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想通過生病獲取關注,怎麼辦?
外甥女總是穿的很少,告訴她要多穿,穿這樣會感冒的,她記下以後反而穿的更少了。
每次感冒都咳得很厲害(感覺像故意的),也是真的病了,吃藥倒是很乖,她覺得吃藥是很特別的跟別人不一樣的事一樣。怎麼告訴她生病並不是件好事,並說明她在拿自己身體瞎折騰呢。這熊孩子就這麼發展下去會不會拿自己身體當威脅家人的工具啊。.
沒有想到這麼多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有人問到《經驗取向遊戲治療》這本書的全名和作者,全名就是這個,英文名:Reaching Children through Play Therapy: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 作者 Carol Crowell Norton, Buron E.Norton
我手上的是台灣版的譯本。
評論區很多人回復說,小孩子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打一頓就好。沒錯,可能你打一頓,小孩子就會聽話了,要是不聽話,多打幾頓,直到聽話為止。可是,我想跟你們說,打,或許看似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讓小孩子聽話,讓你們不那麼操心,可是,那是因為孩子還小,還沒有反抗你們的力量。而在你使用暴力,打孩子的那一刻,已經讓孩子受到了心理創傷,這些創傷不是馬上就爆發的,很有可能到孩子長大了,才顯現出來。而那些認為打一頓就能好的人,我相信你們大多也是小時候被爸爸媽媽打過,可是你們捫心自問,在你們被爸爸媽媽打的那一刻,有沒有怨過自己的父母?有沒有心理很不舒服? 換位思考,你們現在去打你們的孩子,你覺得他們會有什麼感受?打併不能解決問題,真的,只有溝通,尊重和理解,才能解真正的解決問題。可是,現代人太浮躁了,太多東西要應付和處理,已經很少人能夠靜下心來,花足夠的心思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而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暫時的解決問題。可是,這看似暫時的解決問題,實際上是種下了以後爆發更大問題的種子。
---------------------------------------------------------------------------------------------------------------------------------
---------------------------------------------------------------------------------------------------------------------------------
原文如下:
感謝@劉柯 的邀請!
我想先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這個案例收錄在《經驗取向遊戲治療》這本書中。由於手上沒書,只能憑記憶大概說說。這個案例是這樣子的,在美國有個小孩子,他的爸爸媽媽經常在家吵架,天天吵個不停。然後,有一天,這個小孩子捂著胸口,跟父母說,我的心很痛,很難受,很辛苦。父母本來還在拌嘴吵架的,看到小孩子這樣後,馬上不吵了,一起送小孩子去醫院看診。在醫院做了檢查後,發覺這孩子身體狀況一切正常,啥事也沒有。家長覺得很奇怪,但既然沒事了,也就算了,沒再在意這事情。日子一天天的過,孩子的父母還是照舊每天吵架,只是,每當他們吵得瘋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心口很痛,然後父母就會停止吵架,一起關心小孩子是否有事。很奇怪的是,當父母停止吵架,雙方都放下爭吵去關心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的胸口很快就不痛了。再後來,孩子父母的吵架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小孩子的心口痛也越發厲害,就在孩子的父母準備要離婚的時候(小孩子並不知情)再次因為胸口痛,住進了醫院。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發現小孩子患上了心臟病,需要做手術。父母馬上放下了離婚的時候,打算最起碼等孩子手術做完後再處理離婚的事情。手術很成功,孩子的父母放下了爭吵,悉心照顧孩子,孩子康復得很快,孩子也沒覺得胸口痛了。然後,孩子父母離婚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就在他們離婚幾天後,孩子死於心臟病。分享完這個案例,再分享一個我自身的經歷。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參加業餘的游泳訓練。冬天的時候,我們在戶外的露天泳池訓練,北風呼呼的那個吹啊。我最受不了冷,一下水就哭,從訓練開始哭到訓練結束。那時候,我真的很怕冷。我跟爸爸媽媽說,我不想去訓練了,好冷。可是,他們說,怎麼可以這樣啊,你看看別的同學,他們也不哭啊,就你哭,男孩子,還哭!好吧,雖然他們這樣說,可是,我還是不想去訓練。那問題來了,怎麼可以不去訓練呢?我想到了,裝肚子痛。每天放學,我就捂著肚子回家(我學校離家很近,回家拿了裝備再坐車去訓練),然後跟家裡人說,我今天肚子痛,不想去訓練了。這方法還蠻見效的,我每天就裝肚子痛,逃避去訓練。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我不用裝,肚子也真的痛了。家裡人見我經常肚子痛,便帶我去醫院檢查。我的天,十二指腸潰瘍...我就裝裝肚子痛而已,就給我來了一個十二指腸潰瘍...@黃Michael 回答得很詳細,舉了很多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我這裡就這些案例作簡要的補充,也說說如何處理的問題。這兩個案例中都出現了孩子裝病裝出真病了。我接觸到的案例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弄假成真,其實要說「裝病」,在很多時候並不準確。按中醫理論來說,可以算是氣的鬱結。按西醫來說,情緒引發激素,內分泌的變化,最終引發病變。按心理學上面的解釋,這叫做「軀體化」,就是把心理上的痛苦轉變成軀體上的痛苦來排解,是一種心理防禦方式。從語文的角度來說,兒童有時候選擇裝一種病而不是另一種病,採用的是「通感」。就像我見過一個孩子在家裡很壓抑,沒人聽自己的想法,卻要說家人喜歡聽的話,有一次吃東西卡喉嚨了,之後就一直覺得喉嚨有異物,卻檢查不出來。這有時候也不是孩子裝,而是自己心理上的感受就跟東西卡喉嚨的感受一樣。於是「軀體化」通過「通感」而為心理困擾找到具體的生理表現形式來保護自己。而問題中的那個故意少穿衣服而生病的女孩,更是有計劃的「軀體化」來達到獲得關注的目的。有些朋友提到告訴孩子這樣做危害的方面,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從功能性的角度來講,在沒有滿足她被關注的目的,也沒有教她更好的滿足目的的方法之前,單純的教育甚至制止她僅有的方式,往往是徒勞甚至對孩子有更大傷害的。就像一個癱瘓後在物理治療期的人,為了希望他能正常走路而拿走他的拐杖,往往是有害的。對於這個女孩,父母如果只是揭穿,制止或無視她故意讓自己感冒的方式,她很可能會裝出或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來獲得關注。因為這是她唯一知道的方向。所以建議按如下步驟處理:1,外顯化孩子的感受與願望。陪孩子聊天,通過不帶評價的耐心傾聽幫孩子把生病後獲得照顧和關注的快樂感受,以及沒有得到關注時的失望,氣餒感受都表達出來。這就是孩子的感受與願望。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後,軀體化的動力也會減弱。同時也幫孩子意識到自己裝病的「本」與「末」分別是什麼。2,引導孩子思考現有方式的弊端。相信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的,不要自己來說弊端,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感受和思考。已經討論過孩子生病後獲得照顧的快樂,那麼孩子也會原因看到生病後自己生理上不舒服的弊端,還有不能跟小朋友玩,要打針吃藥等等。只有從孩子角度感覺到的弊端才能是孩子思考更好方式的動力。3,與孩子討論滿足願望的更優方式。這是一個頭腦風暴的過程,也是互相協商妥協的過程。頭腦風暴時,自己和孩子都可以異想天開的說各種方法,不要輕易的立刻否定孩子看起來不合理的想法。一起列出來一些可選方式後,再一起跟選秀一樣在這些方法中海選,淘汰賽,半決賽,決賽。仍然鼓勵孩子自己判斷的行為,這是家長可以發表一些意見,表達自己的一些原則與底線,互相妥協,找到現階段最可行的幾個方法。這是孩子獲得解決問題能力,學會平衡與協商的過程。4,按協商的結果有限度的幫助孩子滿足目的。孩子滿足目的是根本,是孩子做這一系列事情的動力,也是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家長需要支持。但也是在第三步商定的雙方認可的範圍內有限的滿足。
5,階段性重複前四步。孩子是發展的,孩子的環境也是發展的。每一次不用找到最優的方法,只用找到比之前的方法好一些,孩子又能夠達到的方法。一旦這個新方法孩子掌握後,也就可以陪孩子再上一個台階了。也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或者新的問題。
而這5步的整個過程中,家長都需要耐心傾聽,少一些評價,這是整個溝通過程能進行下去的關鍵。我曾有過。
我媽媽不懂教育,矛盾在一個冬天爆發,我生氣自己到院子里,穿的很少把自己埋在雪裡,希望自己能生病甚至病死,他們在我病床前哭喊「我錯了」 他們的一句「我錯了」,我覺得拿命換也值得。 現在在矛盾時,我也會傷害自己以威脅他們達到目的。 上個月在地鐵因為她的錯走散,不承認錯誤還怪在我身上,我以跳地鐵相逼她才承認。 任何人都該維護真理,錯了就是錯,無論你是誰。原則,比命重。 我知道我心理有病。地鐵,我真的會跳。平均點給予孩子關注,生病時固然需要關注他,但健康時也要關注他,不要讓孩子潛意識以為「只有我病你們才關注我,我沒病時候你們就不理我了」。
我想知道她的父母和她是怎麼樣的一種狀態。孩子的問題大多源於家庭。她為了得到關注能忍受病痛,這說明她對被關注的需求非常大。
帶她看病,打針吃藥樣樣不能少,讓她明白,生病的代價是很高的,對小孩子來說也一樣。平時多跟她玩,多給她應有的關注。這樣的小孩子我也碰到過(表弟的表妹,8歲),情況跟題主的外甥女有些相像,無病呻吟。當時花了2個小時與她聊天溝通才建立相對平等的關係,也只有在關係平等的情況下小孩子才會吐露心聲,才不會那麼「熊孩子」。說實話,我很反感這樣有心機的小孩子。長大以後,她應該會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總歸要還的。
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啦!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裝的,打一頓就好了~
因為通過正常的方式無法獲得你們的關注。小孩的行為模式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訓練出來的,什麼方式有效,什麼方式無效,他們都會學習。
比如,小孩子講的很多觀點,在你們看來很幼稚,你們通常不會去聽,甚至忽略和打壓,那麼,長久以往,他們就不再向你們闡述他的觀點。當然,更長遠的,他們會不善於表達自己,可能會很沒自信。
再比如,很多小孩發現通過生悶氣,可以獲得父母的關注,那麼,他們通常很容易生悶氣,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通常帶有喜歡冷戰的性格。
還有更極端的性格,比如自虐。讓自己生病算是一種。
所以為人父母,要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打壓了正常的表達方式,而縱容了扭曲的表達方式。比如一個小孩想買玩具,他是直接告訴你並且說出自己的理由更容易成功,還是說耍賴或者或者裝可憐更容易成功?很多父母都是後者。
平時多給予愛和關注即可。
這不是一個答案 又臭又長還沒有幫助
覺得孩子沒辦法溝通的 那是因為你把自己當成了大人 把他當成了一個半成品 他想通過生病來博得大人關注了 應不應該稍微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而不是想著他是不是要通過生病威脅誰 有時候大人覺得小孩子愛無理取鬧 不聽話 講不聽道理 其實小孩子也是這麼想你的 有時候所謂大人的世界和規則是需要他們慢慢理解的 我記得我小時候身體不好 不好到原地轉一圈就能發燒 在家裡我雖然是獨生女 但是得到的關注卻少的可憐 只有我生病我媽才能抱抱我 溫柔的對我說話 所以我就拚命地轉圈 傻得喝的 所以說那個孩子真的幸福么 是打一頓能解決的么跟她家長說少看韓劇,女主角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分手的男朋友回來了,鬧得不行的家庭矛盾解決了,工作場所的上司也不給臉色看了,一生病所有問題都不存在了,全世界都讓著她,大家都飛奔來照顧她的情節別讓孩子不小心學到了。
題主的問題和描述並不完全契合。
首先你並不能肯定外甥女不多穿一定是為了獲取關注,很可能只是為了她認為的舒適。其次從她的表現來看,是確確實實生病了,也不舒服,感冒的糟糕感覺其實並不是他人的關心能抵消的。
所以我以為,對問題描述的解決方法應該是這樣:1.在外甥女穿多少的問題上建立暫時的監督反饋,保證她能盡量不受涼。2.平時生活中多關心她,有缺愛的感覺才會渴望被關注啊!總結下來就是,平時多關心身邊的人吧,不要等到生病/出狀況才去關心。對孩子,對成人,都是如此。謝邀!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其實做到兩點就好了:首先,父母在平時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其次,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關注,和平時一樣地對待,只不過該吃藥的時候提醒吃藥就好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生病並不能得到什麼「好處」,孩子的這種心理會慢慢弱化直至消失。
疾病背後是有心理機制的 這個小孩的行為我也覺得是求關注的心理可能性比較大 愛是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讓他知道或者說感受到愛 她就不會選擇這種自我傷害的方式了
心疼她。她願意選擇這樣傷害自己,一定是因為心理的不舒服超過生理的不舒服了。
平時如果足夠的關心,肯定不會這樣子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發現原來我還是個孩子……
打針
在他沒生病時給他關注
他的表現大概是因為覺得活得的關注度不夠吧。我想多和孩子進行互動,慢慢消除他的這種感覺,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和他講這個方式並不是個好的,有效的方式,並且告訴他一些替代方法,比如他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通過和媽媽說這種形式,慢慢他就不再會這樣做了吧……
推薦閱讀:
※讓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的事對嗎?
※「前所未見的最好的幼兒園」的理念在中國可行嗎?
※4歲孩子不許別人笑自己?
※為什麼一些孩子小時候愛欺負人,一些被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