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機床需要久置以釋放機械應力嗎?為什麼?

在CnBeta《科研經費濫用:某高校花6000萬買設備放5年沒拆包》這個標題下面,有人評論道:「目測是超精密機床,放七八年釋放機械應力的。清華有台4納米精度的超精密機床已經放了五年了,再過兩三年就能用了」,這種說法是真的么?


沒有接觸過超精密級機床,但是從以下兩點懷疑目測是超精密機床,放七八年釋放機械應力的。」的評論

一、超精密機床一般不會採用鑄造床身,而是採用更加穩定,受溫度影響更小的大理石床身

為了保證精度微米級甚至納米級的精度,鑄造床身產生的內應力,和受到溫度變化影響產生的形變數(絲=10微米)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超高精度的機床以及三坐標檢測儀,基本採用大理石床身。不採用鑄造床身,不需要熱成形,那麼這麼長時間的自然時效也就無從談起。

二、七、八年釋放機械應力屬於無稽之談。我最初參加工作時,機床公司工藝里明確寫著HT300或者HT250的機床床身粗加工後自然時效時間15天~20天,半精加工後自然時效15天。而工廠中往往沒有遵守自然時效的時間,原因是鑄件的積壓對公司的資金流動來說壓力太大,同時庫存和保管很成問題。以前的大連機床廠有將鑄件堆放在海邊,堆放個一年半載,徹底釋放應力(師父口述),但現在的工廠不會這麼干,首先噴丸、振動等去應力手段的發明,使得工廠可以選擇更高效的方式,而自然時效原有的低成本由於給現代企業造成資金積壓,管理困難而優勢不再。

七、八年間關鍵精密部件不使用,不維護,不保養,包括氣浮軸承,直線電機,光柵以及眾多配件,這就是扯淡,七、八年該生鏽的鋼鐵件早就生鏽了,你把機床再拆開來重新除銹嗎?精度全跑了,電氣全老舊了。

最後評論里有說二手機床是廢鐵,其實國際市場上,二手機床特別是5年以上的二手機床,由於應力趨於穩定,保養好的話,非常搶手,而且往往精度很好,經過電氣系統和驅動系統的改造,能煥然一新。

下面摘抄自然時效的解釋

自然時效時一種古老而有效的穩定化處理方法。

為何自然時效後鑄鐵抗塑性變形能力會有所提高?這是由於在自然時效過程中,石墨附近應力集中的最大應力,由於產生了塑性變形而顯著降低。同時這部分的金屬基體也被強化,於是,該處的屈服極限在自然時效後提高了,從而又增加了鑄鐵材質的抗變形能力。只有再繼續增載入荷應力時,才有可能在應力集中處超過已提高的屈服極限,而重新鑄件發生新的塑性變形。重新開始的塑性變形,最初只出現在數量不大的局部範圍內,即在那些石墨分布方向與應力作用方向垂直、應力集中係數最大的地方開始,然而隨著荷載應力的增加,在越來越多的部位,因作用應力超過金屬基體的屈服極限,而使塑性變形很快增加。

露天放置的鑄件在經過許多個晝夜交替的過程中,溫度變化可能很大,再加上酷暑嚴寒、劇烈的季節溫度變化,會給鑄件造成多次反覆的溫度應力。而且風吹、雨淋也會使鑄件不同部位中溫度發生急速的不均勻的變化。這種條件下放置的鑄鐵,在溫度應力形成的過載下,就促使殘餘應力發生鬆弛,從而使其尺寸精度穩定化。這裡所指的鑄件一般皆屬於壁厚差別較大、結構比較複雜的鑄件。對於這類鑄件,溫度變化會引起相當大的溫度應力。而對於形狀簡單、壁厚均勻的鑄件,露天時效或在室內進行自然時效,差別就不那麼明顯。


確實有釋放應力那一說,一般大件的工件開粗後就丟外面日晒雨淋幾個月才做精加工,超精密機床這種東西如果搬運過了,中途受到的衝擊一樣有可能影響結構,所以靜置是說法上合理的,至於要放置多久,因為沒有實際處理過所以無從得知。但是如果放這麼久,有些鐵件保養的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生鏽呢?

二手的普通機床的話,丟五年在那裡就是一堆廢鐵,別說五年,三個月都會有很大問題,機床內鐵件很多的。


生產時需要釋放,比如高膛壓火炮的身管毛坯基本都是放了幾年的。

成品不敢說絕對沒有這麼處理的,但正常怎麼也得拆封安裝就位再靜置啊……


我想說這完全就是為了掩蓋這台某些問題,比如領導想出趟國,就買了台床子,然後可以就考察,培訓等等.我親自見過這種情況,機床再賣的時候都是全新的,生生的放壞了。

機床的製造過程中確實有釋放應力的說法,但這個過程實在鑄造完之後,放置1-2年,然後開始加工製造成機床。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把半成品給客戶,浪費客戶的時間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

這就像娶了個姑娘,有人跟你說三年不許上床啊,你覺的有道理了?


我想說,既然實效是沒法控制的,那還怎麼知道這個超精密的東西還精密么?唔,熱處理裡面不是有一個名詞叫正火么?很難聽說機械行業這種快速反應的行業鑄鐵要放6個月!等你放好了之後再加工安裝完,別人家的產品都已經更新換代了!

現在熱處理一般調質後進行機加工,其實也已經改善了組織應力.

如果是精度高的如軸類,一般粗加工後接著半精加工.為了減小變形的影響,工藝上用真空淬火來替代一般的常規淬火,完畢之後用磨床小進刀的進行精加工!精加工完後再次進行回火,回火後釋放了應力如果還有些許變形就進行再次磨削精加工!唔一般這樣的精度可以做到直徑大概30以內的公差達到正負0.005。 其實作為設備這樣的生產10個工作日內就完成了 也沒有所謂的內應力時效了,那其實精密設備要做的其實是保養。溫度 濕度 酸鹼度,還有類似發動機的換潤滑油的頻率和牌號,這裡說個小知識,很多人家裡鎖插鑰匙不順了就說沒油了,於是往門鎖眼裡滴實用色拉油,當時看來是潤滑了,一段時間後油質固化,會發現鑰匙打開鎖又回到那麼困難的地步了,這就是油品型號沒對上。


超精密機床消除應力是指的機床還沒有安裝的時候,床身製造出來後(球墨鑄鐵之類什麼的)有些要熱處理啊,回火啊之後,機床毛胚拉去扔在露天風吹雨打,要麼扔海底存放多年後再機加工,這才叫釋放應力。。。都加工完了裝好了的成套設備。。BB什麼消除應力是扯淡


現在超精密機床一般用花崗岩吧!不太存在內部應力~和鑄鐵的不太一樣


都是瞎扯。構件精加工之前釋放應力才有意義,都組裝好了再釋放應力,機器都變形了,哪裡還有精度。


上面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我就不說了。超精密機床,高速機床用大理石作為床身還因為固有頻率高,不容易引起震動。

很多高校都是這樣的,花國家的錢,買回來的設備是固定資產,這樣對自己的專業建設的政績有利。但是這些設備使用率極低。基本是擺設。

我學校,江南的某211工程大學也是這樣。

DMG的5軸聯動加工中心,馬扎克的8軸5聯動的車削中心,都是放在那裡看看的。有學生去實習,也只給你們看看。後來據說學院里準備租給人家加工蝸輪蝸桿創收的,但是價格沒談攏就作罷了。學院也不缺這幾個錢。

聽說也沒老師會用。(高校的好多老師都是碩博,都是注重理論的人才。對於操機這種很注重實踐的真的不多。關鍵是公家的東西,用壞了學校還要找你。何必找那個麻煩。)


只有在鑄造廠 鑄造完成之後的機床床身有自然時效的事情。我在上海機床鑄造一廠實習期間見過已經時效了一年多的毛坯床身,長十幾米的大件


沒研究過材料的一個個都敢扯。

自然時效在所有去應力的方法中最便宜的

→_→

http://m.doc88.com/p-8486067857038.html


謝邀,

以我粗淺的眼光來看,消應力應該在出廠前已經完成,畢竟放置幾年電器元件基本老化。

聽說以前美國佬為了去應力對毛坯做過深海放置,後來覺得太慢(個人覺得丫就是撈煩了)。改成了振動,模擬環境等手段來消除應力。

所以,有這麼多手段來消除應力,為啥一定要先組裝好然後讓你們買回去放著呢?廠家怕不破產嗎?


1、我想這是一個笑話。

2、理由上面已有不少同行回答了。

3、能生產精密機床的,國際上就幾家公司,從來沒有說要放置多年後才能用的這種事情。

不知購此機床的人是否有更高的見解。


一般來說機床主要部件毛坯澆築出來後就會放一段時間以去除內應力,然後再精加工,最後進行熱處理以消除機械應力,最後組裝,調試,出廠,客戶買來還要放幾年,一般來說對於內部機油,線路有一定老化影響


已經是產品了,他的材料這些都是釋放過應力。你說安裝 調試放在那裡 再放一段時間穩定那倒是有可能的。 如果一台設備買過來 要等個7、8年那不是扯淡嗎?


衝壓拉伸變形複雜的鋼卷,要求六個月內使用,成型後也是有一定使用年限的,我看這事還是扯淡呢


瞎扯,在組裝之前應力釋放基本完成。

殘餘應力的釋放往往會導致零部件尺寸微小改變,考慮到機床安裝的游隙和公差等級,在沒有充分釋放應力,特別是拉應力的前提下是不會組裝的。


理論上的而已,現行的方法是振動時效,和高溫去除應力。

機床的精度和鑄件是一方面,另外的也要分析應力的產生原因,本事是有鑄造和加工後的應力不佳,其實更多的是在裝備過程中,因為非安定裝配兒產生的扭力變形,裝配的時候如果所有接觸面用鏟刮工藝相對安定的接觸面,會減少很多應力的產生。兒不僅僅是在考慮到底是風吹雨淋的自然時效多少年


精密的機床床身自然時效是合理的,哪有說把機床放置幾年的。而且目前許多機床採用大理石,礦物件床身,也就不需要自然時效了


我聽一個認識的高校老師講的他們學校的事。上面給了幾千萬的設備採購指標,如果不用就收回。於是買個6軸數控加工中心,好像是德國的老高級的,花3千多萬。問題來了,這個高級貨操作軟體複雜,經驗要求也高,同類機床操作人員年薪約20萬,不派人去學的話連敢開機的人都沒有(有過教訓,不熟練就是找死多交維修費)。而且是學校沒生產任務要用到這麼高級的,其它低級些的有幾百萬的設備還在閑置呢!結果還搭進去專用的房間等等,,,還不如當初就不拆包裝放著。

另外聽說有外國精密機床床身時效30年,看是賣給中國就給時效15年的,不知是不是現代的事情,也不知真假。


推薦閱讀:

為什麼與石墨烯結構類似的氮化硼是不導電的?
感謝大夥的建議,想想還是撤銷問題了?
如何自製校園卡?
如何選擇裝修中使用的粘貼劑?
現在F1賽車使用3D列印件有多少?

TAG:科研 | 物理學 | 納米技術 | 材料 | 數控機床 |