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不規定漢族人學習少數民族語言?

學習少數民族語言,豈不是能加強各個民族間的理解嗎?國家的教育不能只學英語和漢語啊,既然都是中華民族,為何不讓我們的學生多了解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化呢?

這是不是我們教育的缺失?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552457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不妨退後一步,先來討論一下任何「國家」,讓其國民學習任何一門語言,出發點主要有哪些(排序分先後!)。

  1. 讓更多國民有基本讀寫能力,消除文盲,並且讓國內各地能夠順暢交流。

    大多數國家會推行一門全國通用的,作為基礎教育的語言。
  2. 方便與國際(或周邊國家)接軌。

    比如大多數國家鼓勵學英語。又如中國人學日語,大多數歐盟國家會規定至少學一門其它歐洲語言。
  3. 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和國民的歷史人文素養。

    前者例如以色列,雖然很大一部分人口的母語不是希伯來語,但希伯來語教育在其教育體系中有重要地位。後者比如歐洲人學拉丁語,中國人學文言文,韓國人學漢字,等等。另一個例子是新加坡推行華文:雖然很難,且對大多數新加坡人來說不是母語(閩南語等方言與普通話不算同一門語言),但新加坡政府還是大力推行華文教育,即為了適應未來亞太地區經濟格局,也為了增強作為華人社會的文化認同感。
  4. 與國內的主流少數語言使用者互通。

    比如美國人學西班牙語、加拿大非法語省份學法語。歐洲的一些多民族國家,會學各民族的語言。比如比利時,荷蘭語區的人也會學法語,法語區的人也會學荷蘭語。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因素是有先後順序區別的。雖然各國國情不同,但我認為大體上符合這個順序。繼續舉新加坡作為例子:新加坡的人口比例是(排除常住人口中佔25%的外籍公民):

  • 約75%華人

  • 約14%馬來人

  • 約8%印度人

  • 約3%歐亞混血。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都是新加坡官方語言,但政府推行以英文為通用語言的國民教育,其它三種語言里也只有華語得到一部分重視。由此看出,該國政策主要考慮了以上四點因素中的前兩點。

類似例子,在其它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多。所以我並不是在論證「新加坡怎麼做,中國就應該怎麼做」。可以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語言教育政策,都可以用以上這個框架來得到解釋。中國也不例外。

========理論與應用分割線 ========

下面按照這個框架,來分析中國的實際需要:

  1. 讓更多國民有基本讀寫能力,消除文盲,並且讓國內各地能夠順暢交流。

    普通話+簡體中文這個組合在中小學基本完成了這一使命。現在知道全國各地學校走廊里「請講普通話」的標語是有重要意義的吧。
  2. 方便與國際(或周邊國家)接軌。

    從英語課本走出來的李雷、韓梅梅和Jim Green們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3. 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和國民的歷史人文素養。

    如前文所說,完成這一使命的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唐詩、宋詞和文言文。當你搖頭晃腦地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時候,也許沒有意識到,如果國家要推行學習蒙語、滿語、維吾爾語,與之競爭的除了普通話和英語,還有這部分本身用於民族認同教育的資源和課堂時間。

  4. 與國內的主流少數語言使用者互通。

    一方面,這本身並不是一個很優先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來看中國的人口比例:漢族佔92%,而少數民族中人口最龐大的壯族、回族和維吾爾族,也不過各佔總人口的1%左右。(與之對比,美國西班牙語人口有3800萬,佔全國12%)。

再看中國的方言分布:

上圖中的綠色代表官話(普通話及其直系血親),佔據了大多數的稠密人口地區。

比較主要的幾大方言片區是:晉語、吳語、贛語、閔語、湘語、客家話、粵語。而這些方言,雖然在語言學的分布上與官話不是同一個語言,但文字都是漢字。所以,排除方言之間的語音差別,那麼漢字可以涵蓋的人口是絕大多數。

最後增加一條個人吐槽。本人是1/2蒙古族,1/2漢族,從小在少數民族地區說著漢語長大。在學校學會了英語,後來自學了法語。有一年寒假,我去旁聽一個初級蒙語班上課,幾節課之後完全放棄了想從頭開始學蒙語的打算。因為蒙語的語音、語法和我熟悉的漢語和英語關係都很遠,屬於阿爾泰語系,和日語、韓語粗略地屬於同一族系。沒有很多年的修鍊,估計是很難學成的。我所接觸的40歲以下的蒙古族親戚朋友,一般也只會聽和說,很少有會讀寫的。

總結:在中國大部分人口當中廣泛推行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教育,並沒有很大的需要,而且也擠不出必要的資源。


一個國家的構建必然是以一種主體民族為基礎的,否則會產生很多問題甚至分裂,比如南斯拉夫。再比如印度,印度那麼多民族,最後卻選擇了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就是因為各民族矛盾無法調和。因此選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是必然的。而且民族政策保護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不是所有的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保存下來的經典本身就很少。再者說,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難道不是本民族的人民應該做的么?


要不要學習各族舞蹈?

要不要穿各族服裝?

要不要戴各族配飾?

要不要吃各族食物?

要不要過各族節日?

要不要遵循各族習俗?

語言是工具,

制定統一的標準,來進行交流,這就是他的意義

你會每天做飯同時會下面,還煎餅,再煮點餃子,炸點油條么?

懶得噴你,答完走人,匿了


國家的民族政策看來要調整了,當初的民族劃分本來就有問題,現在的少數民族越來越蹬鼻子上臉,民族主義抬頭,南斯拉夫前車之鑒


車同軌,書同文,國家內部交流要求高效易懂


13億人一人一票選舉吧!誰多就學誰的,不要跟我說不公平。哈哈


簡單一句話:漢族人多,少數服從多數。


要規定漢族人學習哪個少數民族的語言?全部嗎?那我覺得義務教育階段估計還不夠把那些語言全部學一遍的


簡單同化


說得好像開課不花錢似的,你覺得漢族納稅人還是少數民族納稅人支持?


知道什麼是 官方語言 嗎?


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呢,都學起來不累嗎?都學漢語多省事


國家規定?你大清早都亡了。


國家寬鬆的政策讓不少人忘記了什麼是少數什麼是多數了


推薦閱讀:

對於一個內地生,在香港中文大念書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日本留學對比英美留學的利弊?
英語專業會逐漸被淘汰取消嗎?
如何反駁同學:「課本上的古詩文只要默寫的對就好了,背書時讀錯幾個字沒事兒」的言論?
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TAG:教育 | 傳統文化 | 民族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