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數學系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剛進校的時候想轉數學系,參加了數理基科的二次招生,面試的時候我說我想學數學,被告知基科班是物理系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通過新生群加了數學系W同學和Y同學的QQ,買了卓里奇和張賢科,完全看不懂。試著聽了幾節數分和高代,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再加上跟我其他課衝突,就放棄了。

大一上沒有堅定學數學的想法,在數學以外的事情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是內心的不安越來越強,終於那個寒假決定要轉數學。因為感覺自己微積分比線性代數學得好,所以寒假花了一周補了一些高代,但這遠遠不夠。

大一下選了數分2和高代2,高代期中差點掛了,數分也才80出頭。數分習題課有好幾個班,我一直在上Z助教的課。Z助教講得極好,額外補充了很多東西,可惜我都沒有消化。當時有一個同學在該課上表現很活躍,然而我一直不知道他就是Y同學。轉系面試根本就不叫面試,就是幾個老師看了看我的材料,覺得我基礎不太行,又問了問我的想法,建議我降級,以保證學習質量。然後我就降轉了。中期退課我把原先的專業課都退了,終於有了一些自習的時間,數分和高代堅持沒有退掉,雖然最後分數也不高,但我覺得很值。

終於要切入正題了,談談轉到數學系之後的體驗。

首先是一起學習的夥伴。

我那一年有兩個人轉數學系,除我之外的L同學是物理系年級第一。那時我的信心不夠,在他的鼓勵下才選了數分3和抽代(當然還有數分1高代1),後來的事情證明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數分3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在與L同學和Q同學的討論中及時解決的,比如Mobius帶的圖冊,比如藉助Stokes公式證明光滑版本的Brouwer不動點定理。那時候我的學習興緻極高,時間安排特別緊湊,比如在地鐵上心中默念推導Lebesgue測度的性質,比如跑完衡水湖馬拉松休息的時候就拿出抽代書來預習正規子群。(現在想來真覺慚愧,好久沒有這樣用功過了)

第二個學期搬了寢室,從此跟真正的大神X同學做了室友,獲益良多。他有時會問我問題,比如我在學代前基的時候他在刷Hatcher,偶爾會問我一些同調代數的問題,還沒等我答上來,他就自己查書去了;又比如他在算PDE和幾何分析的時候,偶爾算暈了會問我某個trivial的估計式過不過得去。當然更多的是我問他,比如我在學拓撲和微分流形的時候他已經學了黎曼幾何、代數拓撲、黎曼面和纖維叢,給了我很多觀點上的啟發。當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批評我學一個理論卻只關注它平凡的應用。後來我們日常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妹子,因為數學上我已經無法與他討論了。

我很遺憾自己缺乏參加討論班的經驗。我從第三個學期才開始參加討論班,討論Bott-Tu,試圖跟上S同學和GA同學的節奏,敗得一塌糊塗。我只負責聽,卻還跟不上(其實是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消化,別的事太多了)。這個學期還參加了ODE討論班(Arnold),講了一次,然後就沒有參加了。不過跟S同學和GA同學混熟了還是有好處的,有想不明白的問題儘管去問。

第四個學期沒什麼特別的,參加了一個準備Yau賽的討論班,但主要還是看自己。有一個討論Griffith-Harris的討論班,然而我沒有參加。

第五個學期每周三Seminar之後跟Y同學和G同學一起吃香鍋是很不錯的體驗。Y同學的人生經歷豐富,堪稱人生導師。

小夥伴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信心,在我浮躁的時候讓我沉下心來,在我困惑的時候為我指點迷津。可惜的是沒有早一點融入進去。

然後是老師。

我只特寫LU老師。LU老師教數分,用卓里奇加自編講義,講得非常細緻。學數分3的時候我去辦公室找過他幾次,最晚的一次討論到了半夜三點。LU老師總是強調打好基礎,也強調堅持做下去,這是他自己的經驗之談,以後慢慢體會吧。總之LU老師讓我知道什麼叫做老師比學生更勤奮。

老師們各有各的特色,大多數都會在課上結合課堂內容講一些段子。L老師的實變課難度較大(然而考試巨水),但講課行雲流水,可惜這學期沒有上他的非線性泛函;Z老師代數拓撲講得不太紮實,但讓你看到了很多東西,有些扯淡的道理值得以後回味;X老師的幾何分析摧殘祖國的花朵,作業幾乎都是歷史上的research problem,需要查很多論文,而且要寫成Latex交,非常鍛煉人。

老師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關心愛護學生,熱心幫助學生。學堂班的學生,Cheng會定期找你談話的,也可以自己去找他。另外,YMSC招了很多年輕老師,都很樂意與學生交流,需要的時候可以去找他們。

如果你有志於將來從事數學研究,我覺得選清華選隔壁沒有太大差別,反正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當然可能隔壁人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更多一些。一路紮實地學下來,大二或者大三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些研究生課了,而且不會比初學數分高代困難,畢竟它們都是將來做研究的基礎。學的多少不重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學清楚最重要(感覺我並沒有做好,力圖改正中)。社工社團要適量,儘可能地多留自習時間(說多了都是淚)。

YMSC每個春季、夏季、秋季都會開很多高水平的課程和講座,有中心自身成員開的,也有訪問學者開的,是非常好的資源。


據我所知,我是數學系的水貨里排名最高的。

在年級90個人里排第10左右的樣子,但我清楚自己是什麼水平…首先,簡要回顧一下我是怎麼通過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分數刷到這個水平的。

(圖中「選中學分」少是因為其餘的記通過)

0、背景

信息學奧賽省一,三次。高一時去省選冬令營的第一天,老師打電話說你還是回來高考吧……然後我就傻乎乎被騙回去了。保送生考試,理綜50/150,別人都拿90的高考水平的數學我得60,然後全靠語文、英語、面試這三項混了進來。我說我也不是謙虛,我一個高考數學都做不對的學生,怎麼就讓我來了數學系呢?

1、專業課

  • 高等代數與幾何(1) 94;高等代數與幾何(2) 100;抽象代數 93

這幾門代數課是系主任肖boss講的,每次期中考試都很慘,60分左右。好在「期末考好只算期末」,所以發現他考試的規律後,期末考試之前把筆記和習題背一遍,然後還發現一些題目出自丘維聲的習題集,所以也把那個裡面像考試題的看過一遍。期末卷子一拿到手,發現都是見過的…濃濃師生情。

至於我學會了什麼呢?反正現在我連Jordan標準型是什麼都不知道了。

  • 概率論(1) 100

老師事先說書上的某七個大定理一定會考,大概是像強大數定律那種長度的吧。於是在背誦作業題的基礎上,我把這些定理的證明做成1~2分鐘的錄音,每天沒事的時候就聽。最後考試9選5,恰好前5個是指定背誦篇目。於是我愉快地迅速完成了考試,可能答題紙上公式的排版都和課本一模一樣。

後面4題貌似也有工科概率論水平的題目,幾個正態隨機變數加減乘除,但我一點都不會!

  • 計算實踐 95

這門課的要求是讀一篇Acta Numerica上的論文,然後寫讀書報告。本來都是計算數學那邊PDE相關的內容,我連ODE都學不好(見下)。就在絕望之際,發現一篇SVM相關的內容!之前對統計學習這邊有點了解,而且它和編程實現更相關,做起來難度不大。為了彌補難度上的缺陷,我們就瘋狂加大篇幅,11pt單倍行距的英文寫了滿滿20頁,而且最後畫的數值計算結果圖一定是所有人里最漂亮的。我猜老師肯定沒仔細看過文章內容,只是被讀書報告的氣勢震懾住了。

  • 複分析 88;離散數學方法 88

也是平時的考試比較糟糕,然後期末之前進行認真的背誦,然後在默寫比賽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 數學分析(1) 81;數學分析(2) 82;數學分析(3) 95

數學分析都是盧旭光老師教的。他的課只能硬著頭皮上,教的都是非常硬的數學。一開始用卓里奇,作業不會做,每次作業要把整個樓道的宿舍跪一遍。後來講勒貝格積分、曲面的時候,就是光叔自己的講義,這時講義也看不懂了。還好,我和小夥伴們(在三個助教中)選了一位善良的助教。不僅教的貼近學渣,而且由於某種事故,最後在他那裡的所有人作業都是滿分,即使還沒寫……不過,現在唯一記得的知識,大概就是數分了。

  • 微分方程(1) 78;測度與積分 65

這兩門是選到了屎。就說一件事:實分析期末考試,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Take easy」。哦,考試很簡單吧。拿到卷子才知道,意思是「挑簡單的做」。

2、我稱之為水課的課

  • 計算基因組分析 94;程序設計基礎 100;計算機科學導論 95;C++程序設計實踐 100;辦公自動化軟體應用 99;數據結構 99;面向計算機科學的離散數學B 96;資料庫技術及應用 100

這些是所有選過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其實與貴系的專業課相比,難度完全不是一個水平。但只要上了就能讓學分績增加不少。還有,寫在外文成績單上,外國人怎麼知道我這個數據結構和資料庫都是給文科和輔修開的呢?

也是運氣好,遇上一些省事的機會。比如數據結構,相傳鄧公的筆試很可怕,而我一個學期都在教室後面睡覺…… 然而就在期末之前,鄧公宣布期末考試取消了!理由是「想講的內容沒講完」,於是就按作業成績計算。

還有離散數學(圖論),也是從第二章開始就聽不懂。但除了考試還可以選大作業,所以我把網上看的「零知識證明」的故事做成一個身份驗證和數字簽名的系統,矇混過關。

最後這個資料庫,大家的水平普遍停留在Access那裡,所以我隨便搞了一個日程表之類的東西感動了老師。

(插曲:檢查資料庫大作業,老師要問一些問題確保是本人做的。不小心點開壓縮包里的SQL文件,用WinRAR自帶那個查看器,老師隨口問「怎麼漢字是亂碼?」我說可能是UTF-8的吧。於是檢查結束了。)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94;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9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95;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92

在政治課里這已經算高分了吧,基本在百人班級的前十。幸運的事情是清華這些政治課都沒有考試,否則必然干不過文科生。

思修平時根據所學內容寫兩篇論文,在那個憤青的年紀,隨便寫點「看上去有思想」的東西還是比較容易的,尤其一同上課的我系同學大多是數學競賽黨。最後優秀論文作者期末「面試」,實際是茶話會。

史綱對我是最難的,因為只有這門課不能完全胡扯,而且我對歷史一無所知。還好,我從隔壁原裝進口了一個****。期末開卷論述題,雖然我寫的內容很扯,但我當場帶了10本參考書,從裡面旁徵博引,大概老師覺得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吧。

馬原呢,是一個綜合的努力過程。小組展示,我自己花了挺多工夫,編了一個毫無邏輯的故事把知識點推導出來。雖然我知道水平不高,但是跟同年級的念ppt的眾同學比起來,已經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小組互相評分,數學繫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在人人網比贊的數量,我們研究了刷贊的方法。最後一篇讀書報告,美國設計、中國製造。

毛概有個社會調研,我跟前女友(當時高二)吃了頓飯,然後回學校和語文老師聊了會兒天,然後閉門造車寫出一篇我看上去經過大量調研得到的結果。

  • 學術英語聽說(1)- 轉述 89;實用學術英語聽力 93;中級英語視聽說 98

第一學期是大名鼎鼎的David Harvey,因為不是女生所以沒上90,不過每天上課就是聊聊天,比起中國老師開的聽說讀寫課,也算值了。中級英語視聽說比較變態,任務量超大,比如每周30分鐘的電視節目的Transcription,可能才算1分。但是,那時我們還有射手網……雖然大多數人找不到。 還有背課文15篇之類的,一項一項都完成了,最後基本就是滿分。大概花了4學分課的時間,但是這個分數值了。

  • 邏輯學 98;會計學原理 97

文科的課,但是是有正確答案的那種,完全碾壓……

  • (交換)PDE、線性規劃、應用線性代數、操作系統,平均96

比國內簡單了若干階,而且第一節課之後被拉進了一個有八名女生的微信群…………

  • 所有更難的數學課:大四再上

例如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統計推斷等等,感覺會對學分績有負貢獻的,都放到現在,及格萬歲。

以下是這學期的成績:

嘿嘿嘿。

3、感想

每個人都對大學有些美好而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歸宿不是這裡。但是在這兒,學分績幾乎就是一切。不到競爭出國交換、保研、出國讀研的時候,聽到學長們、老師們和某教務部門的宣傳,你可能還真的會以為分數不重要。

另外我也認定了即使在學術水平排名頂尖的這裡,想要通過選修一門課程而真正學到什麼東西,恐怕是艱難的。世界排名和教學水平、課程設置關係不大,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堪憂,加上考試分數的壓力,而且很多課又有在一些(對於我的方向)不重要的方面過於深入的傾向。

想清楚這些,我的主要目標就是最後在申請的時候拿到一張比較好看的成績單。而且目前看來做的不錯。如果還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水課」(包括貴系的專業課)刷的還是少了。同時,在「給分低的課不選」上,又發現了「之前不會的課不選」、「班上比我厲害的人太多的不選」等高級玩法。(舉例:乒乓球初級班,第一節課有1/3同學比老師水平高;游泳入門班,滿分標準100米2分鐘)

還有參與一些 投Infocom的文章,另一篇準備投ATC,軟體著作權 之類的事情,就不詳細說了。

當然,數學系也有很多專心於學術,有著極高數學水平和遠大理想的同學,他們的分數可能更高,也可能不如我高,但這些對於他們不重要了,我向他們致敬。


鄙人決定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鄙人的回答可能會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因為這個答案主要是給自己及身邊的同學看的,敬請列位理解。

簡而言之,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即便只是一個年級不超過一百人的系也是如此,跟每一所大學,每一個院系一樣,這裡也有生活很頹廢的人,在此不多說,但更讓我驚嘆的是,有的人你根本無法想像他們是怎麼學習的。對於很多大神而言,他們學得無比輕鬆,很快就能看很多書學很多東西,有些時候聽課甚至不如自己看書更加有效率,鄙人並不是沒有試過這樣,但發現自己並不具備如此能力。有些時候問別人問題,他們都會告訴你這些是trivial的,或者會給你講這些問題的背景,談一堆天花亂墜,聽著很爽但聽完之後什麼也不記得的東西,無不讓你感受到智商的差距是無法逾越的。大神有很多,他們的性格也很不一樣:有的幾乎不食人間煙火,為人也很不低調,甚至會說「老師這麼做過不去,只有我這種做法才能過去」;然而更多大神,你看上去似乎跟你沒什麼區別,他們也會和你一起玩遊戲,互相開玩笑的膜拜,跟你聊很多與學術無關的問題,也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似乎並不比你刻苦,只有當做題與聊數學的時候你們才會驚嘆於他們懂得如此之多。當然更多的還是像鄙人一樣的普通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偶爾能夠得一個90+的分數還得慶幸老師手下留情,然而實際上很清楚自己什麼都沒學懂,與此同時還在這裡水知乎。

說到老師,也是各種老師都有,無論是個性,講課的風格還是考試時下手的程度。然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不知道比你高到哪裡去了,畢竟他們比我們多學這麼多年數學,肯定比我們做學生的懂得都多,所以多和他們交流一定會受益匪淺。另一方面,他們畢竟掌握著我們的生殺大權,單單是考試而言他們就可能出一堆難題,把我們玩弄於股掌之間,有的老師已經讓我們對其形成了心理陰影,所以為了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也許也是一種調侃,我們經常會整理老師的各種語錄,尤其是正能量語錄,比如「你拿不到的」,「但如果你實在太差那也沒有辦法」等等。

數學系的課程一般而言,只要好好學習就幾乎不用擔心會掛科的問題,但如果要學好的話這並不是你能夠完全掌握的事情,所以學數學的學生,除了需要刻苦踏實,全神貫注 (相比之下我們經常黑的某學院,很多人選數雙,但相當一部分人搞各種社工活動不花更多精力學習,還想在數學課上拿個體面的分數,簡直可笑) 之外,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去在乎成績,排名,以後申請不到學校,等等各種悲慘的現實,而是專註於自己正在學的那些東西,從知識本身獲得快感,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心浮氣躁,或者陷入過分的焦慮與迷茫。

清華數學系由於種種歷史原因,發展還有很多欠缺,與國內最優秀的數學系(不對,是數學科學學院)還有差距,原來只有應用與計算方向有那麼一些比較有水平的老師,丘先生來清華辦了數學科學中心之後數學系基礎數學方向也有明顯的提升,絕大多數課都能開設起來,還有各種國外數學家前來訪問開課。然而概率統計方向目前建設仍遠遠說不上完善,師資力量還有所欠缺,偏偏有相當一批學生(可能是一半以上)來數學系並不是為了學數學,只是為了以後轉經管相關的方向更方便而已,於是選擇統計方向,這個矛盾可能短時間內很難解決。清華與最優秀的數學科學學院的另一個差距是清華招到的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很難說得上最頂尖的兩三個,這同樣是歷史原因,但同樣差距正在縮小。

數學系與很多其他院系不一樣的一點在於相對自由的環境。有些院系會為了一些很紅的全校活動(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開始準備),或者是學生會競選什麼的(有些院系做得真的很浮誇,你們懂的)花費學生大量時間精力,但數學系非常不鼓勵學生花大量精力參與學生活動(我們也沒有這樣的風氣),所以我很幸運絕大部分沒課的時間都能享受自主安排的自由。

其實評價呆在清華數學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是否收穫到了你想收穫的,或者說你應該收穫的東西,你是否享受學數學的每一分每一秒。就這一點而言我是非常享受的。我個人並沒有什麼特別高的人生追求,只要能夠學自己想學的東西,思考有趣的問題,和三五個有意思的值得交流的好友一起玩耍,每天清早起來迎接第一縷晨光,在校園裡一邊騎車一邊看著路邊的野花,這些都是讓我快樂的事情。我自己非常享受這樣的一種無憂無慮的環境,也覺得數學真的非常吸引人——不同分支之間的廣泛聯繫,學到新知識然後以更高觀點看舊知識得到新的收穫,對稱性與相似性,這些都是數學非常漂亮吸引人的地方。我很幸運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和我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一起思考各種問題,每周幾個同學一起組織的討論班都能夠學到很多(其實討論班內部早已達成共識:討論班裡總共有n-1位大神)。我個人對社工不感興趣,可能也是很多學數學,或者學基礎科學的人的共性吧,所以社交面比較窄,但這樣的一個好處是沒有各種煩心事務的羈絆,可以專註於學術的事情。而且即便如此,我還是認識好一些其他專業的同學,和他們聊天能夠讓自己看到更多東西,接觸一些全新的思維方式,能夠起到refreshing的作用,而且他們都是非常值得交往的朋友,我為此感到非常幸運。

已經挺晚了,先寫這些吧,以後有什麼東西我還會繼續補充。歡迎各位(尤其是認識的同學)交流,尤其是補充我沒想到的東西。

補充一點點:

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非常nice的!非常和善,很願意和學生交流學數學的體會,以及人生經驗。到申請季跟老師聊就覺得他們如衣食父母一般。有的老師會花很久備課,一個一個字敲講稿,然後我們可以慢慢讀很久,細細品味老師的每一個精彩的remark,有些金句就出於其中;有的老師從來不備課,上課就天南地北地扯,比如代數拓撲,復代數幾何,黎曼曲面,數學史,近代西方科學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沒錯,我剛剛說的是一門課)。然而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能感受到老師對於數學,對於課堂的一腔熱情。

再補充一點,很多理工科院系的同學到大四甚至更早就會進入科研模式,進入實驗室,開始做課題,然而對於數學系同學來說,本科畢業設計才是科研的起點(也許連起點都說不上),數學畢竟要打的基礎太多,從微積分線性代數,到PDE,拓撲,泛函分析,甚至某種意義上調和分析,代數幾何,數值PDE,隨機過程,這些都是基礎,然而前後這些基本上這四年是很難學完的,所以……我真的好想把所有數學課全都上一遍,然而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還是如之前所說,既然選擇數學,那就一定要沉下心來,不要羨慕別人做多麼fancy的東西,慢慢磨屠龍刀,等到真正屠龍的時候,就是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很喜歡理學院的大坑和系管里二樓的那些名字;

很喜歡系裡的那些老師們,淵博、樸素、淡雅;

以及大多數時候都在思考,為什麼要學數學(╯‵□′)╯︵┻━┻

有三堂課讓我覺得,如果沒有考試的話,一直鑽研數學也挺好的,分別是饒輝老師(已於09年赴華中師大任教)的數學分析、肖傑老師(現任系主任)的抽象代數和馮克勤爺爺(華羅庚的弟子,代數數論界的泰山北斗)的數論。

身邊的同學都很有特點,無論是學霸、社工達人或是學渣,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與他們交流總覺得受益頗多。

在數學系那幾年總覺得壓力太大,過得並不太開心,但是畢業這兩年一直在想,其實我並不後悔選擇數學系,只不過是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努力、不夠勇敢,沒能延續小時候的夢想,去攀登數學這座充滿寶藏的巍峨高山,只得半途而廢,混了個小本跑路。

清華數學系是個好地方,祝有志青年夢想成真!


挺好的


已經從數學系畢業一個學期了,也來聊聊我眼中的清華數學系吧。

我們這一屆的基本情況是:2011年入學,入學90+人,男女比4:1左右(應該算曆年來比較好的哈哈),分為3個班,由於轉系、延畢等原因,15年7月畢業的時候是87人左右。我們班入學35人,轉系1人,這位同學是在二次招生的時候就去了姚班,之後再沒有轉進轉出,所以我們班在三個班裡成員最為穩定,也是公認的感情最好的班級。

說說身邊的同學。我們系在學校里就是一個很低調的系。記得大一入學軍訓的時候有個DV,講講每個系軍訓的小插曲什麼的,看完之後奧神(不知道是不是--)說:「本來以為數學系是白雪公主里的公主,後來覺得可能是小矮人,再後來覺得可能是蘋果吧,最後才發現是大灰狼——根本就沒出現過!」數學系低調得在學校里都沒有存在感了有木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由於男生們住在偏僻的28號樓,我們的男生節女生節橫幅就經常被無情忽略。。。可能也是受這種氛圍影響,數學系的同學們都很低調淳樸。和其他院系相比,女生里認真化妝打扮的很少(但是也都會把自己收拾得乾淨整潔:)),男生們也都很乾凈,受爭名逐利出人頭地等風氣影響的也很少。印象中從來沒有其它某某係為了爭一個入黨名額在素測的時候故意陷害啊等等的事情,總體來說,同學們都很真誠友善,互相幫助,氛圍很好。非常感恩~

我周圍的同學們,大概1/10是大神,1/10由於各種原因不太願意學,剩下的大多數就是我這樣普通的同學。在這裡說一下,在我們系,高考狀元不多(其實我不知道有沒有。。),但是有很多高中數學聯賽或者計算機聯賽等其他聯賽一等獎的同學。不過是不是一等獎,與是不是在數學系學得好也沒有直接關係。最優秀的同學似乎集中在江浙以及福建,這幾個省份雖然招生不很多,但是來的同學各個優秀哈哈~像我們這一屆招生較多的北京、天津、上海同學,優勢倒不明顯(每一屆招生情況不同,僅拿我們這屆舉例)。

大神們的身上真的是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學術精神。我們班大神密度比較高,他們對數學的熱情、專註,那種隨時隨地都能開始談數學而且能把我們這些同樣學數學的同學都能說得一愣一愣的能力,低調踏實不張揚的人格魅力都讓我非常敬佩。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大神,我真的覺得數學系的大神們是最貨真價實的。作為我們這些普通同學,想要成為大神,先得看看有沒有人家這種定力吧。

同學感情呢,從我們班來看,好是挺好的,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特別是到了大三大四,年紀大了以後。這一點一跟工科班級比較就很明顯。像很多工科班級,畢業之後還經常組織活動大家聚一聚,但是我們班就很少了。。。

再說說老師。之前有流言說經管的老師都是西裝筆挺去上課,而數學系的老師經常穿著拖鞋褲衩就上課去了。。。雖說有誇張的成分,而且數學系也是有很注重形象的老師的(比如教我們拓撲的艾老師,真男神),但是的確反映了老師們總體不羈愛自由的形象。這些外在的東西並不能說明什麼,反而讓人覺得很接地氣,很親切。就我接觸過的老師們來說,人都非常非常好。從我的班主任,到畢設老師,再到寫推薦信的老師,都非常熱心靠譜,可以說是為人師表的楷模。

系裡的氛圍還是很寬鬆的。系主任常說的兩句話是:1、「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你們學數學要開心。」老師們都希望我們學得開心,過得愉快。每周四系裡會辦講座,在系館還有免費的茶點。的確是,學數學已經很辛苦了,當然要過得更加開心一點。

關於課程設置呢,到了數學系之後,發現跟自己的想像挺不一樣的。因為我們這一屆高考前不久剛剛取消了數學系的數理基科班,改志願的時候我想也沒想就改了數學系。。。(據說當時已經保送到數理基科班的同學們被招生組打電話,要求選擇去數學系還是物理系)來了以後呢,數學系的課程設置跟物理化學幾乎不相關,所以跟我「學好數學的同時多學點物理」的想法差的比較遠。

我們系大一大二基本都是數學必修課,數分高代抽代ODE概率論程序設計大物,到高年級有五個方向可以選擇:基礎、應用、計算、運籌、統計,每一個方向要求的課都不太一樣。大家選得比較多的課有:PDE、數值分析、統計推斷、數學優化、量子力學等等。系裡還要求修16學分研究生課,這是其它院系都沒有的要求(我猜物理系可能有),不過多學一點還是很好的哈哈。

如果是比較優秀的同學,可以參選系裡的學堂班,一年20人左右。課程上來說除了基礎方向必修之外跟別的同學沒啥區別,但是會有一年10000的獎學金,從此學費住宿費都可以自己負擔了有木有~哎,說實話學堂班的建設還是應該好好再下點功夫~

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大家考慮本科讀數學(不僅針對清華數學系),我的建議是你們先了解一下本科數學學什麼,再做決定。本科數學跟中學裡還是很不一樣的,對數學系的同學,尤其強調證明的能力;而且如果沒有先做了解的話,整個四年容易沉浸在「這個學了有什麼用」的思想里,很難學得很好。而且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本科畢業以後很少直接工作的,基本都要繼續深造。來清華這樣一個工科大校,選擇數學系一定要是了解清楚,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之後的慎重選擇(當然也不用太緊張,畢竟實在適應不了也可以考慮轉系的)。另外,數學也是有二學位的,不怕被虐的可以來~~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要讀數學呢,清華的數學系絕對不差於任何一所其它學校。我們這一屆有丘賽的全能金牌,還有3個去普林的,2個去MIT的PhD,而且感覺後面幾屆都是越來越厲害呢~你們的學姐也是很希望多一位優秀的學弟學妹的哈哈!

回想起來,非常懷念,非常感激在清華數學系的生活。認識了好多非常優秀的同學,非常好的老師,也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規劃。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就希望數學系越辦越好吧~!


謝謝高中同學的邀請。

時至今日,進入清華數學系已經兩年有餘。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在已有的回答中,我認為還是大師漢寫的最為中肯貼切。冒昧地總結一下,我們在過有詩意、有情懷的數學生活。數學系的自由(各個層面上,包括學術上和社工上等)給予了每一個個體充分發展的空間。我自以為這種自由淡化了我們在各個層面上的惡性競爭:我們不會為系內一個社工頭銜玩盡手段,我們也不必為逐利性質的科研感到擔心,這大概是數學系同清華其他院系的不同。

除此之外,再談幾點個人感受。數學系生活給人帶來的觸動很多,而讓我感受尤為深刻的是老師教書且育人的風範。從很多老師身上,我能感受到恬淡中對數學深深的喜愛;他們的所作所為,還詮釋著勤奮這一數學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有老師為了備課五點鐘起床(當天早上的課,之前有其他事情),有的老師可以講課講到自己笑起來,也有老師作為國際知名的學者也認真對待與學生的每一次談話(清華的同學可以猜猜看我說的是誰)。所謂言傳身教,無非如此,實在受益匪淺。

有很多回答提到我們的數學系在科研力量以等各個角度比不過北大或者其他一些高校。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樣的差距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丘先生擔任清華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後,清華的數學系(包括數學中心)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尤其中心現在在數學物理和代數幾何方面已經儲備了不少人才。我認為,作為正在經歷蓬勃發展的數學系的同學,我們恰恰可以在這些改變歷程中有著自己的創造。記得丘先生寫過一本《哈佛數學150年》的書,大概講述了哈佛大學數學系自19世紀中期時至今日的發展歷程。150年前的數學中心還在歐洲,所以哈佛採取的也無非是送出去(學生)和引進來(國外學者)的方式來發展自身。這與我們所在經歷的改變有著十足的相似之處。我想經過我們這幾代人的努力,清華的數學系(其實也包括中國其他大學)完全依靠自己培養出頂級人才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總而言之,在清華數學系的讀書體驗還是見仁見智。反正能和一些志同道合之士交流數學,無非是作為數學系學生的幸福之一。


客觀的說,我們不是清華最好的院系,也不是國內數學最top的地方。但是我們在往前走,而且我們在清華是一個相對寬鬆的地方。你不會有太多意識形態上的要求,老師和周圍的同學大多數都比較nice,我在這裡度過了很愉快的四年。

最喜歡十月初和五月初,一本數學書,老館一下午,去萬人吃晚飯的時光。

說了好的,也來說點不夠好的吧。

1 周圍的人都很nice,但是如果你決定以後不做數學研究的,這樣的環境需要你對自己的其他方面有更多的壓力和要求。

2 做理科的人,相對來說更內向和內秀。數學系多少有一點點封閉,和學校的主流不是那麼那麼的match。從個人成長角度來說,也應該多去和別人交流,看看外面的世界。清華最好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這一些人在一起提供的平台。

3 不要有太多優越感。數學是一個科學,並沒有凌駕於其他科學之上。我想如果做好了第二點,第三點應該也是多慮了。

寫完了才發現說的好的不如壞的多,可不妨礙那裡有我最美好的四年,我對那裡也有很深的感情。用一句曾經我在知乎的回復做結:按照時間分類,我周圍的人裡面最優秀的,是我的本科同學們。


有一次參加清華的同學的婚禮,主持人為了活躍氣氛,找了幾個人上來玩遊戲,有兩個一起去的清華的同學也被叫上去了,其中有一個是數學系的,另一個是工業工程系的。

然後主持人說的遊戲是「數七」,就是碰到帶七或者七的倍數都要跳過,很普通的一個遊戲。

然後其他玩家迅速就被淘汰掉了,就剩下那兩個清華的哥們在那兒表演了……

最後數到多少記不清了,反正基本上每數過100台下就大笑一片。最後還是數學系那哥們贏了。

那次充分理解了什麼是死循環。


作為最後一屆基科班的一員,信心滿滿的來報道,上了一年就轉系了

P.S.轉系之後發現被虐的同樣慘,樓上有童鞋說的好,哪個系都是有大神的

╮(╯▽╰)╭


記得教我微積分的華奶奶是華羅庚的女兒~


生不如死.jpg

好吧,只是開玩笑

但是這裡真的不宜久居


容易胖


沒有讀過,但是聽本校就讀thu數學系的學長說,人與人的智商差距,比人和狗的還大


謝邀

最大的感觸就是同學越來越少,有點可怕。


這個我準備先留坑。

我的整體感覺是,它給了我們充分學純粹數學的機會,也樂於給同學樹立(或有些人認為的洗腦)「學純粹數學比學應用意義的數學高一等」的觀念。我個人覺得這點很好,因為可能十年後,相比於做學問,出去搞應用會達到事業有成,至少衣食無憂。如果就像現在有些大學一樣,把做金融看作學數學的至高出路,對數學發展真是一個損失。


也回答一下吧,,雖然不是光彩的歷史

基科班肄業,大一大二由於是數學系輔導員帶(班主任是物理系教師,但基本不管事),所以基本上都參加數學系活動。

當初上數學分析,用的是B.A.卓里奇寫的那本,我感想就是那特么什麼玩意,完全不明白,開始的公理體系那一套完全把我弄糊塗了,書上寫1&>0的證明感覺很有意思,不過其他的玩意都不懂。後來看了某華5微積分教材,感覺這TM才是人看的書。我曾經跟當時的助教說過,我感覺我自己和我的同學不是一個數學體系的人。高等代數學第一個學期是肖傑教,感覺他教的很好,下學期換了個老師,啥名字忘了,反正口音很重+板書潦草,話說印象中THU裡帶口音的老師還不少的樣子,一下子就沒了興趣,結果就是怒掛了。大一下怒掛3門主課,差點就被開了(順便吐槽下某華5,也就是我第二次考上的學校,說實話「人性化」多了,宿舍有一個光微積分兩門合計掛了有5次+,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課,循環往複地掛,GPA低到可憐,不過最終還是福星高照,正常畢業)。

其實還有一門課,基礎物理實驗,指導老師是朱鶴年,這老師要求很嚴,據說很多造假數據都能看出來。所以某新年的時候,有人在宿舍樓下黑板甚至寫了句「殺豬賀年」來吐槽他。某個光學實驗,我重複做了三次,才有個相對好的結果。這一門最後一個實驗是一個自主設計實驗,我就是一直一直拖到期末去做,快到deadline的時候在實驗室混,某天他看見我,就問我你看看這個數據是不是不正常,是不是假的。我說我不知道,他又問你在做什麼,我說在做大實驗,他很驚訝,說這都什麼時候了,你現在做能按時交?反正他很生氣的樣子,後來我說了我的情況,加上輔導員也求情,最後交了份我也覺得很奇怪的實驗報告,拿了個及格。後來聽說他退休了,不知道他的傳說還會不會在六教流傳。

現在反思,當時還以一種高中的心態來面對大學學習,高中時代學習成績很好,高考省20來名,甚至自己還覺得有點發揮失常,因為有兩個同學平時成績相當,進了省前十。覺得自己還有點做科學家的能力,於是就選了基科班。加上自己也是比較內向,很少和老師交流什麼的,還以為能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彌補。

接下來在THU的日子就是各種掙扎,感覺有很大壓力,自己卻沒有能力改變,最後主動退學了。有一個學期為了拿夠學分,選了各種選修課,包括大學語文,我現在還覺得奇怪為什麼給美院開這門課。還上過王奇開的 中俄史,就是弄出「常凱申」那位,話說她人還不錯,本來我差點因為缺勤掛掉這門,我給她發了封郵件說了自己情況,希望能給一次機會,她同意了。於是寫了篇小論文,也過關了。

很久沒回憶那段歷史,總感覺做夢一般。


推薦閱讀:

外國人很多重名,而中國人很多重姓,不是都是子承父姓嗎?為什麼外國人依照這種制度沒有產生重姓很多的情況?
北大高材生柳智宇出家後現在如何?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用幾何概念外微分來闡述微分的意義呢?
中國怎樣才會出現數學大家?
為什麼傅里葉變換如此有效?

TAG:數學 | 清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