所以理論上只有進口原料才會是轉基因的,也就是說大眾常見的品類,只有大豆、菜籽有轉基因,花生、玉米、葵花、橄欖都是沒有轉基因的。

至於轉基因是否有害,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轉基因改變的是核糖核酸,進而改變植物蛋白質的生成,而食用油中幾乎不含蛋白質,所以我覺得沒啥關係。

b、關於工藝:

壓榨和浸出,這是常見的兩種工藝,另外還有水代法(芝麻油),初榨(橄欖油),冷榨(花生油)等方式(初榨和冷榨本質上其實還是壓榨)。簡單來說,壓榨使用物理方式通過擠壓原料來析出毛油,浸出是通過化學方式通過溶劑來析出毛油。

c、關於級別:

好多答案沒有提到這一點,食用油是分級別的,分為一二三四級。簡單理解,就是級別越高,精鍊程度越高,雜質越少,表現出來就是實際使用時,油鹽少,顏色淺,透明程度高等。下圖節選自菜籽油國標GB1536-2004

d、關於生產流程:圖來源於網路,簡單看看就好。

下面正式回答這個問題:

結論:大廠的食用油更好。理由如下:

1、轉基因食用油沒有問題,實在不放心也可以不吃,但是大廠標籤上會標註「轉基因」,油坊不會。自己拿料確實可以保證,但是油坊機器里生育的油是什麼東西,你就看不到了;

2、浸出法的確會有溶劑殘留(一二級問題不大),但是這點殘留對人體沒啥影響;

3、食用油有分級,作坊由於工藝和規模的問題,基本上出的都是三四級油,這個大家可以自行體會。油坊的油是不是油煙比較大?是不是不能生吃(需要加熱,不能直接當色拉油)?是不是顏色比超市裡面的深?是不是香味比超市裡的油更重?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油坊只能出三四級油,精鍊程度不夠,雜質殘留較多;

4、還要補充一點,雜質多不代表不好,這些所謂的雜質有些還是營養物質,吃了對人甚至還有好處。但是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的已經不是營養了,而是健康。所以推薦大家日常食用一級油。一級油雜質少,油鹽少顯然更為健康;

5、大廠家出場有檢測,進超市之前要提供很多報告,時不時還要面臨國家部門的抽檢(不管是工廠還是超市),顯然更有保障。油坊檢測情況堪憂。

這個問題下面有很多人相信眼見為實,我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假設有一個男人親眼看到自己老婆生出了孩子,但是做完親子鑒定後發現和這個孩子沒有血緣關係,這個時候你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呢?還是相信親子鑒定?


這個就看廠家的良心了。

就拿08年前後的三聚氰胺來說,三鹿,光明,蒙牛,伊利這些排名前四的都是嚴重超標的,國家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不了了之,09年再檢驗,他們依然超標,國家還是不了了之。

油不知道什麼合格不合格的,湊活著吃吧


對於這種問題,我說一個假說。

假設某大廠的某個批次的花生油出問題了,導致了嚴重後果,ok,你可以拿著油瓶子超市小票什麼的去找廠商,說我買過你們的油,我要維權。維權是否成功暫且不論,但是至少你能找得到人維權啊,畢竟是大廠,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實在不行找媒體曝光,也有效果不是嗎?

現在我們來假設某個小油坊的油品出問題了,你去維權,老闆實在搞不定你就往地上一座,一哭二鬧三上吊,說你根本沒買過他的油,你找誰說理去?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家大業大的人更愛惜羽毛啊。


簡單來說,有質檢證書的可以放心吃。不過一般能過質檢的小油坊都是做精品油的,比大牌的貴不少。


有人就是覺得路邊攤小吃好吃。


我們這都是自己拿花生現場榨油,自己的花生純物理壓榨。你說呢?


推薦閱讀:

食物趁熱放冰箱和等涼了放冰箱,哪種方法對抑制細菌增長更有用?
如何評價《消費主張》購買洋奶粉送檢不合格?
太空蔬菜為什麼沒有普及?
這個清潔蔬菜水果的方法真的有效嗎?
螃蟹與酒不能同食嗎?

TAG:健康 | 食品安全 | 食用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