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箏搖指搖對了究竟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在這種以顆粒性為特徵的彈撥樂器上找到一種線性美感。


有一次看CCTV11的老師講曲子里的搖指,形容正確的效果是「分明的顆粒感」。

練了很久才找到那種感覺。

第一次接觸搖指是《紫竹調》的結尾,短到接近幾個連續的托劈的小搖指。老師沒太苛求我,就那麼糊弄了一下。那時候我還挺不屑——這也算個新指法?相反,對最後的琶音很是喜歡。

第一次意識到搖指很好聽是《春苗》,開頭幾個搖指彈好了能給人乾脆、充滿活力的感覺。

後來彈《香山射鼓》,我不認為這是首好聽的曲子,但那句搖指,就是「24321216123235321216165」那句(抱歉我只會這麼表達)真的像潺潺流水一樣好聽得令人動容。不算短的一首曲子我就只愛聽這句,反反覆復地彈這句。

彈得比較過癮的搖指主要是《戰颱風》《將軍令》。曲子宏偉的氣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篇幅的掃搖,當然搖完了胳膊也很酸痛。好像指尖可以迸發出金戈鐵馬的力量,沉醉其中,感覺自己就像個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元帥。

就是那種「分明的顆粒感」,練好了相當悅耳。


懸臂搖指,氣勢磅礴萬夫莫開


一個字,爽。

頻率很高,但是你會覺得i"m fine我還可以繼續提高頻率……但是在別人的眼中你的手可能已經快要起飛了。聲音的顆粒感很強,音色很純,如果大力搖音色會很嘹亮,小力搖也會很有穿透力。

搖過之後手臂會很酸,但是練得越多就能搖得越久,也越有成就感。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優秀的搖指背後有多少不厭其煩的痛苦練習。

還有就是,去民樂隊面試,搖指幾乎成了評判標準……搖得不好的直接走人?


一種從量變終於促成質變的快感。

小學5年級的時候剛過三級後就開始練搖指辣

起初按老師的教導是在樂山邊扎庄練的,當時撥的一下一下聲音不連貫很生硬,感覺彈成老師的程度簡直是不可能的( ????? )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堅持住(? ??_??)?耐得住寂寞,與琴為友,即使練習的過程枯燥乏味,但鏖戰過這一階段就會成功辣(? ??_??)?

練習的多了,然後有一天你不知不覺的發現自己做到了ヽ(???)?

學會了的時候是充滿興奮的,長嘆一口氣,量變終於促成了質變。

以上。


拇指伴隨食指中指,一起歡快自由地在弦上跳~來~跳~去~

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呢,大拇指一直在絆弦,感覺好像在彈棉花。後來,去練前面長段的搖指練習,每一個音都要拖兩到三拍,記得幾年前的下午,練了一個多小時,覺得都快要彈吐了、沒希望的時候,突然,就!開!竅!了!也許對於我,完全沒有技巧性可言。

後來『搖對了』,是開始由 能順下來轉變到很享受搖的狀態。現在,我一般能在反覆練習含搖指的段落之後,代入自己對整個曲子節奏的把握和理解,這大概也就是傳說中的熟能生巧吧。

還有就是,有大段的話一定要反覆練。

題外話

說了這麼多,我想,不一定能提供每個人所需的特別幫助信息。

但,謹以此獻給我與箏相伴的近十載時光:七歲時走入的那個畫著楊美人的階梯教室;一笑雙眼就彎成兩個柳葉的古箏老師;寒冬烈夏不厭其煩地催我去彈琴的母親;晚間練琴時灑在我身後的那片溫柔月光和古老聒噪的知了叫。

那些人和那些事,都在卑微純白的歲月里匯成了很美好很美好的記憶。

伴隨箏鳴的日子裡,我們是幸福的。

每一個撫琴者,都或曾沉醉於那個自己為王的音樂世界,於你,於我。


有一種很飽滿的顆粒感,你可以讓人在旁邊聽一下,搖出來沒有噪音一直是圓潤的一種音色


古箏搖指的學習,一開始一般阻礙與來回來回的發力不均勻,找不到合理的用力點及方法。建議:三下搖,五下搖,七下搖。慢慢的基數類遞增,找到受力均勻及連續性的感覺。不要覺得乏味,每天堅持這樣的聯繫,很快就會有質的飛躍!加油!


選擇在弦中堅搖,拋棄小指立著搖,再加掃弦,逼格瞬間高了!


量變到質變,音樂表現力頓時上一個大台階


或許就是練琴練累了無聊了 就一隻手玩手機一隻手搖著玩


這兩天終於找到正確方法,當你搖對了。連續搖四十分鐘,沒感覺。至於音色,不會太差,而且我相信經過用心的練習,音色不是問題,


彈首將軍令覺得啊!爽!!


推薦閱讀:

驚艷到你的古人智慧之音?
小胡仙兒的二胡和墨韻的古箏從專業角度來看處於什麼水平?
學古箏有什麼好處?
手指頭短,要放棄學琵琶改學古箏嗎?
有哪些需要逆天手速的樂器?

TAG:古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