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小調如何對作曲產生影響?
我看了很多介紹大調和小調區別的文章,還是不清楚兩種調式有什麼本質區別。希望高人指教:這些音的排列關係是怎麼反映到作曲過程中的? 當我選擇了大調或小調之後開始作曲時,它們如何影響我旋律的走向,從而產生感情色彩的差異?小調里的音大調里也都有,難道大調就寫不出小調的效果嗎?
先結論,確定調式和調性靠的是和聲。
首先介紹什麼是調性和調式。調式(Mode)指的是大調和小調的區別,除此以外還有中國和蘇格蘭的五聲調式、中古歐洲的教會調式等,具體情況有具體問題再談。而調性(Tonality)指的是這個調式的中心——主和弦的和弦名,也就是「C大調」里的「C」的含義。
暫且認為題主不是理科生,所以不準備從物理角度解釋調性的由來了。等有人提問再說。
然後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主和弦。在一個調性里,有三種功能的和弦:主和弦、下屬和弦和屬和弦。代表和弦(任何和弦都具有這三種功能的一個或兩個,但我這裡說的是代表)分別是音階的一級、四級和五級。以C大調為例,是以do、fa、sol為根音的三個和弦,也就是do mi sol、fa la do和sol si re;a小調中,為la do mi、re (#)fa la和mi #sol si。在小調里,音階的七級,也就是上述例子中的sol需要升高半音,以增強對音階一級la的傾向性;音階的六級fa有時需要升高半音,防止出現fa到#sol這樣的不和諧音程,但是如果fa後面接mi,則不需要升高。
主和弦代表穩定,大多數音樂的結尾一定是主和弦,因為它最穩定,比如國歌(C大調,以下均用C大調)結尾的sol do sol do sol do do,最後一個do所暗示的和弦一定是do mi sol。下屬和弦相比主和弦更為擴張,相反,主和弦相比下屬和弦更為收縮。比如國歌的前奏do mi sol sol la sol,其中do mi sol sol所暗示的和弦一定是主和弦do mi sol,而接下來的la暗示的和弦一定是fa la do;再接下來的sol暗示的和弦回到了主和弦。題主可以在鍵盤上彈奏一下,感受一下擴張度。屬和弦相比主和弦更為緊張。還是舉例國歌結尾最後三個音, sol do do,那個sol 所暗示的就是屬和弦的sol re si。從屬和弦到主和弦,就會產生「緊張—&>穩定」的效果,所以具有強烈的終止感。在平行小調中(所謂和大調的升降號相同,也就是C大調和a小調),這三種功能的和弦和大調完全不懂。舉例a小調的致愛麗斯。mi #re mi #re mi si re do la(這裡的re要升是一種更高級的情況,題主暫時當作裝飾旋律的作用),其中最後一個la對應的是a小調的主和弦la do mi;之後,so mi la si中最後一個si對應的是屬和弦,mi #sol si,相比前一個和弦增加緊張度;然後又是mi #sol si do,最後的do對應的和弦又是主和弦,la do mi,至此,音樂暫時性終止。
所以,題主可以看到,C大調和a小調雖然都是白鍵,但是由於和聲不同,所製造出的音樂效果也是不同的。國歌顯然更為明亮,而致愛麗斯則有一份憂鬱的感覺。
還可以寫一點點補充,不過等有人贊了,我感到過意不去了再更吧。。網上有人做的,把國歌換成小調之後直接變鬼子進村……http://fmn.rrimg.com/fmn071/audio/20151126/1155/m_bPkC_1b5e0000c1f81e80.mp3
謝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12274/
看成兩個長得一樣的姑娘,但性格不一樣,但性格這東西,可以裝出來的。
我干過這事兒。那年給某金庸系列的遊戲配樂,要求給每一個門派配樂。我就根據該門派所屬的地方配了符合當地地方音樂風格的音樂。其中兩個門派,因為所屬地比較接近,音樂風格比較一致。但一個門派是正派,一個門派是反派。所以我(為偷懶)就把同一個旋律,一個用大調,一個直接改小調。風格基本沒變,就是一個明快,一個陰暗。
謝邀!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我也能夠很好滴回答,但是沒法保證大家能看懂。
這個不是驕傲,是真的很難理解。題主問的其實是調式問題。一、這些音的排列關係是怎麼反映到作曲過程中的? 答:也就是音階結構與旋律中音程使用的關係。旋律是音階的映射,旋律中能使用音階中產生的任何音程。比如自然大調能夠產生大小二、三、六、七度;純一、四、五、八度;增四減五度。這些音程在旋律中都可以使用,小調同理,自然小調所能產生的音程與自然大調沒有差別。剩下的就是在哪一級音上產生這些音程,比如自然大調三級與四級音是小二度,如果三級音上行用大二度,就破壞調性了,有轉調嫌疑了。下面這個作品第一段是個和聲小調(追尋舊中國現代詩比較西化的韻味),把第一段所有的音由高到低排列,去掉重複與八度重複,就可以得到音階:671234#56.上面這個作品第二段第一句就轉到G大調了,接下來第二句(第二行最後一小節後兩拍開始)又轉到a小調。也可以幫助理解下面的第三個問題。
二、當我選擇了大調或小調之後開始作曲時,它們如何影響我旋律的走向,從而產生感情色彩的差異?
如果選擇了某種調式進行創作,一般情況就要體現調式的特點(高級階段例外),旋律的進行要符合調式的某些要求。大小調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調式的三個正三和弦上,如: 第一小節就是主音上大三和弦的分解,十分明確地體現了大調特點。感情色彩的問題比較複雜,不適合在這裡討論。一般認為大調色彩比較明朗,小調相對黯淡,但這只是基本的、相對的,一個調式的色彩也是豐富多樣的,小調也可以寫出明朗的、大調也可寫出黯淡的。三、小調里的音大調里也都有,難道大調就寫不出小調的效果嗎?答:完全可以,調式的不同色彩在作品不同部位是不同的,另外調式調性在作品中也是多變的。作曲家在創作中是不拘泥於調式調性的,而是利用調式調性、泛調性、多調性、無調性等為創作理念服務的。如下例第二段,是小調,但帶有大調色彩。
下例用了教會調式,是為了體現詩歌中的宗教性與神聖:
同樣的還有:用了聖詠《末日審判》的音調,第一段是多利亞調式,第二段是艾奧里亞調式,反覆最後結束在相對明亮的伊奧尼亞調式上,表現絕望中還有一點「希望」。《梳子》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中段調式色彩變化很多,從「秋天的風」開始好像宮調色彩,很快到了A宮領域,結束時候降7的出現,又把調式色彩調整到十分黯淡,到了F宮的d羽調色彩。
國歌另一個版本:分享Holger Czukay的單曲《Der Osten Ist Rot (The East Is Red)》http://music.163.com/song/22349891?userid=83335068 (@網易雲音樂)
偶然聽到
同樣去第四七級音,大調的就是中國味,小調的就是東洋味
大調歡快,小調悲傷。
大調里可以不斷穿插小調,小調里不斷穿插大調,曲子聽起來不會太呆板。
去聽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你就知道什麼叫死亡小調了~
初中音樂老師交給我們一個土辦法,最後一個音是半音那就是小調式。推薦閱讀:
※如何寫好織體?
※如何成為業餘音樂人?
※學樂器一開始一定要學習樂理知識嗎?
※自學了四年的指彈,還是一隻新手,心好累,該怎麼辦?
※硬波普(hard-bop)跟數字搖滾(math-rock)樂理上有共同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