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培養在產品業務邏輯方面的思考?
分析產品的時候,被前輩說「在業務邏輯上思考得不夠」。迷茫,如何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很久以前的提問這兩天得到了很多回答,很感謝。補充一下背景,當時寫了一個明星產品的分析報告,給對方發過去的時候得到的評價。希望大家多從新人分析產品的角度給出建議,而不是入職了之後應該怎麼樣云云,也不要過多著墨於產品的「自我修養」,這裡的場景並不是自以為是的產品不重視業務思考之類的,而是產品新人不知如何從一個產品的表象(APP、網站)分析背後的業務邏輯。
隔了很久,更新補充一下。
很多產品經理都停留在第一階段,認為自己完成了基本功就是長久之能,懂得畫圖懂得做原型懂得項目跟進,就是懂做產品了。這只是做產品的第一階段,只是入門必修。對業務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對業務的熟悉,你才能更好的把產品做好,不然你淪為的只是老闆或領導的畫圖工具,這個時候產品的價值是很難體現出來的。
也就是說,你多「管下別的業務」,別只盯著自己手上的事情。
業務不是說具體的一個交互,主要兩個方面考慮點:一個是合理的產品架構業務設計,另一個是邏輯流程風險風控聯動等。
比如朋友圈的發表,是一個功能,也是一個子業務。更具體一個體現,點了發送按鈕後,需要哪些元素組成,它要有多少數據變動聯動等等,是否需要屏蔽,是否限制發送文字字數圖片數量,是否符合產品需求人性考慮,甚至發送出來後,數據是不是先傳到服務端,還是先保存在本地端成功後再顯示出分組小人的logo等等,這是在設計朋友圈產品框架時需要定義的業務邊界架構設計,貫穿整體。
深入的了解業務和思考,最終能呈現在你的出品中,所以你領導對你這麼說,也是一個正常的要求,我不知道你工作的年限以及公司大小,像大公司很多時候輪不到你思考業務或者提出更好的業務,框架也定了。但你可以把業務梳理好,避免有坑,把需求方服務好,要一起前進。這也是提升的地方。
如何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入門的話個人覺得可以從一個簡單的事鍛煉起。不停留對產品的理解僅次於交互和功能層面。你可以去下很多App,分析下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拋開體驗層面,回歸到需求層面,不斷猜想產品設計者背後的邏輯,然後給這些產品做邏輯思考和筆記,不斷搜集資料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這種對業務的思考,不是一朝一夕的,長期積累的,當前你要做到的就是思考深入且邏輯清晰,不斷給自己的思考找坑。
PM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崗位,需要大家都不斷深思深挖,把自己當作一個新人,但在實踐中能提升更多,前提是你的思考足夠多和深。
往往很多時候容易缺乏溝通就輕易覺得人家這不對,那也不和,別人level沒你高,沒你理解深刻,沒你牛逼。
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和業務方更加深入的溝通和聆聽,你會發現更多的東西。很多時候很多業務方是不願告訴你實際的目的和想法,只是純粹在爭取他們想要什麼,而這個時候PM可能就會覺得為什麼你這業務方亂想亂做,這不合理那也不合理,你不懂我比你懂,我這樣才是牛逼的。但這種情況導致的就是,你很可能會不聽題就答。然後兩邊都覺得對方不靠譜。
包括和交互、設計童鞋的溝通,會發現深聊下去,站在對方立場(這絕對是一件說的容易但做起來沒幾個人能做到的,包括我也不能)多想想,對方的真實想法,不然你無法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有時候,不能退步,也是一種必須的解決辦法。
所以雙方關係好,做起事情容易商量容易聽得進去。
輕易而不深入的看法,非常容易造成錯覺,而這種錯誤是發生在任何一個階段的產品中。比如樓主問的是,如何培養業務邏輯,而很多人就跑偏了包括我。了解的必要性在於,你不但了解對方所提出的,更加了解,業務的運作,背後的體系和邏輯。
先了解什麼是業務,再鍛煉。
鍛煉方法?前面我提了,但我更建議你直接找個產品汪中的藏獒,針對性分析和具體的改進學習方案,才能對陣下藥效果齊佳。感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校長懶也沒時間一一去梳理重新寫。而且大部分的人是聽不進去的,不是先看有什麼參考的地方,而是帶有主觀性去看待,一言不合就要鄙視。
一代宗師里說,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得先見自己,才能見用戶。
我就是故意跑題。一、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產品經理不夠理解「產品業務邏輯」
我之前面試過的很多產品經理都有一個誤區,我問:「你認為的一個足夠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特質?」,答曰:「溝通能力強,能說服別人,能和程序員打成一片」。
嗚呼哀哉,這真是中國互聯網莫大的悲哀!產品經理們忘了理解戰略,忘了理解用戶,忘了琢磨如何設計出絕妙的產品,竟然把重點放在了「說服別人來做個需求」上,這難道不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嗎?
因為,產品經理的職責從來只應該是「引導並滿足用戶」啊!冷靜了之後仔細想想,吶,出現這樣的結果,誰都不想的,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分析了如下幾點:- 產品從業者入行門檻極低:我除了腦子裡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什麼都不會,所以我來做產品經理了。
- 原因(1)導致了程序員天天接到傻 X 需求,並且還被產品經理們頤指氣使。
- 原因(1+2)往複循環,導致形成了這種「互相看不上」的文化(本不應該發生的,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哎,嘆氣)
- 綜合起來,導致了產品在推進自己提出的需求時遇到的阻力增加,產品經理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來「搞定」其它人,才能讓項目進行下去。
- 這才被迫要求產品經理:能說會道,自我驅動意識強烈,能夠說服他人……換句話說,「招人喜歡」。
- 所以,這最終才導致了產品經理本末倒置,沒精力去理解「產品業務邏輯」,而把重點放在了本該「項目經理」做的事情上了。
以上是對題主出現的問題的一種猜測,更是我對各位產品經理的呼籲:請大家多思考一些「本」,那麼「末」自然會隨著提出的需求更加靠譜而減少。
二、如何培養「業務邏輯思維能力」?
1,理解市場是什麼
在做產品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白市場在哪裡,誰會給你付錢?畢竟,你是在一個商業環境中做事,你做的事情一定要能產生商業價值。如果你可能不太清楚這個,那麼你可能只是一個執行者,就像螺絲釘(恕我直言)。去找你們團隊中明白的人問問吧,這一定能幫你理解你們的產品。- 用戶是誰?他們在哪?他們有什麼共性?他們有什麼亟待滿足的心理訴求?
我們說做產品,不是說在做某一種功能能夠讓別人去使用。人是情感動物,如果你對人足夠有研究,你就會發現,人們所有的行為,實際上都是在尋找一種內心上的慰藉和滿足。那我們做產品,實際上也是幫助用戶去滿足他的某種心理。舉個例子,最近市場上有在賣一種排毒果汁,一天按它規定的時間喝6瓶(替代飲食),就能夠排毒瘦身。價格不菲,一天的排毒療程要300元左右(只是6瓶果蔬汁啊)。這時候我們必須得明白,會去買這個的用戶,到底要的是什麼。要減肥?要排毒?NO!!!他們要的是一種「我如此精緻的在生活,我太愛我自己了」的感覺!所以你就會明白,這款果蔬汁產品,宣傳必須得高大上,包裝必須得高大上,為什麼?因為我TM花了300大洋買了幾瓶果汁,我得拍照發朋友圈啊,瓶子不高大上我還怎麼炫?朋友還怎麼覺得我足夠「精緻」?這時候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必須得領悟到這裡,不然你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真的幫人想辦法在排毒、瘦身,那就大錯特錯了。。。同理還有星巴克。互聯網產品也是一樣一樣的,不妨可以結合自家的產品,找一找用戶真正的「心理訴求」到底是什麼。拉勾早期能迅速躥紅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那些找工作的人終於發現了一個地方,能讓他們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這可是一種「心理訴求」哦。二、理解你手中的「互聯網」
理解了市場和用戶之後,開始尋找「互聯網」的價值吧。互聯網的本質是「一種可以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的工具」,而我們都知道,「信息」就是「生產力」,所以互聯網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力」,靠的就是這種無障礙的信息傳遞。
人類上一次發明提高效率的工具,是不是該回到「蒸汽機」年代了?只不過蒸汽機提高的是物理效率。所以,你應該明白,互聯網一定是不可逆的趨勢,因為歷史的車輪永不會停滯。它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它是一種各行各業用來提高生產效率的工具。換句話說,各行各業都即將成為「互聯網行業」。三、整合「用戶訴求」和「互聯網」
這是真正體現產品經理的眼光和洞察力的時候。把前兩步串起來,看看能否用手中的「互聯網」工具,來滿足某類人的「心理訴求」?舉個例子,之前有一款產品叫做「啪啪PaPa」,功能就是給照片配上一段語音,發到啪啪社區里,大家都在這裡用語音來留言之類的。實話實說,剛出來的時候,很新奇,因為會說話的照片還沒有見過。但是,這時候,如果你懂用戶,也懂互聯網的話,你就會明白,這個產品一定沒前途。為什麼?——因為會說話的照片,不就是視頻嗎!?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聽語音,有幾個操作:1按播放按鈕,2把聽筒放在耳邊,3佔用固定的時間,中間不能被打斷,打斷了要重來。這時你明白聽語音的體驗對於一個頻繁互動的產品來說,新鮮勁過了的用戶並不會喜歡。其次,互聯網的帶寬和流量一定會增加(因為你明白互聯網的發展是趨勢),所以照片比視頻省流量這個問題一定都不重要。第三,你明白視頻的體驗比看一張照片要好很多。綜合,你應該明白,「照片配語音」一定不如「視頻」。當時如果你能在啪啪團隊提出這些觀點,相信你們一定能走上更好的路。
最後,幾個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幫助你:- 不停的體驗新產品
- 把每一款產品的背後的用戶畫像寫出來,他們是誰?他們在哪?他們真正的心理訴求是什麼?
- 不停的對照已有產品,問「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心理訴求」
- 畫出已有產品的邏輯圖,再畫出你自己改進後的邏輯圖,看看到底有沒有好,好在哪裡?
- 不停的換位思考,閉上眼睛,不停的意淫、意淫、再意淫,意淫你就是那些用戶。用到哪裡你自己皺眉頭了?
- 持續10000小時。
這個問題其實是3個問題,以美團為例。
1.業務的本質是什麼?
- 用戶產生需求:例如小王想去開房
- 用戶表達需求:打開美團app,例如搜索「如家酒店」,進入搜索結果頁(poi列表)
- 平台呈現最優解:搜索結果綜合考慮距離、價格、用戶是否去過等因素進行排序,這些被考慮的因素叫做——特徵,特徵的重要性叫做——權重,計算出權重的一個或一組函數叫做——演算法
- 用戶決策:小王從搜索結果中選了距離最近的一個,進入詳情頁,看了看圖片/評價/星級,又看了一眼價格238元,覺得合適,點擊了購買按鈕
- 訂單狀態:小王點擊購買的一瞬間,訂單生成,產生了order_id,隨著小明的一系列操作,訂單狀態也發生了變化,例如,付款的一瞬間,訂單狀態由「待支付」變為「已付款」,而訂單狀態流轉的全集叫做——訂單狀態機
- 平台提供售後服務:結果小王的女朋友臨時有事,不去了。小王只好申請退款,訂單狀態變為「退款中」。客服介入處理。該申請被推送到客服中心。退款審核通過後,訂單狀態由「退款中」變為「已退款」。
- 用戶重複消費:小明每一次的需求都被滿足的很好,遇到問題事客服也處理的很好,小明對該產品產生了信賴,逐漸地,小明每次吃飯、看電影、開房,都用這個app.
2.業務和產品經理的關係是什麼?
- 業務因需求而存在, 沒有需求,業務就會坍塌
-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判斷需求是否真的存在——這叫判斷力
- 有了需求之後,產品經理是搭建業務流程的人,即為用戶提供最優解,以滿足用戶需求
- 需求是在場景中產生的,場景不同,用戶做決策的方式也就不同,求得的最優解也就不同
- 提供最優解的過程,本身是一個產品功能或系統,例如搜索引擎、推薦系統
- 但需求的「解決方案」本身,是一個服務,例如「距離小王最近的如家酒店的大床房」
- 而「如家酒店」做為一個服務,不是產品經理創造的,是業務人員和酒店簽訂合作協議簽來的
- 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
- 商業價值=用戶的願付價格-企業成本+新商業模式價值(變數)
- 為了提升新體驗,即給用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更好的服務,業務人員不斷地和「如家酒店」進行溝通、拜訪,這叫——客情維護
- 為了降低替換成本,讓更多的新用戶嘗試美團app,業務人員不斷地策劃營銷活動、進行補貼,這叫——拉新(獲客)
- 為了降低企業成本,產品經理要設計商家管理系統讓業務人員和商家簽約、溝通、修改價格服務內容的流程更簡單、更高效——這叫供應鏈
- 為了讓補貼更高效,營銷活動更快速的上線,產品經理要設計運營系統——這叫精細化運營平台。
- 於是產品經理分為C端產品經理、內效產品經理、B端產品經理、運營產品經理,他們的用戶分別是小王、客服人員、地推團隊、運營團隊,而客服人員、地推團隊、運營團隊都是廣義的業務團隊。
3.業務團隊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如何拆解
- 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 價格優勢=競品價格-美團價格
- 價格劣勢=美團價格-競品價格
- 流量=新用戶流量+老用戶流量
- 轉化率的影響因素有 價格、圖片、服務、星級、評價等...
- 客服團隊會將目標拆解為客戶滿意度、投訴解決率、解決速度、進線量等
- 地推團隊會將目標拆解為商戶簽約量、價格優勢、價格劣勢等
- 運營團隊會將目標拆解為獲客成本、復購率、補貼效率、圖片質量、得分星級、好評量等
而產品經理是對產品最終價值負責的人,為了能夠負責:
- 掌握數據,例如每一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重點POI的轉化率及變化情況等
- 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儘可能通過產品手段幫助業務團隊實現目標
- 搞清楚底層邏輯,並總能給出最優解
第二條是最難的,也是pm的集體價值所在。
但業務團隊的目標有可能是老大拍的,這就很考驗權衡能力。
第三條是pm的個人價值所,非常考驗產品經理本身對邏輯、數據、技術的理解,比如產品功能背後的邏輯、業務鏈中數據如何產生、如何流轉、底層的數據倉庫、表結構等,不過這些都是機密,以後專門舉個別的例子寫一篇文章吧。
---------------------------------------------
pm0238 - 知乎專欄 一個探討產品、創業、互聯網的地方
不能理解鈔票的產品經理,都應當被開除!
這句話是我在面向未來產品經理的培訓會議上常說的話,這種培訓還會持續繼續舉辦下去。
這些未來的產品經理,直接帶領的團隊規模是百人起步,間接的不算。
我跟 @絕鹿 沒有任何共同語言。前方高能預警:繼續向下看的人,會被重創。
因為沒有任何圖表,全是文字陳述,且充斥著咆哮體和反問句。而且評論被我關閉了。什麼叫「業務邏輯」。- 第一種業務邏輯,是鈔票。
做產品,是為了賺錢的!
即便當前不能賺錢,也要未來能賺錢的!凡是說我們有情懷,不考慮賺錢的,都可以拉去打靶!市場規模有多大?有多少潛在的市場增長?
其中都有哪些競爭對手,它們的份額有多少,優勢劣勢分別是什麼?我們一腳踏進去,自身的優勢劣勢是什麼,大概能從中切下多少份額?直接和間接客戶的關鍵痛點、需求是什麼?他們會不會因此付錢買單?- 第二種業務邏輯,是弄清楚能不能實現,如何取捨決斷。
我們團隊萬事俱備,只缺一個程序員了!
前面把鈔票和蛋糕想清楚了,現在就要說怎麼下刀子切的問題。
切蛋糕,是需要一把好刀的,就是產品團隊的能力。產品經理:我把用戶界面和操作流圖畫出來了!
BOSS:只是易用性/用戶體驗部分而已,幾張原型紙就想讓我掏錢?
產品最終的形態是怎樣的?要有哪些功能、性能、質量、易用性……等等的需求和規格?
這些需求規格相對於競爭對手是否佔據優勢?是否能夠誘發激活用戶的隱藏抖M屬性?沒有優勢的產品,做出來也是垃圾。開發有沒有牛人?關鍵技術是否都ready了?人員是否到位?
項目進展是否可控?質量是否可控?幾時可以發布交付?行銷要怎麼做,去博取客戶的注意力、興趣、嘗試和購買?
發布會、地推、參展、軟文、硬廣……要怎麼搞?他們的團隊、能力、渠道、費用,能不能跟上節奏?運營/運維團隊要關注於哪些關鍵度量數據?要關注挖掘哪些可能的用戶表現和隱藏需求?
是否需要追加二次刺激、誘導重複消費?這些活動的節奏、成本考慮到沒有?客戶服務介入是怎樣的?常見問題在哪裡?異常訴求如何引導?生產?互聯網公司沒有生產!好吧,的確不需要考慮代工廠、可獲得性、品控、成本、周轉期、庫存、物流……- 第三種業務邏輯,是如何執行,如何投入,如何中止。
預警:資源緊張,人員、技術、資金、時間、渠道……等等,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匱乏,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掉鏈子的情況。
OK,可愛的產品經理,你要優先保證什麼,砍掉哪些東西?不會棄卒保車,就大家一起完蛋。要不要做迭代?
要不要砍規格?要不要保證核心用戶群?要不要啟動、停止某些營銷和運營活動?要不要安排緊急加班或者放假2周?要不要延遲採購或緊急採購?要不要追加投資?要不要緊急招募?……要不要承認產品失敗?沒有焦頭爛額過的產品經理,要麼是走了神恩狗屎運,要麼就在奔向失敗的道路上。
OMG,我沒見過神仙。
歡迎評論撕逼,呵呵
======7.6 更了幾百個字,照樣沒圖=============
好吧,說到酷斃畫圖的產品經理,我就專門針對這部分更一下太久沒畫了工具都忘了,大家不要問工具。以用戶界面和操作流程為例,個人經驗如下,部分內容咆哮伺候,大家準備好救心丸:1、客戶想要什麼?他的目的是什麼?
面向企業應用的系統,其目標就是能夠完成工作,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效率、成本、約束問題。
所以不要害臊,不懂就問,死磕你的甲方代表,甚至跑去騷擾甲方使用這個系統的所有人員吧。需要注意的是:甲方老大的意見/訴求跟下面小弟的意見往往相差很遠。
說得直接一點,老大認為正確的需求和流程,大多是站在整個部門/公司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的。死小弟不要死老大,他付錢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產品訴求是不會明確說出來的,比如某些競爭特性和已經習慣的特性。
這些要儘可能地去挖,千萬不要踩這些雷,特別是面對新進入的客戶時。做過行業軟體的人都知道:人的行為習慣很難改,盡量順毛摸,否則客戶會炸毛。----面向個人應用的系統,目標會有很大的差異,但總的來說,是要解決TA的若干痛點問題。
特別地,挖出TA的剛性需求和隱藏訴求,甚至包括抖M訴求。下面就是一些簡單的舉例分析,我死了5分鐘腦細胞美圖的就好好美圖
——倫家只是想要膚白貌美唇紅齒白外加一些亮閃閃的光線和裝飾啦,扯啥PS圖層。——對,倫家就要那個照片的樣子!日程的好好做日程
——話說能超過exchange的日程軟體真心不多呢,呵呵;——不過我女人喜歡上一堆鬧鐘和todo,因為她經常忘記事兒。交友的就好好交友
——過來看,俺好漂亮!俺聲音好聽!俺有錢!俺經常出沒高級場所社交圈!俺公司學校牛逼!俺琴棋書畫品位高!——俺很好追哦!俺很近很好偶遇哦!俺會用各種表情賣萌哦!俺有個小小願望希望滿足哦!俺性向特別哦!賣貨的就好好賣貨
——放假+開學季啦!放假+春節啦!季節更替美女換衣服啦!寶寶長大媽咪換裝備啦!水果嘗鮮時時有啦!買房裝修一整套啦!——這裡便宜!這裡打折!這裡有優惠券!這裡包郵!這裡質量好!這玩意逼格高!這玩意貴!這玩意吸引眼球!這玩意是名牌!挖人的就好好挖人
——老子是業界大牛!老子是行業資深!老子牛逼學校出來的!老子手上活好!老子手上有客戶!老子成長性好!老子不想跳槽!——我們是業界翹楚!我們是高薪厚俸!我們業務穩定!我們有前途!我們福利好!我們離家近!我們工作輕鬆!上面這些訴求,能有多少是用戶「親口」告訴你的?
好好撫摸一下他們的心吧,呵呵。咦,有人想抄近道? 千萬不要走張愛玲的那條路。2、設計出正常的操作流程,操作步驟最少。
面向企業的系統,總體上你死活要聽客戶的啊,客戶的人員能力/業務流程/部門劃分/組織結構不是說動就動的啊!
面向個人的系統,他很懶! 盡量讓他少戳,每多點一次就流失37.98%以上的用戶!原型機啊原型機,拿PPT也要給我畫個原型機出來!
見過最牛逼的原型機傳說,是拿工程製圖坐標紙+鉛筆手畫出來的。原型機給我一步步推演,把正常、異常、跳轉邏輯全部推一遍,CS學到的狀態機還記得不?
技術實現團隊在旁邊一個個確認,這每一步是否都能實現?架構是否支持?性能能否達標?UCD團隊(額,提前說了)在旁邊確認是否存在基本的UCD異常?3、補充防呆和逼格設計
3.1、這地方用戶可能看不懂,滑鼠挪上去彈個tips出來!3.2、這地方挨著太近容易點錯,挪開點!3.3、這一串操作下來好不順手,調整下!3.4、這界面描述怎麼回事?文案!說錯,產品經理!滾過來!3.5、這圖看著好彆扭。美工!說錯,產品經理!滾過來!……這些部分想要精通,請自行搜索「UCD模式」。UCD並不僅僅針對軟體有用,三喪、軟教、水果、大法,都把這玩意用得出神入化。當然在硬體設計中,還包括了部分工業設計的內容,工業設計優化跟UCD優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我們為了做UCD,直接蓋了個「偷窺實驗室」,單向玻璃不好買,擦。4、塞私貨啊塞似貨,這部分我們是絕對不會提前跟客戶說的。
4.1、加上搞錢的玩意!硬廣、軟文、付費頁面、付費功能、付費道具、付費外觀……4.2、加某些試用功能,讓他爽,爽完了正式版/後繼版收錢,說前期版本不小心做多了。4.3、搞個彩蛋、偶爾撒個花,讓客戶爽一下,嘖嘖,參與感多好。4.4、搞個隱藏功能,神馬說明都不要寫,嘖嘖,參與感多好。4.5、搞排行榜!搞競技場!搞天梯!搞PK!搞粉絲團!搞工會!我知道你們都想當老大的。……4.100、BOSS發飆了:產品經理你滾過來!塞那麼多私貨進去,用戶都炸毛了,體驗太差了!給我修改一下,不要激怒免費用戶,否則我們只能開發robot陪金主聊天了!額,行業軟體就不要看這些了,會被砍死的。偶們曾經有個小伙在客戶軟體裡面塞了個好玩的彩蛋,客戶發現後怒了,投訴無止境,公司不修正+道歉就停止付款+停掉所有採購。那小伙後來不知道咋樣了,真可憐。
不過我知道有些行業普遍塞密碼鎖,公開的秘密吧,呵呵。
================
最後更一段:沒有萬能的產品經理。上面寫了那麼多,有人覺得這些人都是神,膝蓋都要碎了;還有人問多少錢可以請一個。
不好意思,本公司產品經理都不是神,也概不外售,偶爾租一個出去當項目經理還是可以的。這些人既然不是神,就一定不是萬能的,他們也都有各自的特長優勢。
研發出身的產品經理居多,因為他們可以最準確地掌握實現方式和成本,需求由市場經理補課。市場行銷出身的產品經理排第二,因為他們非常懂得揣摩客戶需求和心理,擅長把產品賣出去。對於特定的互聯網和電商產品,運維經理佔據優勢,因為他有大量的數據,可以據此調整產品。順便送一句話給大家:無數據,不產品。所有的數據都能要算成鈔票。而不能理解鈔票的產品經理,都應當被開除!什麼是業務?業務就是不同對象完成同一個目標需要做的活動和流程,每個產品都有很多個業務模塊,因為用戶有不同的目標。
那麼,你理解了吧,所謂的熟悉業務邏輯,你就需要去了解這個產品有哪些業務,這個業務有哪些活動,流程是怎樣。舉個例子,一款針對拼車用戶的APP,有註冊,拼車,評價等業務模塊,你應該要知道一共有哪些業務;拼車這個業務模塊,有發起找車請求,系統計算派單,司機接受訂單,系統發送通知等活動,這些活動是怎麼串聯起來的,有哪些異常條件,都是屬於業務邏輯的範疇。
要鍛煉業務邏輯的能力,只有深入到具體每個場景中,從某個角色的角度去細心體驗,然後做梳理。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業務邏輯能力才能提升。三個字:學技術!四個字:自己開發!之後你就邏輯了,邏輯思維不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習慣。等你知道了一個按鈕後面的一大攤子事之後,你自然就會啥事都認真,啥事都邏輯,沒什麼想不明白的。包括,業務邏輯,鈔票的邏輯。IT 行業產品經理(尤其是創業的)需要懂技術嗎?懂到什麼程度? - 磨牙行者的回答補充:任何事,想要深入,想要做好,就一個辦法,回歸本原。所有大佬小佬的方法論全部扔掉,回歸本原,就問兩句話,產品怎麼來的?產品怎麼生存?還有,不要管前輩怎麼說的,你就專心思考真實的問題。沒有經驗之前,不要隨意跳過知識的不足,不要有坑不填,不要說這事是技術的,這事是設計的,這事是市場的,這事是運營的,所有的事你能搞清楚的都搞清楚,不要假想你只負責一個什麼事,你要假想就你一個人,要做個東西出來怎麼辦。這樣會不會被累死?不會的。======================根據題主的補充,我再補充一下:假如題主是要寫東西獲得別人的認可,拿個明星產品分析無可厚非。假如題主是要求知,求長進,我覺得還是應該找點上升期的產品,不要那麼成熟,那麼明星。因為明星產品已然成熟,你已經看不出產品最初成功的點了,你只能看到那些雞零狗碎的用戶體驗點,很多點你覺得做得不錯還未必真的對。當然那些正在走向火爆的產品,你也未必能學到真東西,但相比之下,你更容易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怎麼找呢?不要看那些令你覺得舒服的點,要找那些令你覺得驚訝的點。你驚訝,正是因為你不理解,你缺乏相關的經驗,你一時看不懂,這種點可能恰恰是產品成功的部分。當然,也有可能是錯誤的設計,有可能僅僅因為懶,怎麼判斷正確錯誤?其實也沒有絕對標準。但在這些點上進行思考,才會使你進步。話說回來,知道在什麼地方偷懶也是一大技能,甚至是核心技能,世上沒有完美的產品,追求完美那是老闆的幻想,是他們對你的要求,實際的產品在細節上處處追求完美和正確極有可能會帶累真正有價值的事,程序員很貴,不應該把他們的聰明才智浪費在無益的地方。有時候你驚訝只是因為你不了解廣大用戶的需求,你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需求,說到底,這種需求往往不是你真沒有,而是因為你所處的環境你個人的生活條件使你暫時感受不到。然而做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把握需求,你看別人的產品,你分析自家產品的數據,很多時候並不能獲得真正的指引,它們更實際的作用是讓你發現一個更大、更真實的世界,讓你知道你原來想不到的事(有的人掌握數據的目的只是把數據當成自己的武器,用以說服別人相信自己,你如果做久了,就知道會吹的人怎麼都能從一堆無聊數據里找到支持自己的東西)。做產品最大的誤區就是一上來就把自己當用戶,而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恰恰是把自己從不是用戶變成用戶。這種能力才是你和一個非專業人士之間的區別,有很多人可能在所謂用戶體驗上可以和你對噴,甚至說起用戶需求來頭頭是道,但是他們的邏輯極可能是表面的、粗淺的、看似合理的,他們不了解人性,或者了解人性卻不知利用,而企圖反其道而行,或者在某個場景上過分相信自己的經驗,否定不該否定的東西,這個時候你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即時你戰勝不了他,未來的市場也會教育他。舉個例子說,有的人在做親子、兒童相關產品的時候,總是忽略兒童本身,總是會說,哪個家長願意讓小孩天天玩手機?你做個拍照的功能小孩會玩嗎?會喜歡嗎?你做個給小孩打電話的功能,他覺得小孩怎麼需要打電話?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代表家長,覺得自己能控制得住自家小孩,別人也一樣,自己覺得某功能沒意思,就覺得小孩不會好奇。他們不知道,他們這是在對抗人的天性,他們沒有想到總有你控制不住的時候。這些人可能覺得自己也是懂產品的,覺得他也知道怎麼安排產品界面,怎麼安排按鈕,怎麼拼用戶體驗,他天天體驗N多APP,他也有審美,但他們不知道,從根上他就是錯的。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因為他們看產品、看世界的時候的視角就有問題。至於所謂業務邏輯,如果你指的是某垂直領域的邏輯,這個你得全面了解相關知識才能有進益光看產品沒用。賺錢的邏輯,這個我覺得你應該充分學習網遊,不要停留在表面,要自己總結規律,永遠不要覺得這東西和你不搭邊,那個和你不搭邊,萬事都相通。
前幾天寫的一個博客,鏈接點這裡,寫到相關的內容,我有一個絕妙的點子,摘錄一些
大部分情況下的需求可能就是這麼簡單的「我要做外賣」,「我要做美甲」。作為 PM 的你,把需求合理的分解成邏輯有序且最優的業務流程,這便是你的工作。當然能不能理出一條業務流程,就看你的綜合能力了。
再者,分清楚產品屬性。我以為產品可以分為三大類
- 創新型產品,如 twitter/facebook/ instagram..
- 工具型產品,如地圖類、天氣類、相冊類、鬧鐘
- 業務型產品,如淘寶、外賣、電影、所有的 O2O 類產品
每個產品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創新產品裡面,那可能就需要你各種靈光一閃的點子,牛逼的 idea,比如微信紅包。但這種情況實在太少了,一般的創新型產品都是創業公司在做。有點子,還是等到你自己創業的時候再做吧。
工具型產品,則更注重實用性、交互體驗與映射模型。這類產品,物理世界裡都有一個相應的實體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虛擬環境里復現物理世界,並且還能保持一致的使用習慣,這點很重要。
最後一個業務型,正是現在大熱的 O2O 行業產品。這個行業是最複雜、業務流程最多的一種產品。因為 O2O 產品意味著一款產品得同時面向兩種用戶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很多新人一上來就會從推薦演算法、評論分享、社交這些點出發,那可真就是偏的十萬八千里了。這個類型最看重的是業務梳理能力,讓用戶能順暢的完成一項業務才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業務流程?就是把原有線下的業務,合理且有序的搬到互聯網上來。還是以外賣為例子,這是個極重業務流程的產品。外賣的話分為顧客和商家,意味著有兩套業務流程。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想想你完成購買的流程有哪些?最普通的一條路徑是定位--&>查找商家(可以下拉刷新,也可以搜索)--&> 查找食物 --&> 選購食物--&>添加地址--&>下單--&>付款,這是最普通的一條路徑。針對不同使用人群,可能還有更多的業務路徑,比如搜藏夾、比如在已下訂單裡面重新下單、比如猜您喜歡、比如官方推薦等等。
以上只是顧客一方的業務流程,外賣產品還有很重要的一端即是商家方面的流程。這裡又包括如何開通、如何審核、菜品管理、訂單管理、應急處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一個外賣 App 哪裡是看著那麼簡單?裡面的門道多著呢。
新人常犯的毛病,就是一上來就開始比對著一個 App 開始抄著畫,這樣自然考慮不周了。等你把這些業務流程完善了,再去畫原型不遲。再多說一點,近來很多新人很熱衷於做「漂亮」的競品分析,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華而不實。明星產品背後的產品意圖以及各種牽扯的太多,哪是一般局外人能看出那麼多,往往會惶然的下些結論:比如這裡要增添分享,那裡要做些社交云云。做分析並不是不好,但提個建議,做競品分析前,還是自己思考一些整個產品的業務邏輯,再去比對著看看來的效果好,不然只落得個照貓畫虎。至於怎麼去提升這種能力,只能說多做多體驗,多去考察該行業裡面都原有哪些業務流程,做外賣就去點幾份外賣,甚至去當次送外賣的小哥;做美甲就去試試美甲,做家政就去傳統家政公司找個阿姨來試試;同時跟這些提供服務的人員多聊天,多記錄他們平時的痛點及需求,加以整理記錄。只有這樣,才能在產品化後節省哪些流程、相比傳統業務能帶來什麼優勢。這樣通盤考慮下來,才有可能做出個有用的產品。曾經的boss交給我一份對標任務,讓我跟行業老大對比一下開放平台的差異。我拿到介面文檔後,對照著把所有有的沒有的介面逐個分析了一遍,結論是我們要加什麼介面之類的。自以為很詳細,應該可以滿意,但是領導說了一句話記憶尤深。系統是由業務驅動,業務是由服務客戶創造。so,把你想像成一個客戶,去感受一遍你們公司的業務流程可能會有所收穫
但凡不能賺錢的產品,最終都死掉了,所以,做產品之前,一定要反覆問自己,這個產品能賺錢嗎?如果不能回答的話(找人幫忙回答也是一招),那就先不要急著做吧。
產品賺錢,無外乎兩點,一:用戶接受你;二:競爭對手做不過你;反覆從這兩點出發,想出一切可以做到這兩點的辦法,熟能生巧。
走過這個過程,我個人理解,就會發現,產品的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競爭無常態,團隊演變無常態,把握產品設計背後的哲學思想,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把自己想成創業者。。。目標客戶是啥,怎樣不擇手段為用戶提供價值從而獲得商業價值。。
之前寫了一份產品的競品分析報告,交給產品經理看,她給我的反饋是分析只停留在表面層,建議我多深入思考,為什麼競爭對手的版塊、功能要這樣設計、要是換成另外一種形式可以不?又為什麼可以,並且多思考產品背後的市場生態圈,比如業務上是怎麼連接供應商,如何保證用戶使用流暢的。所以,我認為多對產品提出「為什麼」,並加以解決與沉澱,可以慢慢地提高自己產品邏輯能力。
對於分析業務邏輯問題,也就是從用戶使用流程的角度分析。
分兩種情況;第一種用戶使用流程清晰 拿購物舉例子,搜索入口,當你輸入想要的內容時,搜索框會按你輸入的詞推薦你相關詞,而此時就會產生搜索推薦的邏輯,一般情況按首片語合相關詞推薦,而大部分人不會注意這些細節。 搜索後,就會排列相關商品,而此時就會產生排列邏輯,按什麼默認排列邏輯對用戶好暫且不說,就會看到提供給用戶按銷量、信用、最新等自定義排列方式。 進入商品詳情頁後,頭圖、名稱、活動信息、商品介紹、商品說明、相關推薦等,而這些會產生排列順序邏輯,頭圖幾張?名稱長短?活動展示還是有介面?相關推薦按什麼邏輯?等這些都是容易被忽視的。 進入購物車後,參加商品與未參加商品如何輸出展示邏輯?當前頁面進行哪些操作,對購物流程哪些影響? 訂單確認頁後,關於收貨地址默認邏輯?紅包抵現,默認最大金額? 支付頁後,判斷不同客戶端有哪些推薦支付方式邏輯?支付失敗後,有哪些提示邏輯? 支付成功後,我的訂單按時間排序邏輯?可進行哪些操作?第二種用戶看不到的流程。
和倉儲業務對接邏輯,財務結算邏輯,供應商對接業務邏輯滿天下都是邏輯。 在未從事電商行業前,輕視此行業產品,從事後才對複雜業務邏輯處理心存敬畏!第一步,你先要把整個業務,爛熟於胸,每一個細枝末節。第二步,你不光要知道是什麼,還得知道為什麼,現象背後的本質,業務出發點是什麼,要解決什麼矛盾。
問一句什麼是業務邏輯///
建議學習需求分析方面的技能
容我粗鄙的說一句:屁股決定腦袋
"他們要的是一種「我如此精緻的在生活,我太愛我自己了」的感覺!"他們真的要這種感覺么?這個例子舉的一點都不恰當。。。
swot分析 pest 分析4p
來怒答。
如果你理解pm只是那個設計原型的傢伙,會個Axure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了?呵呵噠。那就不用往下看了。1、收集需求。多和業務待在一起,做一些業務需要做的事情,然後會發現...「那麼問題來了」,這時候的問題就是業務需求了。
2、分析需求。需求出來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解決方案先從業務流程上分析,然後再依據業務流程給出產品建議和優化方案。3、設計需求。其實做好了第一第二點,設計出來的原型基本就滿足了業務的需求。業務邏輯清楚了,其他的慢慢優化都行。* 最難的地方就是收集和分析需求,不是幾天就能做好的。深入業務,深入業務,深入業務,重要的話說三遍。
最近比較火的O2O項目招有營銷經驗的pm,有意向的可以聯繫我。不太贊同一款產品必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個觀點, 這個觀點只適合於對已有的產品進行優化的情景,但是要創新出一款新的產品,一款能改變用用戶習慣的神級產品,那麼這個方式是行不通的。
因為用戶往往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舉個例子,如果喬布斯做蘋果的時候是用用戶調查的方式來進行的,那麼他能做出來的,只是一款超級諾基亞。再來,中國的市場,基本都是在一個飯碗里搶食物。所以我覺得,產品經理不應該過多的考慮其他產品什麼業務邏輯云云,說實在的,很可能他們做出來的產品都不知道會有那麼多複雜的邏輯,就拿小米自拍桿來說,雷軍自己都不知道這東西會賣得那麼火,所以說他們有把業務邏輯搞得那麼清楚過嗎?之後我覺得,產品經理分析產品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分析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而你自己的的產品又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這才是產品經理應該著眼的地方,而不是整天競品分析競品分析。互抄有啥意思,蘋果各種被抄也不見怎樣。。縱觀一線產品,哪一款不是給用戶帶來使用價值的。百度,給用戶接通了互聯網扣扣,溝通從未如此便利滴滴,打車方便了支付寶,錢流通得更加順暢﹉其實pm沒什麼卵用
大致用10條來概括一下以上答主的回答內容:
1、了解用戶需求,其實是了解背後的人性(有大愛,有情懷,會調教)。產品除了滿足用戶的「慾望」之外,也有責任幫助用戶「克制」。(張小龍聊微信價值觀: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請仔細思考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培養洞察,謙虛學習。要會玩,愛玩,樂此不疲地玩……什麼都要喜歡什麼都要play,刷百度、知乎、豆瓣等主流平台就不用說了,能把犄角旮旯的妖魔鬼怪都翻出來研究才是能力……(題外話:真不是吹,現在的高中生都可能比你懂產品你信不信?)
3、能折騰。不停的體驗新產品,認真思考和揣摩產品設計者的心思,不停地切換使用場景……不停地折磨自己
4、愛表演,會換(人)位(格)思(分)考(裂)
5、不跟錢過不去
6、要有被虐傾向,愛操心,即使心操碎了仍然覺得整個人萌萌噠
7、【劃重點!!!】與客戶溝通要永遠保持冷靜、保持鎮定
8、要壞一點
9、也要好一點
10、沒有萬能的產品經理,膝蓋偶爾也要碎從大家的回答看到了產品經理的悲哀:我們還沒有對「產品經理」有準確的定義。
推薦閱讀:
※四大人去互聯網行業是否有什麼優勢,有哪些選擇?
※為什麼最後都是聯合創始人離開公司?
※如何評價「搜狗明醫」?
※怎麼賺互聯網公司的錢?
※BAT三家未來10年的商業布局將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