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習慣拖延,很久不去做某事時,真的去做的時候心裡會有抗拒感,這是為什麼?
剛開始拖延一件事,不久之後就會逐漸習慣拖延著不去做,而當心裡想差不多該去做的時候,心裡卻會產生抗拒感,抗拒去開始,這是為什麼?
謝謝邀請。我給出的回答只能是:信息不足,無法確定樓主自己所說的抗拒感是為什麼。
我自己這邊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而原因不止一種,就舉兩個例子:
1.很長時間沒做,在心裡形成了長期壓力,於是這件事在我這裡跟壓力和挫敗感聯繫了起來(雖然如果一開始不拖延的話,可能完全不會聯繫到這種感受)。我們會抗拒那些聯繫到壓力的事情。
2.很長時間沒做,為了能夠說服自己,讓自己過得去,就會下意識地尋找不做的理由:麻煩、不值得做、別人在找我做時沒考慮我感受、能力有限做不了……等等。好像心理學當中的「認知失調」就是解釋這個過程的吧:認知失調 在各種理由的映襯下,事情顯得更煩人了。必須說明:以上假設的是,這份推遲確實是真性拖延。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它也許只是必要推遲(無法避免的),或者是積極推遲(後果無害的),也就是說,是假性拖延。這時心裡的「抗拒感」,也許原本就是合理而正常的。比如一個晚上加班回家,連翻書都沒力氣的人,他沒能做到【每天舉100次杠鈴】,並認為自己的不舉是一種拖延。其實他原本每晚舉100個杠鈴的想法,根本就是【作】。對【作】的反抗心理,反而顯得像「抗拒感」了。我從非心理工作者的角度,吐個槽,邀請專業人士拍磚,修正我的偏見——
心理學經常有一個傾向,那就是,為導致錯誤的行為,找出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如果我是極端否定、痛恨我自己,甚至到了自殘的地步,這個理由可以暫時安慰我,但不能長遠幫助我。而在更多平常的時刻,這個理由也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別人,但不太能幫助我們改變自己。
吐槽結束,出於這個原因,我想從兩個方面回答「為什麼」。
第一是看過去,「因為什麼原因抗拒」。因為你曾經抗拒過,而且成功了。心理和生理都是有慣性的,抗拒了一次就抗拒第二次。曾經看過知乎的一個回答,但抱歉忘記了問題,沒法找了,大意是說,「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是在追求增大選擇的可能性。」我覺得靠譜。如果你潛意識裡認為,不做這事,會帶來更多的選擇,那你還是會繼續抗拒它。
第二是看將來,「為著什麼目的抗拒」。如果親眼看到過魚類洄遊,成千上萬號稱只有短暫記憶的物種,竟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惜破頭流血被捕被吃,義無反顧地逆河而上,你會感嘆青春的力量,荷爾蒙的霸道。要做事,有順流而下的階段,但更多時候要逆流而上,逆過這一段,鯉魚跳龍門,就換了一片天,那時候的選擇範圍、視角、經歷、慣性都完全不同。而假如該逆流而上的時候,你沒有逆,停在原地,你面前就一直是逆流,直到你決心縱身一跳,投入這澎湃的青春。
我喜歡看將來。你呢?因為再去做了,就更加顯得自己之前的拖延是極其錯誤的。
人總是會去辯護自己的行為,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同感。比如今天得到通知,要寫一篇論文,要求下個月1號交。於是你嘗試著做下來,然後認認真真地把摘要寫完了,覺得:「嗯~今天效率還不錯,後面還有一個月,剩下的應該可以搞定!」 第2天,剛一坐下來,想了一小時,寫了五個字,兄弟伙叫打球,想想鍛煉身體嘛,走!第5天,同學過生日,這個老同學的關係啊,必須得去!
第10天,這時開始覺得應該坐下來寫論文了,但心裡莫名其妙湧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抗拒感,羞愧感,挫敗感,恐懼感,懦弱感,甚至還有一絲的憤怒,於是你強行要求自己干點別的,彈個吉他,聽個歌,逛逛商場,告訴自己最後再寫吧。
第20天,你已經沒有想要坐下來的心情了,恰逢奧斯卡頒獎,挨個把電影下載下來看到深夜。30號到了,不情願地坐下來,告訴自己肯定可以完成。開始會很難受,但過一兩個小時你覺得其實很簡單嘛,沒有什麼特別難以推進的地方啊。31號晚,你開始感到時間的緊迫,因為第二天你就要交了,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弄這麼簡單的東西,fuck!奮筆疾書。1號,寫完,上交。
下月底,論文得獎。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有拖延症的產品經理,你遇到過哪些煩惱?你有哪些有效克服拖延的秘訣?
※為什麼容易拖延呢?
※我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每次浪費時間都陷入自責跟懊悔之中,很真誠的求指教,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努力的人?
※讀了十四年書,忽然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會念書。究竟應該如何從頭來過?怎樣學會學習?
※伴侶出軌,即將結束九年感情(六年戀愛三年婚姻),但一個人孤獨憂鬱害怕地發慌,拖延症極其嚴重怎麼辦?
TAG: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